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介紹旅游景點的導游詞

      時間:2021-04-08 10:58:30 導游詞 我要投稿

      介紹旅游景點的導游詞(精選5篇)

        作為一名盡職盡責的導游,就不得不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具有形象、生動、具有感染力的特點。如何把導游詞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介紹旅游景點的導游詞(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介紹旅游景點的導游詞(精選5篇)

        介紹旅游景點的導游詞1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大家游覽善卷洞。

        現在我們已來到善卷洞門樓前。高大巍峨、氣宇軒昂的門樓在綠樹翠竹的映襯下,顯得古樸、華貴而典雅。著名書法家費新我題寫的“善卷洞”三個大字赫然醒目,吸引了無數慕名而來的中外游客。讓我們進門樓細心漫游這“萬古靈跡”。

        前面巨大而奇崛的太湖石上鐫刻著四個隸書大字“萬古靈跡”,這是由宜興籍著名書畫家錢松巖先生寫的。善卷洞古在哪兒?一是溶洞形成于一百多萬年前;二是這棵被稱為原始社會活化石的小葉銀縷梅;三是洞的得名。我們還是邊走邊說吧。

        善卷洞得名于四千多年前的堯舜時期,古籍《莊子》載:“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曰:余逍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于是不遠萬里之遙,來到江南這處荒山石洞中隱居,后人就把這個洞稱為善卷洞。善卷洞全洞面積約5000平方米,洞內游程800米,共有三層,層層相連;分上、中、下、水四洞,洞洞相通,就像一幢石雕大樓。尤其是“洞中有河,河可通舟;船在水中行,漿往天上撐。”堪稱一絕。歷來與比利時的“漢人洞”、法蘭西的“里昂洞”并稱為世界三大奇洞。

        現在,大家來到了洞口,一塊七米多高的巨石擋住了去路,你可別小看這塊石頭,它已經是三萬多歲的高齡了,而且是每五十年長一公分,一點一點長高的。因為洞頂巖層滴下的水中含有豐富的碳酸鈣,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這些碳酸鈣就逐漸凝固起來,“滴水穿石”在這兒變成了“滴水長石”。遺憾的是,1957年洞口出現塌方,加固后的洞頂不再滴水,巨石停止了生長。它好像黃河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因此稱為“砥柱峰”,古時也叫“小須彌山”。好,讓我們繞過巨石,進洞探奇。

        現在我們到了中洞,這個大廳叫“獅象大場”。既然叫獅象大場,就應有獅有象。我們先看獅子,大概因為長時間的站立,它感到十分疲憊,正躺下來休息,還張著大嘴在打哈欠,嘴里露出一對大門牙,側過的頭上只能看到一只眼睛,腰身凹進,臀部突出,尾巴自然地拖在地上,仔細看,身上還長有長長的獅毛,顏色是青色的,真是地地道道的青獅。大家看像不像?像。那就請大家換個角度來看大家。

        大象精神抖擻的站著,長長的鼻子拖在地上,象牙、前腿、后腿清晰可見,唯獨看不見它的尾巴。為什么呢?原來象王的尾巴又短又小,和它寵大的身軀相比,實在有損它象王的威嚴,因此它偷偷地把尾巴藏進了山洞。

        青獅、大象如此之大,稱它們為獅王、象王大概不過分吧。獅王、象王分列兩旁,而且腦袋都朝著洞口,既像守衛善卷洞的兩名衛士,又像兩位好客的主人,歡迎各位的光臨。

        大家隨著我來看一塊奇石,我們稱它為“多變石”。在不同的角度看,它一會兒像猿猴,一會兒像蛤蟆,一會兒又像狐貍、像海豹……因為洞內的鐘乳石都是形象化的石頭,一定要站好位置才能看得逼真。用我們的行話講,叫不說不像,說了看看有點象,角度站得好,越看越像。好,請隨我繼續向前。

        在這石壁上刻有“欲界仙都”四個大字,在佛教教義中,欲界指的是紅塵,也就是人類居住的這個花花世界,從字面上解釋就是“人間天堂”的意思。這四個字是梁代的貞白先生陶弘景給善卷洞贊語。陶弘景是我國道教中有名的人物,為道教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在當時,他有“山中宰相”之稱。好,既然這位“山中宰相”都給了善卷洞這么高的評價,那么大家都不要客氣,請隨我上天堂一游。

