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田野調查報告

      時間:2024-07-03 23:23:46 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田野調查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田野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田野調查報告

      田野調查報告1

        一、前言

        我于20xx年2月27日至3月12日在德宏州隴川縣做了為期14天的田野調查,此次調查是為了配合我的導師高登榮教授教育部課題:回訪與新探——對梁釗濤先生1963年滇西民族調查的再研究。再研究,通常是對他人的調研點進行重新調查研究,也就是在他人原先的調研點做田野工作,以期與先行研究進行學術對話。簡單而言,所謂人類學再研究就是一位人類學者對另一位人類學者先前的田野工作點展開的重新研究。目前,中國著名的人類學/社會學田野工作點,如江村、西鎮、鳳凰村、南景村等,幾乎都已經有人做過再研究或追蹤研究。此次對滇西民族調查的再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直接延續田野工作點的學術生命,對滇西少數民族文化變遷研究的重要視角搜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對我們研究滇西少數民族的專家和學者提供參考依據。

        二、背景資料

        景頗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北部,傳說為“木轉省臘崩”(今青海省日月山一帶),其先民屬氐羌,唐代,其先民以“尋傳蠻”、“高黎貢人”見諸于漢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國成立前,又先后出現了“峨昌”、“蔗些”、“野人”等名稱。新中國成立后,經民族識別,確定為“景頗族”。景頗族主要有四個支系,即:景頗、載瓦、勒期、浪峨,景頗支系的

        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景頗族是云南獨有民族之一,景頗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其余的景頗族人口散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馬、崗房、古浪、臨滄的耿馬佤族自治縣等地。

        “德宏”是傣語的音譯,“德”為下面,“宏”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位于中國云南省西部。“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傣族人民在這里生長。密密的寨子緊緊相連,那彎彎的江水啊碧波蕩漾……”這首半個多世紀以來傳唱大江南北的經典名曲,吟唱的就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德宏是一個神奇美麗的地方,這里山清水秀、物產豐富。全州轄瑞麗、芒市、隴川、盈江、梁河5縣市,總面積11526平方公里,總人口118萬人,北、西、南三面均與緬甸接壤,國境線長503、8公里,是我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黃金通道,是中國對南亞開放的前沿。

        隴川縣位于中國西南邊疆,鑲嵌著一顆璀璨奪目的碧玉,它就是元末明初的麓川故地,傣語稱為“勐宛”,現在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勐宛”是傣語音譯名,意為太陽照耀地方。隴川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帶,隴川縣轄4個鎮,5個鄉(其中一個民族鄉):章鳳鎮、隴把鎮、景罕鎮、城子鎮、戶撒阿昌族鄉、護國鄉、清平鄉、王子樹鄉、勐約鄉。總面積191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35萬畝,人均耕地近3畝;全縣總人口1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2萬人。少數民族主要有景頗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和回族,占總人口的54。9%,其中景頗族和阿昌族分別占總人口的27,2%和7。4%,為全國景頗族和阿昌族人口最多的縣。隴川歷史悠久,是西南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其西與緬甸聯邦共和國毗鄰,國境線51公里,新縣城章鳳為國家二類口岸,與緬甸國家級口岸——雷基口岸對應開放,可直通緬甸八莫、伊洛瓦底江至東南亞、印巴次大陸及世界各地,是面向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陸地口岸;南與全國旅游城市——瑞麗市相連;東與州府所在地——芒市相連;北與盈江、梁河兩縣相連。其獨特的地緣優勢為發展外向型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條件。

        三、調查點選取原因及所使用的方法

        此次田野調查之所以選擇德宏州隴川縣是基于以下原因考慮:首先,居住在隴川的景頗族,可以說是占中國境內景頗族總數的32%,占隴川縣人口的23%,除了戶撒鄉只有個別寨子外,全縣其他八個鄉鎮都有景頗族村寨,而且有的鄉鎮景頗族村寨還占絕大多數,生產生活所占的地盤也可以說占絕大多數:其次,隴川又是目腦縱歌之鄉,“目腦文化”是在景頗族漫長的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宗教等的文化現象,這就為我的的調查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最后,隴川縣又是德宏州景頗族貧困人口較多的縣份,在隴川調查景頗族可以很好的`將景頗族的文化變

