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實用文檔>人生的感想分享

      人生的感想分享

      時間:2024-06-03 01:54:47

      關于人生的感想分享

      關于人生的感想分享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第一次聽說菩提樹時,我心中就有一種“清靜”的感覺,像炎熱的夏季里一陣清風從心頭掠過。

        沒有見過菩提樹,但在我心中它那神圣的“形象”已經生根、發芽,它是圣潔的象征。在很早以前,吳承恩就在《西游記》中寫過它,說它是佛祖的化身,所以它就理所當然地成了人生最高、最神圣的境界的象征。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化身為菩提樹,因為許多人都無法安然對待人世間的苦難,還有許多人沒有一顆包容萬千的寬容之心,所以,這些人永遠無法成為佛祖,甚至連佛也成不了。但是,上天賦予給一個人生命,并非無用處,曾經有人說過:“一個人活著就要像個活人。”的確,活著的人不該讓自己閑著,閑著會產生惰性,況且美好的事物不僅限于眼前所得,每個人都應該時刻準備著去追求沒有得到的東西。

        不一定非得像陶淵明那樣遺世獨立,才能達到人生的菩提境界。有時,當你把全部的感情傾注在某件事物上時,便會不斷鞭笞自己去追求它,甚至忘乎所有,這樣也是達到了一種境界,圣人曾告訴世人曰:“別把苦難當成阻力,告訴自己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曾經有位富人,他想把自己的財產在臨終前送給那些失去生活希望的人,于是他四處“行善”,許多人得到錢都對他無比感恩,一次,當他把錢送給一位流蕩在街頭的乞丐,并說明原因時,乞丐卻出其意料地把錢還給了他,并十分生氣地說:“只有死了的人才會失去希望。”也許有人認為這位乞丐有點自命清高,我們不能說他進入了菩提境界,但他那種“廉者不食磋來之食”的做人原則,以及對尊嚴的維護,也無疑達到了另一種精神境界。

        凡人都說神仙好,都想“羽化而登仙”,然而卻無人去顧及神仙也有煩惱,一個人不能甘于平凡,因為過于平凡則會變得平庸,相反,如果你把一個平凡人該做的事做全了,做好了,你的人生境界也就提升了。

        不要總把眼光放得太高、太遠,也許就在你向遠方追求達到菩提境界的階梯時,那些能令你登峰造極的事就在你身邊俳徊。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人生的感想分享】相關文章:

      植樹帶來的感想03-19

      《岳飛傳》感想08-22

      臺灣旅游感想03-19

      環境調查感想03-19

      感想怎么寫12-08

      公司年會感想03-19

      《草原》教學感想01-15

      觀看愛國片感想03-19

      讀論語后的感想07-13

      見習感想(精選7篇)07-15

      用戶協議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成黄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不卡 | 日本免费亚洲午夜 | 日韩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午夜三级理伦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1级精品视频在线 午夜性色福利网 |

        關于人生的感想分享

        關于人生的感想分享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第一次聽說菩提樹時,我心中就有一種“清靜”的感覺,像炎熱的夏季里一陣清風從心頭掠過。

          沒有見過菩提樹,但在我心中它那神圣的“形象”已經生根、發芽,它是圣潔的象征。在很早以前,吳承恩就在《西游記》中寫過它,說它是佛祖的化身,所以它就理所當然地成了人生最高、最神圣的境界的象征。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化身為菩提樹,因為許多人都無法安然對待人世間的苦難,還有許多人沒有一顆包容萬千的寬容之心,所以,這些人永遠無法成為佛祖,甚至連佛也成不了。但是,上天賦予給一個人生命,并非無用處,曾經有人說過:“一個人活著就要像個活人。”的確,活著的人不該讓自己閑著,閑著會產生惰性,況且美好的事物不僅限于眼前所得,每個人都應該時刻準備著去追求沒有得到的東西。

          不一定非得像陶淵明那樣遺世獨立,才能達到人生的菩提境界。有時,當你把全部的感情傾注在某件事物上時,便會不斷鞭笞自己去追求它,甚至忘乎所有,這樣也是達到了一種境界,圣人曾告訴世人曰:“別把苦難當成阻力,告訴自己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曾經有位富人,他想把自己的財產在臨終前送給那些失去生活希望的人,于是他四處“行善”,許多人得到錢都對他無比感恩,一次,當他把錢送給一位流蕩在街頭的乞丐,并說明原因時,乞丐卻出其意料地把錢還給了他,并十分生氣地說:“只有死了的人才會失去希望。”也許有人認為這位乞丐有點自命清高,我們不能說他進入了菩提境界,但他那種“廉者不食磋來之食”的做人原則,以及對尊嚴的維護,也無疑達到了另一種精神境界。

          凡人都說神仙好,都想“羽化而登仙”,然而卻無人去顧及神仙也有煩惱,一個人不能甘于平凡,因為過于平凡則會變得平庸,相反,如果你把一個平凡人該做的事做全了,做好了,你的人生境界也就提升了。

          不要總把眼光放得太高、太遠,也許就在你向遠方追求達到菩提境界的階梯時,那些能令你登峰造極的事就在你身邊俳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