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智能商業讀后感

      時間:2021-02-04 20:36:42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智能商業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智能商業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智能商業讀后感

        曾鳴教授是我做戰略的諸多老師之一,他關于戰略的論述,一度是我反復揣摩學習的教材。

        阿里巴巴是一家以戰略見長的公司,能夠在這樣一家公司任參謀長,肯定得有幾把刷子。

        馬云是個"大忽悠",能讓馬云欣賞并邀請加入阿里,斯人功力可見一斑。

        剛巧,我主要的工作,也是戰略設計。于是乎,我就關注了"曾鳴書院"公眾號,下載了"湖畔"APP,也收聽了曾教授在得到的"智能商業二十講".

        自曾老師宣布要寫這本書開始,我就一直關注著這本書的進程。先是得知這本書的英文版本已經出了,無奈我英語差,不能先睹為快。后又獲悉這本書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于是就在中信的購書小程序上預定了這本書。本以為這本書要等很久才能收到,沒想到才過幾天,就到手了。(截至目前,京東還沒上架這本書的中文版。)

        書是昨天下午到的,剛到手,就一口氣看了一半。

        這本書對我的幫助非常大。我就在做關于公司的戰略計劃,也在做公司的智能系統建設。這本書和我的很多想法不謀而合,讓我引以為豪;另外,這本書還講了很多我沒注意到的問題,給了我不少啟示。我是一邊看,一邊和公司的實踐比較驗證,偶有所感,就隨筆記錄。有些地方看得茅塞頓開,有些地方看得拍案叫絕,有些地方看得一陣后怕——怕什么?怕要是沒看到這本書,自己豈不是犯了大錯?

        ——真是開卷有益——尤其是開高人的卷!

        《智能商業》這本書主要講的就是智能商業。曾教授說,這是未來的商業范式。

        智能商業的落腳點在"智能"二字。這兩個字將智能商業與非智能商業區別開。意思是:符合智能商業邏輯的商業模式是智能商業,不符合這個邏輯的,是傳統商業;智能商業代表了未來,如果你的商業模式與智能商業無關,那么很可能你就與未來無關。

        這倒不是危言聳聽。

        那么,智能商業的智能主要體現在哪里呢?曾教授總結是:網絡協同+數據智能。

        什么是網絡協同?我的理解是,你要用互聯網技術構建一張網,將你的產品和服務搬到線上來(或者至少要有和線上交互的界面),然后把整個服務流程(產業鏈)的參與者也搬上來,讓參與者們在線上自主辦公、協同作業。當參與的角色足夠多,每個角色的用戶數足夠大,在線協同作業的頻率足夠高,這個協同網絡的包容性、自生性就足夠強。

        像蜘蛛一樣先織一張網,然后把所有參與者一網打盡,這些參與者通過網絡協同作業,會不斷編織這張網,將網的深度和廣度都極大地延展。這是一張可以自生長的網,有多少用戶涌入,就有多少個節點,有多少個節點,這張網就有多大。這張網幾乎可以無限延伸。它不是物理世界,它是互聯網世界、信息化世界,是新的社群組織形態。

        以上是我對協同網絡的粗淺理解。那么,什么又是數據智能呢?

        我理解的數據智能是供給鏈智能化。

        怎么講?

        所有商業的原點,都是用戶需求,不同的生產力階段有不同的供給系統。這里面,用戶的需求是相對恒定的,是所有商業行為的目標,但是供應能力不同,所能提供的解決方案就不同、方案的成本不同、滿足用戶需求的程度也不同——很多需求不是說你有了解決方案用戶才有,而是因為你沒有解決方案所以這個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用戶也就不奢望解決了——另外,很多需求不是原生性需求,而是基于解決方案衍生出來的需求——比如手機貼膜不是原生性需求,手機才是原生性需求;或者說手機不是原生性需求,準確講,手機應該是一種解決手段,用戶需要入網聯系進行信息互通才是需求——我們經常犯的錯,就是錯把手段當需求,不能從原點出發去創新。

