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會動的線條》的教學設計(通用8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會動的線條》的教學設計(通用8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下冊《會動的線條》的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體驗、感受、了解哪類線條能表現出動感,感悟線的表現力,培養學生造型能力和創造能力。
2、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探究中,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對作品的欣賞,了解哪些線條能表現出動感,學習如何運用線條表現動感。
教學難點:線的動感的表現及疏密的組織。
教學準備:畫紙、涂色工具、彩帶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游戲導入
教師先在黑板上畫一條波浪線,師:請同學畫一些與老師不同的線
同學們剛畫的是什么線?可以表現波浪線的是?用幾根波浪線就可
以表示線在動了。出示課題——會動的線條
二、觀察、感受新知
同學們剛剛在黑板上也畫了會動的線條,畫的很好,我們生活中存在的會動的線條也很多,讓我們來看看大屏幕吧
出示圖片:水滴、煙霧、天極、煙花、體操
問:能不能告訴我動的線條在哪?帶給我們怎樣的感覺呢?
生:煙花下面的線條、水的波紋、體操隊員的飄帶……天極這張圖帶給我們旋轉的感覺
三、嘗試表現,探究方法
1)教師出示教具,小棒上系一長飄帶并演示
問:觀察飄帶動的時候是什么線?(曲線)用筆描繪剛看到的線,請學生上來示范畫線
應該怎樣畫呢?把握幾個特點:大膽,流暢
2)(畫線條)出示圖片
A、用直線表示的船跟太陽
問:怎樣改變讓船動起來,太陽也動起來呢?(直線變曲線)
B、(找線條)兩張樹的圖片,了解哪類線條能表現出動感等。
問:哪一棵樹讓你動起來?怎樣使樹干(樹枝、旁邊的小樹)動起來?(直線變曲線)
C、陳少樸的.魚圖片
問:會動”的線條是怎樣“動”起來的?
D、凡高的星月夜
問:哪里在動呢?(云、月亮的光芒,星……都用的是曲線)
猜一猜畫者在繪畫這幅作品時的心情。
小結:“線”是美術家創造形象和表現自己思想感情的造型語言。
四、表現指導,學生創作
剛剛我們大家一起看了許多的畫,知道了會動的線條是怎樣動起來的,也體會到了當時作者繪畫時的心情了,現在我們同學是不是也想表現一下呢
1、可以表現有風的池塘邊的景色,正在燃燒的稻草,跳舞的人群,放煙花的天空,舞龍,飄動的云,魚兒在水中嬉戲,游泳,劃船……
2、可以選擇一幅畫進行修改,讓畫面的景物動起來。
五、作業展示: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紹內容,哪些東西使它動起來了?
六、課后拓展
1、提出本課拓展要求,希望學生在今后的創作中大膽使用各種各樣的線條,表現內心豐富的世界。
2、除了曲線會動,還有哪些線會動?找找生活中存不存在?
三年級下冊《會動的線條》的教學設計 2
教材分析:
通過本課的學習,幫助學生了解線條的表現力,引導學生在觀察、分析、嘗試怎樣使線條能動起來的游戲般的學習活動中,對美術造型活動產生興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畫,又有現代雕塑,攝影作品,既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使這一課教材內容體現豐富的文化內涵。
教學目標:
1、顯性目標:通過觀察、體驗、感受、了解哪類線條能表現出動感,感悟線的表現力,培養學生造型能力和創造能力。
3、隱性目標: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探究中,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通過欣賞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以及對線條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了解哪些線條能表現出動感,學習如何運用纖小表現動感
教學難點:線的動感的表現及疏密的組織
教學準備:
畫紙、水彩筆,彩帶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敦煌壁畫《飛天》。你們看了這幅壁畫,有什么感覺?
什么原因讓我們感覺他們在飛,在動呢?
仔細觀察一下里面的線條變化?
