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音樂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下音樂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下音樂教案 1
教學內容:
湘教版音樂新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五課演唱《龍里格龍》
教學目標:
1、能用和諧的聲音演唱二部合唱《龍里格龍》,并能準確表現歌曲的力度變化。
2、能積極認真地參與各項音樂活動,感受京劇音樂的美。
教學重點:
唱好二部合唱《龍里格龍》。
教學難點:
二部合唱時能根據指揮的手勢準確地演唱。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組織教學。
二、復習上節課了解的京劇的基本知識。
三、京劇的四大行當
1、師:京劇根據人物的性別、個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類,就是我們所說的四大行當,你們知道是哪四大行當嗎?(生、旦、凈、丑)
2、CAI出示圖片,說說行當的門類,教師簡要介紹。
“生行”一般指男性演員,在每個行當里,不同年齡職業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檔名,比如:老生、小生、武生;
“旦行”是指女性角色,年齡大的叫老旦,年紀輕、性格較活潑的叫花旦;
“凈行”指“大花臉”,就是我們介紹過的有臉譜的角色。
“丑行”是指詼諧滑稽或小奸小惡的人,就像畫面上這位《水滸傳》中的時遷一樣。
3、演一演。(請學生上臺演一演各種行當的人物)
四、京劇的表演形式
1、欣賞與分辨。
2、播放視頻:京劇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3、模仿這段戲里的唱、念、做。
五、唱一唱《龍里格龍》
1、CAI播放《龍里格龍》,教師帶領幾個學生表演京劇中的走圓場。
2、再聽歌曲,說說聽后感。
3、三聽歌曲,思考:歌詞和曲譜有什么特點?
4、唱曲譜。
分聲部視唱后進行合唱。
5、唱歌詞。
6、教師指揮進行合唱。
7、評價。
六、小結
六年級下音樂教案 2
教學內容:
湘教版音樂新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課演唱《哩哩哩》
教學目標:
1、能用輕快、明亮,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哩哩哩》。
2、甲乙聲部能密切配合,表現春天到來的歡樂。
3、引導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用輕快、明亮,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哩哩哩》;
甲乙聲部能密切配合,表現春天到來的歡樂。
教學難點:
力度記號的表現、聲音的顆粒感。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朝鮮民歌《哩哩哩》。
二、學習歌曲(總-分—總)
(一)通過欣賞全曲明確該歌曲的風格特點及曲式結構。
1、:我們帶著問題來完整的欣賞一遍,這首歌曲的風格特點是否和剛才我們唱過的'《嘀哩嘀哩》相似?
2、欣賞第二遍引出曲式結構:
曲式結構:單二部曲式(鼓勵學生回答或到黑板上寫出圖式,給予肯定)
(二)學習節奏和旋律,討論并解決難點
1、節奏難點及圖示,師范奏。
2、學唱主旋律:
(1)在學唱旋律前先練習音階
(2)采用游戲接龍的方式找A、B、C、D四位同學分別唱。
(3)教師范唱后學生隨琴輕唱并發現難點,及時指導。
3、填入歌詞,加二聲部合唱。
三、演唱全曲
(1)學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2)演唱的基礎上可適當做游戲,游戲采用擊鼓傳花的方式請男女兩個同學分別演唱二聲部。
(3)全班同學進行演唱,同時邀請幾個同學用打擊樂(碰鈴、響板、三角鐵等)為同學們伴奏。
六年級下音樂教案 3
教學目標:
1、在演唱和欣賞音樂過程中學生能對母親河產生熱愛之情并能充滿激情的演唱。
2、欣賞合唱《長江之歌》,感受歌曲氣勢磅礴的旋律特點及對長江的贊美之情。
3、在對比聆聽過程中,初步了解獨唱、齊唱、合唱的含義,并能用輪唱的形式演唱《保衛黃河》。
教學重難點:(責任編輯: )
1、激昂地演唱歌曲《保衛黃河》。
2、感受欣賞曲的旋律特點。
3、歌曲輪唱。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歌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殷秀梅演唱的《長江之歌》走進教室。
二、欣賞教學
(一)初聽:
哪位同學知道剛才聽到的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是的,這首歌曲的名字是《長江之歌》。你們能感受到歌曲是什么樣的情緒嗎?(激昂、優美、深情、洋溢著贊美之情……)
(設計意圖:欣賞獨唱《長江之歌》,讓學生初步感受音樂情緒,為對比演唱形式的不同作鋪墊。)
(二)復聽
下面再請同學們欣賞《長江之歌》
1、聆聽這首《長江之歌》的演唱形式和剛才進教室時聽到的《長江之歌》有什么不同?