        遷體現出來。此次調查我是以隴川縣清平鄉廣外村為個案,調查方法主要采用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相結合。

        四、田野點介紹

        清平鄉位于隴川縣東北部,隴川壩頭、南宛河上游,距縣城44公里,三面環山,南北平均長14。3公里,東西平均寬13、8公里,國土面積196、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為62,4%,最高海拔2618米,年平均氣溫18。9度,全年無霜期289天,全年日照數2373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753毫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山峰奇峻、河流縱橫;清澈的南宛河水涓涓流淌,青山翠竹,清泉甘甜;氣候涼爽,風景秀麗,引人向往,素有:“孔雀之鄉”的美稱。這里依山傍水,資源豐富;山有搖錢樹,壩有噸糧田,春天山中草花黃,金秋壩中稻谷香。是古絲綢之路和中緬通道必經之地,無數商賈往返不絕,曾在賀宛設驛站,后成為土司的“避暑山莊”,目前,隴梁公路縱貫全境,交通方便,賀宛溫泉,游客常年不斷,椿花塘梁子高聳云端,可觀德宏和鄰邦緬甸山川,沿途奇數靈石叢生,是春季登山觀光旅游的好去處。清平鄉是一個集“山區、民族、貧困”為一體的農業鄉,全鄉共轄9個村委會,55個自然村,62個村民小組,2507戶,10922人;農業人口10922人,占總人口的96、3%,非農業人口524人,占總人口的3、7%。按民族分:景頗族8117人,占總人口的57。5%,傣族3272人,占總人口的23、2%,漢族2248人,占總人口的15、9%,傈僳族411人,占總人口的2、9%,其他71人,占總人口的0。5%;全鄉共有森林面積20萬畝,國有林5萬畝,集體林15萬畝;耕地面積28944畝,水田11664畝,旱地17280畝,以糧食生產為主,主要經濟作物:甘蔗、水稻、麻竹、茶葉。

        “廣外村”的名稱來源據村里的稅務局退休老干部祈勒喬老先生講述是這樣得來的:大約在200年前,廣外村這個地方發生了一次戰爭,傣族士兵對居住在廣外的景頗族發起了侵略戰爭,廣外景頗人民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自發組織起來,和傣族戰斗。“廣外”一詞原為傣語,在漢語里的意思是“槍丟失的地方”。1954年建鄉,當時廣外山官和隴川土司經過開會協商討論,將“廣外”改為“拱外”。之所以改名是因為有兩層含義:①“廣外”傣語意思為壩撇(不要騙你),帶有歧視的含義;②“廣外”因為山官所在,有山官寨的,要用山官名字“拱外”。

      田野調查報告2

        民族志研究的最終成果是民族志式的書面描述。田野工作有如智慧之旅,而寫民族志就是它的終點。調查者來到陌生的文化場景,花上數周,數月,甚至數年來了解它;為了明白當地人是如何界定他們的經驗,他得聆聽、觀察、參與;然后他要處理收集到的資料,把資料翻譯為描述性的報告,使得不熟悉該文化的人能夠理解它。這就是民族志。它用其它文化能夠理解的語言來呈現構成一種文化的諸概念。像任何翻譯一樣,由于兩種語言之間沒有精確的對等概念,民族志傳達的意義也不完整的。因此局外人只憑一本民族志是無法像當地人一樣地完全把握該文化的意義的。但是優秀的民族志能在解釋他人的文化知識方面走得更深入一些。