(學生討論總結,畫中含有多處波浪線,讓人感覺里面的神仙在飛,里面的東西在動。)
2、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會動的線條。
二、新授
1、請幾位小朋友到上面來跟著音樂起舞,讓其他同學把他們的舞蹈用線條表示出來。
2、分析用線條的方法(波浪型的線條具有動感,平直的線條比較呆板。)
3、欣賞觀察另兩張圖片分析其線條的動感和添加其他線條的表現作用。
(1)分別說說作品中都表現了什么。
(2)線條的排列以及疏密關系哪張處理得比較好?
(3)你認為哪一張動感最強?為什么?
4、小結:藝術品中的線條是富于變化的,是會動的。
三、學生作業
作業要求:在紙上用線條繪畫出你認為具有動感的`風景或人物以及動作等,注意疏密關系的處理。
四、作業展評
(畫面上的東西在動嗎?是怎么動的?你覺得好看嗎?)
五、課堂總結
教學后記:
線條是繪畫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作者用來表達感情的重要要素,而線條的波動能帶給人不同的運動感受,線條具有豐富的表現力。本課旨在讓學生理解感受具有動感的線條的表現方式和視覺沖擊,體驗線條造型的美感。學生基本能夠掌握線條運動的規律,畫面上的事物能夠用會動的線條來表現。但由于養成的繪畫習慣,動感還不夠強,今后在這方面還要多強調,多練習。
三年級下冊《會動的線條》的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體驗、感受了解哪些線條能表現出動感。學生能運用這些線條表現動感。
2.技能目標:掌握用線條表現動感的線造型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本次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對線條造型的興趣,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了解哪些線條能表現動感。
教學難點:
線的動感的表現及疏密的組合。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情境創設,欣賞導入。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美術課里可以說已經認識了許多各種各樣富有變化的線條對吧,而且我們還能用這些線條來描繪不同的畫面。今天老師就帶來了兩幅用線條表現的畫,你們想看嗎?讓我們一起來看。(教師出示兩幅范畫。)
師:你發現第一幅畫在動。你是怎么看出它在動的?
生:柳條被風吹動了。(像我們學過的什么線?)曲線。
生:還有樹干、大地都用到曲線。
師:通過兩幅畫的對比讓我們發現,曲線能表現動的感覺。現在再來看看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條什么線啊?
2.師:第一幅畫你感覺柳樹在動,第二幅畫沒有動,是因為你發現第一幅圖中大量運用了曲線而第二幅畫都是直線。謝謝你的精彩回答。大家同意她的說法嗎?看來同學們都有著同樣的感受!
小結:通過這兩幅畫的對比讓我們發現,畫面中曲線的運用能表現出動的感覺。
3.揭示課題
師: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更多的會動的線條。課題——會動的線條
二、探索嘗試
1.初步探究
師:現在老師這啊還有三幅圖片,圖中的向日葵、氣球和船都是靜止不動的。想想你能讓他們動起來嗎?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樣,大膽嘗試讓它動起來。請拿出你們的筆,做好準備。
生:嘗試在紙上畫線條
師:我們該如何利用會動的線條呢?應該把它們畫在哪里呢?
時間到!同學們請停筆。我選了幾幅作品,一起來看看屏幕上的這幾張作業。請小作者說說是怎么讓他們動起來的?
2.教師示范
師:看著你們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能用會動的線條讓這些靜止的畫面都動了起來,老師也想動筆試一試了,猜一猜我會讓什么動起來呢?請看大屏幕。
小結:原來我是讓船動了起來,而且我用的曲線還和同學們的不一樣。你們說會動的線條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夠更大膽、更夸張的運用會動的線條,讓一個個靜止的畫面都動起來。
三、點撥講評
1.尋找會動的線條(欣賞圖片)
師:你們有沒有發現線條啊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總喜歡躲在我們身邊和我們捉迷藏,不如我們一起把他給找出來吧?
生:欣賞圖片
師:來看看老師收集的這些圖片,找找看,會動的線條藏在哪里?它給了你什么感受?