2、運用這么多形式的演唱給你什么感受?(演唱形式的變化,尤其是四個聲部演唱使表現力更加豐富了,充滿了立體聲音的感覺。
3、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長江之歌》,好嗎?
(三)再次欣賞
1、師:讓我們再一次欣賞《長江之歌》。
2、教師提出欣賞要求:旋律中哪些地方是重復的?哪些地方比較柔美抒情?哪里推向高潮?
3、學生欣賞后回答。(為什么重復?怎樣體現柔美抒情?)
根據旋律的特點歌曲自然地形成了三個段落,請同學們一起唱一唱第一段旋律曲譜,并用手劃出旋律線,看看這段旋律有什么特點?(起伏很大、有大起大落之感,描繪了長江源頭江水滾滾,急流涌進的磅礴氣勢。)
那么相比之下中部的旋律又有什么特點呢?(緩緩起伏、平穩,描繪了長江水緩緩流淌,委婉秀麗的中下游之美。)
第三部分重復了第一段,將歌曲推向高潮,再一次描繪了長江的雄偉壯麗,給人以激動人心的`感覺。
三、學唱歌曲《保衛黃河》
導入:同學們,比起長江,我國還有一條母親河更加雄偉、急流洶涌,知道是什么河嗎?(黃河)那你們知道黃河在哪里嗎?說到黃河,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一首歌曲,請同學們欣賞。
1、欣賞歌曲錄音
大家一定都熟悉這首歌曲吧,聽到歌曲表現了什么?(保衛黃河)這首歌曲就是《保衛黃河》,是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它誕生于抗日戰爭年代,已經經歷六十多年的時光,如今仍然在華夏大地上傳唱不衰,給了中國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讓我們在欣賞一遍歌曲。(教師出示歌片)
2、再聽歌曲錄音
這首歌曲與《長江之歌》比較,在速度、節奏情緒上有什么不同?你感受到了什么?(快、緊湊、緊張、激烈……)我們一起來學唱《保衛黃河》。
3、教師鋼琴伴奏,學生輕聲用“當”模唱旋律。
4、視唱曲譜。
師:歌曲歌曲《保衛黃河》表達了中國人民抗日的堅定信念。樂譜中藍色部分的旋律(書中最后兩行)有什么特點?應該用怎樣的力度來演唱,才能更好地表達歌曲情緒?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如果回答不上來,教師可以告訴學生。)
師:此處的旋律具有推動力,休止符處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以“56”為基點,從1到2、3不斷擴展,這是運用了“模進”的方法,請同學們唱一唱,感受這一段表現了怎樣的情緒?
生:視唱曲譜,感受旋律情緒特點。
教師小結:運用模進的方法充分表現了人民武裝的不斷壯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斷高漲。
5、教師鋼琴伴奏,學生完整視唱曲譜。
6、填詞演唱。
7、欣賞《保衛黃河》輪唱片段
同學們唱得非常好,老師想給你們增加一點難度,換一種唱法,可以嗎?再欣賞一遍歌曲。
教師提問: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啟發和引導學生聽出歌曲中運用了“輪唱”的演唱形式。)
教師提問:輪唱與齊唱形式演唱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領悟到采用輪唱是為了更形象的表現抗日浪潮遍布中華大地、此起彼伏的壯觀場面。)
8、學生學習用二部輪唱的形式來演唱。
教師指導演唱。可以找個別學生指揮,其他學生演唱。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保衛黃河》只是冼星海創作的《黃河大合唱》之中的一部,同學們課下可以去了解其它作品,下一課我們共同來學習。
六年級下音樂教案 4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茉莉花》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茉莉花〉,使學生近一步了解茉莉花的美麗,并能通過優美、抒情的歌聲表現出來。
2、指導學生熟練演唱,并能背唱
3、通過演唱、欣賞等活動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用舒展,流暢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你們都去過哪?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看過影片之后猜一猜我們到了哪里? 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二、放錄像
同學回答剛才老師提出的問題
三、師:背景音樂有沒有注意到?
