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風》讀后感(通用17篇)
在世俗淡薄的今天,提倡家風,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家風是融在血脈中的驕傲,是先人從一代又一代的的生活中總結出的家族風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中國家風》的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家風》讀后感 篇1
今年暑假,我仔細品讀了《中國家風》這本書,就如同與一位長者在一塊兒,靜靜地聽他述說一個個關于家風的故事。常言"養不教,父之過",在史書典籍中也有"孟母三遷"的教育故事,這說明了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影響。這種影響就是父母,也就是家風。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讀懂了"書香"、"寬厚待人、助人為樂"、"尊老愛幼、心存善念"亦是一種家風……讓我不禁想到我家的家風。
我的爸爸是電信工程師,他非常熟悉電腦,在家我跟他學了一些電腦知識,對電腦產生了愛好。我加入了學校的機器人社團,學會了WER機器人編程,2016年在WER世界錦標賽中,我們團隊發揮出色,奪得了團隊一等獎,這是我們長期刻苦訓練得到的結果。
我的爸爸還很熱愛運動,喜歡游泳,打羽毛球,常常帶著我一起鍛煉,久而久之,我也養成了喜歡體育運動的習慣。我的身體更加硬朗了。今年春天我攀爬到了貴州省武陵山脈最高峰海拔2400多米的梵凈山也不怎么覺得累。前陣子,我在學校舉行的游泳比賽中,奪得了五年級組個人賽亞軍,五年級親子賽季軍。我感到很自豪。
我的媽媽是個小學教師,她很有學問,擁有很多的教育經驗,這一切跟書有很大關系,她博覽群書,一有空就拿起書來看,我經常在她旁邊看她看書,在她的影響下,我也慢慢地養成了讀書的習慣,見到圖書報刊,就情不自禁的.拿來翻閱。我還做了一本讀書筆記本,把讀到的好詞語好句子記下來。
我的爺爺是老干部,愛好文學。他發表了很多文章,他寫的一些詩歌,我都能背下來。爺爺還和我比賽背誦古詩,使我慢慢地接觸了國學。
我的奶奶過去是個農民,后來她進城當工人了,她假期帶我回鄉下老家,教我干農活。她教我種果,護理果樹,每當我吃到自己親手種的酸甜清香的百香果,我就有一種特別的感受,對《憫農》一詩有了切身的體會:農民很辛苦,勞動果實來之不易,我們應該珍惜糧食。
我的長輩對我言傳身教,使我從懵懂到逐漸明白事理,我感謝我的家風。
中國家風代表著國人的精神面貌,一個民族的文明體現,我們一定要把中國式家風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從自身做起,做一個家風優良的好少年!
《中國家風》讀后感 篇2
暑假期間,反復讀了《中國家風》一書,流連于字里行間,暢懷于一個個家風故事,感受于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俗話說得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所謂的家規歸根到底就是每個家庭的家風家訓,現如今,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人已經耳熟能詳,根據這個,我們結合自己家的情況,梳理制定了自己的家訓。我們的家風家訓是:孝敬長輩、誠信做人、儉以養德、行善為美、寬容待人、自強自立。
為了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們的家風家訓,我在這里簡單跟大家交流一下:
我們的家風家訓第一條就是“孝敬長輩”,常言道:“百善孝為先”,一個人無論他多么有成就,都要以孝字當頭,只有孝敬父母,他的事業以及未來都會更加出色;“誠信做人”就是告訴我們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這樣我們的周圍才會有更多的朋友,也會讓自己的`工作與家庭受益無窮。
“行善為美”是要以善來踐行自己的行動,要日行一善,做到語善、視善、耳善、心善、行善,因為美是從善行開始的;“儉以養德”,要做勤儉的人,一個家庭如果不勤儉無論有再多的錢財,都會散失殆盡。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薄笆ト诵奚、齊家、治國,都離不開勤儉之道,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訓言。小到一個家庭更應該以勤儉來治家;“德”是衡量一個人做人的標準,如果一個人只有出眾的才華,而他的品格惡劣,那么他的才華會黯淡無光;一個人的才華是建立在品格高尚的基礎上,只有品格高尚的人,他的才華才能熠熠生輝!白詮娮粤ⅰ本褪且约邯毩⑸,有志氣,不讓父母操心。遇到困難挫折,想出一切有利的辦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家風家訓是一種延續,更是一種傳承。俗話說得好:“以小家治大家!敝挥形覀兠總家庭自己做好了,國家才會更和諧,世界也會更美好。讓我們每個家庭通過自己的家風家訓來擁有更多的正能量,這也是實現“中國夢”的所在。
《中國家風》讀后感 篇3
“家風正,則后代正,則源頭正,則國家正”。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入夜,潤物無聲。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小時候,每次去學校之前,外婆總愛叮囑我幾句:“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鬧矛盾,要聽老師的話”!回到家,外婆總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他人發生沖突。在外婆的.諄諄教導之下,我從來沒有和同學發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于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告誡我:“現在的小孩子沒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從小就要學會能吃苦,否則可干不成什么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想。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庇纱丝梢,良好的家風就像和風,又如細雨,在無聲地滋潤著我們幼小的心靈,有助于我們養成良好而高尚的品格!