生:我在過山車的軌道上發現了會動的線條,我感覺它在動。
生:我發現海浪上有會動的線條,我感覺海浪很大。
生:我發現裙子上有會動的線條。
你真是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謝謝你
師小結:通過這一次的尋找讓我們發現,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不同的線條,(播放幻燈)有螺旋線、舞動的波浪線、舒展的弧線和疏密有致的曲線都可以帶給我們動感。就看同學們有沒有一雙勤于觀察的'眼睛去發現他
2.藝術欣賞
師:我們能夠找出這么多會動的線條,藝術家們也發現了它們,而且藝術家們還會借助這些會動的線條來表達自己對于動態的感受。不如我們一起去欣賞藝術家們的作品,看看他們是怎樣把動感的線條表現到靜態的作品中去的。
(1)課件展示飛天圖
師:首先,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飛天作品,它是由古印度神話故事傳承而來,主要描繪的是佛教故事中掌管樂器、舞蹈的天神,它承載著無數無名工匠飛天的夢。飛天是我國石窟藝術中特有的藝術種類,其中以敦煌飛天最具代表性。飛天作品的內容為飛舞、彈奏的仙人。現在老師想請你分析一下,畫上哪些線條讓你感覺這些仙人在飛?
生:天上的云。
生:人物的裙擺和飄帶。
小結:這幅飛天圖里藝術家在飄舞的衣裙上、飛舞的彩帶上,甚至是仙人們整個舞動的姿態上都運用了舒展而飄逸的曲線表現的所以讓我們感覺畫里的人物在飛翔。
(2)課件展示幾米插畫
師:接下來看看這幅畫。會動的線條用在哪里?帶給你什么感覺?
小結:這張畫里的風可真大呀!樹都被大風吹彎了腰。畫中藝術家在樹枝上巧妙的用了粗細不同,長短不一的曲線這樣自然的變化多么富有節奏,更增強了畫面的動感。
(3)課件展示黃河逆流
師:宋朝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畫家名叫馬遠,他畫了很多各種各樣的水,請看這一幅畫就是他畫的黃河,找找看,會動的線條又用在哪里呢?
生:會動的線條在浪花上。
師:你在水里發現了。這幅畫也是馬遠畫的水,那這幅畫里有沒有會動的線條呢?
生:有,也是在水里。
師:這兩幅畫中的曲線給你的感覺相同嗎?為什么?
生:不同,左邊的這幅畫我感覺水流的很緩慢,因為畫中的曲線起伏很小。右邊這幅畫我感覺水流得很急很快,還卷起了很大的浪,因為畫中的曲線起伏要大一些。
師:你真是太了不起來,分析得這么有條理。
小結:這一次會動的線條躲進了浪花里,畫中的曲線運用層層疊疊,且起伏變化大而明顯讓我們充分感受到黃河水那洶涌磅礴的氣勢。
師:通過對這三幅畫的欣賞,你們覺得藝術家們厲不厲害?我們所認識的這些會動的線條在藝術家們富有變化的描繪下,讓每一個畫面都生動、美妙,同時也讓我們享受到了藝術的魅力。變化的描繪下,讓每一個畫面都動了起來同時也讓我們享受到了美。
四、創造表現
1.作業情景創設
師:瞧,風姑娘唱歌了。想想,當風姑娘走過的地方會發生什么變化呢?快看大屏幕!(播放課件,天空、大地、海洋視頻)
師:當風吹過天空,云彩會隨風涌動;
當風吹過大地,花草樹木會隨風搖曳;
當風吹過大海,海面會涌起陣陣浪花。
同學們,就請你們運用這些會動的線條畫出風姑娘留下的痕跡。
看,老師已經給你們準備好了天空、大地和海洋。你們就盡情發揮,畫出有動感的畫面。注意作業要求
2.作業要求:
(1)發揮想象,大膽創作;
(2)利用不同的線條讓畫中的一切都動起來;
請各小組組長上來,一、二組來畫天空的部分,三、四組畫陸地的部分,最后海洋的部分由五、六組來完成。
3.教師巡回輔導
五、欣賞評價
師:你們真是太棒了,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就將天空、大地和海洋富有動感的景色描繪出來,這可是大家集體智慧的結晶,你覺得畫中哪個地方表現得最好?