        第一節調查報告的類型和特點

        民族志描述的質量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你的技巧與勤奮,報告人的合作程度和溝通能力也有一定的決定作用。但是再好的報告人、再投入的田野工作也不能代替詳盡的分析與書寫。分析田野筆記不能等到田野工作結束后才開始。每一次訪問、每一段觀察之后都有必要把所獲知的東西盡量完整地記錄下來。這些原始資料可以用于構建提問、確定類別,改進我們在第四章中討論過的各種定義。在研究前期必須要做的一種分析是限定調查內容。最好這樣做:列出你在要調查的文化場景中能在的所有領域和題目;從中選擇一到兩個做詳細調查。民族志報告的寫法多種多樣。有時要根據特定文化的特點來決定內容安排和重點,有時則可以由作者選擇一種寫法。沒有簡單的公式可以套用。我們認為,學習如何寫民族志最好的方法是仔細參閱已發表出版的民族志。

        各類調查報告不僅涉及的內容紛繁復雜,應用范圍非常廣泛,而且其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調查報告的形式,根據社會調查的對象、范圍、具體內容以及閱讀對象的不同而分為不同的類型。其中按社會調查的內容劃分,有綜合性調查報告和專題性調查報告;按社會調查的主要目的來劃分,有應用性調查報告和學術性調查報告等等。

        1、綜合性調查報告和專題性調查報告

        綜合性調查報告也叫概況調查報告。是指對調出對象的基本情況和發展變化過程作比較全面、系統、完整、具體反映的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一般看重分析社會的基本狀況,研究大有共性的問題,提出具有普遍意義的建議。

        綜合調查報告一般有這樣幾個特征:一是對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進行較為完整的描述。它的內容說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包括一個地區甚至特定社會的地理、人口、階級、階層、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情況,所依據的資料比較豐富,覆蓋面大,指導作用強。二是對調查對象的發展變化情況作縱橫兩方面的介紹。三是以一條主線來串連龐雜的具體材料,使整篇報告形神合一,達到清楚地說明調查問題的目的。

        專題性調查報告是指圍繞某一特定事物、問題或問題的某些側面而撰寫的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的特點是內容比較專一,問題比較集中,篇幅一般都比較短小,依據材料不及綜合性調查報告那么廣泛,反映問題也不及綜合性調查報告普遍,但它能夠幫助有關部門及時了解和處理現實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具體問題。

        2、應用性調查報告和學術性調查報告

        應用性調查報告是以解決現實問題為主要目的而撰寫的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又可分為以下幾種:

        1)社會情況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是在深入、系統地調查研究社會基本情況后寫出來的。其目的主要是認識社會現象、了解社會現狀。其內容主要反映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2)政策研究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主要是為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服務的。

        3)總結經驗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是以總結推廣先進經驗為目的的。它對于表彰先進、推廣先進典型、指導同類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

        4)揭露問題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主要目的是揭露現實甚或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引起社會的總是,使人們從中吸取教訓、提高認識。同時也為有關部分了解情況、解決問題提供依據。

        學術性調查報告是以揭示社會現象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為主要目的而撰寫的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主要是通過對現實問題的調查和研究,來達到對客觀社會現象作出科學的理論概括和說明。

        調查報告的分類,只有相對的意義,不能絕對化。同一篇調查報告,分類的`標準和側重點不同,就可以歸入不同的類型。

        第二節調查報告的寫作要求

        一、調查報告的結構:

        收集資料的同時,注意對資料進行分析,寫起來就從容多了。初動筆的時候至少要考慮下述材料:

        1、按時間順序做的觀察和訪問的田野筆記。

        2、在你心目中構成了該文化場景的所有領域。

        3、基于你所選擇的領域的術語(類別名),把術語按類別劃分好。

        4、所選擇的領域的特質(對其成分的界說)。

        5、報告人就研究的類別做的發言。

        6、你觀察了所研究的類別之后做的描述。民族志就是把你收集的資料、形成的分析安排成有內在聯系的整體,寫下來。最好先列出提綱。提綱可能包括下列幾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回答了一些問題:

        (一)前言

        1、文章是關于什么的?

        2、民族志、文化場景、基本的文化概念等等是如何界定的?

        3、文章的內容安排怎么樣?

        (二)田野工作方法

        1、為什么選擇這一文化場景?

        2、如何聯系報告人?

        3、主要報告人的特點是什么?

        4、采用了什么田野工作方法?

        5、什么因素影響了你對資料的選擇?

        6、有沒有遇到特別的難題?