樹立良好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讓家風伴我成長,讓“正能量”得以傳播,我們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中國家風》讀后感 篇4
讀了一些好書,就像我們吃了蜜一樣甜;讀了好書,就感覺這個世界自然美景都聚集在眼前;讀了好書,不管過多久,內容都記憶猶新!吨袊眉绎L》就是通過這樣一個一本自己充滿文化魅力的好書。
這本書講述了許多圣人的故事。 無論是仁愛之心,張金之,還是聰明的王榮,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把他們的每一個故事都寫得生動形象,同時傳達了仁,義,禮,智,信的道理。
在“智慧”這么多字里,我最喜歡的是“神童”的項目里加。有一次,他在路中間玩耍,遇到了圣人孔子,他們開始了一場智力競賽。因此,祥利加輕松獲勝,成為英國國教徒。
人小鬼大的物品袋,聰明,他的權力的恐懼,打電話的口才,令人嘖嘖稱贊的是,他平時總愛問為什么,喜歡打破砂鍋遇到問題問到底。
“信”一篇里,《皇普績守信求責》的故事發展令人產生印象更加深刻。皇普績念書的`地方政府規定,違反政治規矩意識的人我們都得挨板子。一次學生下課后,皇普績和表哥們一起可以下象棋,都沒有通過做作業。放學后表哥們都挨了板子,懲罰教育他們的外公不忍心對皇普績下手,最后皇普績讓表哥們打了一個自己進行板子。
首先,我不明白的黃浦表現的行為,但聽了他的話后,不禁感嘆:帝普濟什么是值得信賴的人。
正如書中所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形成細胞,一個學生家庭所承襲的優良家風,不僅是我國個人的小事、家庭的私事,更是企業涉及經濟社會主義風氣、國家發展建設的大事”!吨袊眉绎L》一書傳承了中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化藝術瑰寶——傳統思想文化,并記錄下了古人們的高尚道德品質。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對于這些具有優良家風,代代相傳,才能把優秀的傳統教育文化精神發揚光大。
《中國家風》讀后感 篇5
家風是每個家庭的風格;家風能將我們指引到正確的方向;家風是每個家庭的優良品性。如果沒有家風就會影響到整個家庭成員的精神、品德及行為的德行傳承。所以家風是特別重要的,不能缺少的,一定要將每個家庭的家風好好傳承下去。
中國好家風分為“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三本。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是“忠孝廉恥勇”中的“孝”和“廉”。
說起“孝”,現在的人都認為就是幫長輩或爸爸媽媽倒倒水,拿拿鞋就好了?晒艜r候的'“孝”比這強多了。這本書里有一則故事讓我印象深刻,叫“陸績懷橘孝母。”故事中的小陸績小小年紀就知道要知恩圖報,就將柑橘帶回家中,給家中吃不到的母親品嘗。他的孝心,著實令人稱贊,敬佩。我們要讓孝道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發揚光大!不要等到父母老去的那一天才想起要好好孝敬他們,真正的孝心永遠體現在平日的生活里,表現在日常的小事中。
“廉”表示廉潔、清廉、廉政、廉明。有一文讓我難以忘記,名字叫“吳隱之不懼貪泉”。故事中的吳隱之之所以敢于飲貪泉之水,這是出于對自己廉潔奉公的自信。當然他也是說到做到,清廉自律,為其他官員們做了一個表率。吳隱之即使在自己生活清苦的情況下,也不忘廉潔奉公,不貪私財,實屬難得。他這種保持廉潔的精神不僅值得我們稱贊,更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要明白金錢再好也是身外之寶,金錢有價人格卻無價,廉潔自律是一個無價之寶,希望每個人都能守護好,因為貪得無厭的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我們一定要把這些好的品質傳承下去,像這些人去學習!做一個誠實、守信,孝敬父母,不貪錢財,做一個懂事的乖孩子!
