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實用文檔>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25 11:43:16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通用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通用7篇)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19頁的例題,第1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教材在認識1~5和0這兩段內容后面,安排了“=、>、<”,使學生認識表示數的大小關系的這三個符號,并加深對已學的數的認識。

        比較兩個事物的多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對應。教材以“森林運動會”上的動物為素材,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并把比較的結果用=、>和<表示。先從兔子和猴子的只數一一對應的比較中,認識“同樣多”,理解“=”的意思、讀法和用法;再把松鼠和小熊一一對應起來,通過觀察認識“…比…多”、“…比…少”,聯系比較的結果,理解“>”和“<”的意思、讀法和用法。教材中還分別安排了=、>和<的寫法。

        “想想做做”根據數的大小進行判斷,使學生會用=、>或<表示兩個數的關系。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會用=、>或<表示兩個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會用>、<表示兩數關系。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認識=、>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會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2、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的活動,喜愛學習數學。

        教學過程:

        一、游戲復習導入,誘發參與

        (1)導入:小朋友們,前面我們認識了6個數字寶寶,下面我們來做個數字寶寶搶讀游戲,第一個舉起小手的機會就是你的。準備好了嗎?

        (2)數字寶寶說:小朋友們真能干!

        謝謝你們還記得我,為了獎勵你們,我請你們去參加動物們的森林運動會,在那里,我們還學會很多數學知識呢!

        (3)打開文本18頁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

        講述:剛才有小朋友說小兔隊和小猴隊隊員同樣多,是不是這樣的呢?讓我們將它們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問:小兔隊有幾只?(4只)貼出4只兔。小猴隊有幾只?(4只)對應貼出4只猴。

        提問:一個對一個地比,你從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樣多;4個對4個正好同樣多;4和4相等……)

        提問:4和4相等,我們可以在4和4中間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學生猜一猜)

        討論交流,說明:像“=”這樣的符號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號,4=4讀作:4等于4。(板書)

        學生齊讀,觀察“=”號的寫法。(板書:等號上下兩橫平又直)

        教師示范寫法,學生描紅。

        教師操作:先擺幾個○,再對應擺同樣多的△,然后讓學生寫一寫,

        并說一說幾等于幾。

        2、教學“>”。

        講述:小兔隊和小猴隊同樣多,現在再讓我們看看松鼠隊和小熊隊的情況。

        指名貼出松鼠的只數,再一一對應貼出小熊的只數,讓學生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隊比小熊隊多;小熊隊比松鼠隊少等)

        提問:從圖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幾比幾多?

        提問:4和4同樣多,我們可以用等號來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學生猜一猜,再看書上是怎么告訴我們的。)

        3、學生猜一猜,相互交流。

        說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另一位新朋友(板書>),它的名字叫“大于號”,5>3讀作:5大于3。(板書)

        提問:讓我們仔細瞧瞧,>長的是什么樣子?學生匯報。(板書:嘴巴朝左大于號)

        講評書寫,學生描紅。

        提問:你們能用手勢做出>的樣子嗎?

        學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

        提問:讓我們想一想>的哪一邊對著的數大,哪一邊對著的數小

        呢?(學生討論交流)

        3、用同樣的方法教學“<”。

        4、總結。

        提問:今天,我們認識了哪幾位新朋友?

        講述:>和<長得很像,老師經常會把它們給認錯了,哪一位小朋友有辦法能幫我很快記住哪個是大于號,哪個是小于號呢?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嘴巴朝左是大于號,嘴巴朝右是小于號。

        教讀兒歌。學生邊讀邊做手勢表演。

        互動游戲:教師打手勢學生說符號,同坐互動。

        三、鞏固強化,拓展思維

        1、“想想做做”第1題。

        指名填空,其余學生書上練習。(集體訂正,選題說說是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題。

        指導學生看清是誰和誰比的,聯系比的結果,在○里填上合適的符號。(學生練習,交流校正)

        3、“想想做做”第3題。

        鼓勵學生思考和交流,初步體驗結果的不確定性。(學生先思考,再組織交流)

        四、歸納小結,提高認識

        提問: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你認識了哪幾位朋友呢?和它們在一起你學到了哪些本領呢?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認識=、>、<表示的意思和用法,會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2.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會用=、>、<。

        教學難點:

        會用>、<表示兩數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0~5的認識,今天我們將來認識“=”、“>”、“<”,并學會用“=”、“>”、“<”來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板書:“=”、“>”和“<”。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提問

        ①圖上畫的是什么? ②圖中有哪些動物?它們分別有多少只? ③你能說說哪種動物多?哪種動物少?哪種動物的只數一樣多?

        (2)同樣多。

        ①小兔有幾只? 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貼上4只小兔。

        ②小猴有幾只? 學生回答,老師一個對一個地貼上4只小猴,并用線連一連。

        板書:4 4 1.“想想做做1”。

        在圓圈里填上“>”、“<”或“=”

        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③小兔子和小猴的只數哪個多?哪個少?(同樣多) 你是怎樣知道的.? (引導學生說出4只小白兔和4只小猴正好同樣多)

        ④4和4同樣多,我們就說4=4。(板書:4=4) 老師指著等號說明:這個符號叫做等號。

        (板書:等號) 讀作:4等于4。

        老師領讀、齊讀、同桌互讀。

        ⑤書寫等于號,在書上第18頁上先描后寫。

        2.教學大于。

        (1)小熊有多少只?

        學生回答后老師在黑板上貼上5只小松鼠,并板書:5。

        (2) 小松鼠有多少只? 學生回答,老師一個對一個地貼上3只小熊。(并板書:3)

        (3) 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較出小松鼠和小熊誰多誰少呢

        (教師邊連線,邊提問)小松鼠和小熊比怎樣?

