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近一年學生學情分析報告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那么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近一年學生學情分析報告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近一年學生學情分析報告總結1
一、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有一定的色彩基礎,對美術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還缺乏想象力和創造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編寫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三年級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全冊共有20課,內容涵蓋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等多個學習領域。本教材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愿望。
2、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3、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并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5、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能力。
四、教材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能力。
教學難點:通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
五、教學措施
改革美術教學方式的途徑之一是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眼,動口中學會創新,學生不是一張白紙,更不是被動的產品,學生更象是一條小溪,有著自己生機勃勃的創造力,教師則象一名善良的水利工作者。一方面要幫助小溪改善自身的'水質,擴大流域面積。另一方面要引導與調節它們行進的方向,使每一條小溪都逐漸壯大為一片海洋。
1、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
美術課堂讓學生走出室外,呼吸大自然的氣息尋找靈感,效果更佳。美術教學中,組織學生寫生,參觀等活動。學生開闊了眼界。讓一切事物盡收眼底,激發了它們創作的靈感,使同學們的觀察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也從而增加了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
2、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學習舞臺。
《學記》中早已指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學習中,同學們通過相互討論,可以互相加深理解。另外,教師可以采用幻燈片,錄音機,電視,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使同學們更直觀的感知客觀事物,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身臨其境的效果。
3、作品展示,樹立榜樣。
展示是作品評價的另一種形式,也可以細分為短時間展示與長時間展示。展示是為解決兒童的困惑,激發兒童的創造才智,表彰兒童通過努力所取的超越自我的成績而舉辦的。學生喜歡看同齡人的作品,當然對所展示的自己作品尤為感興趣。因此,多提供機會讓學生觀察塑造優秀榜樣,他們一定會向榜樣看齊,也能繪畫出不少精美的杰作。這樣發現了人才也使更多的小畫家得以涌現。
4、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使班級同學共同努力。
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學習式”的學習方式。變師生單向交流為同學之間多向交流,讓學生在智力上互相激蕩,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評價上互相配合。
近一年學生學情分析報告總結2
五年級共有學生29人,學生來自附近各個村,有個別學生是外學區學生(畢永盼)。從整體方面來說,學生整體水平比較均衡,大部分同學學習習慣較好,學習積極性較高,能夠完成學習任務。但不足的是學生學習浮躁,兩極分化現象比較突出。不少同學學習上進心強,樂于學習,勇于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思維活躍,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又較有成效的學習方法;但也有少數同學厭倦學習、畏懼困難,或是學習方法不當,或是學習習慣較差,作業不能及時上交,書寫不規范,致使學習基礎薄弱。
這次考試有29名學生參加考試,最高分(肖正強92),最低分(陳鵬30),平均分為66.7,及格人數19人,及格率65.5%,10人不及格(李新鑫50.5,劉瀾博51.5,王增源35,肖喜強52.5,魏澤鑫57,謝志福53.5,陳鵬30,焦兆毅55,楊夏東54.5,王超55)優秀人數6人,優秀率20.6%。
從這次考試折射出學生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1、學生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從而造成學生的家庭作業存在著嚴重拖拉現象,作業質量更無法保證。
2、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強。學生缺乏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不能很好的理解題意,對短文理解不深,閱讀能力有待于提高;
學生做題粗心大意,審題失誤,答題技巧欠缺;部分學生答題時間分配不均,造成部分學生學習成績較差。
1.改善學習行為:改進學習方法,要重視基礎性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及時鞏固和多次重復訓練重點知識。
2.發揮優生的榜樣作用,轉化差生,即抓好典型,防止兩極分化。
3、重視對學生審題能力方面的指導,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4、加強課外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古詩詞的學習積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已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如怎樣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句子的能力,體會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品質、描寫方法等能力的培養下一番功夫。
5、加強對學生的基本功訓練,只有打好學生的基本功,寫好每一個字,規范標點符號的用法,練好每一個通順的句子,在這基礎上教導學生用好詞,造好句、謀篇布局,內容才會具體,情感才會真摯。
【近一年學生學情分析報告總結】相關文章:
學生學情分析報告07-08
學生學情分析報告范文02-19
高一學生學情分析報告06-26
學情分析報告06-28
關于小學生學情分析報告03-06
高一學生學情分析報告集合07-07
一年級學情分析報告范文07-30
學情分析總結09-15
學生的學情分析報告范文(通用10篇)06-09
祝英臺近·除夜立春(剪紅情)翻譯賞析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