師:今天我們一起到江南水鄉走一走,共同學習并演繹這首江蘇民歌〈茉莉花〉
四、歌曲學唱
1、聽錄音——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A、歡快活躍B、親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A、婉轉細膩柔美B、粗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現了青年姑娘什么樣的心理狀態?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現年輕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罵的天真神態,實質上是在表現青年男女之間的純潔感情。
4、唱歌譜
就讓我們帶著愉快的心情把歌譜唱一唱(出示歌譜)學生分三組唱,第一組先慢唱,然后恢復原速。
5、歌曲教唱
師:這么動聽的旋律配上美妙的歌詞一定更好聽
a) 放錄象(學生聽)
b)學生跟唱(多唱幾遍)
劃拍唱-----難點糾正:
把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容易出現的錯誤糾正過來。并告訴學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個特點。
6、放開聲音唱一唱。
7、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師:想一想怎樣才能把茉莉花唱的更美?每一句怎么處理?
(1)學生自己試著唱一唱
(2)教師可提示:從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上有什么想法?
(3)學生把每一句都試唱出來,說出為什么這樣處理,全體在試唱,教師指導。
(4)按照同學們處理的方法大家一起感受演唱。(放錄音)
六年級下音樂教案 5
教學內容:
第八課綜合表演《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劇情、學唱歌曲,通過音樂創編,啟發學生對音樂劇的了解,培養興趣。
2、了解音樂劇的相關知識。分析、了解人物性格。
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不同段的情緒,了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創編臺詞并排練。
教學難點:
1、初步了解俄羅斯風格的歌曲,啟發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2、運用簡單的變奏手法來創編一段《漁夫放走小金魚》唱段。
3、分析劇中的人物性格,并鮮明地表現出來。
教學過程:
一、了解劇情
二、把劇情劃分出場次,并說明理由?
1、結合課件中出示的幾張圖片,分組討論出現順序,并把它們劃分出場次。
2、在教師的.啟發、提示下,學生補充回答:還可以再加序幕和尾聲。并知道序幕的作用是交代故事背景。尾聲則有讓人回味、思考的作用。
三、欣賞、學唱劇中歌曲,并安排它們在適當的場次出現
1、欣賞、學唱歌曲。
2、欣賞、學唱曲。
(1)初聽、分析曲
(2)教師教唱曲
讓學生在演唱八度跳躍時氣息下沉(腰部向下用力),聲音位置統一。并發自內心地演唱出小金魚當時的心情。
四、創編歌曲
五、欣賞、學唱歌曲
1、初步欣賞音樂。
2、共同討論。
3、教唱曲。
道具:舊房子、破木盆、藍綢布(表現大海用的)、小魚頭飾。
六、展示各自創編的成果
七、了解音樂劇的表現手段
八、創編序幕
九、課堂小結。
六年級下音樂教案 6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探究各種樂器的發生原理,了解樂器的基本組合和制作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設計草圖來制作一件樂器,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動手制作的能力。
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體會制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探究樂器的發聲原理,并設計制作一件樂器。
教學難點:
將材料巧妙利用,合理設計,使樂器聲音動聽,外觀精美。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自制樂器。
學生:能制作樂器的鐵盒,竹筒紙等多種工具材料。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看視頻“另類樂器神奇演奏大法”片段。
2.看了這段視頻,你想不想自己也動手做一件樂器呢?出示課題《我做的樂器》。
二、發展階段
1.選擇材料
(1)聽一聽
引導學生聽打擊樂演奏。樂曲中出現的樂器你認識嗎?請你說一說它們的名稱。
(2)看一看
圖示打擊樂器。老師出示自制樂器,一邊出示一邊演示演奏方法。像這樣能打、敲、搖、刮響的樂器都是打擊樂器。
(3)選一選
你覺得什么材料適合做打擊樂器?并說明理由。
現在老師再添加幾種新的材料:網線、顆粒狀小件(如米粒、豆子、彩珠、鈴鐺、鐵環等),你能不能再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剛才的材料組合構成一件打擊樂器?