師:同學們點評的都很到位,看來同學們都學會了用不同的線條來表達有動感的畫面,而且想象力豐富。
六、拓展提升
師:今天,我們一起感受了會動的線條,并且使用這些會動的線條畫出一幅幅動感十足的畫面。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除了用這些線條畫畫以外,我們還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他們調皮的身影。來看大屏幕。
三年級下冊《會動的線條》的教學設計 4
一、設計思路
1、指導思想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是小學美術知識線條系列中的一個內容。線條是點移動的軌跡,由于移動方向和速度的不同,產生不同形狀和特點的線條,給人不同的審美感受。通過本課教學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條,理解感受線條的節奏感,激發學生大膽運用各種各樣的線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創作出個性化的美術作品。
2、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體驗、感受、了解哪類線條能表現出動感,感悟線的表現力。
(2)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和創造能力。
(3)通過欣賞活動,培養學生對線條造型活動的興趣和熱愛美術的情感。
(4)利用多媒體展示我們身邊表現“會動的線條”的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感受,并且啟發學生的想想力。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哪類線條能表現出動感,學習如何運用線條表現動感。難點:線的動感的表現及疏密的組織。
二、教學準備
幻燈片:羅馬城市雕塑、隨風擺動的柳條、蕩漾的水波、飛天圖片兩張(一張有絲帶、一張沒有)、課本教師范作和學生作品。學生創作用具:勾線筆、畫紙。
三、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上課前老師特別緊張,心情就像(鋸齒線),當看到大家可愛的面孔時,老師一下放松了,心情就像(波浪線),不同的線條能表現不同的心情。請同學們把你的心情用線畫出來。這些線條表現了不同的動感,它們是當之無愧的“會動的線條”板書。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線條
其實會動的線條就在我們身邊,欣賞課本第6頁照片,說說照片中的線條有什么特點,給你什么樣的感受?那些線條給人以動感?在我們身邊還隱藏了許多“會動的線條”期待我們去發現,誰能說說,你發現了什么?比如隨風擺動的柳條,水波…等等。
下面我們來看看藝術家們是怎樣利用線條讓畫面有動感的。
2、欣賞分析
(1)欣賞敦煌壁畫中的飛天,是什么原因會使我們感覺飛天在飛翔呢?
通過兩幅飛天的畫面讓學生直觀對比感受飛天身上的衣帶表現出了飛天輕盈的動感身姿。
對比感受直線和曲線的畫面,哪個更有動感?
學生從畫面中感受直線和曲線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
(2)欣賞教師作品,線條有什么變化?
讓學生感受畫面中線條的疏密,粗細的'變化。
(3)欣賞學生作品,你感覺哪一幅最有動感?他主要用了什么線條?
學生找出自己認為最有動感的畫面,加以分析評述,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感受曲線的動感美。
(三)藝術實踐
1.下面我們一起回憶一下,我們都學了那些線條呢?(教師根據學生所說用彩色粉筆畫出不同的線條并組成一幅有動感的畫面。)讓學生欣賞的同時產生強烈的繪畫欲望。
2.看到這里,你們想畫嗎?趕快拿起你們的畫筆,借助線條的魅力,讓你的畫面也動起來。
學生實踐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展示評價
學生互評,你認為那幅畫中的線條最有動感?他用了什么線?表現出什么樣的心情?
通過展示評價激勵學生大膽講評,分析畫面的線條變化和構圖,展示其審美能力。
(五)課后拓展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什么樣的線條能給我們更強的動感呢?除了在普通的紙上畫,還可以用什么材料表現會動的線條,回家以后我們可以試試。啟發學生探索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
三年級下冊《會動的線條》的教學設計 5
【設計意圖】
課后拓展,再次升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線在生活中的運用,并領悟到“學以致用”的道理。同時,激發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興趣,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教材分析】
本課【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是繼第二冊《我們身邊的線條》一課內容之后的線條系列課,目的是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不同種線條帶給人的美感,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
【學情分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前采用比賽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明確了學習目標的前提下充分的發揮學生感官體驗,通過發現線、聽聽線、畫畫線、欣賞線、找找線、創作線等一系列學習過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在玩中掌握知識,競賽中獲得成長。
采用多種激勵方式對學生學習習慣、參與過程、創作熱情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評價,改變以往單一的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習目標】
1、初步感受不同種線條帶給人的美感,能用不同種線條組織畫面或進行造型,表現一定的美感,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知識與技能)
2、通過對作品、生活物品的觀察、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過程與方法)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創新精神,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重點與難點】
1、重點:初步感受、體驗生活或藝術作品中線的美感。
2、難點:如何運用不同種線進行造型,表現其美感。
【學習準備】
各小組的標志、各種線材、課件、范作、評價表等。
【學習過程】
一、課前熱身——獎勵小游戲
1、師生交流,激發興趣
學生觀察老師今天有什么變化?(身上佩戴花瓣)
猜猜這些花是干什么用的?