        (三)背景材料

        1、與這一文化場景相關的時空背景和社會情況怎么樣?

        2、這一文化場景的主要領域是什么?

        (四)文化描述

        1、你打算描述什么領域?為什么?

        2、報告人使用什么類別劃分?

        3、他們的類別劃分是如何組織起來的?

        4、這些類別劃分是如何界定的?它們的意義是什么?

        5、報告人如何運用這些信息來構建他們的行為?

        (五)結論

        1、你能否解釋這一文化場景?

        2、你對將來的進一步研究有何建議?

        文化描述的資料安排有多種方式。有的民族志注重文化知識結構,這有如繪制一張詳細的地圖。作者按報告人的文化的類別劃分來安排資料,要謹慎地界定各部分材料,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剖析它們的意義。接著,作者著重介紹在此文化中人們用于達成目標的手段。這要通過材料來說明。最后,他可能將文化及其功能結合起來講。每一個社會情況對人們的行為都有要求。這一部分主要講述社會情況的要求,人們在生活中面對的問題。后附的文章可稱為民族志式的描述。它們談不上是理論上的分析或跨越文化的比較,應該說是關于文化知識的記錄。我們認為這正是民族志研究的開始。

        這些文章還有以下的特點。

        1、由程度不一的本科生寫成。開展田野工作時,有的學生才剛上大學第一個學期,有的是高年級的學生,有的是人類學專業的學生,有的則不是。

        2、這些文章運用了組織和呈現民族志材料的多種方法。有的注重上述提到的功能,有的注重手段和結構。

        3、文章包括了在我們的社會中可做研究的廣泛的文化場景。集中研究生活中人們對付各種情形的學問。大多數文章以民族志語義學為基礎,有的文章則強調作者自身的觀點多一些。

        4、涉及到人類學入門,都市人類學,宗教人類學、心理人類學、人類學田野方法等等。有的文章開頭與這些領域有關,最后則寫成獨立的研究項目。

        每一篇文章都與人類學一向關注的問題有關。比方說,每一個社會都有關于珠寶以及其它身體飾物的習俗;美麗和外表的定義是由文化決定的;各個社會都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對老人的關懷等等。但以往的民族志描述以及其它題目都是在非西方社會中做的,而我們收集的文章描述的則是我們自己的社會。

        二、選擇報告題目

        1、確定題目。在調查之初,確定田野調查大綱的時候,研究者實際上對自己所要研究的主題已經有所確定。在田野調查之前確定的主題往往只是大體明確了自己想要做哪一方面的問題,自己的調查對象是什么。隨著田野調查的深入進行,研究者的調查主題在表述上往往會發生一些變化,而變得界定越來越明確。但是有一點必須指明,經常更換自己的主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雖然田野調查之前確定的主題會隨著調查的進行而有所改變,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在展開調查之前可以不用確定自己的題目。在調查之前確定自己的研究題目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能力。一方面,調查之前的主題越明確,意味著自己的調查越有所準備,收集資料的目的明確,則對今后的資料分析、報告寫作都很有好處;另一方面,在研究之前確定一個好題目,是學者們申請研究資助必不可少的一步。

        2、題目的組成。題目的組成可以由主標題和副標題組成,也可以由單一的主標題組成。

        3、題目的要求:

