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實用文檔>《石鐘山記》的教案

      《石鐘山記》的教案

      時間:2024-09-04 09:36:39

      《石鐘山記》的教案

      《石鐘山記》的教案

      《石鐘山記》的教案

        《石鐘山記》學案

        一、文學常識:

        1.蘇軾其人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今四川眉山縣)人,22歲和蘇轍同中進士,謚文忠。曾任翰林學士,時人稱蘇學士;身為長子,人稱蘇長公,起弟蘇轍人稱蘇少公。他在政治上主張慎重,反對王安石新法,但他歷任地方官吏,對人民生計頗為關懷,卓有政績。書法上為宋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繪畫上“朱竹”別具一格。在文學幾個方面都有杰出貢獻,在散文方面,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北宋名家;在詩歌方面,與黃庭堅并稱蘇黃,開北宋一代詩歌的新風氣;在詞方面,與辛棄疾并稱蘇辛,為豪放詞的創始人;在文學理論方面,提出寫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藝觀。其作視野廣闊,風格豪邁,個性鮮明,意趣橫生。由于屢遭貶斥,作品往往流露出達觀放任,忘情得失的思想。有《蘇東坡集》、《東坡樂府》。

        二、基礎要點

        1. 重點實詞

        ① 桴止響騰,余韻徐歇(傳播)

        ②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③空中而多竅(窟窿)

        ④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大概)

        ④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用文字表述,記載)

        2. 重點虛詞

        (1)而:

        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業,而況石乎?(遞進關系,更)

        ②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志(承接關系,不譯)

        ③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夜,而此獨以鐘名,何哉?(轉折關系,可是)

        ④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并列關系,不譯)

        ⑤徐而察之(修飾關系,地)

        ⑥涵淡澎湃而為此也(因果關系,因而)

        ⑦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并列關系,并且)

        ⑧秦以城求壁而趙不許,曲在趙(假設關系,如果)

        (2)焉:

        ①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兼詞,在那里,句末語氣詞也可)

        ②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焉(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樣子 )

        ③微波入焉(代詞,相當于“之”,這,指代穴罅)

        ④如樂作焉(語氣詞,表陳述語氣,不譯

        3. 古今異義

        ①自以為得其實(古義:其,那,指示代詞;實,事情真相,名詞。今義:實際上,副詞)

        ②空中而多竅(古義:中間是空的。今義:天空中)

        ③水石相搏,聲如洪鐘(古義:一種樂器;今義:計時器)

        ④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古義:支流的入口處;今義:可停泊大船的江海口岸)

        ④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古義:船工;今義:水軍)

        4.通假字

        ①扣而聆之(“扣”通“叩”,敲擊)

        ②南聲函胡(“函胡”通“含糊)

        ③至莫夜月明(“莫”通“暮”)

        ④汝識之乎(“識”通“志”,記住)

        5.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舟,坐著船)

        ②目見耳聞(目,用眼睛;耳,用耳朵)

        ③以小舟夜泊(夜,在夜里)

        (2)名詞活用做動詞

        ①微風鼓浪(鼓,鼓動,吹動)

        ②而此獨以鐘名(名,取名、命名)

        (3)動詞的使動用法

        雖大風浪不能鳴也(鳴,使……鳴)

        6. 特殊句式

        (1)賓語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②余是以記之(介賓短語前置)

        (2)定語后置

        石之鏗然有聲者。

        (3)介詞結構后置句

        ①得雙石于潭上。

        ②而大聲發于水上。

        (4)省略句

        ①今以鐘磬置( )水中。(省略介詞“于”)

        ②雖大風浪不能鳴( )也。(省略賓語“之”)

        (5)判斷句

        ①此世所以不傳也。

        ②噌 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三、創新能力訓練

        趙將馬服君趙奢之妻,趙括之母也。秦攻趙,孝成王使括代廉頗為將。將行,括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歸為將,身所奉飯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賜幣帛,盡以與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理為將,東向面朝吏,吏無敬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盡藏之,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王以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執心各異,愿勿遣。”王曰:“毋置之,吾計已決矣。”括母曰:“王終遣之,即有不稱,妾得無隨乎?”王曰:“不也。”括即行,代廉頗之十余日,趙兵果敗,括死軍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誅。

        1.對“身所奉飯者”、“所友者以百數”、“盡以與軍吏”、“王以母先言”四句中加點字依次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親身 交友 贈給 由于 B.親自 交友 分給 因為

        C.親身 結交 分給 由于 D.親自 結交 贈給 因為

        2.對“東向面朝軍吏”一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趙括面朝向東,在早晨接見軍吏。 B.趙括在東邊,軍吏在西邊,趙括讓軍吏們來朝見。

        C.趙括面向東朝見軍吏們。 D.趙括面向東接受軍吏的朝見。

        3.對“即有不稱,妾得無隨乎”一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倘若有不稱職的情況,我恐怕要受到牽連吧。

        B.就是有不稱職的情況,我能夠不受到株連嗎?

        C.倘若出現不稱職的事情,我能夠不受到牽連嗎?

        D.就是出現不稱職的事情,我恐怕要跟著受株連吧。

        4.從全文看,對趙括兵敗原因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趙括不從實際出發,只會紙上談兵。 B.趙括治軍過于嚴厲而脫離了部下。

        C.趙括只顧私利,不知體恤部下。 D.趙括不愛護部下,部下不肯出力。

      【《石鐘山記》的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項脊軒記》教案 (精選5篇)06-07

      安全記心中的活動計劃03-20

      關于竊讀記的教學反思03-20

      最新實習周記17篇08-01

      《桃花源記》陶淵明05-13

      《左傳》教案10-24

      存貨教案02-28

      愛蓮說的經典教案03-20

      《牧場上的家教案》經典教案設計03-20

      陶淵明《桃花源記》語文06-08

      用戶協議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 伊人亚洲免费看国产精品 | 又色又爽视频香蕉网络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妖 | 亚洲论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