師總結:這些花要獎勵給會觀察、會思考、會表達、會傾聽、會合作的大組,開花最多的就是今天的“紅旗組”,有信心奪紅旗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明確目標,提出要求
教師導語:請大家拿出“我是課堂小主人”這張表,認真的看一遍,想信自己能填好的同學,迅速坐好(獎勵最快的三個組)
設計意圖:通過看一看、猜一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出課堂常規要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明確本課學習目標,有的放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導入新課——考考觀察力
教師導語:老師想考考大家的觀察力,敢接受挑戰嗎?請同學們看大屏幕,這是西班牙大畫家畢加索的作品,他畫的是什么內容?這幅畫中用了哪些不同的線條?(板書:線條)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畫出:直線、螺旋線、折線、網狀線、放射線、弧線等等。并總結:線條的種類非常多(板書:種類多),我們可以把它們分成兩類:直線和曲線。你們發現了這么多的線條為自己敏銳的觀察力鼓鼓掌吧!
設計意圖:以挑戰的形式喚起學生的積極,讓他們在思考中自主發現知識,師生共同梳理知識,總結重要的知識點,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感知體驗——考聽力表達情緒
1、教師導語:老師還想考考大家的聽力,敢繼續接受挑戰嗎?請大家輕輕的閉上眼睛,欣賞一段音樂,你有什么感受?
生談談自己的感受(用心來感受)。
2、教師導語:這是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的《秋日私語》,請大家接著聽,你聽到線了嗎?讓你聽到的線在空中跳跳舞吧!(學生空中畫線)你能讓線在紙上跳舞嗎?
學生畫線,指名到投影上來畫。舉起作品互相欣賞,并總結:各種不同的線把音樂的高低起伏、節奏變化表現的非常充分。
3、教師導語:看到同學們出色的表現,我真是太高興了,那你們能用線表示我高興的心情嗎?平靜的心情呢?(學生空中畫出表現情緒的線條)
設計意圖:學生在聽、想、畫的過程中,再次感受到線條的魅力,它無處不在,隨時都帶給人們不同的美感。開拓學生的視野,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使各種感官都動起來,在玩中學,玩中樂。
四、欣賞線條——找出線條排列規律
(一)分析生活圖片中線條的排列
1、教師導語:好,就讓我們帶著高興的心情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線?這些圖片中的線排列的怎么樣?
學生欣賞圖片。并總結:線條排列的很整齊、有規律、有秩序。(板書:有秩序)
2、教師導語: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哪張圖片中線的排列有變化?(板書:有變化)有什么變化?
指名來說,師生互動,找出線條的.變化,總結疏密、粗細、曲直、方向等的變化。
(二)找找身邊物品中有秩序又有變化的線條
教師導語:各種豐富的線條既有規律又有變化的組織在一起,能給人以美感。我們身邊哪些物品上的線既有秩序又有變化?
學生分四人小組找線,比比哪組找到的多。(比如:家里的物品、街上的景象、大自然、動物、植物、或吃的、用的、玩的、穿的等)。
教師總結:只要善于觀察,你就會發現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美麗的線條。
五、實踐創作——運用線條
(一)欣賞同齡作品,分析創作技巧
教師導語:小朋友手中的線條會變成什么呢?想不想看看?