《中國家風》讀后感 篇6
讀了好書,就像吃了蜜一樣甜;讀了好書,就感覺世界美景都聚集在眼前;讀了好書,不管過多久,內容都記憶猶新!吨袊眉绎L》就是這樣一本充滿魅力的好書。
書中講述了許多賢人的故事。無論是有仁厚之心的丙吉、舍命救友的張進之,還是聰明機靈的王戎、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中國好家風》把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寫得生動傳神、活靈活現,同時傳達了仁義禮智信的道理。
在“智”篇的這么多人物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神童”項橐。一次,他在路中央玩耍,碰到了圣人孔子,他倆就開始了提問比賽。結果項橐輕松勝出,成為了“圣公”。
項橐人小鬼大,聰明伶俐,他不懼權威,巧言善辯,令人嘖嘖稱贊的原因是他平時總愛問為什么,遇到問題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
“信”一篇里,《皇普績守信求責》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势湛兡顣牡胤揭幎,違反規矩的人都得挨板子。一次下課后,皇普績和表哥們一起下象棋,都沒有做作業。放學后表哥們都挨了板子,懲罰他們的外公不忍心對皇普績下手,最后皇普績讓表哥們打了自己板子。
開始我不理解皇普績的.行為,但聽了他一席話后,不禁感嘆:皇普績是一個多么守信的人!
正如書中所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一個家庭所承襲的優良家風,不僅是個人的小事、家庭的私事,更是涉及社會風氣、國家建設的大事”!吨袊眉绎L》一書傳承了中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化瑰寶——傳統文化,并記錄下了古人們的高尚品質。我們要好好學習這些優良家風,代代相傳,才能把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中國家風》讀后感 篇7
暑假里,我看了中國好家風這套書,這里的一系列故事使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一個故事《妙聰井負救主》讓我印象深刻。
妙聰是服侍張夫人的一個小丫環,她做事勤勞,從不偷懶,即使兩個大丫環經常欺負她,她也從不計較。有一天,兩個大丫環偷走了張夫人心愛的玉佩,并栽贓給妙聰,妙聰并沒有辯解,被罰去干更臟更累的活,她也毫無怨言。直到有一次,強盜來了,張夫人因為身懷六甲,所以走路不便,
兩個大丫環不管不顧張夫人,急忙逃跑。張夫人怕受強盜欺凌,跳入井中,妙聰毫不猶豫跳進去,幸好井里的水不深,但卻很冷,妙聰讓張夫人坐在自己的身上,防止井水凍傷主人,一直堅持到親人發現并解救了她們?墒敲盥斠驗轶w力不支而勞累致死。
妙聰很善良、勤勞,不計較個人得失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妙聰的故事使我想起陳囂讓地的事跡:陳囂與紀伯為鄰,紀伯趁夜晚偷陳囂地,陳囂等到紀伯離開后,又退讓一丈地,紀伯后來慚愧不已,自還所侵,又退讓一丈。
回想自己在生活中,總是受不了一點點委屈。記得有一次,我的`好朋友誤認為我偷了她的橡皮,我氣得滿臉通紅,非常委屈,心想:你怎么這么信任我呢?我還是不是你的好朋友?我越想越氣,一氣之下,朝她吼到:“你才不配和我做朋友呢!”