(4)試一試
嘗試組合,并在小組內交流組合方式。
小結:不同的材料做成的樂器音質是不同的。選擇材料時,先敲一敲、打一打、聽一聽音質,再根據需要選擇材料。還可以嘗試把幾種材料組合到一起制作樂器。
2.外形設計
樂器王國里除了節奏明快的打擊樂家族,還有一個重要分支,那就是聲音柔美、動聽的弦樂家族。
(1)聽一聽
引導學生聽弦樂曲。視頻中出現的樂器你認識嗎?請你說一說它們的名稱。
(2)看一看
圖示弦樂器。老師出示自制樂器——豎琴。請學生觀察用橡皮筋做的弦是怎樣繃上的。還可以怎樣繃弦?
(3)想一想
①弦樂的音質和什么有關呢?
②弦樂的外形與它的`發聲有沒有聯系呢?
(4)試一試
①嘗試撥響幾件粗細、多少、松緊不同的弦板,體會弦樂音質的變化。
②嘗試撥響帶回音箱和不帶回音箱的弦樂及不同大小孔洞的弦樂,體會音質的變化
小結:各種樂器獨有的外形并不是隨便設計出來的,樂器的外形是為了發出更動聽的聲音而精心設計的。弦樂是通過改變弦的粗細、多少使音質產生變化。弦樂還通過改變孔洞和回音箱的大小形狀來改變音質。
3.排列組合
(1)聽一聽
管樂是利用嘴唇把氣流吹入,引起樂器的發聲部分產生振動而發聲的樂器。教師演示吹瓶子口,但這個瓶子還不能稱為樂器,現在把形狀相同、大小不同的幾個瓶子組合在一起,吹奏起來有音階的變化,就成為一件樂器了。
(2)看一看
欣賞利用排列組合的方式形成的樂器。學生觀察排列組合的方法。
小結:把形狀、質地相同的物體按大小相接,順序排列就能組合成一件樂器了。
(3)試一試
收集挑選形狀、材質相同的材料按大小排列組合,并試著演奏。
4.裝飾
(1)欣賞各類裝飾獨特的樂器,啟發學生思維。
(2)裝飾的方法多種多樣,要根據樂器的材料選擇適合的裝飾方法。
三、創意制作
1.設計草圖。
2.根據草圖選材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四、展示評價
1.獨奏并請學生介紹為了使樂器發出美妙的聲音做了哪些設計。
2.組織學生按不同種類樂器分組合奏。
五、收拾整理
收拾整理各種工具、材料。
六年級下音樂教案 7
教學內容:
湘教版音樂新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七課演唱《落水天》
教學目標:
1、能用方言有感情的學會演唱廣東客家民歌《落水天》,并能用豎笛吹奏其旋律。
2、能認真聽賞廣東音樂《旱天雷》,感受廣東音樂的風格特點,并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樂曲的基本情緒。
3、能用對唱的形式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什么結子高又高》。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演唱廣東客家民歌《落水天》,感受廣東音樂的風格特點。
2、能用方言有感情的學會演唱廣東客家民歌《落水天》。
教學準備: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初步了解廣東、廣西二、演唱《落水天》
1、導入
2、初步感受歌曲
3、學習歌曲
4、演奏?用豎笛吹奏《落水天》
二、注意氣息,把握節奏X X︱X X︱
三、聽賞《旱天雷》
1、了解廣東音樂《旱天雷》是廣東音樂傳統曲目之一。
2、聽賞音樂的主題,并初聽全曲,學生感受有紐約的.基本風格和情緒。
3、聽賞第一樂段,認真傾聽并嘗試記住它的旋律。
4、聽賞第二樂段,注意與第一樂段的異同:音樂表情的變化,優美流暢,相同的結束
5、最后完整聽賞,學生可隨樂哼唱,參與表演
四、學唱《什么結子高又高》
1、學生聽賞《什么結子高又高》
說一說歌曲的情緒,歌曲表現的形式,歌曲表現的內容
2、學生視唱歌曲?注意音準與節奏
3、學生學唱歌曲
4、學生按書上要求進行演唱
五、小結
六年級下音樂教案 8
教學內容:
湘教版音樂新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五課聽賞《京調》
教學目標:
1、了解京劇的四大行當,能區分西皮和二黃。
2、通過欣賞《京調》感受音樂歡快活潑的情緒,并能分辨樂曲的基本結構。
3、在聽、唱的欣賞活動中,激發學生對我國“國粹”的興趣與喜愛。
教學重點:
1、感受《京調》歡快活潑的情緒,并分辨它的.曲式結構。