學生欣賞同齡作品,激發創作欲望。
教師導語:今天我們就用會變的線條來變一變(板書:會變的)。出示作業提示:用自己喜歡的線,創作一幅既有秩序又有變化的作品。
(二)學生創作,教師輔導(播放音樂,創設情境)
(三)展評作業,體現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
1、教師導語:先請大家帶著欣賞的眼光互相看看我們的作品,再四人小組討論一下,你能獲得哪顆星?迅速填好這張評價表。
學生討論,填表。
2、教師導語:請同桌互換作品,說說同桌畫的優點。請四人小組選出一幅能代表你們組水平的作品舉起來。同學們的作品都很棒,我就隨便請一位同學來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
學生介紹作品,評價優缺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表述創作的欲望,同齡人作品的欣賞使學生直觀形象的了解了線條的運用,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在*的音樂中學生進行愉快的創作,并通過自評、互評、師評,不僅僅對學生的作品還對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了全方位的評價。
六、拓展延伸——欣賞藝術作品中線的美感
1、教師導語:線條雖然只是一根線,但在藝術家的手中,有的柔軟、有的堅硬、有的纖細、有的粗壯……變化很豐富。
學生欣賞藝術作品,體會不同材料的線帶給人的不同感受。
教師總結:這是敦煌壁畫中飛天形象,“是什么原因讓我們感覺她們在飛翔”,是柔軟流暢的曲線讓她們輕盈自在的飛翔。這只是其中的一幅作品,我國古代藝術家早已意識到不同的線可以產生不同的美,“以線造型”是我國傳統繪畫的特色,希望同學們課后多尋找、多發現線的藝術魅力,用線裝飾美化我們的生活好嗎?
2、總結本課的情況
教師導語:我們來看看小花園,已經開滿了鮮花,得紅旗組的是第幾組。掌聲祝賀。其它組能不能下節課奪回小紅旗?
三年級下冊《會動的線條》的教學設計 6
教材分析:
線條是點移動所形成的軌跡,由于點移動方向和速度的不同,會產生不同形狀和特點的線條,給人不同的審美感受。線條隨著兒童涂鴉的開始,伴隨兒童的成長,逐漸成為孩子們表達內心世界的主要手段。通過本課教學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條,理解感受線條的節奏感,激發他們大膽運用各種各樣的線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美術新課程標準強調美術教學要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根據兒童造型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把復雜和深奧的繪畫動感線條化為簡單常見常用,顯淺易懂的符號,讓學生在不斷的自我創造中體會到線條變幻無窮的魅力,并通過不同的線條組合體會動感線條的豐富表現力,理解造型美、培養創造力,創作出個性化的美術作品。
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觀察、體驗、感受、了解哪類線條能表現出動感,感悟線的表現能力,培養學生線造型能力和創造能力。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教師講解及演示,讓學生認識會動的線條;通過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探究中,相互交流,從而學會運用各種線條表現具有動感的畫面。
③情感與價值目標:通過欣賞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以及對線造型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了解哪些線條能表現出動感,學習如何運用線條表現動感。
教學難點:
線的動感的表現及疏密的組織。
教學準備:
師:課件、實物、音樂等。
生:圖畫紙、水彩筆或油畫棒等。
教學設計:
一、 組織教學
檢查學具準備、集中學生注意力。
二、 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畫中的線條》一課,通過欣賞與創作,我們知道了線條是一種重要的繪畫語言,它可以表現不同的.形象及不同的情感。在你創作的作品中,你還記得都用到哪些線了?(生說師畫)
生:波浪線、折線
生:直線??
2、觀察舞動的彩帶畫線條
師: 同學們知道的線條可真不少,那么,你能用你學過的線條畫出老師手中舞動的這條彩帶嗎?(師舞動彩帶、生觀察畫線條。)找兩名學生到黑板上畫,其他同學在下面畫。
師:你畫的是什么線?為什么?
