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拖拉一點也無妨》讀后感800字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拖拉一點也無妨》讀后感8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馬克·吐溫說過:“后天能做的事兒,就別趕著明天做了。”
拖延癥晚期,拖延癥晚癌。
沒錯,這就是我。
哈哈,這也是你。
我十一月十一號知道這本書,十一月十六號收到這本書,十一月二十號看完這本書。
這本書在國內應該不是很出名,但是在國外卻是非常受歡迎。
說起來,這本神奇的書還是由一個神奇的人寫的。這個人是斯坦福教授約翰·佩里,他寫這本書拖拖拉拉寫了十五年才寫完。還真的是照應了書名《拖拉一點也無妨》啊!
佩里教授在這本書提出了一個很好的點子,他建議拖延癥者們將比較不艱難而且很有用的工作排在代辦事項清單合適的位置。他說,聰明的拖延者可以獲得“高效”的好名聲,同時也可以繼續“屈服”與自己拖延的沖動。我看了之后就照著這么做了,然后就瞬間感覺拖延時罪惡感減少了一大半兒,真是不得不點贊這種高效的拖延模式。我覺得這樣做非常好,一邊學習,一邊還可以在拖延。
佩里教授在書里提出的“結構化拖延法”是本書的亮點,也是重點。他指出“結構化拖延法”的革命之處就在于它敏銳地指出了廣大拖延者在和拖延癥戰斗過程中的一個南轅北轍的巨大錯誤:不敢輕易向別人作出承諾。以為手上的事情越少就越不容易拖延。事實上,這不但違背了拖延者的天性,還造成了工作動力的缺失。結構化拖延法的核心在于抓住了人類及時行樂,對未來充滿理想卻又害怕無聊的特點。
很多時候,盡管我們喜歡避重就輕,但無所事事的狀態更讓人難受。芝加哥大學的克里斯托弗·赫西等人發現,人們寧可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 ,也不愿傻待著。電梯間的廣告、花生瓜子之類的零食、文玩核桃、麻將……這些很多都是為了解決無聊而存在的幾乎沒有什么意義的事物。
當我們的事項清單不夠長時,我們就很難找到匹配現在狀態的任務,而當事情足夠多時我們就會有更多的選擇——為了拖著不做最不想做的那件事情,為了減少一點點的內疚感,還是把這件比較不太想做的事情做了吧,相比較起來它似乎也沒有那么不那么面目可憎了。
佩里教授認為,拖延人士完全可以積極有效地處理一些有難度、時效性強的重要任務,只要他們可以借此逃避去做更重要的事情。結構化拖延法正是利用拖延者的這種心態,為某人必須完成的那些任務梳理出一個結構來。比如說,我把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按重要性列一個清單,在腦子里想想也行,或者專門寫下來也可以。我甚至可以稱之為我自己的“優先級清單”,把看起來最緊急、最重要的事情排在前頭,但也要有些其他值得一做的事情位列其后。于是,完成后邊這些任務,就變成避免去做清單最上方的任務的一種手段。
比起那種“今日事今日畢”的陳詞濫調,佩里教授的戰術做起來更加理智,也更加好令我接受。
也許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就會消失,那今天就別做了,拖延一點也無妨嘛。
【《拖拉一點也無妨》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拖拉一點也無妨讀后感范文11-07
一點也不困的說說大全10-20
有時,我也想再努力一點01-27
成長也需要“饞”一點作文10-16
追星無妨切莫瘋狂作文04-29
熱門素材:“站著死”無妨01-31
拖拉國歷險關于拖拉的童話04-07
我也想渺小一點作文05-03
其實我一點也不遲鈍作文08-06
我一點也不堅強作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