2、了解京劇的四大行當,能區分西皮和二黃這兩種唱腔。
教學難點:
通過聆聽音樂,分辨《京調》的樂曲結構。
教學準備:
電子琴、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
二、簡單介紹京劇:
欣賞《蘇三起解》
三、欣賞《京調》
1、聆聽《京調》第一主題
2、聆聽《京調》第二主題
3、欣賞第二部分音樂:
4、聆聽結尾部分
5、完整欣賞《京調》
四、延伸
師:今天我們知道了京劇中的兩大唱腔,西皮和二黃,也欣賞了西皮腔的曲子,《京調》和《蘇三起解》,現在請同學們來欣賞二黃腔的曲子,一起聽聽看看二黃腔的京劇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聆聽二黃腔的京劇片段)《望江亭》片段
六年級下音樂教案 9
教學目標:
1、能積極參與本科的各項音樂教學活動,對小學階段所學的內容有較清晰的記憶。
2、能根據各譜寫出歌名,根據歌名唱出或寫出歌曲的前四小節歌譜。
3、能聽辨學過的音樂,寫出其曲名,并能哼唱出音樂主題。
4、能認識小學階段接觸過的各種樂器,并能為樂器分類。
5、能把自己參與音樂活動的'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和分享。
6、能辨識圖片上的音樂家,并說出他們的主要作品。
教學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音樂禮儀
二、導入
同學們,同奪六年的學習,我們學到了許多音樂知識。今天我們就來看誰掌握的音樂知識最多,誰的收獲最多?
三、難忘的歌
請根據歌譜寫出歌名
可以通過學生比一比、聽一聽和賽一賽的手段,使學生們對已學的歌曲有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同時激發學生演唱和表演的潛能。
四、動人的樂曲
這一部分的重點是談同學們重新聆聽學過的動人樂曲,以再次喚起他們對樂曲情景的遐想,加深其樂曲的記憶。
五、知心的伙伴
這一部分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對已認識的樂器進行歸類,并讓他們對各種樂器演奏的方法和音色作進一步的了解。
六、有趣的活動
教學活動是引導同學們對過去的音與教學活動進行回顧,并相互交流與活動的快樂體驗,加深學生們對教學內容中各種知識要點的理解。
七、令人敬慕的音樂家
可以通過猜謎語、講故事或演唱代表作品,猜猜音樂家的名稱完成。
八、音樂小博士手冊
這一環節是對小學音樂知識的復習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法來完成。并可以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方面的測試。
六年級下音樂教案 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感受歌曲《和平頌》,能說出主題多次出現時的變化,并未主題旋律編創歌詞,表達對和平的贊頌。
技能目標:
感受《歡樂頌》熱情飽滿的情緒,聽出主題出現的次數和演唱的形式,以及在重唱時一次進入的人聲。
情感目標:
學唱兩首歌曲《永遠是朋友》和《我們是朋友》,與好友一起用歌聲和動作表達彼此的友誼;背唱《永遠是朋友》。認識音樂家貝多芬,做改變旋律的節奏和節奏的練習,在唱唱、奏奏和比較重,感知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聆聽交響樂《歡樂頌》片段1、預習導入
1、復習聆聽樂曲《溪邊景色》片段導入,認識音樂家貝多芬。
2、隨教師的琴聲演唱和吹奏《歡樂頌》主題,理解歌詞所表達的自由、平等和和平的思想內容。
3、初次聆聽樂曲,感受樂曲熱情,飽滿的情緒。
4、再次聆聽樂曲,聽出《歡樂頌》主題音樂出現的次數與演唱形式。
5、模擬《第九交響曲》合唱部分,請學生用領唱和齊唱形式演唱
二、演唱歌曲《永遠是朋友》
1、從有關朋友的詩句、名言和歌曲導入。
2、聆聽范唱,感受和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內容。
3、再聽范唱,說出歌曲可分成幾個樂段。
4、學唱歌曲。