        朋友們抬頭看一下洞頂,上面的巖石似云霧布滿了整個山洞,四周白茫茫一片云霧迷漫,霧氣騰騰,好似站在海中心一樣看不到邊,所以上洞稱為“云霧大場”。

        上洞的特點是冬暖夏涼,四季如春,終年溫度保持在攝氏23度左右。也許有的朋友要問:上洞是否安裝了空調,要不,怎么會保持恒溫呢?不是安裝空調的緣故,而是靠一塊大石頭起了一定的保溫作用,整個山洞都是由石頭組成的,至于是哪一塊,朋友們在游覽時不妨仔細觀察一下,等上洞游覽完之后,我再為大家揭開謎底。

        請看上面一碩大的蝙蝠正展開雙翅向各位飛來,在它的身后還緊跟著一只小蝙蝠。在古代,蝙蝠是被當作一種吉祥物來看待的,有“萬福來朝”“五福臨門”“福壽雙全”之說。

        在這小水池旁還長著一棵楊柳樹,從樹桿中的小窟窿可以看出它已生長了許多年了,可仍顯得生機盎然,樹枝茂盛,那下垂的柳枝,似乎對各位的到來正表示著熱烈的歡迎。

        頭頂上這片鐘乳石和中洞中的“砥柱峰”一樣,也是由滴水長成的,不同的是,這片鐘乳石現在還在不停地往下滴水,不停地往下生長,假如有哪位不相信的話,不妨拿出尺子來量一下它現在的長度,等五十年之后再來量一次,就可以證實我的話是真是假了。站在這個角度看,這片鐘乳石好似一片含苞待放的荷花,朋友們想看荷花開放,就請跟我往前走。

        請朋友們往下看,這個景象不由得想起古文《愛蓮說》中的描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矣。剛才還是含苞待放的荷花,現在到了水里已竟相開放了,不知可有哪位朋友已聞到了荷花的清香。

        實際上,剛才我們看到的只是水中的倒影,下面的水不深,只有十幾厘米,可是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幽深,也顯得更漂亮了。

        請朋友們向我靠攏一點,前面我們講過,看景要站好角度,否則,就成了糊里糊涂鉆山洞了。

        介紹旅游景點的導游詞2

      各位游客們:

      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宜興善卷洞。我是你們今天的小導游喻妍,大家可以叫我喻導。

        首先,我們來到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故鄉。由于我的學識,我只知道他們最后雙雙化為蝴蝶,成了民間的愛情神話。請游客們跟我往前走,就來到蝴蝶展示廳,這里的蝴蝶大小不一,五顏六色,有紅的.黃的.黑的.白的......像天空飛著顏色不一的蝴蝶風箏一樣。大家向前走,來到野人谷,觀看古時候人的生活既住所,還有發型,衣著等。

        現在我們來到了善卷洞。善卷洞是著名的石灰巖溶奇洞,宜興“三奇”之首。位于宜興城西南約25公里的祝陵村螺巖山上,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長約800米。全洞分上中下三洞組成,洞洞奇異而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長120米,游人多以洞中泛舟為一樂事。開始我們游玩中洞,中洞有獅王,象王。你們看,這些石頭上還有紅紅的痕跡呢!獅王臥在地上,眼睛向四周張望,看上去兇猛極了!你們再看,還有象王,它移動著自己的身子,像是在往前方注視著什么。請大家往上望去,你們會看到鐘乳石,我來告訴大家鐘乳石是有生命的,它也會生長,不過很久只會長一點,還是向下長,小的像鵝管,大的像冬天的冰柱一樣,很是千姿百態啊!大家再往前走就來到了上洞,上洞的石頭有很多,多的數不清,千奇百怪,大小不一,可以說是石陣了......

        我們再往前走,出了善卷洞。使人驚嘆的事情來了,“水晶宮”。游客們要18個人坐在一艘船上通過這神奇的水晶宮。首先提醒游客們不要亂動,否則會掉到水里的。通過水晶宮的路線陡峭無比,游客們帶著既緊張又刺激的心情,你一句,我一句的在訴說著自己的感受。大家快看那水底還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石頭,仔細觀察有些石頭上面亮晶晶的,有的像蝴蝶,有的像鴨蛋石,還有的有著花的紋印一樣......姿態不一。游客們,水晶宮的游玩結束了。

        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千萬要記住,不要亂扔垃圾!