        1)標題應該簡練,不能太長,一些沒有用的詞語要刪除。

        2)標題選擇上可以用提起人們興趣的字眼,也可以選擇以報告的關鍵詞和問題意識為題目。

        3)標題非常重要,因為很多往往只會通過你的標題來看你的文章。

        4)標題中應該盡可能包括以下內容,如主題、目標、主要方法、研究地域等任何能夠吸引人,并體現報告特點的內容。如果主標題太長,可以考慮用副標題加以說明。

        5)標題中最好不要出現縮寫(如世界銀行縮寫成為世行)和太拗口的詞語。

      田野調查報告3

        為用城鄉統籌的思路來解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兩年來,成都市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其成效應該如何評價?進一層說,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應當如何解讀成都市的“城鄉一體化”?為了科學地回答上述問題,本調查運用經濟學、社會學原理,從區(市)縣、鄉鎮、村、農戶四個層面分層抽樣,在成都市所轄19個區(市)縣中選擇10個區(市)縣為樣本區域,共選擇34個鄉鎮102個村為樣本點,1020個家庭為入戶訪談對象,分別采用《樣本點情況表》和《入戶訪談問卷》進行調查;并運用抽樣調查以樣本推斷總體的科學法則,力圖從總體上客觀、真實地反映成都市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的主要方面、主要成績和主要問題。全文是一篇幾萬字的調查報告,已收入“同心同德共建和諧社會·成都論壇”專題論文集。“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說,“書齋學者慎談‘三農’”。本文幾位學者走出書齋,以實地調查為成都的發展獻計獻策,其精神值得嘉許。由于篇幅較長,編者在此摘登精要部分,以饗讀者。

        一、對于成都市城鄉一體化進程總的評價

        調查表明,成都市以產業演進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以制度環境創新為先導推進城鄉一體化,終于在農民生活改善上修成了正果。如果說電話用戶數量和機動車數量增長表示農民生活改善,那么,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的質變則表明成都市農民收入可持續增長長效機制的形成。長期以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率低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率,這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的癥結所在。成都市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舉措,牽住了“三農”問題的牛鼻子,20xx年到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9、5%,較大幅度超過成都市和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同期增長率7、8%和7、7%,為城鄉居民共同富裕、構建和諧成都奠定了基礎。

        二、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推進產業演進

        由于城鄉一體化的進程與當地產業發展水平的依存關系,城鄉一體化的實現條件就是該區域是否有足夠的產業演進發生。因此,政府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著力點,就應當圍繞產業演進展開。如果某個區域沒有相應的產業演進發生,政府要在這里推進城鄉一體化就只能是一廂情愿。從總體上看,成都市應當繼續從推進產業演進入手,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多元化,充分發展能夠大量吸納勞動力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第三產業,為失地農民就業、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

        (二)進一步優化制度環境

        1、加快農民居民身份轉換,促使職業身份轉換與居民身份轉換相一致,農村居民戶口轉換是促進農民職業身份轉換的重要制度安排,而成都市農村居民身份的轉換進程在總體上大大滯后于職業身份的轉換進程,因此,加速農村居民身份轉換是推進成都市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方面。

        2、繼續加快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為了使農民能夠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基本一致的生活醫療保障,首先,成都市應該繼續加大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財政支持力度,重點解決好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進一步提高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參保率。第二,應深化農村衛生體制改革,規范農村醫療服務行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繼續擴大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覆蓋面。第三,應繼續對符合條件的農民(如五保戶、殘疾人等)普及最低生活保障,并制定相應的轉移支付措施,確保資金的穩定性。第四,應進一步提高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人數比重,逐步完善農村養老方案,采用養老保險與家庭養老、土地保障相結合的方法,使農民真正從中受益。

        (三)進一步增加公共產品

        1、建立完善的農村勞動力培訓體系,進一步提高農民掌握技能的程度,對于影響成都市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五大因素(技能、性別、教育程度、耕地面積、年齡)的回歸分析的結論是,技能的影響最大,掌握某種手藝的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概率比沒有手藝的增加95、82%,即在某一個區域,有技能農民的比重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要動因,因此,提高有技能農民的比重成為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要手段。因此,政府應當建立完善的農村勞動力培訓體系,進一步提高農民掌握技能的程度。

        2、建立完善統一的勞動力供需信息服務平臺

        鑒于政府對農民的就業信息提供以及就業指導的不足,必須建立完善統一的勞動力供需信息服務平臺。

      【田野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調查報告作文調查報告語文作文11-14

      教育調查報告03-08

      家具調查報告03-31

      2022調查報告11-23

      快餐的調查報告03-30

      經典餐飲調查報告03-30

      審計調查報告04-01

      早餐調查報告04-01

      訓練調查報告04-01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日本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 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 | 亚洲成年看片在线观看 | 亚洲一级aⅴ在线免费播放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 | 日韩欧美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国产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