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后悔不已,為了一塊小小的橡皮,我失去了一個好朋友。如果我早點讀到妙聰的故事,學會她的寬容與善良,那我的生活,將會是另一番天地了。
幸好現在也不晚,今后我一定在生活中,學會關心他人,理解他人,真誠的與朋友交往。
《中國家風》讀后感 篇8
《中國好家風》這本書以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這十五個字概括了中國良好的家風。通過小故事和大道理講述了當代和傳統的結合,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地詮釋了中華優秀家庭的倫理文化。
讀了這本書其中我最喜歡是《諸葛亮智退敵軍》這篇故事。故事里面寫道當時蜀軍由于軍事上的.失誤,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戰略要地——街亭,所以對魏軍的攻勢也是由進攻轉為防守。諸葛亮在西城得知司馬懿準備率領大軍活捉它他。諸葛亮這次來吸塵辦事沒有大象跟隨身邊,只有五千兵馬,而司馬懿有15萬人馬。
而諸葛亮用了一記空城計,成功將司馬懿的15萬大軍嚇退,非常的聰明。
托馬斯也說過。智者寧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發;寧可勉力克服痛苦,免得為了痛苦而尋求慰籍。所以智慧在家庭里面是不可少缺的,智慧可以讓一對,即將離婚的夫妻變成非常體貼他人的好家庭。
在中國好家風里你可以感受到他們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慢慢的你也會變成一個對父母非常好,而且富有智慧,勤工儉學的,終于奉獻,不怕恥辱,非常勇敢,非常守信的人。
《中國家風》讀后感 篇9
人們常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但是究竟什是家規呢?每個家的家規又是怎樣的呢?這些問題,有些人可能就不是很清楚,不用擔心,今天我就跟大家講一講家規。
家規就是家風,也就是一家五口的行為習慣,和做人的標準。這個家庭成員如果不讀書、不知禮那就沒法談家風了;如果這個家庭成員不孝,那么家風也是一場空嘛!
由此可見家風是由知書達理、孝順兩部分組成。如果家風被打破了,就很難和人共處,因為沒有人愿意和那些自私的、沒文化又不講理的人相處啊,結果會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了,那以后就沒人會跟這家人交往了,家風是不是很重要啊?
家風是一個規矩,看不見摸不著,但你得遵守它,它才能讓子孫后代延綿得更長,走的更遠、更加卓越。如果毎個家庭家風都這么好,那這個國家的國風就很純良了,這個國家必會更加繁榮昌盛!
我家的.家風嘛,知書達理我做得不太好,孝順這一塊做的還是可以的,我現在還是小孩子,不是說一定要買好吃的給家人吃才算孝。
《中國家風》讀后感 篇10
又到生日,媽媽送我的禮物是一套《中國好家風》全集。
讀這本書,就像是聽一位智者向你講述一個個動人的家風故事,當讀到“謙遜溫和的李文靖公”時,我懂得一個令人敬佩的人,善不是靠拳頭或暴力來制止他人。而是用“溫和”這劑良藥!皽睾汀笔且环N家風。
當讀到“善良的郭翻”時,無論是面對他人的無理要求,還是主動幫助陌生人,無不體現他的高尚。古人云:愛人者,人恒愛之。這讓我想起我的媽媽,她言傳身教的`助人為樂讓我學到很多。因為行善,我也很快樂!吧屏肌笔且环N家風。
當讀到“唐太宗教子敬師”時,他不僅恭敬自持,還教導子女待人恭敬,尊師敬師。在生活中,我偶爾會因為老師的懲罰覺得委屈和不公,但媽媽說:“這都是“愛”,因為愛才有要求,有期待,真正愛你的人會因你的退步而焦慮,因你的進步而高興,于是我漸漸釋然,也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恭敬”是一種家風。
當讀到”宋太祖教女知儉樸”時,趙匡胤身為大宋開國皇帝,以身作則,厲行節儉,富貴之后不忘本,心系百姓,不失為一代明君。生活中,我們應學習這種節儉,不要大手大腳!肮潈”是一種家風。
當我讀到這兒,我想到我的家風,從小媽媽就教導我要溫和待人,尊老愛幼,禮貌謙讓,勤儉節約,她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好家風成就了中國這個古老偉大的民族,它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品格高尚、誠實守信、無私奉獻,為“大家”——國家奉獻的人!
