- 相關推薦
唇亡齒寒的成語故事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還記得都學過哪些成語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唇亡齒寒的成語故事,歡迎閱讀與收藏。
唇亡齒寒的成語故事1
唇亡齒寒的主人公是誰?
答:宮之奇、虞公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借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晉獻公一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里罷了。”晉獻公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樣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后,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彼此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于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后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唇亡齒寒的啟示
事物是彼此相依的,舍棄其一就會影響到另一半,因為它們是共存亡的。
唇亡齒寒的成語故事2
原文
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翫。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于盟府,將虢是滅,何愛于虞、且虞能親于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幅乎?親以寵幅,猶尚害之,況以國乎?”公曰:“吾享祀豐髫,神必據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繁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從,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冬,十二月丙于朔。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館于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而修虞祀,且歸其職貢于王。
(選自《左傳》)
注釋
晉侯:指晉獻公。
假道:借路。
虞(yú):周代國名,在今山西平陸縣一帶。
虢(ɡuó):周代國名,又名北虢在今山西平陸縣境內。
宮之奇:虞國的大夫(古官名)。
諫:舊稱規勸君主、尊長,使改正錯誤。
表:外面,這里指屏障。
啟:啟發,這里指啟發晉國的貪心。
寇不可翫(wán):對外來的敵人不能放松警惕。寇,指外敵。翫,習慣而不留心,放松警惕。
一之謂甚,其可再乎:一次已經算是過分了,還可以來第二次嗎?
其,助詞,表反詰語氣(反詰是反問的意思,但又不同于反問,它有追問、責問的意味。反詰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
再,第二次。
輔車相依:面頰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輔,面頰。車,牙床骨。
其虞虢之謂也:說的正是虞國和虢國之間的'關系啊。
翻譯
晉獻公又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宮之奇勸阻虞公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虢國滅亡,虞國一定跟著亡國。對晉國不可啟發它的野心,對入侵之敵不可漫不經心。一次借路已經是過分,豈能有第二次呢?俗話所說的‘面頰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丟了牙齒就受涼’,那就是說的虞、虢兩國的關系。”虞公不聽,答應了晉國使者。宮之奇帶領他的家族出走,說:“虞國過不了年終大祭了,就在這一次假道之行,晉國不用再出兵了。”這年冬天,晉國滅掉了虢國。軍隊回來,住在虞國的館舍,就乘其不備進攻虞國,滅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成語資料
【釋義】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覺得冷,比喻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語法及用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國家、人際之間的'關系。
【近義詞】榮辱與共、唇齒相依、息息相關、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生死相依、互相關注、輔車相依、巢毀卵破、巢傾卵破、休戚相關
【反義詞】隔岸觀火、素昧平生、水火不容、同床異夢、勢不兩立
【押韻詞】零碎不全、百舉百全、吃水忘源、金玉之言
【謎語】口無遮擋
【歇后語】豁牙子過冬
【出自】:春秋時流行的一句諺語。見于《左傳》、《墨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典故】:《左傳·僖公五年》中晉獻公向虞國借路伐虢,虞國大夫宮之奇勸虞君說,虞虢兩國像嘴唇和牙齒之間的關系,唇亡則齒寒,但虞君未聽勸告最終也為晉所滅。
【成語大意】
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輔,頰骨也;車牙床也;頰骨在外,牙床在內,不可一日離也,故曰相依。唇,口緣也;齒,當唇之牙也;唇在外,齒在內,唇亡則齒自寒。(《宮之奇諫假道》)
成語寓意
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形容事物是彼此相依的,舍棄其一就會影響到另一半,因為它們是共存亡的。 事物是彼此相依的,舍棄其一就會影響到另一半,因為它們是共存亡的。 弱小的.勢力相依為命應該聯合對抗外敵.事物是彼此相互依存的。只要沒有了一個,另一個必定會慘敗。只有相互依存,才可以生存更久。要把目光放遠。
唇亡齒寒的成語故事3
晉獻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國,首先必須經過虞國,但是他擔心虞國不肯答應借路。這時,晉國大臣荀息對獻公說:“您如果肯將垂棘(地名)所產的名貴玉石與屈產(地名,均屬晉國領土)所出的良馬奉送給虞國的國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會答應的。”
晉獻公有些猶豫地說:“垂棘玉石是我祖傳的寶貝,屈產寶馬是我心愛的坐騎啊。如果虞國國君收下了我的這兩件珍貴禮物,卻仍然不肯借路給我,那怎么辦?”
荀息于是對獻公分析道:“虞國的國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隨便收下我們的禮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寶馬,就一定會借路給我們。至于這兩件寶貝,您有些舍不得,這也不要緊,只不過是暫時寄存在那里罷了,遲早還是要歸還給您的。打個比方,我們將垂棘玉石放在虞國,就好比從內室移到了外室;而將屈產寶馬放到虞國,也就好比是從內馬圈牽到了外馬圈一樣。到時候,您如果要把這兩件寶貝取回來,那還不容易嗎?”
