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教學設計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教學設計
重點、難點
1.主要是講授第1則、第2則、第3則、第4則、第5則、第7則、第8則、第9則選文。
2.引導學生領會孔子的生存智慧。
自主學習:
自讀自譯全文,并背誦。教師作輔導。
合作探究:
思考:
1、不知為不知,為什么也是“知”呢?
2、人為什么“過而不改”呢?
3、你怎么理解“欲速則不達”的?聯系生活談談你的感受。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是說做事情貪圖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鬃舆@句話有兩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是做事不能貪圖快。就如俗話所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邊”。第二個要點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顧到百年大計�!胺倭侄铮邼啥鴿O”,都是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長遠考慮的典型例子
4、孔子很強調“信”……試結合以下兩則材料談談他所說的“信”的原則。(材料略)
提示:孔子說人必須講誠信,這是就一般的原則而言的,不是無條件地推崇“信”。孔子講誠信其實有一個前提,就是不違背道義。因此,我們不能把孔子張揚的“信”理解為一般的“言必信,行必果”。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會“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論語·子路》)就是說,言語一定要信實,行為一定要堅決,這是不問是非黑白、只知道貫徹自己言行的小人��!孟子則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保ā睹献印るx婁下》)公叔氏據蒲地反叛衛國,按照孔子的觀念是無道的表現,所以盡管他為了脫身而答應蒲人不去衛國,結果還是到了衛國,并且把蒲地反叛的情形告訴了衛靈公。衛靈公問孔子說:蒲這個地方可以討伐嗎?孔子回答說:可以。靈公說:我的大夫認為不可以討伐,因為現在的蒲是防御晉、楚的屏障,用我們衛國的軍隊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說: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衛國的決心,婦女有守衛西河這塊地方的愿望。我所說要討伐的只是四五個領頭叛亂的人而已。
5、你對““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子在川上曰”有什么體會?
參考:
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一語:
意在言外,無限感慨。
不曰“不彫”,而曰“后彫”,文字直恁斟酌。(《四書評》)
評“子在川上曰”等章
天地之化,往者過,來者續,無一息之停,乃道體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見者,莫如川流。故于此發以示人,欲學者時時省察,而無毫發之間斷也。程子曰:“此道體也。天運而不已,日往則月來,寒往則暑來,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窮,皆與道為體,運乎晝夜,未嘗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強不息。及其至也,純亦不已焉�!薄薨矗鹤源酥疗K,皆勉人進學不已之辭。宋·朱熹《論語集注》)
或問:“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曰:“古說是見川流,因嘆。大抵過去底物不息,猶天運流行不息如此,亦警學者要當如此不息。蓋圣人之心‘純亦不已’,所以能見之。”(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卷三十六)
《論語》形容道體之文,只是指點詠嘆,不多著言語。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只就川上一指點,而道之活潑潑地無時不然者自見矣。如“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只就行事一指點,而道之活潑潑地無物不有者自見矣�!疤旌窝栽眨克臅r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就天時上指點詠嘆,而道之充滿流行、無往而非是者自見矣。真善形容道體者也。后儒著力在精微處說,反覺費語言。
�。ㄇ濉し阶谡\《論文章本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教案11-15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