        先說到這吧,希望大家能愉快的度過這一天!

        介紹旅游景點的導游詞3

        大家好!歡迎您來大同參加晉北古建宗教之旅!在這次旅程開始之前,我先給大家通報一下我們此行的線路和景點。我們首先要和大家一起領略塞外古城大同的風采,參觀著名的云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接下來,我們要參觀的是著名的北岳恒山懸空寺,以及世界最古、最高的木塔——應縣木塔;當然,我們還要登上華北屋脊,去朝拜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文殊道場五臺山,參觀以佛光寺、顯通寺為代表的五臺古剎,感受那里清涼宜人的氣候風光。

        好的,我們的旅程已經開始了,現在,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大同的概況。大同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期,這里是趙國的領地,漢代的時候設置平城縣,北魏在此設立都城,遼代設西京道、大同府,大同之名首次出現,取《禮記》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為大同”的含義,寄托著“同心同德,鞏固基業”的美好愿望。大同市是山西省最北的城市,是全省第二大城市,面積1萬 4千平方公里,人口314萬,下轄5區7縣。這里地處黃土高原,海拔較高,大陸性氣候較為明顯,冬季漫長寒冷干燥,夏季短暫溫熱多雨,春秋涼爽溫差較大。因此,處于同一緯度的北京每年超過30攝氏度的炎熱天數達80多天,而大同僅為20多天,是一處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來到大同,雖然正值盛夏,但大家是不是感覺就像是初秋時節,特別的清爽涼快。

        我們的右面是觀音廟,觀音廟的門前有一座流光溢彩的琉璃三龍壁。大同市著名的龍壁至城,除了全國最大、最古、最精彩的九龍壁,還有五龍壁、三龍壁、一龍壁,算得上是琳瑯滿目了。

        大家請看,這面就是著名的晉華宮礦。作為“中國煤都”,大同在全國率先推出了別開生面的井下探秘游,您可以身穿礦工的行頭,乘坐井下小火車,進入深達300 米的地下王國去了解煤炭知識、觀看采煤工藝和罕見的地質奇觀。 好,過了佛字灣,云岡石窟就快到了。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大同最輝煌的時代就是北魏王朝,而最輝煌的文化遺產則是北魏王朝傾全國之力營建而成的云岡石窟,1500年過去了,北魏王朝早已煙消云散,而云岡石窟仍然笑迎八方來客,向全世界展示著一部雕刻在石頭上的北魏史詩。

        介紹旅游景點的導游詞4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榆林鎮北臺.

        我們面前的這座高大挺拔、雄偉壯觀的建筑物就是鎮北臺,它和山海關、嘉峪關并稱為長城三大奇觀。當年修建鎮北臺,目的就為鎮守邊關,鞏固明王朝的統治。在明代中葉,榆林還只是一個小小的邊塞衛城,叫做榆林衛,明王朝的軍事治所延綏鎮設在20多里外的綏德州。由于蒙古族不斷侵犯邊關,榆林和綏德相距遙遠,等警報傳到綏德,增援部隊日夜兼程趕到榆林后,善于騎射、行動迅捷的蒙古兵早已逃得無影無蹤了。明成化年間,四川青神縣人余子俊出任延綏巡撫,他看出了這個軍事布防上的弊端,便上書朝廷,把延綏鎮治所于1473年遷到了榆林衛,同時擴建城池,增兵設防。為了滿足人民生活需求,在延綏鎮以北的紅山設立市場與蒙人貿易。但是自從貿易往來后,蒙古人更加是伺機南下搶奪財物,擄掠牲畜人口。考慮到邊城的安全,1474年,余巡撫在秦長城、隋長城的基礎上歷時4個月修筑起延綏鎮長城。后來,為配合紅山市的貿易,又修筑了蒙漢互市場所易馬城與蒙漢官員進行洽談、舉行納貢儀式的場所——款貢城。1477年4月至次年7月,當時的延綏巡撫涂宗 又在長城南北顯要處紅山之上、款貢城西南角修筑起鎮北臺,居高臨下,觀察敵情和互市情況。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萬里長城舉世矚目,人們說,它像一條巨龍橫臥在中華大地上,東有龍頭山海關,西有龍尾嘉峪關。那么鎮北臺地處中央,連接東西,它就是巨龍的心臟了。鎮北臺是明長城線上現存最大的烽火臺,被譽為 “萬里長城第一臺”,并被載入 《中國名勝詞典》。2001年,國務院將其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下面,就請各位隨我首先走進款貢城。我們眼前這座廢棄的城池,就是當年贊易往來時蒙漢官員接待洽談、敬獻貢物,贈送禮品的地方——款貢城。款貢城背靠長城,環抱紅山,地勢險要。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占地約2萬平方米。城墻經黃土夯打,高大堅固。經歷了600年的風吹雨淋后,保留下來的殘垣斷壁依然清晰可見。在北墻設有一城門,遺址尚存,它是當地少數民族穿越長城迸大漢族統治區域的唯一通道。