        (4) 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怎樣?(板書:5比3多)

        5比3多,也就是5大于3。

        (板書:5>3) 指著大于號說明,這個符號叫做大于號

        (板書:大于號) 讓學生齊說大于號,再指名說。

        大于號開口一頭向哪邊? (向左) 尖的—頭向哪邊?

        (5) 觀察式子5>3,提問:大于號的開口一頭和尖的一頭,哪頭大? 哪頭小? 開口大的那頭對著大的數還是小的數? 尖的那頭對著什么數? 這個式子讀作“5大于3”,板書;5大于3。

        老師領讀、齊讀,同桌互說。

        (6)回顧一下,剛才學習了“大于號”,這道題是誰和誰比? 結果怎樣? 老師小結:這道題是小松鼠和小熊比,小松鼠比小熊多,5比3多,可以說成5大于3,寫成5>3。

        3.教學小于。

        (1)小熊和小松鼠比怎么樣? (小熊比小松鼠少)

        (2)小熊有3只,小松鼠有5只,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3比5少就是3小于5。

        (板書:3<5) 指著“<”說明:這個符號叫做小于號。

        (板書:小于號) 指導寫“<”,在書第19頁上先描后寫。

        (3)觀察式子“3<5”,提問:小于號和大于號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尖的那頭對著什么? 領讀“3小于5”,齊讀,同桌互讀。

        (4)剛才我們學習了小于號。這道題是誰和誰比?結果怎樣?

        老師小結:這道題是小熊和小松鼠比,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可以說成3小于5,寫成3<5。

        (5)同樣一幅圖,為什么可以說成5>3,也可以說成3<5呢

        (比的標準不同,所以結果不同。)

        4.小結

        這一節課學習了“=”、“>”和“<”,它們寫在兩個數的中間表示兩個數的大小,不管“>”還是“<”,開口對著大的數,尖的一頭總是對著小的數。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題圖。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指名說一說每道題是誰和誰比,結果是多還是少?圓圈應填什么符號?

        2.“想想做做2”。

        在圓圈里填上“>”、“<”或“=”,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四、全課小結

        今天你認識了哪幾位朋友啊?你學了哪些本領呢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2.會利用“>”“<”和“=”來描述長度和個數的大小比較。

        【過程與方法】

        通過紙條的高低不等和高低相等形象直觀引入“>”“<”和“=”這三種符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初步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教學難點:

        正確區分“<”、“>”,建立初步的符號感。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開學至今大家都長高了不少,今天我們來比一比身高。誰愿意來比?(請兩個小朋友)

        大家看看,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下面請小朋友三人一組,自由組合,兩人比身高,另一人說說比的結果,互相輪流進行。

        2.出示投影P18第一題

        圖上有誰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強和小胖)(小亞和小巧)

        誰來比一比他們的身高,說一說比的`結果

        (1)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

        (2)小強和小胖一樣高。

        (3)小亞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亞矮。

        二、新授

        1.出示P18第2題第一張圖

        請小朋友說一說圖意。

        師并介紹小于號畫小于號,開口的方向表示大,合攏的方向表示小。一起書空小于號。

        師:一個單位的計算條比三個單位的計算條短,數學表達方式是1<3。

        念作1小于3。

        用心愛心專心

        誰來說?(多請幾個)

        練一練

        擺計算條左邊放2個,右邊放5個,先互相說一說圖意,然后寫一寫。

        左邊放1個,右邊放4個,(獨立完成,寫一寫)

        2.左邊放2個,右邊放2個,問:現在是什么情況?

        2和2相等也就是2等于2。等號兩邊開口一樣,表示相等。一起書空等號,然后在書上寫等號。

        3.猜想一下接下來我們要學習哪個符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名字,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形狀。先獨立思考,然后把你猜想的結果告訴你的同桌。

        A:形狀,上黑板畫一畫

        B:名稱

        C:解釋形狀

        D:說圖意

        師:大家講得真好,正如大家想的,確實我們接下來要學習大于號,誰有什么好方法來記大于號?

        一起書空大于號。

        4.請學生觀察三組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么發現。學生回答后,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相同數間用等于;開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大于小于看左邊,尖頭小小是小于,開口大大是大于。

        5.練一練:同桌合作擺學具,并寫一寫。

        編一編,說一說

        出示學具:○○●●●我們把它們看作是巧克力,你能編個故事嗎?

        (左邊有2塊巧克力,右邊有3塊巧克力)

        2個單位的計算條比3個單位的計算條短,所以2小于3。

        三、鞏固練習

        1.P18的第三題

        2.P18的第四題的左邊3列(要求獨立完成)

        3.比一比,賽一賽P18的第四題的右邊3列

        4.在()里填數。

        用心愛心專心

        5>(),3<(0="("2="">(),()<4,()=1,()<3>3

        5.發散思維練習

        剛才我們學習了比大小,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可以比的?誰和誰比?幾大于幾?

        四、總結

        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號可以比較數的大小,比較高矮,比較多少等。

        作業設計:練習冊P11習題集《比一比(2)》

        板書設計:

        小與,等于,大于

        <,=,>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初步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或其他的方法比較多少。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精神。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動”的情境中,通過演一演,數一數,比一比等形式經歷把“同樣多”、“多”、“少”用數學符號“> = <”表示的過程,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

        教學準備:

        熊貓請客動畫片或主題圖掛圖或圖片,各種動物圖片和水果圖片。

        教學過程:

        情境創設

        你們過過生日嗎?都是誰和你們一起過的?怎么過的?

        今天是小熊貓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來祝賀了。小熊貓準備了一些豐盛的午餐來招待大家,小熊貓是怎樣過生日的?是怎樣招待大家的?請大家看動畫片,然后把你了解的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

        教師放動畫片或出示主題圖片。

        學生匯報自己過生日的情景。

        學生看動畫片或主題圖,看后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編的故事。

        過生日是學生們所熟悉的,從過生日入手,引出小熊貓請客。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以及自主參與學習的欲望。

        實驗

        在小熊貓請客的故事中,你發現了哪些與數有關的知識?