生:曲線,我觀察彩帶動起來時呈現的是曲線。
師:和他們有同感的舉起你畫的線,你們畫的都是曲線。曲線的變化是豐富的,有的是流動的;也有的是旋轉的,給人以跳動的感覺,它能表現會動的線條,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四課《會動的線條》。(出示課題)
二、創設情境、綜合探究
1、了解曲線是動感線條
(1)敦煌壁畫《飛天》(小組探究)
師:在靜止不動的美術作品中有會動的線條嗎?看大屏幕,這幅畫叫《飛天》,它選自敦煌壁畫,請你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使我們感覺她們在飛翔呢?
生:翻卷的彩帶、衣裙
生:她們擺動的衣裙,是靠曲線畫出來的,看起來才感覺她們在空中飛翔。 師:是的,畫家在畫面上用了大量的曲線,曲線有很強的動感,所以我們才感覺這兩位仙女在空中飛翔,看來靜止不動的美術作品中也有會動的線條。
師:不僅畫家如此,藝術家、建筑學家也常用這類線條來表現動感。
(2)雕塑作品、立交橋(課件出示)
師:為什么說它們具有動感?
生:雕塑、立交橋都是用曲線來造型的。
師:曲線給人的感覺非常活潑,有流動的感覺。所以我們說它們具有動感。板書:曲線
師:通過剛才的了解我們知道了曲線能表現動感,是會動的線條,那還有哪些線條也能表現動感呢?
2、探究其他具有動感的線條(課件出示圖1、圖2)
師:老師也收集到兩幅動感圖片,表現的是什么場景?它們用什么線條表現的。
圖1圖2
師:長短線也能表現動感,是會動的線條。板書:長短線
師:我們再來看這兩幅圖,動動腦筋猜猜看哪幅表現的是小雨,哪幅表現的又是大雨呢?為什么?
生:①是小雨、②是大雨。小雨線條少,大雨線條多。
師:線條越多,動感越強。而且線條有疏有密,才形象,才更具美感。 到線條越多,動感越強;線條的有疏有密,才更形象。】
師:這些線條不僅看得到,還能聽到呢?不信,我們跟著樂曲節拍的快慢、強弱來聽一聽。
3、感受線條聽音樂畫線條(課件播放音樂)
師;聽《秋日私語》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線?
生:像曲線
師:樂曲節奏舒緩優美,曲線表現較為恰當。但感受到其他線的也很正常,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欣賞水平及心理感受不同,聽到的結果也會不一樣。
師:請繼續聽《玩具兵進行曲》,用你的手在空中畫出你聽到的線。
師:這段音樂,節奏跳躍明顯,多數同學都感受到了用折線較恰當。板書:折線
師:就象這音樂中的節奏有快有慢一樣,畫中的線條有曲有直、有疏有密、有豐富的線條變化,畫面才能產生一定的律動,才有美感的產生。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們的作品中又都是怎樣來體現這美感及動感的。
4、看作品悟線條
師:看了小朋友的畫,你想用什么線條畫出你心目中的動感世界?快和你的小組同學說一說。(學生欣賞、組內交流)
師:你可以按給出的句式回答“這幅畫用什么線,畫了什么?畫面有動感和美感嗎?構思怎樣?”等方式交流。
三、大膽創作、點撥引導(播放音樂)
出示作業要求:
1、用你喜歡的線條表現具有動感的畫面。
2、可以表現有風的池塘邊的景色,跳舞的人群,放煙花的天空,舞龍,飄動的云,魚兒在水中嬉戲,游泳,劃船等。
3、可選擇一幅畫進行修改,讓畫面的景物動起來。
四、展示評價、交流經驗
用大屏幕出示評價要求:
師:作品完成后,請按“我用了??線,畫了??,畫面效果??,心情??”的句式,對自己的畫進行自評;再把你的畫介紹給你的同桌聽,進行互評。
五、拓展延伸(隨音樂用身體舞動線條)
師:你還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現會動的線條嗎?讓我們伴隨悠揚的音樂用自己的舞姿展現出會動的線條吧!