        在這里還有一個傳說故事。據說,明清時,皇宮中有一位醫術高明的朱姓御醫,因為遭受同僚嫉妒陷害,被革職貶至榆林。此人非常注重地方醫學研究,對款貢城生長的冬花更是潛心研究。款貢城的冬花個頭大,花色鮮艷,藥效極高,是中醫中的名貴品種。后來,皇太后得了一種奇怪的病,久治不俞遍請全國上下的名醫均束手無策。有人提議請朱御醫診治。這個建議被采納后,朱御醫就被詔請回宮,并且很快治好了皇太后的病。傳說朱御醫的高明之處就在于給皇太后服用了帶去中的冬花。這種冬花從此名揚天下,因產地在款貢城,故被為“款冬花”。

        款貢城處在鎮北臺的腳下,現在我們向上走,進人前面城門,就登上鎮北臺了。鎮北臺平面呈正方形,共分4層,每層都筑有女墻、垛口、望孔、射口,形如寶塔,通高30余米。內部用黃土逐層夯成,外部以條石作基礎,用長40厘米,寬20厘米,厚8厘米的大磚砌筑而成,磚縫則用白灰加明礬糯米汁黏合,上下渾然一體。臺底部大,頂部小,逐層收進,占地5000多平方米。

        這里就是鎮北臺的第一層,即基座,周長320米。四周圍以墻垣,內墻高3.66米,外墻高10米,墻頂部寬1.7~11.2米不等。東墻南側的城門是登臨鎮北臺的.唯一出人口。東南內側設有磚鋪馬道,騎著馬可任意上下巡視檢查。在東北邊曾建荷戍邊駐軍營房,現在遺址仍然清晰可見。北墻與款貢城西墻體相連又與明長城相接,構成了長城與款貢城和鎮北臺相連接的立體軍事防御體系。

        第二層周長130米,高11米。二層臺南墻開設券洞,轉白到達3層,券洞橫額石刻“向明”二字,與此相對應的北面石刻“鎮北臺”三字 (己毀),均為建臺時延綏巡撫涂宗浚所書。現 “鎮北臺”三字為當代書法家魏傳統所題。由“向明”到“鎮北臺”,不難看出涂宗浚本人和他統率的將士對明王朝的赤膽忠心和戍邊報國的決心。

        第三層周長88米,高4.3米。臺南外砌磚石踏步達4層。

        第四層周長35.5米,高4.4米。正中原建磚木結構方形撩望哨棚一間,豎有旗桿,清末坍塌。我們可以想見當年鎮北臺威嚴高聳、士卒肅立、腔旗招展的肅穆場面。民國初年建成硬山頂磚木結構房屋,解放初塌毀,現在可看到痕跡。

        站在鎮北臺這座古代軍事要塞之頂,視野非常開闊,近可俯瞰款貢城、易馬城,遠則浩浩大漠盡收眼底,讓人充分感受到鎮北臺居高臨下、可攻可守的優勢。明代詩人唐龍在 《秋日出塞》中寫道:“鼓角山原振,旌旗日月明。屯兵紅石峽,斬將到神京”說明這里是著名的古戰場,在這里我們仿佛領略到了當年烽火報警、戰馬嘶鳴、刀劍相拼的歷史畫面。