5、學生自由組合,邀請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歌曲。
第一課時預習導入
1、把歌曲的前四小節作為導入歌曲的聆聽和學唱《我們是朋友》
2、聆聽歌曲范唱,請學生聽后談談歌曲的情緒。
3、鼓勵學生采用自學的方式學唱第一樂段,啟發他們發現這一樂段每四小姐的'末尾處都有休止符的特點。
4、在教師的指導下分組、分聲部學唱第二樂段。
5、完整演唱歌曲,邊唱邊用動作相互交流,表達情感。
三、聆聽管弦樂《和平頌》片段
1、揭示本課的學習內容,簡單介紹作品《和平頌》的創作背景。
2、初聽樂曲,熟悉主題。
3、多遍聆聽樂曲,聽出主題出現的次數與變化。
4、隨音樂哼唱主題旋律,并嘗試為旋律編創歌詞,表達的和平的贊頌。
六年級下音樂教案 11
教學內容:
1、歌曲和合唱曲《紅河谷》。
2、手風琴曲《列布朗底》。
教學準備:
鋼琴、錄音機、磁帶、cd機(盤)等。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紅河谷》,啟發學生用舒展自然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
2、欣賞合唱曲《紅河谷》,通過與齊唱曲的比較,啟發學生初步理解合唱的特點。
3、欣賞手風琴曲《列布朗底》,結合歌曲、合唱曲《紅河谷》,讓學生初步了解北美洲的歐洲移民后裔音樂與歐洲音樂的血緣關系及其音樂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唱、背唱《紅河谷》。理解歐洲移民后裔的音樂特點。
難點:(1)唱好《紅河谷》弱起小節和切分音。
(2)啟發學生理解該旋律與歐洲音樂風格特點的聯系。
(3 )應啟發學生從調式、音階、旋法、節奏等方面來分析音樂藝術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播放《紅河谷》音樂片段
(設計意圖:營造一種音樂氣氛,讓學生聽著音樂走進課堂,為導入新課作鋪墊。)
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要帶領大家去游覽一處自然景觀,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這是哪個國家的景色?(1播放)
生:加拿大
師:為什么?
生:楓葉國旗、多倫多電視塔等。
(設計意圖:從多媒體播放的音樂風光片中可以看到,遼闊的草原洶涌的江河、楓葉國旗以及多倫多電視塔,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說出正確答案——加拿大,此時背景配樂為加拿大民歌《紅河谷》,為下面的欣賞及學唱作鋪墊。采用情景教學法導入)
師:同學們對加拿大還有哪些了解和認識?
生:移民國家,英法后裔;森林資源、水資源、礦產、漁業、新聞紙等。
師總結: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它的面積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萬。加拿大不僅有著秀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資源,而且還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并學唱一首優美動聽的加拿大民歌《紅河谷》。
(設計意圖:一系列問答,使各學科間的知識融會貫通。)
三、學習、感受與探索
x x | x x x x x x | x x. x 0 x x | x x x x x x | x —
x x | x x x x x x | x x x 0 x x | x x x x x x | x —
1.讓學生觀察這兩條練習的第一行節奏和第二行節奏有什么特點?(相同)
2.讓學生讀節奏,找出難點(切分節奏),并講授。
3.根據拍號和第一小節,講授弱起小節。
4.師范讀。集體練習(讀一讀,拍一拍)
(設計意圖:此條練習與歌曲
師:如果把這條節奏變成活潑可愛的小音符,同學們想不想聽一下?(播放)
提示:在欣賞時,同學們用手輕輕地拍著節奏。
師: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欣賞的這首曲子,它的旋律進行是平穩的還是跳躍的'?