        教師隨著學生的匯報,有選擇的.貼出準備好的各種圖片,(把個數相同的貼在一起,為下一步學習做準備。)

        4只小兔圖片 可以用數字4表示

        4個蘿卜圖片 可以用數字4表示

        3只小猴圖片 可以用數字3表示

        4個桃子圖片 可以用數字4表示

        3只小熊貓圖片可以用數字3表示

        4棵竹子圖片 可以用數字4表示

        4個香蕉圖片 可以用數字4表示

        教師引導:同學們發現了這么多數學方面的信息,如果讓你幫小熊貓分食物,你準備怎樣分?

        通過剛才分食物,我們大家都知道了兔子有4只,蘿卜有4個,兔子就和蘿卜同樣多。在數學上還可以用“=”這樣的符號來表示,叫等號。可以寫成4=4讀作4等于4。也就是說把表示同樣多的兩個數都可以用“=” 連接起來,叫相等。

        指導學生寫等號。

        根據剛才發現的數學信息,還有哪些可以用“=” 連接起來?

        我們知道了同樣多的可以用“=”連接起來,如果不是同樣多的又怎樣呢?

        4個桃子分給3只小猴每只分1個,還剩1個桃子,說明桃子比猴子多,桃子的個數是4,猴子的個數是3,桃子比猴子多,也就是說4比3多,在數學上可以用“>”大于號來表示。就是4>3,反過來猴子比桃子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小于號來表示,即3<4。

        教師指導認識,書寫大于號> 和小于號<

        4棵竹子分給3只小熊貓每只1棵還剩1棵竹子,說明竹子比小熊貓多或小熊貓少。可以怎樣表示?

        根據剛才發現的數學信息,還有哪些可以用“> ” “ <” 連接起來?

        根據圖片中發現的其他信息和生活中的信息,舉出用> = < 表示的實例。

        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發現后匯報:(多找一些學生說)

        有3只小熊貓,3只小猴,4只小兔,小熊貓準備了4個香蕉,4個桃子,4個蘿卜,4棵竹子。還發現了有1座房子,1個窗戶,1個燈,4塊玻璃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分:

        如:把蘿卜分給小兔,把桃子分給小猴,把竹子或香蕉分給小熊貓自己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

        有4個蘿卜分給4只兔子每只分1個正好分完,說明兔子和蘿卜同樣多。

        4個桃子分給3只小猴每只分1個,還剩1個桃子,說明桃子比猴子多,或猴子比桃子少。

        4棵竹子分給3只小熊貓每只1棵還剩1棵竹子,說明竹子比小熊貓多或小熊貓少。

        學生讀、寫 4=4

        引導學生得出

        蘿卜的個數和桃子的個數可以寫成“4=4”

        小熊貓的只數和小猴的只數可以寫成“3=3”

        引導學生用發現的數學信息多說多練。

        指導學生書寫大于號和小于號,讀、寫4>3 3<4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用

        4>3 3<4表示

        引導學生說出

        竹子比小熊貓多可以用4>3表示,反過來小熊貓比竹子少可以用 3<4表示

        (引導學生利用發現的信息多說多練)

        學生自己舉實例

        讓學生在情境中,通過觀察,讓學生體驗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學生對同樣多、多、少的概念的認識,同時引導學生經歷把生活語言轉化成數學語言,再抽象出用數學符號(模型)表示的過程。

        及時反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實踐與應用

        完成練一練第1題寫一寫,教師巡視指導。

        完成練一練第2題,先填數,再填上> = 或<

        教師引導學生先看清題意再獨立完成。

        完成練一練第3題。

        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形式讓學生練習。如游戲、猜符號等。

        學生在書中先描寫,再獨立寫。

        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可以集體進行游戲,也可以小組完成。最后在書上填好。

        加強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認識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

        2、會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二、導入:

        故事:第三天,小兔子們又去采蘑菇了,今天的蘑菇比較少了,他們才采到四朵蘑菇,他們回到家,準備吃了,(出示:四只兔子和四朵蘑菇一一對應。“=”兔子和蘑菇的數量一樣多。)這時兔媽媽回來了,有五只兔子了,只有五朵蘑菇,媽媽沒得吃怎么辦?(兔子比蘑菇多了一個。“﹥”)老大和老二想平時媽媽那么辛苦,應該讓媽媽吃,所以老大和老二就偷的走掉了。(這時兔子的數量比蘑菇少,“)”)出示:=、》、﹤

        三、教學過程:

        1、教學“=”

        ①一個對一個比,你從中知道了什么呢?

        ②教師示范寫法“=”。

        ③學生操作,擺幾個○對應擺同樣多△。

        2、教學“>”

        ①從圖中讓學生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幾比幾多?可以用什么符號表示呢?“>”叫大于號,5>3,讀作5大于3。

        ②講評書寫。

        ③用同樣的.方法教學“<”。

        ④小結。

        3、鞏固強化:做一做:1—3題,相對應的一課一練。

        教學后記:

        1通過小白兔的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基本能夠掌握大于號、小于號、等于號。

        2通過記兒歌的方法使學生區分清楚大于號、小于號的方向。

        3有一小部分學生對于大于號、小于號還不太能區分。主要是方向性的錯誤。

        能認真、詳細地提前備好課,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設計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 篇6

        [設計思路]

        對于幼兒來說,〉和〈看起來很抽象,實際上只要讓孩子記住它們的開口方向,學起來就很容易了,并且能增強他們的興趣,本節課的設計有兩大特點:

        1、運用兒歌和身體姿勢感知,讓幼兒記住它們的開口方向;

        2、運用孩子感興趣的游戲貫穿整個活動內容。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2、學習把不等式轉變為等式。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塑性,鍛煉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數字娃娃1-10

        3、數字卡

        4、猴子頭飾40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和〈

        1、問:現在是什么季節?(出示課件)春天來了,蜜蜂和蝴蝶都飛來了,你們看一下,飛來了幾只蜜蜂、幾只蝴蝶?并出示相應的數字卡,它們之間能不能放=號?(不能)那么我們可以在它們之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那邊的數字大,那邊的數字小,我們給這個符號起個名字叫大于號〉,像張著大嘴巴,朝著大數笑,它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大。

        2、春天來了,不但蜜蜂和蝴蝶飛來了,你們看,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蝌蚪出來干什么了?

