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低齡熱調查報告
從以上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數據來源于美國國土安全局,截止至2015年11月在美全部持有F1或M1簽證的高中生為60,815人,其中中國學生為34,578人。而全部在美國讀書并持有F1或M1簽證中國學生總數為35萬人,也就是說在美就讀的高中生全部不足在美中國學生的1/10。
接下來再看看增長性。
自2013年10月到2015年11月兩年間的時間,中國在美的中學生從22,558人增長至34,578人,增長率為53%,增長個數為12,020人。看過《門戶開放報告》數據的應該知道,這個數量比本科生和研究生增長的數量完全是不能比的。且這還是兩年間增長的數字,平均每年只有6000人的增長。
所以,所謂的留學低齡潮可能還并沒有到來。
留學低齡熱潮的幻覺來自哪里?
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
(1)有個別具有一定話語權的機構或個人制造了熱點,讓低齡化概念得到了空前的曝光;
(2)留學機構對高利潤率、高單價產品的訴求。留學市場的發展,低齡化產品越來越多樣化,高附加值產品漸漸增多,以及上下游高附加值產品也越來越多,也就是除了留學還有高收費的培訓和境外服務,一句話,就是收費越來越高。但是整體的'客戶群體數量在這里擺著,市場潛力很小,很容易達到市場瓶頸。
(3)一線城市的戶籍控制帶動了一定的出國熱潮。2014年北京和上海的對學籍的限制,也造成了很多在北上就讀的學生被迫出國,直接導致了一個小的中學出國熱潮,某種意義上也誤導了大家。
那么未來低齡留學趨勢又會怎么發展呢?會不會有真正的熱潮到來?個人認為熱潮到來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去國外讀高中對學生的家庭的經濟狀況要求非常高,比如去美國讀高中的學生,每年40萬左右的開銷,一個學生少說也要有小200萬的中學讀書支出,在這之后還有本科,又或者還有研究生的升學需求。而這直接取決于我國整體的經濟大環境,也就是說我們創造新富裕階層的數量。如果富裕人群的數量不變,還是那些人,那么這個家庭的孩子出去讀書了,他就沒有讀中學的需求了。就好像礦藏一樣,單一消耗,在沒有發掘新的礦藏的前提下,只能是越挖越少。
另一方面在我們國內以空前速度建設的國際高中或者公立高中開設的出國班,他們無疑吸引了不少本身有出國讀中學意愿的學生,從本身不多的出國讀初中的群體中分流了很多學生。
如果低齡化趨勢本身就是個偽命題,那未來狹義留學市場上重點項目又可能是什么呢?我認為會是本科業務。
低齡化的“熱潮”其實是一個市場培養和余熱階段,最終培養的客戶,都被大學申請業務給收割了。而大學申請業務也跟中學業務類似,都是高溢價產品,收費高,上下游產品需求豐盛,群體巨大。而研究生群體,收費低,低溢價,上下游產品需求量不大。換句話說研究生的“屌絲客戶”占比高。
所以,低齡化本身不是未來方向,未來的中堅業務還是本科和研究生,且以本科為甚。
【留學低齡熱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出國留學祝詞12-20
【熱】聘書格式范文01-07
【熱】主管競聘書12-28
婚禮的致辭【熱】01-26
【熱】婚禮的致辭01-25
婚禮父親致辭【熱】01-17
【熱】新娘婚禮致辭01-06
【熱】婚禮新郎致辭01-02
元旦放假通知【熱】01-17
【熱】公司放假通知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