生:平穩
師:表現的情緒是歡快活潑還是優美抒情?
生:優美抒情
師:我們用“啦”來模唱這首曲子。
師:這段優美動聽的旋律是由哪些音符組成的?一起來認識一下。老師范唱或聽錄音機范唱。
師:老師彈琴,請大家隨琴聲一起演唱。
(設計意圖:’通過模唱法教學,使學生在這部分的練習中基本掌握整首歌曲的旋律。)
師:同學們出色地完成了前面的練習。大家試著填詞演唱歌曲。
師:簡介歌曲:《紅河谷》是流傳在北方紅河一帶的民歌,它主要表現了移民北方紅河一帶的居民在這里墾荒種地、建設家園、發展城市,最終將野牛出沒的荒原變成了人們生活的家園。它回顧了人們艱苦創業的歷史,同時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用怎樣的速度來演唱這首歌曲?
生:稍快或稍慢
師:兩種速度我們都來體驗一下。首先用稍慢的速度來演唱。
生:淡感受
師總結:懷念、深情,講述了勞動人民艱苦創業的經歷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表現了勞動人民那種樸實無華、感情真摯而深沉的性格特點。所以,我們用稍慢的速度演唱這首歌曲時,建議用一個樂節一吸氣的方法和圓潤、連貫的聲音演唱。
師:下面用稍快的速度來演唱。同學們體會一下,歌曲的情緒表達又有什么變化?
生:活潑歡快
師總結:活潑歡快、健康向上,表現了勞動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自豪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用稍快的速度演唱這首歌曲時,建議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設計意圖:通過這兩次對比,總結出: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速度來演唱,它所表達的音樂情緒也是有差異的。)
師:播放錄音欣賞合唱版《紅河谷》,并與歌曲《紅河谷》進行比較。
生總結:利用聲部的穿插、襯托,增添變化,增強厚度,豐富表現力;通過調性轉換,豐富音樂色彩。
師:通過《紅河谷》這首歌,我們知道,加拿大是一個美麗富饒、欣欣向榮的地方。那里的人們勤勞勇敢、熱情好客,期待著世界各國朋友的光臨。用什么方式表達我們的愉快心情呢?
生:唱歌
(設計意圖:給每個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讓大家了解他們的閃光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
師: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是加拿大民歌,那請同學們也來說一說我們自己國家的民歌,好嗎?
生:江蘇民歌《茉莉花》、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等。
師:同學們的收獲很大,說明在剛才的學習中都積極地開動了腦筋。通過這首歌曲的學習,同學們從中學到了什么?
生:談感受
師:希望同學們通過這首歌曲的學習,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建設家園,報效祖國!今后加深對民族音樂的了解和認識,把我們的民族音樂發揚光大!
教學反思:
音樂是最具有情感的,而《紅河谷》更是從情感出發的一課。怎樣才能把抽象的音樂變為可感受的形象來觸動學生“愛鄉”的心弦呢?
1、創設情境,激發情感。運用生動的語言和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再現歌曲所描寫的情景,引導學生親身感受,體驗作品中流露出的愛鄉之情。
2、突出學生主體特點,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驗,升華情感。并通過學生自編自演,提高創作實踐能力,在創作體驗中,也升華了自己的愛鄉、愛國的情感。
【六年級下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音樂《古風新韻》教案08-22
六年級音樂星空暢想教案10-21
小學音樂六年級教案參考09-13
《地毯下的塵土》教案10-25
《傘下的感受》教案10-20
《傘下的感受》教案10-20
《傘下的感受》教案10-20
《傘下的感受》教案10-20
《傘下的感受》教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