        小魚也快活的游來游去,(出示課件)你們數一數,有幾條小魚、幾只小蝌蚪,并出示數字卡,它們之間能不能放=號?那么我們可以放上一個別的符號,這個符號叫小于號〈,它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小。

        3、 啟發幼兒找出內在規律,熟記大于號和小于號(你們看一下,不管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開口方向都朝著什么數?(大數)尖尖的屁股朝著什么數?(小數),讓幼兒學習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于號,屁股撅給小數瞧。(出示課件)

        二、表演游戲:

        兩個小朋友戴上數字娃娃的頭飾,另一個小朋友用身體姿勢表演大于號和小于號。

        三、鞏固練習:

        (出示課件)每人一張練習題,做完后進行訂正。

        四、游戲:

        擊鼓傳包。鼓聲停止后,包落在誰的手里,就和他的同桌從包里拿出兩張數字卡片,大數幼兒先說幾大于幾,然后小數幼兒再說幾小于幾。

        五、游戲《小猴學樣》。

        在做游戲之前,我們要先學樣本領:就是把不等式變成等式(出示課件),猴媽媽說,兩邊的小猴子不一樣多,沒法做游戲,我想讓兩邊的小猴子變的一樣多,也就是大于號變成等于號,有兩種方法4-1=3,3 1=4。

        游戲做完了,猴媽媽為孩子們準備了它們喜歡吃的桃子(出示課件),猴媽媽想讓兩個盤子里的桃子變的一樣多,也就是把小于號變成等于號,請小朋友幫忙想辦法:5 2=7,7-2=5。

        [活動結束]

        小朋友戴上小猴子頭飾,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做《小猴學樣》的游戲,做結束活動。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 篇7

        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大于號小于號的意義。

        2、能過在數學活動中正確運用大于號小于號。

        3、體驗比賽所帶來的感受。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準備:

        動動板,棋子,大于號、小于號、等號的卡片,不等式的題卡若干

        重難點:

        了解大于號小于號的意義。

        區分大于號小于號,并能在數學活動中正確運用

        過程:

        一、復習符號:出示大于號、小于號、等號的題卡。

        今天上課呢,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份禮物請小朋友看一看,出示箱子:

        1、 首先我們來看看箱子里有什么禮物?

        老師從箱子里拿出等號請幼兒說說是什么,并說說等號代表什么意義。

        2、 現在老師找一名小朋友也從箱子里拿出一份禮物(大于號或小于號)請幼兒說說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幼兒回答:大于號表示左邊數大,右邊數小;小于號表示左邊數小,右邊數大。

        3、 教師小結:張大嘴巴的.那面朝著大數,尖尖的朝著小數。

        二、數字比大小:老師今天還帶來了好多的棋子,請小朋友們用剛才的符號來表示他們的關系。

        1、出示4個紅棋子和3個黃棋子,想想他們中間應該擺什么符號,為什么?

        2、出示數字4和3請小朋友想想他們中間應擺什么符號?

        3、出示數字8和9,5和8,請小朋友進行比較。

        三、式子比大小:剛才我們小朋友表現特別好,這次呢,老師出個難一點的題,我們小朋友想象怎樣做.

        1.出示4+2( )7 5+3( )6,請幼兒向相這次我們應該怎樣做。

        幼兒回答,并為什么填“< >”

        教師總結:這次我們是用算式和數字比,我們要先算出算式的答案,用算出的數字和另一個數字比。

        2.教師說題,幼兒用動動板擺題,并填上符號。

        四、活動延伸:這次呢,我們要來次比賽,看我們小朋友學會了沒有。

        1.首先,小朋友分成兩組,每組選一位隊長,選一個名字。

        2.當老師出題卡后,喊開始,我們的小朋友才可以舉手搶答,答對加1分。

        3.如果老師沒有說開始,小朋友搶答了,那么這一組要扣1分。

        4.最后評出冠軍,進行表揚。

        五、本節課總結。

        1.這節課我們小朋友認識大于號,小于號,并學會了在活動中運用。知道,張大嘴巴的那面要朝大數。

        2.我們比賽也結束了,有贏也有輸,那老師知道,贏了你們高興,但是我們小朋友不要驕傲,繼續加油,輸的呢,老師希望你們不要傷心,不要氣餒,以后我們多努力,多加油,我們爭取下次贏得第一。

        六、結束,收動動板小朋友在教室也上了半天課了,我們一起去外邊活動吧!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組織了大班數學活動《大于號和小于號》。《綱要》指出,幼兒教師應該根據幼兒園培養目標、幼兒園教育內容和幼兒身體發展的水平,充分利用時間、空間、物質條件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精心設計與組織有利于幼兒身心發展的各種活動,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活動使幼兒得到充分的發展。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強的特點,知識內容單調枯燥,思維訓練比較嚴格,活動比較成功。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一年級滬教版《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通用11篇)09-26