《中國家風》讀后感 篇11
讀《中國家風》這一本書,就如同一位智者向你講述中國的一個個關于家風的動人故事,我看到《父親的拳頭》時,讓我懂得了誠實守信是一種家風;我看到《我的姥姥是小腳老太太》時,讓我懂得了善良無私奉獻是一種家風;我看到《一雙舊鞋子的時候》,善良是一種家風……
讀到這兒,使我聯想到我的家風是什么,這使我想起了我的姥姥,我小時候沒有人照看我時,年方70的姥姥常來照看我,我們家住在6樓,姥姥年紀大了,腿不好,只能扶著樓梯一點一點上樓,給我做飯,從沒說過累,她生活簡樸,善良而又有耐心,總是記著別人的好……這些品質傳給了我的媽媽。
自我記事起,媽媽就非常忙碌,認真負責地工作的同時照顧我和家,但她從不抱怨……我想,這認真、這樂觀就是我的家風。在生活中,媽媽也時時提醒我吃飯時不要挑食,站要有站樣,做要有坐像,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件小事,春風化雨,立德立言,銘刻在心。
家風成就了中國這個古老而又偉大的民族,引領著我們現代小家和個人的'健康發展,家風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我們在好的家風的指引下,做一個品格高尚、誠實守信、無私奉獻,為“大家”——國家著想的人吧!
《中國家風》讀后感 篇12
暑假期間,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我認真閱讀了《小學生傳統文化第一課:中國好家風 仁義禮智信》,感覺受益匪淺、啟發很大。
《三字經》有言:“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混!逼渲械摹叭柿x禮智信”,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提出的“五!。這“五常”,貫穿于幾千年形成發展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成為中華民族核心價值體系中的重要內容。
仁者,人二也。即二人相處之道,指在與他人相處之時,能夠關系融洽、和諧。在具體的交往方法上,要按照“仁者,易也”來處事,也就是說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別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非常重仁,強調:仁者,愛人矣。簡而言之,能愛護體貼別人,便為仁。
義者,人字出頭,加一點。即在別人有難時能夠出手相助,幫人一把,即為義。在體現義的時機上,要做到“義者,宜也”,也就是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當做就做,不該做就不做。
禮者,示人以曲也。正如俗話說,自己彎腰才能顯得別人更高,對別人就顯得敬重,即為有禮。古時候對于禮,也有“示人如彎曲的谷物”的比喻,意思是谷穗只有結滿谷物的時候才會彎下頭,禮之要義就在于此。
智者,知也,無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假,把時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都琢磨透了,也就顯得智慧了。“智”還有理智的意思,即要有平和的心態,也就是“有修養”。如果失去理智,也就失去了修養;失去了修養,也就失去了禮貌;失去了禮貌,也就斯文掃地了。
信者,人言也。古時候沒有紙,各種經驗技能都靠言傳身教。那時候的人們都很純樸,沒有很多的'陰謀詭計和誑妄欺詐,故而都比較真實可靠。信字從人言,人言不爽,方為誠實,是為信也。
“仁義禮智信”的中華傳統美德,陶冶出了一代代仁人志士,至今仍具有恒久的魅力和普適的價值。作為新時代的小朋友,我們要自覺傳承和發揚“仁義禮智信”這一傳統美德,努力爭當踐行“仁義禮智信”的好少年。
《中國家風》讀后感 篇13
好的家風,就像家的主旋律;就像家的柱子;
就像春雨,滋潤著我們才能健康成長。
最近童鞋(同學)們總是在談論著自己的家風,現在我也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家的好家風吧!我們家也有許多家風呢!