        我手指的那里就是易馬城遺址,俗稱買賣城。據史書記載,它是在明嘉靖初年韃靼首領與明朝議和后開放的11個貿易市場之一 ——紅山市,1564年改稱易馬城。原為小磚城,現僅存土墻,平面呈四邊形,南面有石砌的城門,占地約6.5萬平方米。易馬城每年正月十五以后,擇日開市,一次為10日。蒙古牧民趕著牛、羊、駱駝、馬和各色皮毛到易馬城,與長城以南的漢族商人攜帶的各種布匹、綢緞、鹽茶、煙酒交換自己所需的商品,當時這里牛羊成群、駝叫馬鳴、人聲鼎沸,一派繁榮景象。款貢城是蒙漢官員交往的場所,易馬城是蒙漢民間自由貿易的市場,它們都是蒙漢團結友好歷史的見證。

        我們從這兒眺望東西,可清楚地看到逶迤在沙漠中的明域城。剛才已經說過,榆林境內的明長城是在秦長城、隋長城的基礎上,由當時的延綏巡撫余子俊調用官兵4萬余人,依山形,隨地勢,歷時4個月修筑而成的。東起府谷縣的清水營,西至寧夏鹽池縣的花馬池,全長1770里,沿途烽火墩臺林立,36座營堡遙遙相望。傳遞軍情報警,白天以狼煙和旗幟為標志,晚上以火和燈籠為號,形成了一條氣勢磅磅礴的軍事防御體系。

        從這兒向南眺望,便是古城榆林。榆林自古以來就為邊防塞,明代為九邊重鎮。“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句話的意思是說,榆林城南有高聳人云的凌霄塔,城北有氣勢宏偉的鎮北臺,在二者之間古城大街上還有6座風格各異、獨具匠心的騎街樓。讓人 難以想像的是,從南至北20 余里,建筑物竟然處在一條中軸線上。榆林素有“小北京”之美稱,因其悠久的史和獨特的文化,1986年被列為歷史文化名城。

        鎮北臺為榆林的制高點,站在這里,環顧四周,我們可以盡情地領略塞上風情。這里處在毛烏素沙漠南緣,可大家注意到了嗎?昔日茫茫沙海,今大已成萬頃綠洲了!勤勞的榆林民創造了人類治沙史上的奇跡。當然,生態環境的改善又反來造福于人類,鎮北臺也因此減少了風沙的侵害,得到了更有效的保護。

        介紹旅游景點的導游詞5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早上哈!歡迎大家參加重慶航旅貴州旅游團隊。我是大家此行導游員木可。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壯美大瀑布 多彩貴州風 相信有很多人對貴州的了解始于那句“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的俗語;我想三千八百萬貴州各族人民不會認同,因為它的描述與實際的貴州截然相反,“晚上下雨白天晴、公路同鄉處處平、人逢節日遍身銀”才是真正的貴州。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實乃“中國之寶貝”。 根據“貴州”二字寫法,乃‘中、一、貝、州’,即‘中國的一個寶貝之州’,一語道破貴州的奇特與珍貴。貴州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寶貝呢?它是天、地、人三者完美結合、和諧相伴的一個大寶貝,是自然與人類文化的一片凈土。貴州的“天”—潔凈、濕潤、氣候宜人;貴州的“地”—由變化萬千的喀斯特奇觀構成;貴州的“人”—生活在多種文化環境之中,并且創造出絢爛多姿的文化與文明。貴州位于北緯24〃37′到29′13′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降水豐富、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在地球氣候變得越來越惡劣的今天,世界上的許多地方,人們飽受炎熱的煎熬、干旱的折磨、洪澇的危害、沙塵暴的襲擊;自然災害正在大范圍地侵蝕人類的家園,可是在貴州這塊寶地上,它的天仍然是四季如春、三晴兩雨、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儼然一個難得的大空調。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環境,造就了貴州種類繁多、覆蓋豐厚的綠色植被,演繹出“山山張家界、處處九寨溝”神奇畫卷,由此得到‘公園省’、‘空調省’的美譽,這正是貴州動人魅力之所在。 明初劉伯溫曾經預言:“五百年后看,云貴賽江南。”云貴以什么來取勝江南呢?劉伯溫又說:“江南千條水,云貴萬重山。”貴州風光的集中表現就是那莽莽大山了。貴州屬高原山地,山地和丘陵占據境內地土面積的95.2%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到過云南的人,也許聽說過它的“十八怪”;這次去貴州旅游,貴州也有八怪:

        第一怪:石片當瓦蓋

        貴州的石頭很特別,層次清楚,能剝離出幾厘米厚的石片兒,用這些石片兒代替傳統的燒結瓦,雖面積不是太統一和整齊,但免去了燒制的耗費,且比瓦片結實耐用,何樂而不為?