      一年級上冊《y w》教學設計(精選6篇)10-18

      一年級上冊《 jqx》教學設計(通用8篇)10-10

      一年級上冊《dtnl》教學設計(通用10篇)09-27

      浙教版一年級上冊《秋收》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0篇)07-30

      一年級上冊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學設計(精選7篇)05-12

      關于一年級上冊語文第九單元的教學設計(通用11篇)01-06

      初二上冊歷史《戊戌變法》教學設計09-29

      一年級語文上冊拼音《aieiui》說課設計02-21

      五年級上冊《我的戰友邱少云》教學設計08-29

      用戶協議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欲求不满放荡的女老板bd中文 | 一级做a过程免费在线观看 综合色天天鬼久久鬼色 | 日本又色又爽又黄的观看 |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专区 |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通用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通用7篇)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19頁的例題,第1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教材在認識1~5和0這兩段內容后面,安排了“=、>、<”,使學生認識表示數的大小關系的這三個符號,并加深對已學的數的認識。

          比較兩個事物的多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對應。教材以“森林運動會”上的動物為素材,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并把比較的結果用=、>和<表示。先從兔子和猴子的只數一一對應的比較中,認識“同樣多”,理解“=”的意思、讀法和用法;再把松鼠和小熊一一對應起來,通過觀察認識“…比…多”、“…比…少”,聯系比較的結果,理解“>”和“<”的意思、讀法和用法。教材中還分別安排了=、>和<的寫法。

          “想想做做”根據數的大小進行判斷,使學生會用=、>或<表示兩個數的關系。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會用=、>或<表示兩個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會用>、<表示兩數關系。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認識=、>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會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2、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的活動,喜愛學習數學。

          教學過程:

          一、游戲復習導入,誘發參與

          (1)導入:小朋友們,前面我們認識了6個數字寶寶,下面我們來做個數字寶寶搶讀游戲,第一個舉起小手的機會就是你的。準備好了嗎?

          (2)數字寶寶說:小朋友們真能干!

          謝謝你們還記得我,為了獎勵你們,我請你們去參加動物們的森林運動會,在那里,我們還學會很多數學知識呢!

          (3)打開文本18頁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

          講述:剛才有小朋友說小兔隊和小猴隊隊員同樣多,是不是這樣的呢?讓我們將它們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問:小兔隊有幾只?(4只)貼出4只兔。小猴隊有幾只?(4只)對應貼出4只猴。

          提問:一個對一個地比,你從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樣多;4個對4個正好同樣多;4和4相等……)

          提問:4和4相等,我們可以在4和4中間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學生猜一猜)

          討論交流,說明:像“=”這樣的符號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號,4=4讀作:4等于4。(板書)

          學生齊讀,觀察“=”號的寫法。(板書:等號上下兩橫平又直)

          教師示范寫法,學生描紅。

          教師操作:先擺幾個○,再對應擺同樣多的△,然后讓學生寫一寫,

          并說一說幾等于幾。

          2、教學“>”。

          講述:小兔隊和小猴隊同樣多,現在再讓我們看看松鼠隊和小熊隊的情況。

          指名貼出松鼠的只數,再一一對應貼出小熊的只數,讓學生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隊比小熊隊多;小熊隊比松鼠隊少等)

          提問:從圖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幾比幾多?

          提問:4和4同樣多,我們可以用等號來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學生猜一猜,再看書上是怎么告訴我們的。)

          3、學生猜一猜,相互交流。

          說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另一位新朋友(板書>),它的名字叫“大于號”,5>3讀作:5大于3。(板書)

          提問:讓我們仔細瞧瞧,>長的是什么樣子?學生匯報。(板書:嘴巴朝左大于號)

          講評書寫,學生描紅。

          提問:你們能用手勢做出>的樣子嗎?

          學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

          提問:讓我們想一想>的哪一邊對著的數大,哪一邊對著的數小

          呢?(學生討論交流)

          3、用同樣的方法教學“<”。

          4、總結。

          提問:今天,我們認識了哪幾位新朋友?

          講述:>和<長得很像,老師經常會把它們給認錯了,哪一位小朋友有辦法能幫我很快記住哪個是大于號,哪個是小于號呢?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嘴巴朝左是大于號,嘴巴朝右是小于號。

          教讀兒歌。學生邊讀邊做手勢表演。

          互動游戲:教師打手勢學生說符號,同坐互動。

          三、鞏固強化,拓展思維

          1、“想想做做”第1題。

          指名填空,其余學生書上練習。(集體訂正,選題說說是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題。

          指導學生看清是誰和誰比的,聯系比的結果,在○里填上合適的符號。(學生練習,交流校正)

          3、“想想做做”第3題。

          鼓勵學生思考和交流,初步體驗結果的不確定性。(學生先思考,再組織交流)

          四、歸納小結,提高認識

          提問: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你認識了哪幾位朋友呢?和它們在一起你學到了哪些本領呢?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認識=、>、<表示的意思和用法,會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2.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會用=、>、<。

          教學難點:

          會用>、<表示兩數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0~5的認識,今天我們將來認識“=”、“>”、“<”,并學會用“=”、“>”、“<”來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板書:“=”、“>”和“<”。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提問

          ①圖上畫的是什么? ②圖中有哪些動物?它們分別有多少只? ③你能說說哪種動物多?哪種動物少?哪種動物的只數一樣多?

          (2)同樣多。

          ①小兔有幾只? 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貼上4只小兔。

          ②小猴有幾只? 學生回答,老師一個對一個地貼上4只小猴,并用線連一連。

          板書:4 4 1.“想想做做1”。

          在圓圈里填上“>”、“<”或“=”

          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③小兔子和小猴的只數哪個多?哪個少?(同樣多) 你是怎樣知道的.? (引導學生說出4只小白兔和4只小猴正好同樣多)

          ④4和4同樣多,我們就說4=4。(板書:4=4) 老師指著等號說明:這個符號叫做等號。

          (板書:等號) 讀作:4等于4。

          老師領讀、齊讀、同桌互讀。

          ⑤書寫等于號,在書上第18頁上先描后寫。

          2.教學大于。

          (1)小熊有多少只?