有著許多比如:
嗯,養成講究衛生的習慣,有吃飯時要洗手,上完廁所要洗手。好的學習習慣,寫作業要有計劃性,書桌要整理好。
好的生活習慣,教我要怎樣做人等等。
在我們家,我的爸爸媽媽經常教我做人的道理,還給我們家定了家規呢。不過,他們喜歡用事情告訴我道理,讓我永遠銘記于心。
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上街。外面有好多乞丐,我對他們產生了厭惡,看見他們就惡心。這時,又有一個乞丐來到我旁邊,還向我乞討。我心想;惡心死了,給他一毛錢吧。我便把錢投到他的碗中。不想搭理他,可他竟然死不要臉的還向我要錢,我氣憤極了大聲說:“滾開!”媽媽看見了說:“注意禮貌!蔽蚁胍粋乞丐而已?蓩寢寘s把5塊錢給了他,我大吃一驚。生氣地對媽媽說:“媽媽,你干嘛給他,五塊錢可以買一根夢龍耶!眿寢尯吞@對我說:“他是真的需要幫助的人,幫助他就是獻出自己的愛心啊。孩子,記住啊,一定要有愛心和幫助他人的一顆心,多少錢也買不回來的東西,就是那金子般的那顆心!边@番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告訴我一定要有愛心,有一顆幫助他人的心。
還有一件事,使我一生難忘,那是爸爸媽媽要告訴我要獨立和堅強的道理時地一件事。
記得有一場大雨,我的同學都被接走了。我還在教室里,我想如果今天爸爸媽媽開車來接我就好了。可我等了好久,爸爸媽媽還沒來,我只好打著我那把破傘,帶著怨恨的心情走在回去見到路上,我看這次我一定不會原諒他們了。煩死了。我只好慢吞吞地走著,雨點打在我的身上,我覺得異常的冰涼,也許是心涼了吧。
我打開家門,我想哭可還是忍住了。爸爸媽媽笑臉迎接著我,我別過臉不想理他們。媽媽輕聲走過來說:“孩子,今天你是自己走回來的?匆豢茨闵砗蟮哪_印吧,以后也要這樣堅強哦,要獨立要堅強要自信要寬容,這不就是我們曾經定過的家風哦,要加油噢。”
《中國家風》讀后感 篇14
《中國家風》這本書是我國國學學者張建云與趙志國共同主編的,講述了在中國社會應有的家庭風貌。所謂“家風”就是對爺爺奶奶老一輩的孝道,是對父母的付出感恩在心;是對他人之間的互相尊重;也是對一個人的教養進行評價……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家風就是家里的規矩。
仔細品味完這本書后,書中有許多情節令我記憶猶新,使我受益匪淺,深深地體會到了一個良好家風的重要性!逗⒆,有些東西不屬于你》和《共同呵護著那一盞古老的燈》讓我至今難忘。前者講的是教養問題,公交車上給小朋友讓座這是很普遍的事情,可是卻有一位這樣的小朋友,她上車后公交車上還有許多空位,可她偏偏要坐一個已經有人的座位,而那個人就是作者。那個女孩毫無原則地沖著她媽媽大喊大叫不依不饒,好像是不坐到那個座位上就誓不罷休,這使我想到了一個詞“溺愛”。是啊,現在有些家長對孩子溺愛之至,使我們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對父母的撒嬌,什么都讓父母滿足我們。而后者講的是爸爸因為說了得罪爺爺的話,爺爺大發雷霆不肯吃飯而爸爸跪在地上請求爺爺的原諒。古往今來,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文明素質的.體現。想想我們,父母稍有不依順我們的地方有時就會大吵大鬧,埋怨這埋怨那,從來不從自身找原因,殊不知我們的父母從來不抱怨什么,無怨無悔地關心愛護著我們。
學會感恩,知恩圖報,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也是我們中國家風的具體體現之一。大到我們的國家、社會,小到我們身邊的每一位成員,在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應該義無反顧地去為他們做些什么,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需要幫助的弱者得到了你的幫助,那就會感染他們,他們同樣也會去幫助更弱的弱者,這樣就像一根大鏈條大家拉起手來傳遞溫暖。團結就是力量,那我們的社會處處充滿正能量,那我們在這種和諧、互助、友愛的環境中生活、工作、學習是多么的幸福與快樂!
中國家風代表著國人的精神面貌,一個民族的文明體現,我們一定要把中國式家風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從自身做起,做一個家風優良的好少年!
