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教學反思報告
地震教學反思報告
篇一:
這節課我采用多媒體作為教學手段,以問題探究方式進行教學。用圖片導入新課,在講述火山的成因這一環節,我采用小組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樣鍛煉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歸納總結及語言表達能力。然后就是火山噴發的內因、噴發物、火山的利與弊以及火山的類型。
本節課貫穿于問題探究,讓學生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依靠教材,還有多媒體視頻,以及日常積累的知識進行探究,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由于是這學期才從事科學教學,在環節的實施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并且語言沒有激情,太死板,這樣就達不到預計中的效果。
針對這些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認真備課,花別人幾倍的精力去備課。大量閱讀優秀老師的教案,以及課件等等,然后備課。再去聽別的老師的課,然后修改自己的教案。
其次,在上課過程中盡量避免語言上的錯誤,避免口頭語。
第三,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問問題的時候讓學生多講,盡量把他們知道的知識都講出來。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上,有學生經常舉手回答問題,搶著回答問題,他的知識面明顯比別的學生要廣,如果讓他回答的話,別的學生根本沒有起來回答問題的機會,因此我故意不提問他,孰不知,這樣會嚴重打擊他的積極性,以后在提問問題的時候,我會說一句,老師知道你懂,所以我們把這個機會讓給別的同學。
最后,上完一節課一定讓學生說出本節課的重點,進行小結。這樣可以保證教學效果,并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中,總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必須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地尋找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通過具體分析,綜合比較,實踐探索,從而形成新思路,找到新方法。在理論指導下大膽實踐,在實踐的基礎上升華理論,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教研能力。
篇二:
為了上好這一課,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精心準備各種實驗材料,設計教案,力圖通過老師的指導讓學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引領著學生順著正確的思路來完成本課教學內容。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卻出現了我預設之外的一些問題。如在導入新課后,我設想學生猜測地震的成因時,學生能說出可能是地下的巖層受到震動產生的,或者地面受到震動產生的。而實際上學生卻一無所知,此時我應該讓學生聯系火山的成因進行猜測,揭示出是在受到壓力的作用下才產生的,從而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見學生沒有猜出來,只好直接告訴學生,把學生引到自己預先設想的教學思路上來。沒能達到隨機應變順勢利導的教學效果,這一方面反映了自己課堂教學機智不足、應變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備課時只關注了書本、關注了知識,忽視了對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了解,沒有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這堂課我認為還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科學探究”過程應得到很好體現
這一整堂課,就是學生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不管是猜想、模擬實驗、分析數據、交流資料,都應體現科學性,讓學生動手實踐,在活動中觀察,歸納,分析數據,根據獲得的知識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體現出科學價值。
2.恰當正確的引導學生
在這堂課上,應緊抓教學環節,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如:“試驗中的木棍或竹片相當于什么?”;“巖層(木棍)在什么程度下會斷裂?”;“斷裂時你的手有什么感覺? ”…… 目的就是要不斷的引導學生朝正確方向走,引導他們理解老師的意圖,準確實驗、探究,最后順利完成任務。
我還要讓學生采用自學教材的方法,研究“避震小常識”。同時,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使學生在探究中能明確方向。這樣,學生進行研究就有明確的目的,為本節課的成功研討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讓學生利用書本,這個有力武器去自學。在這里,教師逐漸放手,()退到幕后,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主持人”也是“評價者”。只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每個學生都會有重要的發現。
3、讓學生懂得“關愛他人就是關愛自己”
在逃生演練前,我為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先讓學生假象并討論:在逃生時,如果大家都涌向門口會出現什么后果?一旦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做?學生通過交流,明白了如果同學們都涌向門口,那樣誰也不會逃出去,應讓他人先逃,讓靠近門口的人先逃,自己躲在堅固的桌子下,這樣才能使每一個人的生命得到保障。為了更進一步讓他們體會這種情感,還讓他們閱讀《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完文章后,使每個學生深深體會到:比生命更重要的是高尚的情操。
【地震教學反思報告】相關文章:
《地震來了怎么辦》教案及反思05-09
信息技術應用教學反思報告范文02-05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