一番話說得晉獻公如釋重負,于是決定按荀息的計謀行事。
虞國的國君見到這兩件稀世寶物后,有些動心,打算給晉國借路。這時,虞國大夫宮之奇出面勸阻說:“國君可不能這樣做呀!虢國是我們的鄰邦,他們與我國恰似一種唇齒相依的親密關系,如果嘴唇沒有了,牙齒是會挨凍的呀!長期以來,我們兩國在危難之際互相救助,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戰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給晉國借路,讓其攻打虢國。如果晉國在今天消滅了虢國,我們虞國在明天就會被晉國吃掉,這該是多么危險的事啊。”
可是,虞國國君一心貪戀晉國的寶玉和良馬,聽不進宮之奇的勸阻,給晉國軍隊讓出了一條攻打虢國的必經之路。
晉國憑借自己的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很快就消滅了弱小的虢國。在班師回朝之際,又順便剿滅了毫無準備的`虞國。為此,荀息專門去虞國找回寶玉和良馬,當面歸還給晉獻公。
晉獻公望著失而復得的寶物,十分得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來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
虞國國君為了貪圖眼前的一點小利,置國家利益于不顧,結果招致亡國的巨大災難,這個深刻的歷史教訓,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啟示:
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形容事物是彼此相依的,舍棄其一就會影響到另一半,因為它們是共存亡的。事物是彼此相依的,舍棄其一就會影響到另一半,因為它們是共存亡的。弱小的勢力相依為命應該聯合對抗外敵.事物是彼此相互依存的。只要沒有了一個,另一個必定會死得很慘或者大敗。只有相互依存,才可以生存更久。要把目光放遠。
唇亡齒寒的成語故事4
亡:沒有。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兩者關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關。
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語法:
唇亡齒寒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國家、人際之間的關系。
示例:
這兩家公司有著多種業務關系,正所謂是唇亡齒寒。
近義詞:
唇齒相依、息息相關、巢毀卵破、巢傾卵破、休戚相關、互相關注、互為表里
反義詞:
隔岸觀火、素昧平生、水火不容、同床異夢
成語造句
1.兩國輔車相依,如有一邦被吞,則唇亡齒寒。
2.如果那些不可救藥的漢奸知道在那唇亡齒寒時候,丟棄見異思遷,能將同仇敵愾來精雕細刻,那么他們留下來的名譽就不言而喻了。
3.在強敵面前,毗鄰的小國總是結成聯盟,互相支持,以求生存,因為他們懂得唇亡齒寒的'這個道理。
4.依戰略形勢來看,這兩國有唇亡齒寒的利害關系。
5.水和魚是唇亡齒寒的關系。
6.朝鮮是我國的鄰邦,兩國唇亡齒寒,因此我們要全民動員,抗美援朝。
成語故事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借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晉獻公一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里罷了。”晉獻公采納了荀息的計策。虞國國君見到這兩們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后,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于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后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唇亡齒寒的成語故事5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借口說鄰近的虢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晉獻公一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里罷了。”晉獻公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們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后,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于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后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唇亡齒寒的成語故事6
成語唇亡齒寒出處:
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五年》。
春秋時,晉國的近鄰有虢、虞兩個小國。晉國想并吞這兩個小國,計劃先打虢國。但是晉軍要開往虢國,必先經過庚國,如果虞國出兵阻攔,甚至和琥國聯合抗晉,晉國雖強,也將難以得逞。
晉國大夫荀息向國君晉獻公建議:“我們用屈地產的名馬和垂棘出的美玉,作為禮物,送給虞國,要求借路讓我軍通過,估計虜公一定會同意的。”晉獻公說:“這名馬和美玉是我們晉國的兩樣寶物,怎可隨便送人!”荀息笑道:“只要大事成功,寶物暫時送給虞公,還不是等于放在&己家里!”晉獻公明白這是荀息的計策,便派他帶著名馬和美玉去見處公。
處國大夫宮之奇知道了荀息的`來意,便勸虞公千萬不要答應晉軍“借路”的要求,說道:*虢虞兩國,一表一里,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如果虢國滅亡,我們虞國也就要保不住了!”