《中國家風》讀后感 篇15
處世以誠,待人以恭
——讀《中國好家風》有感
暑假里,我讀了一套書——《中國好家風》,在這套書中,編者教給了我們十五個字“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溫、良、恭、儉、讓”,這簡簡單單的十五個字里蘊含著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精髓,通過閱讀它,我深入了解了中華民族的好家風,明白了處世以誠、待人以恭的多種道理。
這套書中最讓我感觸的是“恭”這個字,恭就是恭敬。“處世以誠,待人以恭”這樣才能贏得相互的尊重,是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但當我讀到了“唐太宗教子敬師”的故事后,我有了深刻的感悟,這個故事是這樣講述的:唐太宗李世民雖為一國之君,但對老師非常的恭敬。他不管老師官職的高低,自始至終都是嚴謹選師,恭敬待師。唐太宗為魏王李泰請來了禮部尚書王珪為師,但李泰初時仗著自己的聰明伶俐對待自己的老師極不服氣,對老師極不尊重。太宗非常生氣,當著王珪的面把深受自己溺愛的兒子狠狠批評了一通。后來李泰見到王珪也從不以親王身份自居,不僅見師以禮,拜答如禮,還主動向王珪請教忠孝之道,王珪逝世,唐太宗特下詔令李泰親率百官親往臨哭后《養正圖解》專門為魏王李泰崇師問道一事作畫,清代的乾隆、嘉慶皆作詩稱贊。這里描述的李泰初時的心態和對待老師的態度和我是何等的相似,我在平時的培訓班學習中,經常會碰到沒比我大多少的.年輕老師,對于這種“姐姐”級的老師,我有時很不服氣,還會跟她們頂嘴,認為她們也沒啥了不起的。當時外婆和媽媽都跟我叮囑過:雖然老師沒大你幾歲,但你一定要懂得尊師重道,態度要恭敬,不可怠慢。對外婆媽媽的叮囑我是一邊耳朵進一邊耳朵出,沒當回事。但李泰高居親王之位,深受皇帝溺愛的情況下,仍能改正自己的缺點,學會尊師重道,留下千古流傳的美德故事,我為什么不能呢?我深深地自我反省,努力在實際中改進自己!叭诵斜赜形規煛泵總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貌思恭,事思敬”相互尊敬,才能讓他人更好的和我交流知識。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中華民族傳承五千年好家風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最基礎道理,非常值得我們以此“三省己身”,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我要從小事做起,以“處世以誠,待人以恭”為準繩,做一個道德品質優良的高尚之人。
《中國家風》讀后感 篇16
我們常言“養不教,父之過”,在史書典籍中也有“孟母三遷”的教育故事,這說明了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影響。這種影響,并不是父母長輩所擁有的財富或是人脈權勢導致的,而是父母長輩潛移默化中的一種性格品質的培養,也就是家風。讀《中國家風》這本書,就如同與一位長者在一塊兒,靜靜地聽他述說一個個關于家風的動人故事。
當我讀到《讀書亦如生活》、《讀書唯高家風繼》時,我讀懂了“書香”亦是一種家風,讓我不禁想到身邊的家風實例。
小時候去姨奶奶家印象最深的就是經?吹揭虪敔敶髦匣ㄧR或是看書,或是寫字,那時候覺得姨爺爺好厲害,二十年代的人還識字,像我的奶奶、姨奶奶也只認識“大”、“小”等幾個簡單的字。長大一點才知道姨爺爺家的三個孩子都是教師,頓時覺得姨爺爺更厲害了,能教育出三個教師一定有秘訣。再往后,姨爺爺孫子輩的七個兄弟姐妹全都考上了大學,要知道九十年代的偏遠農村大學生還是很少的,那些表哥表姐自然成為了我們這些弟弟妹妹學習的榜樣,在我看來姨爺爺的秘訣定是傳給了姑姑大爺們。現在,表哥表姐們有的成為黨政干部,有的在自己的行業成為翹楚,收入頗豐,姨爺爺的秘訣被發揚光大?