        繞遠了。扯回來。

        工業時代生產力的特征是批量生產、標準化。這時候能供給的是大批量的標準化產品。滿足的是用戶對產品的普遍需求,不是個性需求——記住個性需求是一直存在的',只是當時的供給能力只能滿足小部分人的個性定制需求。隨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標準產品進入了產能過剩的階段,用戶也進入了標準產品信息泛濫的時代,這時候的市場矛盾,變成了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增長和市場個性化定制能力薄弱之間的矛盾。本質上講,是機械化工業生產形式無法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

        這個矛盾成了我們這個時代亟需解決的問題。

        怎么辦呢?答案就是數據智能。

        數據智能是用互聯網技術重構供給鏈系統,讓高效的柔性生產成為可能,從而滿足用戶個性化的定制需要。

        如何滿足?

        首先是萬物互聯,一切在線。也就是所謂的物聯網(IoT)。物聯網的意義在于所有產品都成了數據終端:既是數據輸入終端也是數據輸出終端,更是人機交互終端。在物聯網的前期,你至少要開發出一個界面,讓你的產品或服務能夠與用戶互動。這個環節,曾教授講叫產品化。

        有了交互終端,第二步是一切行為數據化。所有的動作,行為,都可以成為數據的字節,被儲存下來。這個數據有類型的數據,更有個別的數據(數據庫建模時建的表單不同,數據類型就不同)。這些數據你不用它,它就毫無價值。但你只要用它,它就變成了財富。最重要的是這個財富不是消耗品,可以無限復制,越用越有用。

        將用戶的一切行為數據化,這個在技術上并不難——只要聯網在線,用戶只要觸網,就會形成數據。只是一般人沒有注意到這個動作的意義,所以在系統開發的時候,沒有開發并迭代優化這部分功能。

        數據化以后,是建立算法。算法就是建立數據規則,程序指令。什么樣的數據觸發條件(輸入加上數據分析)會形成怎樣的輸出,這是算法邏輯。數據量不大,分析維度不多,這個事情就簡單。但當數據維度足夠豐富,數據量足夠大,算法足夠多,運算量足夠大,這時候,就不是人力能搞定的了,只能求助于機器運算。而且一般的機器作業還不行,得借助云計算的力量。

        這樣耗心費力的運算,目的何在?目的在于給協同網絡的每個參與者更好的體驗,滿足其個性化需求,讓其可以高效決策高效作業。

        協同網絡是一張橫向鋪開的網,網絡里的每個參與者都是這張網的服務對象,沒有數據智能的協作,這些參與者的作業是笨拙的,協同是低效的,有了數據智能,網絡的參與者才能真正受益,體現出智能商業的用戶價值

        所以曾教授講,協同網絡和數據智能是構成智能商業DNA的雙螺旋,缺一不可。有了這兩個螺旋,你的商業模式就是智能商業,沒有,就是傳統商業。最后贏的,不是新的,是先進的。智能商業代表的是先進的理念和先進的生產力。革故鼎新,變革的閥門早已開啟,唯有洞悉未來的發展趨勢,才能提前布局,捕捉未來。

        未來還沒來,但是通往未來的因已經種下。我們有幸生在這個時代,可以參與或見證這個時代的變革。想想二十多年前中國的互聯網什么樣,再想想現在中國的互聯網什么樣,你還會覺得未來很遙遠嗎?

        面向未來,掌握事物發展的原理,因緣聚合的原理,這樣我們才有機會成為未來的開創者。

        感謝曾教授!

      【智能商業讀后感】相關文章:

      異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思”作文1000字12-31

      我的智能家庭03-07

      智能資料閱讀答案【精選】03-25

      奶奶的智能時代作文04-27

      商業購銷合同05-14

      商業策劃書15篇(讀后感示范文15篇)03-05

      人工智能論文2500字01-27

      智能作文400字9篇04-28

      未來的智能汽車作文【薦】01-25

      【熱門】未來的智能汽車作文01-25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日韩综合网在线视频免费 | 亚洲视频i在线 |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动作大片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一区 | 亚洲日韩欧美少妇精品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字幕第六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