          學生回答后老師在黑板上貼上5只小松鼠,并板書:5。

          (2) 小松鼠有多少只? 學生回答,老師一個對一個地貼上3只小熊。(并板書:3)

          (3) 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較出小松鼠和小熊誰多誰少呢

          (教師邊連線,邊提問)小松鼠和小熊比怎樣?

          (4) 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怎樣?(板書:5比3多)

          5比3多,也就是5大于3。

          (板書:5>3) 指著大于號說明,這個符號叫做大于號

          (板書:大于號) 讓學生齊說大于號,再指名說。

          大于號開口一頭向哪邊? (向左) 尖的—頭向哪邊?

          (5) 觀察式子5>3,提問:大于號的開口一頭和尖的一頭,哪頭大? 哪頭小? 開口大的那頭對著大的數還是小的數? 尖的那頭對著什么數? 這個式子讀作“5大于3”,板書;5大于3。

          老師領讀、齊讀,同桌互說。

          (6)回顧一下,剛才學習了“大于號”,這道題是誰和誰比? 結果怎樣? 老師小結:這道題是小松鼠和小熊比,小松鼠比小熊多,5比3多,可以說成5大于3,寫成5>3。

          3.教學小于。

          (1)小熊和小松鼠比怎么樣? (小熊比小松鼠少)

          (2)小熊有3只,小松鼠有5只,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3比5少就是3小于5。

          (板書:3<5) 指著“<”說明:這個符號叫做小于號。

          (板書:小于號) 指導寫“<”,在書第19頁上先描后寫。

          (3)觀察式子“3<5”,提問:小于號和大于號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尖的那頭對著什么? 領讀“3小于5”,齊讀,同桌互讀。

          (4)剛才我們學習了小于號。這道題是誰和誰比?結果怎樣?

          老師小結:這道題是小熊和小松鼠比,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可以說成3小于5,寫成3<5。

          (5)同樣一幅圖,為什么可以說成5>3,也可以說成3<5呢

          (比的標準不同,所以結果不同。)

          4.小結

          這一節課學習了“=”、“>”和“<”,它們寫在兩個數的中間表示兩個數的大小,不管“>”還是“<”,開口對著大的數,尖的一頭總是對著小的數。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題圖。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指名說一說每道題是誰和誰比,結果是多還是少?圓圈應填什么符號?

          2.“想想做做2”。

          在圓圈里填上“>”、“<”或“=”,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四、全課小結

          今天你認識了哪幾位朋友啊?你學了哪些本領呢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2.會利用“>”“<”和“=”來描述長度和個數的大小比較。

          【過程與方法】

          通過紙條的高低不等和高低相等形象直觀引入“>”“<”和“=”這三種符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初步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教學難點:

          正確區分“<”、“>”,建立初步的符號感。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開學至今大家都長高了不少,今天我們來比一比身高。誰愿意來比?(請兩個小朋友)

          大家看看,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下面請小朋友三人一組,自由組合,兩人比身高,另一人說說比的結果,互相輪流進行。

          2.出示投影P18第一題

          圖上有誰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強和小胖)(小亞和小巧)

          誰來比一比他們的身高,說一說比的`結果

          (1)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

          (2)小強和小胖一樣高。

          (3)小亞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亞矮。

          二、新授

          1.出示P18第2題第一張圖

          請小朋友說一說圖意。

          師并介紹小于號畫小于號,開口的方向表示大,合攏的方向表示小。一起書空小于號。

          師:一個單位的計算條比三個單位的計算條短,數學表達方式是1<3。

          念作1小于3。

          用心愛心專心

          誰來說?(多請幾個)

          練一練

          擺計算條左邊放2個,右邊放5個,先互相說一說圖意,然后寫一寫。

          左邊放1個,右邊放4個,(獨立完成,寫一寫)

          2.左邊放2個,右邊放2個,問:現在是什么情況?

          2和2相等也就是2等于2。等號兩邊開口一樣,表示相等。一起書空等號,然后在書上寫等號。

          3.猜想一下接下來我們要學習哪個符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名字,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形狀。先獨立思考,然后把你猜想的結果告訴你的同桌。

          A:形狀,上黑板畫一畫

          B:名稱

          C:解釋形狀

          D:說圖意

          師:大家講得真好,正如大家想的,確實我們接下來要學習大于號,誰有什么好方法來記大于號?

          一起書空大于號。

          4.請學生觀察三組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么發現。學生回答后,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相同數間用等于;開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大于小于看左邊,尖頭小小是小于,開口大大是大于。

          5.練一練:同桌合作擺學具,并寫一寫。

          編一編,說一說

          出示學具:○○●●●我們把它們看作是巧克力,你能編個故事嗎?

          (左邊有2塊巧克力,右邊有3塊巧克力)

          2個單位的計算條比3個單位的計算條短,所以2小于3。

          三、鞏固練習

          1.P18的第三題

          2.P18的第四題的左邊3列(要求獨立完成)

          3.比一比,賽一賽P18的第四題的右邊3列

          4.在()里填數。

          用心愛心專心

          5>(),3<(0="("2="">(),()<4,()=1,()<3>3

          5.發散思維練習

          剛才我們學習了比大小,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可以比的?誰和誰比?幾大于幾?

          四、總結

          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號可以比較數的大小,比較高矮,比較多少等。

          作業設計:練習冊P11習題集《比一比(2)》

          板書設計:

          小與,等于,大于

          <,=,>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初步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或其他的方法比較多少。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精神。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動”的情境中,通過演一演,數一數,比一比等形式經歷把“同樣多”、“多”、“少”用數學符號“> = <”表示的過程,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

          教學準備:

          熊貓請客動畫片或主題圖掛圖或圖片,各種動物圖片和水果圖片。

          教學過程:

          情境創設

          你們過過生日嗎?都是誰和你們一起過的?怎么過的?