        第二怪:老太太上山比車快

        貴州的山很多,所以路也艱難,盤山公路在山上繞了一圈兒又一圈兒,即使再快的汽車,沿著盤山公路上山,也要一環一環的繞上去,路程自然是人們行走小徑的幾十倍,因而,等汽車繞上去了,即便是腳慢的老太太,也早提前到達了啊!

        第三怪:半邊房屋依山蓋

        安順龍宮景區就有許多依山而建的房屋,借用山體作為后沿墻,巧借地勢,也省去了一面墻的石料,據老百姓講,這樣建屋還有冬暖夏涼的優勢呢!

        第四怪:山包兒獨立在

        貴州的山,尤其在黔西南、黔南等地,貴州的山都是獨立突兀的,只有山腳下是相互連在一起的,遠不象云南的山巒,連接起來是同一個山脊那樣綿延起伏、峰巒疊翠,這可能就是山包兒獨立在的所在吧?

        第五怪:房頂上種菜

        這并非普遍現象,而是一種特殊的方式,就是條件好的居民在建造房子時,往往用水泥加固房頂,然后留有女兒墻,在女兒墻內鋪上好土,種些常用蔬菜,卻也落得個能不求人就不求人,豐衣足食般的感覺!

        第六怪:辣椒當成家常菜

        貴州地處高原山區,同時雨勤構成了完整的潮濕氣候,常吃辣椒可以驅寒強身吧?有時我就不明白,西北的大漠邊緣,在萬里夕陽中的居民也是凡食畢有辣椒,那他們是為了什么呢?也許惡劣的食品條件下,為了下飯吧?貴州居民特別是苗、侗族除喜食辣外,更嗜食酸。當地諺云:“三日不吃酸,走路打躥躥(意為不穩)”。由此也衍生出兩道名菜:一是酸湯魚。制作時先將西紅柿、生姜等放入米湯中,存于瓦缸發酵,再加入多種中草藥及花椒、蔥、香椿等與魚煮之,湯鮮肉嫩,酸辣可口,食之胃口大開。二是虎皮辣椒,即將青椒置于火上烤后撕成條,拌以醬油等作料,裝盤上菜。

        第七怪:三個老鼠一麻袋

        這里的老鼠當然指的是碩鼠,每個好幾公斤重的樣子,幾個就能裝一麻袋。

        不過,這個怪應該和云南的三個老鼠一麻袋應該是如出一轍。

        第八怪:廁所隨身帶

        指過去廁所少,苗族人長裙,隨處可如廁方便。在貴州,苗、侗、布依等40多個少數民族和睦相處,民族風情異彩紛呈。婦女尤喜以銀飾裝扮,據說一個苗族婦女全身所披銀飾品重達16千克。但在田間勞作時,則不戴飾品,下半身多穿裙(亦稱百折裙)。當需“解手”時,隨時可蹲下,裙四下張開籠罩,宛若一天然廁所。

        還有聽到另外導游所言:越丑越好賣(貴州天麻)樹皮當成藥來賣(貴州杜仲)酒香不飄國內飄國外(貴州茅臺)……

        貴陽的女子特別忌諱被叫做“小姐”,據說稍有姿色的女子可被稱呼為“釘子”,按照姿色等級分為——金釘子 銀釘子 銅釘子 鐵釘子。少數民族又將女子稱呼為“娘娘(niangniang請念第一聲)”。相對應,略有幾分姿色,或者說可以參加加油好男兒比賽的男子。被叫為“鉗子”,金鉗子 銀鉗子 銅鉗子 鐵鉗子。

      【介紹旅游景點的導游詞(精選5篇)】相關文章:

      廣西旅游景點導游詞范文介紹02-20

      介紹旅游景點作文01-25

      關于介紹旅游景點的作文01-10

      旅游景點導游詞三篇01-28

      廣西旅游景點導游詞7篇02-20

      龍門石窟旅游景點導游詞01-27

      獅子林旅游景點導游詞01-27

      實用江蘇旅游景點導游詞大全01-25

      王爺廟—關于介紹旅游景點的作文12-09

      介紹西湖的導游詞02-27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欧美久久夜夜潮 |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 一级Av网站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国产熟女激情 | 亚洲日韩五码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精品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