三年級下冊《會動的線條》的教學設計 7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小學美術第六冊第四課《會動的線條》,是這冊書中線條系列的一個內容。首先,從題目上力圖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通過本課的學習,幫助學生了解線條的表現力,引導學生在觀察、分析、嘗試怎樣使線條能動起來的游戲般的學習活動中,對美術造型活動產生興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畫,又有現代雕塑、攝影作品,既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使這一課教材內容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二、教學目標:
(一)課程目標:
將課本內容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審美能力,學會學習,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
(二)課堂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觀察、體會、感受、了解哪類線條能表現出動感,感悟線條的表現力。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以及對線條活動的興趣。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探究中,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培養學生對線造型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了解哪些線條能表現出動感,學習如何運用纖小表現動感。
難點: 線的動感的表現及疏密的組織 。
四、媒介運用:
學具:彩筆、畫紙、絲帶等。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組織教學.
(二)激情導入新課:
師:這條美麗的絲帶和老師一樣都是大家的新朋友。
教師模仿絲帶說話:別看我現在直直的躺在桌子上,可我看見同學們這么聰明、可愛、這么歡迎我們,我要給大家跳一個舞。(a、請同學們認真看:我跳舞前和跳舞時的樣子你喜歡哪個? b、用心想:如果我們要把這兩種狀態下的絲帶畫下來,畫出來的線條有什么不同?)
教師總結:同學們說得真好!線條有那么神氣嗎?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四課《會動的線條》板書課題。
(三)學習課本內容:
請同學們打開書到第8頁,看看教材中這些畫都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學生自由回答)
指導學生解決課本中的第一個問題:是什么原因使我們感覺敦煌石窟“飛天”壁畫中她們在飛翔呢?
說一說:
你發現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景物中的.線條給我們動的感覺?(學生自由回答)
猜一猜:
請同學們用身體來表示動態的植物或動物。(教師示范)
比一比。
看哪一組同學能用會動的線條在黑板上畫出又多又美麗的畫!(打擂臺)
(四)繪畫作品欣賞
找一找畫家使用了什么樣的線?表現了哪些景物?哪些線條給你動的感覺?(學生互相討論)
(五)發現線條
圖片中的景物都給了你什么樣的感受?(學生自由回答)
(六)學生作業欣賞
觀察分析學生作業中會動的線條是怎樣動起來的?(學生自由回答)
(七)學生創作:
筆下生花:你也試一試讓畫中的一切動起來吧!(教師巡回指導)
1、教師放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2、學生配樂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八)知識拓展
課后作業:你還能用其他的線條表現具有動感的景物嗎
三年級下冊《會動的線條》的教學設計 8
設計理念:
通過本課的學習,幫助學生了解線條的表現力,引導學生在觀察、分析、嘗試怎樣使線條能動起來的游戲般的學習活動中,對美術造型活動產生興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畫,又有現代雕塑,攝影作品,既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使這一課教材內容體現豐富的文化內涵。
教學目標:
1、顯性目標:通過觀察、體驗、感受、了解哪類線條能表現出動感,感悟線的表現力,培養學生造型能力和創造能力。
2、隱性目標: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探究中,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通過欣賞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以及對線條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了解哪些線條能表現出動感,學習如何運用纖小表現動感
教學難點:
線的動感的表現及疏密的組織
教學準備:
畫紙、水彩筆,彩帶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問:誰能讓自己的彩帶動起來?動起來時候是什么樣的線?曲線
誰能表現彩帶動起來的線?
二、探究活動:
觀察教材雕塑作品,問你有什么感受?藝術家常用這類線條表現動感。觀察其他作品,問哪些線條給你飛翔的感覺,看看敦煌石窟中的許多壁畫,看看它們如何用線表現出飛翔的動感。
小組同學一起討論,小組之間進行交流。
教師利用教材中的學生作品,引導學生分析如何使畫面中的線條既有動感又具有美感。
三、學生動手實踐。
【三年級下冊《會動的線條》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會動的房子教學設計08-09
會動的關節大班教學設計10-06
《畫中的線條》教學設計范文08-27
壺蓋為什么會動教學設計09-24
《壺蓋為什么會動》教學設計08-20
美術《美妙多變的線條》教學設計07-26
會動的身體教學教案05-22
三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0-02
《流動的線條》的教學反思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