          今天是小熊貓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來祝賀了。小熊貓準備了一些豐盛的午餐來招待大家,小熊貓是怎樣過生日的?是怎樣招待大家的?請大家看動畫片,然后把你了解的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

          教師放動畫片或出示主題圖片。

          學生匯報自己過生日的情景。

          學生看動畫片或主題圖,看后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編的故事。

          過生日是學生們所熟悉的,從過生日入手,引出小熊貓請客。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以及自主參與學習的欲望。

          實驗

          在小熊貓請客的故事中,你發現了哪些與數有關的知識?

          教師隨著學生的匯報,有選擇的.貼出準備好的各種圖片,(把個數相同的貼在一起,為下一步學習做準備。)

          4只小兔圖片 可以用數字4表示

          4個蘿卜圖片 可以用數字4表示

          3只小猴圖片 可以用數字3表示

          4個桃子圖片 可以用數字4表示

          3只小熊貓圖片可以用數字3表示

          4棵竹子圖片 可以用數字4表示

          4個香蕉圖片 可以用數字4表示

          教師引導:同學們發現了這么多數學方面的信息,如果讓你幫小熊貓分食物,你準備怎樣分?

          通過剛才分食物,我們大家都知道了兔子有4只,蘿卜有4個,兔子就和蘿卜同樣多。在數學上還可以用“=”這樣的符號來表示,叫等號。可以寫成4=4讀作4等于4。也就是說把表示同樣多的兩個數都可以用“=” 連接起來,叫相等。

          指導學生寫等號。

          根據剛才發現的數學信息,還有哪些可以用“=” 連接起來?

          我們知道了同樣多的可以用“=”連接起來,如果不是同樣多的又怎樣呢?

          4個桃子分給3只小猴每只分1個,還剩1個桃子,說明桃子比猴子多,桃子的個數是4,猴子的個數是3,桃子比猴子多,也就是說4比3多,在數學上可以用“>”大于號來表示。就是4>3,反過來猴子比桃子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小于號來表示,即3<4。

          教師指導認識,書寫大于號> 和小于號<

          4棵竹子分給3只小熊貓每只1棵還剩1棵竹子,說明竹子比小熊貓多或小熊貓少。可以怎樣表示?

          根據剛才發現的數學信息,還有哪些可以用“> ” “ <” 連接起來?

          根據圖片中發現的其他信息和生活中的信息,舉出用> = < 表示的實例。

          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發現后匯報:(多找一些學生說)

          有3只小熊貓,3只小猴,4只小兔,小熊貓準備了4個香蕉,4個桃子,4個蘿卜,4棵竹子。還發現了有1座房子,1個窗戶,1個燈,4塊玻璃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分:

          如:把蘿卜分給小兔,把桃子分給小猴,把竹子或香蕉分給小熊貓自己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

          有4個蘿卜分給4只兔子每只分1個正好分完,說明兔子和蘿卜同樣多。

          4個桃子分給3只小猴每只分1個,還剩1個桃子,說明桃子比猴子多,或猴子比桃子少。

          4棵竹子分給3只小熊貓每只1棵還剩1棵竹子,說明竹子比小熊貓多或小熊貓少。

          學生讀、寫 4=4

          引導學生得出

          蘿卜的個數和桃子的個數可以寫成“4=4”

          小熊貓的只數和小猴的只數可以寫成“3=3”

          引導學生用發現的數學信息多說多練。

          指導學生書寫大于號和小于號,讀、寫4>3 3<4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用

          4>3 3<4表示

          引導學生說出

          竹子比小熊貓多可以用4>3表示,反過來小熊貓比竹子少可以用 3<4表示

          (引導學生利用發現的信息多說多練)

          學生自己舉實例

          讓學生在情境中,通過觀察,讓學生體驗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學生對同樣多、多、少的概念的認識,同時引導學生經歷把生活語言轉化成數學語言,再抽象出用數學符號(模型)表示的過程。

          及時反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實踐與應用

          完成練一練第1題寫一寫,教師巡視指導。

          完成練一練第2題,先填數,再填上> = 或<

          教師引導學生先看清題意再獨立完成。

          完成練一練第3題。

          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形式讓學生練習。如游戲、猜符號等。

          學生在書中先描寫,再獨立寫。

          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可以集體進行游戲,也可以小組完成。最后在書上填好。

          加強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認識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

          2、會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二、導入:

          故事:第三天,小兔子們又去采蘑菇了,今天的蘑菇比較少了,他們才采到四朵蘑菇,他們回到家,準備吃了,(出示:四只兔子和四朵蘑菇一一對應。“=”兔子和蘑菇的數量一樣多。)這時兔媽媽回來了,有五只兔子了,只有五朵蘑菇,媽媽沒得吃怎么辦?(兔子比蘑菇多了一個。“﹥”)老大和老二想平時媽媽那么辛苦,應該讓媽媽吃,所以老大和老二就偷的走掉了。(這時兔子的數量比蘑菇少,“)”)出示:=、》、﹤

          三、教學過程:

          1、教學“=”

          ①一個對一個比,你從中知道了什么呢?