前些日子姨爺爺的十年祭上,困擾了我許久的謎團終于解開。原來秘訣就是姨爺爺家的`家風——書香。據表哥表姐說,姨爺爺是村里的大隊會計,喜歡讀書、看報、寫字,每年春節前還要寫春聯到集市賣,家里文化氛圍濃厚,姑姑大爺們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也喜歡讀書。同樣,表哥表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書香”的傳承。
一代一代子女在長輩長期的文化熏陶下,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化積淀,我想,這就是家風,這就是家風的傳承。不需要刻意,它是無形的優良傳統,存在于中華民族的骨子里,星火相傳。家風,雖短短兩字,卻飽含中華傳統文化漫漫承襲中的力量。
舉手投足間,經過一代代的傳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形成了一個家庭的傳承,而一個人人格的起點恰恰是在家庭的傳承中形成的。幾千年來,正是憑借著這點滴傳承,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長久不衰,生生不息。正如《雜說“中國家風”》里談及的“作為若大社會的一個小小的細胞,家庭的風氣、家庭的教養,小則是家傳代繼、香火延續之本,大則是國之興廢、民族盛衰之要!奔绎L的意義不僅關乎個人與家族,更是一個古老民族能否延續輝煌的關鍵。
《中國家風》讀后感 篇17
《中國好家風》這本書以“夫妻情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持家有友”“注重家教”等五個方面,通過小故事和大道理講述了當代和傳統的結合,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地詮釋了中華優秀家庭的倫理文化。
讀了這本書其中我最喜歡是《做人的尊嚴》這一篇故事。這一篇故事中的唐雪嫣看見了一起賣香煙老板偷梁換柱的把戲,而被騙的爸爸并沒有因為老板的強勢而退縮,堅持自己的原則并要求老板道歉。最后老板在證據和眾人質疑中向爸爸道歉了。這位爸爸并沒有因事小而不為。我特別欣賞這位爸爸說的這名話:“錢是小事,可如果我讓步了,我在兒子心里的地位就垮了。我必須保住爸爸的尊嚴。”爸爸說的沒錯,如果向老板屈服了,他兒子的小小心靈就會種下失敗的種子。
所以家教最重要,無家教無規矩。無論人生的路怎么走,都要保持培養自己的良好家風。
家風好,社會風氣便好,國家風氣也就好了!而如何培養好的家風,曾仕強老師一語道破天機:“家風就是在家里能發揮多少儒家的思想!鼻Ъ胰f戶來實踐、落實儒家思想。那么儒家思想是什么?只有我們了解了儒家思想,我們才能去實踐,而《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易經》等經典是儒家思想的精華。所以在我看來,家家戶戶都要開始讀儒家經典。因為只有知道了儒家思想的內涵,我們才能依照經典去行。先知再行,知行合一。
“學而時習之,不易說乎!”把儒家思想學到了,并去踐行練習,一定是快樂的',一定是幸福的,因為家庭和諧了,家和萬事興!所以我說,培養好家風,從讀好經典開始!每天去讀經典,假以時日,整個家庭的風氣必然有大的轉變。
而讀經典在塑造好的家風的同時,是在修養個人,個人好了,家庭才能好。先修身、再齊家,而讀經典是修身最好的方式。古人云“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言語無味!辈蛔x經典,個人的面目可憎,何以修身,何以養成好的家風!白蕴熳右灾劣谑,皆以修身為本。”修身是形成家風的本和基礎,而讀經是修身的途徑和不二法門。
為何現在的家風不和,是因為修身不夠,而修身不好,是因為讀經不足。那么讀經不足是什么原因呢?是我們很久都沒有讀經了,不讀經,不知儒家先賢思想,何以踐行儒家思想,何以養成好的家風?現行教育在培養好的家風中起到什么作用呢?看看現在的教育,不管是何等資質,全部用一個標準答案去丈量,學校生產出來的只不過是標準件!
【《中國家風》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國好家風作文11-07
中國好家風作文02-06
中國好家風的歷史典故05-29
中國好家風作文(通用27篇)05-31
中國好家風作文(通用28篇)04-06
《中國家風》讀后感04-30
中國好家風讀后感03-06
《中國好家風》讀后感范文11-07
中國家風讀后感(精選15篇)08-29
中國好家風心得體會(精選13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