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假期打工情況的調查報告
對于現代的學生,打工是消遣假期的最佳方案,也是接受社會檢驗的一次嘗試,無疑成以課余的熱門話題。
據調查,50%以上的大學生在各角落進行暑期打工,400名大學生為各大公司作推銷員;400名中學生爭著賣《今日奧運》。
可見,學生打工已愈來愈被社會各方面所接受,對于學生本身來說,打工能創造更多接觸社會的機會,參加社會的激烈競爭,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能否適應社會的需要是將來走上社會成敗的關鍵,打工很大程度上是對此的一種驗證。為了使子女成為有用之才,家長也一反過去只求其好成績的態度,這無疑是對學生打工的一種激勵。對于社會,過去往往把學生看成長不大的孩子,不愿為其提供多種打工的條件,現在卻截然相反了。
從打工流行開始,工種多是洗盤子,擦桌子和站碟的,也有賣報紙等,一般來說是以體力勞動為主,現在有大學生,高中生許多已能夠參加一定程度的腦力勞動,因此體腦結合或以腦力為主的“打工族”也開始出現了如做家庭老師,或向精品商廈等高層次的消費場所出擊,更有在萬國證券公司各部從事簡單腦力勞動的,主要工作有閱讀、挑選、剪報、復印等。
可見,學生打工的內容在增多,隨著經濟的發展,學生接觸社會的廣泛度,深度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與日俱增,電腦、外語、公共關系、經濟知識已滲入學生的生活,且當今的學生更注重的不是成績而是獨立生存于社會大環境中的本領。隨著人們觀念的更新,學生的理想,價值觀更貼近實際,選擇的職業更能滿足社會的需要。
經過假期打工,學生們感受甚多,最為普遍的是覺得學校里所學的知識在社會上應用后情懷 社會實際的需求差距很大。重要的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這無疑是對當代學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面臨高三,學生們不久將走上社會,最希望的是得到社會的承認,但往往許多學生上社會后,經不起社會的考驗,紛紛被淘汰,要做一個有所成就的人,首先就是能被社會所接受,對于青年學生,更應面對挑戰,完善自我。
【學生假期打工情況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假期打工調查報告01-15
大學生打工調查報告02-07
學生假期兼職調查報告01-14
大學生打工調查報告(13篇)01-13
大學生打工調查報告13篇01-13
小學生近視的情況調查報告01-14
中學生假期消費調查報告12-18
學生假期兼職調查報告范文大合集01-15
小學生近視的情況調查報告8篇01-14
大學生假期生活的社會調查報告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