          ②教師示范寫法“=”。

          ③學生操作,擺幾個○對應擺同樣多△。

          2、教學“>”

          ①從圖中讓學生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幾比幾多?可以用什么符號表示呢?“>”叫大于號,5>3,讀作5大于3。

          ②講評書寫。

          ③用同樣的.方法教學“<”。

          ④小結。

          3、鞏固強化:做一做:1—3題,相對應的一課一練。

          教學后記:

          1通過小白兔的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基本能夠掌握大于號、小于號、等于號。

          2通過記兒歌的方法使學生區分清楚大于號、小于號的方向。

          3有一小部分學生對于大于號、小于號還不太能區分。主要是方向性的錯誤。

          能認真、詳細地提前備好課,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設計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 篇6

          [設計思路]

          對于幼兒來說,〉和〈看起來很抽象,實際上只要讓孩子記住它們的開口方向,學起來就很容易了,并且能增強他們的興趣,本節課的設計有兩大特點:

          1、運用兒歌和身體姿勢感知,讓幼兒記住它們的開口方向;

          2、運用孩子感興趣的游戲貫穿整個活動內容。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2、學習把不等式轉變為等式。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塑性,鍛煉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數字娃娃1-10

          3、數字卡

          4、猴子頭飾40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和〈

          1、問:現在是什么季節?(出示課件)春天來了,蜜蜂和蝴蝶都飛來了,你們看一下,飛來了幾只蜜蜂、幾只蝴蝶?并出示相應的數字卡,它們之間能不能放=號?(不能)那么我們可以在它們之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那邊的數字大,那邊的數字小,我們給這個符號起個名字叫大于號〉,像張著大嘴巴,朝著大數笑,它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大。

          2、春天來了,不但蜜蜂和蝴蝶飛來了,你們看,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蝌蚪出來干什么了?

          小魚也快活的游來游去,(出示課件)你們數一數,有幾條小魚、幾只小蝌蚪,并出示數字卡,它們之間能不能放=號?那么我們可以放上一個別的符號,這個符號叫小于號〈,它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小。

          3、 啟發幼兒找出內在規律,熟記大于號和小于號(你們看一下,不管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開口方向都朝著什么數?(大數)尖尖的屁股朝著什么數?(小數),讓幼兒學習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于號,屁股撅給小數瞧。(出示課件)

          二、表演游戲:

          兩個小朋友戴上數字娃娃的頭飾,另一個小朋友用身體姿勢表演大于號和小于號。

          三、鞏固練習:

          (出示課件)每人一張練習題,做完后進行訂正。

          四、游戲:

          擊鼓傳包。鼓聲停止后,包落在誰的手里,就和他的同桌從包里拿出兩張數字卡片,大數幼兒先說幾大于幾,然后小數幼兒再說幾小于幾。

          五、游戲《小猴學樣》。

          在做游戲之前,我們要先學樣本領:就是把不等式變成等式(出示課件),猴媽媽說,兩邊的小猴子不一樣多,沒法做游戲,我想讓兩邊的小猴子變的一樣多,也就是大于號變成等于號,有兩種方法4-1=3,3 1=4。

          游戲做完了,猴媽媽為孩子們準備了它們喜歡吃的桃子(出示課件),猴媽媽想讓兩個盤子里的桃子變的一樣多,也就是把小于號變成等于號,請小朋友幫忙想辦法:5 2=7,7-2=5。

          [活動結束]

          小朋友戴上小猴子頭飾,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做《小猴學樣》的游戲,做結束活動。

          一年級上冊《小于等于大于》教學設計 篇7

          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大于號小于號的意義。

          2、能過在數學活動中正確運用大于號小于號。

          3、體驗比賽所帶來的感受。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準備:

          動動板,棋子,大于號、小于號、等號的卡片,不等式的題卡若干

          重難點:

          了解大于號小于號的意義。

          區分大于號小于號,并能在數學活動中正確運用

          過程:

          一、復習符號:出示大于號、小于號、等號的題卡。

          今天上課呢,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份禮物請小朋友看一看,出示箱子:

          1、 首先我們來看看箱子里有什么禮物?

          老師從箱子里拿出等號請幼兒說說是什么,并說說等號代表什么意義。

          2、 現在老師找一名小朋友也從箱子里拿出一份禮物(大于號或小于號)請幼兒說說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幼兒回答:大于號表示左邊數大,右邊數小;小于號表示左邊數小,右邊數大。

          3、 教師小結:張大嘴巴的.那面朝著大數,尖尖的朝著小數。

          二、數字比大小:老師今天還帶來了好多的棋子,請小朋友們用剛才的符號來表示他們的關系。

          1、出示4個紅棋子和3個黃棋子,想想他們中間應該擺什么符號,為什么?

          2、出示數字4和3請小朋友想想他們中間應擺什么符號?

          3、出示數字8和9,5和8,請小朋友進行比較。

          三、式子比大小:剛才我們小朋友表現特別好,這次呢,老師出個難一點的題,我們小朋友想象怎樣做.

          1.出示4+2( )7 5+3( )6,請幼兒向相這次我們應該怎樣做。

          幼兒回答,并為什么填“< >”

          教師總結:這次我們是用算式和數字比,我們要先算出算式的答案,用算出的數字和另一個數字比。

          2.教師說題,幼兒用動動板擺題,并填上符號。

          四、活動延伸:這次呢,我們要來次比賽,看我們小朋友學會了沒有。

          1.首先,小朋友分成兩組,每組選一位隊長,選一個名字。

          2.當老師出題卡后,喊開始,我們的小朋友才可以舉手搶答,答對加1分。

          3.如果老師沒有說開始,小朋友搶答了,那么這一組要扣1分。

          4.最后評出冠軍,進行表揚。

          五、本節課總結。

          1.這節課我們小朋友認識大于號,小于號,并學會了在活動中運用。知道,張大嘴巴的那面要朝大數。

          2.我們比賽也結束了,有贏也有輸,那老師知道,贏了你們高興,但是我們小朋友不要驕傲,繼續加油,輸的呢,老師希望你們不要傷心,不要氣餒,以后我們多努力,多加油,我們爭取下次贏得第一。

          六、結束,收動動板小朋友在教室也上了半天課了,我們一起去外邊活動吧!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組織了大班數學活動《大于號和小于號》。《綱要》指出,幼兒教師應該根據幼兒園培養目標、幼兒園教育內容和幼兒身體發展的水平,充分利用時間、空間、物質條件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精心設計與組織有利于幼兒身心發展的各種活動,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活動使幼兒得到充分的發展。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強的特點,知識內容單調枯燥,思維訓練比較嚴格,活動比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