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明確問題》的板書及教學反思
公開課《明確問題》的板書及教學反思
一、教材特點及相應的教學要求
第四章《發現與明確問題》是技術設計過程的首要階段,也是學生確立設計項目、進入獨立設計活動的第一步。
第四章第二節《明確問題》由“明確問題的內容與價值”、“明確解決問題受到的限制及具體的設計任務”和“設計計劃”三個部分內容組成,其內容的組織順序是依據設計過程在時序上的先后關系而設計的。
根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在本節內容的教學中,要讓學生達到以下三個要求:
1.知道“明確問題”的重要性,初步掌握明確問題的一般途徑和方法;
2.通過教師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發現的問題,分析案例引導學生體驗明確問題、明確設計項目的過程:
(1) 多渠道收集相關信息并處理,從而進一步判斷技術問題要解決的具體內容和相應的價值;
(2) 通過對設計對象和現有工作條件的分析,明確設計受到的限制,列出具體的設計要求包括應達到的標準。
3.通過學生小組活動,確立自己的設計項目及其具體的設計要求,并制定設計計劃,為后續進入獨立設計活動做準備。
其中第1、2兩點,安排在第一課時完成,第三點安排在第二課時完成。
二、教學程序設計
根據教學要求,教學程序安排如下:
(一)新課導入
通過對上一節課“發現問題”重要性的簡單回顧,提出設問——是否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成為設計項目?——為后續引出“明確問題”的內容及意義作鋪墊。
(二)新課講授
1.通過有關“回收不明飛行物”的練習,引入“明確問題”的第一步——即要明確問題的內容;
2.通過有關“永動機”的案例和“研制宇宙飛船還是研制航天飛機?”的視頻,
引入“明確問題”的第二步——問題的價值比較和辨析,即“明確問題”的價值及其衡量指標;
3.通過有關“雨傘衣”案例的學生爭議,引入“明確問題”的其它研究手段;
4.創設情景,引入新案例“床用多功能桌”,引導全體學生共同活動,體驗“明確問題”的過程;
(三)學生活動
與學生談話式的交流貫穿教學始末,此外還有三項專題活動:
1. 集體詢問, 調查“床用多功能桌”的使用, 填寫調查統計表。
2. 打開留言版,思考“床用多功能桌”設計受到的各方面限制,在留言版上發言進行集體討論。
3. 在留言版上討論并制定“床用多功能桌”的設計要求。
(四)課堂總結
“明確問題”的重要性及其“明確問題”的一般途徑和方法。
(五)布置學生活動
要求學生確定各自的設計項目,在第二課時中交流評價。
三、教材處理
(一)調整案例,豐富學生感性認識
教材中關于臺燈的案例已經敘述得非常詳盡,學生對此例的閱讀理解沒有太大困難,所以把臺燈案例淡化為學生自學的素材。
而教學中另外作了適當的拓展——嘗試將教師所做的“床用多功能桌”的設計,通過創設情景“寄宿生小明同學發現的問題”,引入教學中。一方面有助于實現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分析能力,使課程內容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并為幫助學生實現能力的遷移奠定基礎,達到提高學生技術素養的最終目的;另一方面則避免內容過于專業化——通過教師提供的身邊的案例拋磚引玉,來幫助那些缺乏技術方面感性知識和經驗積累的學生克服學習技術設計的畏難情緒。
當然,通用技術課堂教學應該鼓勵學生開放思維,努力發現各種技術問題,并嘗試著明確問題,為問題的解決奠定基礎;但考慮到高一學生知識面有限,生活經驗不多,所以特別指定項目——床用多功能桌作為學生共同學習、探討的范例,幫助學生體驗明確問題的過程,為學生后續研究自己的技術項目提供基本方法和思路。
(二)各部分教學突出要點,并注意教學內容的前后銜接
新課的第一部分“明確問題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第二部分“問題的價值比較和辨析”具有六項衡量指標,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無法一一說明,教學只能選擇其中的要點展開討論;
為吸引學生注意,每個教學環節都通過一個事例引出,通過討論、提出要點,再過渡到下一環節;每一環節都按照內容在時序上的內在邏輯關系依次先后展開,環環相扣,層次清晰,教學各環節聯系緊密。
四、豐富的教學手段
(一)教學過程中,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在多媒體中準備了一定的教學圖片和視頻,教師提供的拓展案例也準備了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演示性實物。其中關于“研制航天飛機和宇宙飛船誰更有價值”的視頻,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的模式,吸引學生注意并活躍了課堂,而且視頻所反映的內容與技術設計知識點密切相關——它既回顧了設計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又說明了投入與產出之比對技術問題是否具有解決價值的影響。而這些關于我國航天事業的介紹無疑也是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引導、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科學、學技術,將來報效祖國。
(二)結合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
1.引入網絡留言版的討論模式,組織全班集體大討論
在以往的小組討論中,個別同學可能因為某種原因被忽略而失去表現機會,或者因為自己開小差而沒有參與討論,教師則由于受到時間等條件限制往往也只能了解到一部分同學的想法。
因此,這次教學中嘗試引入信息技術的留言版功能,讓每個學生都以實名方式直接在留言版上發言,通過瀏覽可以實現全班共同討論的交流模式,這樣既吸引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進一步關注,教師也有可能在短時間內了解更多同學的思路。
2.制作網頁,為學生提供閱讀、自學的素材
“分析設計所受的限制”——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它需要學生的深入思考,需要一定的生活經驗作為思考的基礎,同時也需要一定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邏輯思維能力。所以在網頁中教師特別搜集了“明確學習用品盒的設計問題”、“改進課桌椅問題的限制因素”等在教學中需要學生注意學習、借鑒的相關資料,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理解、掌握這部分內容,通過解決問題所受限制的研討、制定設計要求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相應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總之,本節課采用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目的都是為了豐富通用技術課堂教學模式,嘗試在學生面前呈現不同于傳統較單一的活動方式,希望能更多地引起學生對通用技術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反思
總的來說,本節教學能充分地運用教學資源,選擇適合學生的案例,通過豐富的材料、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結構完整,內容詳略得當,各環節銜接自然、聯系緊密。尤其是網絡留言版的討論模式和 “床用多功能桌”案例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結合了學生現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又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新鮮感。
同時,本節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需要進一步調整、改善:
1. 學生討論不夠活躍,討論的內容不夠深入。
今后要加強學生在相關方面的知識積累,并通過教師的評價,促進學生設計意識的發展和深化。
2. 教師編寫計算機應用程序的能力有限,教學設計受到一定影響。
如果能自如地編寫出適合通用技術教學的配套程序,比如計算機直接在課堂上實現問卷調查并自動統計,相信會大大提高課堂活動效率;而如果學生各自不同的設計項目都能當堂實施調查的話,也一定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加喜歡這門課程。
【公開課《明確問題》的板書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相遇問題教學反思01-29
《烙餅問題》教學反思參考02-22
關于《解決問題》的教學反思03-19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板書設計(精選12篇)11-16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板書設計(精選14篇)02-23
數學廣角植樹問題教學反思(通用20篇)03-28
《天窗》公開課教學片斷反思(精選13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