可惜目光短淺、貪財無義的虞公,竟不聽宮之奇的良言忠告,反而相信了晉國的陰謀欺騙,不但答應“借路”,而且愿意出兵幫助晉軍,一同去打虢國。宮之奇預料祖圍將亡,無法挽救,只得帶著家小,趁早逃到曹國去了。
這樣,晉獻公就在虞公的“悚慨幫助”下,輕而易舉地把虢國滅亡了。晉軍得勝回來,駐扎在虞國,說要整頓人馬,暫住一個時期,庚公還是毫無戒備。不久,晉軍發動突然襲擊,一下子就把虞國也滅亡了。虞公被伴,屈地產的名馬和垂棘出的美玉,仍然回到了晉獻公的手里。
唇亡齒寒的成語故事7
1 唇亡齒寒的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的近鄰有虢、虞兩個小國。晉國想吞并這兩個小國,計劃先打虢國。但是晉軍要開往虢國,必先經過虞國。如果虞國出兵阻攔,甚至和虢國聯合抗晉,晉國雖強,也將難于得逞。
晉國大夫荀息向晉獻公建議:“我們用屈地產的名馬和垂棘出的美玉,作為禮物,送給虞公,要求借道讓我軍通過,估計那個貪戀財寶的虞公會同意為我們借道。”晉獻公說:“這名馬美玉是我們晉國的兩樣寶物,怎可隨便送人?”荀息笑道:“只要大事成功,寶物暫時送給虞公,還不是等于放在自己家里一樣嗎!”晉獻公明白這是荀息的計策,便派他帶著.名馬和美玉去見虞公。
虞國大夫宮之奇知道了荀息的來意,便勸虞公千萬不要答應晉軍借道的要求,說道:“虢虞兩國,一表一里,唇亡齒寒,輔車相依,如果虢國滅亡,我們虞國也就要保不住了!”這里的“輔”是指面頰,“車”是指牙車骨。面頰和牙車骨,是一表一里,互相依存的,所以叫做“輔車相依”。嘴唇和牙齒,也是表里相依的,嘴唇如果不存在了,牙齒失去掩庇,就要受寒,所以叫做“唇亡齒寒”,也叫“唇齒相依”。
可惜目光短淺、貪財無義的虞公,竟不聽宮之奇的良言忠告,反而相信了晉國的陰謀欺騙,不但答應“借道”,而且愿意出兵幫助晉軍,一同去打虢國。宮之奇預料祖國將亡,無法挽救,只得帶著家小,趁早逃到曹國去了。
這樣,晉獻公在虞公的“慷慨幫助”下,輕而易舉地把虢國滅亡了。晉軍得勝回來,駐扎在虞國,說要整頓人馬,暫住一個時期,虞公還是毫不戒備。不久,晉軍發動突然襲擊,一下子就把虞國也滅亡了,虞公被俘,屈地產的名馬和垂棘出的`美玉,仍然回到了晉獻公的手里。
2 唇亡齒寒的寓意
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形容事物是彼此相依的,舍棄其一就會影響到另一半,因為它們是共存亡的。 事物是彼此相依的,舍棄其一就會影響到另一半,因為它們是共存亡的。 弱小的勢力相依為命應該聯合對抗外敵.事物是彼此相互依存的。只要沒有了一個,另一個必定會慘敗。只有相互依存,才可以生存更久。要把目光放遠。
3 唇亡齒寒材料
【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解釋】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覺得冷,比喻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出處】《左傳·僖公五年》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國家、人際之間的關系。
【近義詞】榮辱與共、唇齒相依、息息相關、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生死相依、互相關注、輔車相依、巢毀卵破、巢傾卵破、休戚相關
【反義詞】隔岸觀火、素昧平生、水火不容、同床異夢、勢不兩立
唇亡齒寒的成語故事8
四字成語:唇亡齒寒
出自:《左傳·僖公五年》:“夫魯,齊晉之唇,唇亡齒寒,君所知也。——《呂氏春秋·權勛》
解釋: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反之,嘴唇無齒則一無是處。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成語故事: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借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 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 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晉獻公一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 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里罷了。”晉獻公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們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后,趕快阻止道:“不行, 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 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 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于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后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唇亡齒寒的成語故事9
春秋時期,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借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而虞、虢這兩個國家山水相連,他們的祖先又都姓姬,所以相處的十分和睦。
“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
晉獻公一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里罷了。”
晉獻公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個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
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后,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
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
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于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輕而易舉地滅掉了虢國。晉軍得勝歸來,借口整頓兵馬,駐扎在虞國,然后發動突然襲擊,一下子又滅掉了虞國,活捉了虞公。荀息特意找回寶玉和良馬,當面歸還給晉獻公。晉獻公望著失而復得的寶物,十分得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來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
——《左傳·僖公五年》
【求解驛站】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唇亡齒寒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唇亡齒寒的成語故事01-27
成語故事:唇亡齒寒01-29
唇亡齒寒【寓言成語故事】12-10
唇亡齒寒「寓言成語故事」01-18
唇亡齒寒文言成語故事10-14
關于唇亡齒寒的成語故事01-31
唇亡齒寒典故02-19
唇亡齒寒的故事01-19
唇亡齒寒的成語解釋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