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文化調查報告
想要了解一些情況或事件時,我們通常要進行專門的調查研究,并將探尋到的規律和經驗寫進調查報告。現在你是否對調查報告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夕文化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夕文化調查報告篇1
前言:
人們對情人節的了解情況:
情人節,這個西方社會的舶來品從20世紀末期開始為中國人所了解,并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得到了追求時尚、浪漫的新生代的鐘愛,迅速傳播開來,成為繼圣誕節之后又一在中國大受歡迎的西方節日。但是,人們對于情人節的了解程度卻不盡如人意:
根據網上調查及現場談話,以下是我在調查中得到的結果。
90%的市民知道2月14日情人節,但僅有24%的市民同時知道2月14日和農歷7月7日為西方情人節和我國傳統情人節;83%的市民會選擇在2月14日送禮物給自己的愛人或親人;95%的孩子不知道“牛郎織女”的傳說;86%的孩子不知道“七月七日”要吃巧果?
主題:
20xx年2月14日是西方情人節,我提前在一家名為“時尚花藝”的花店幫忙,并就來往的買花著做了一個簡單的調查,調查采用的方法為訪談,訪談的基本內容為:
問題1:今年情人節,您打算怎么過?
基本回答有:
A:送點花,通脹厲害,在家里做頓好吃的就行了。
B:待會約她出來,共享燭光浪漫晚餐。
C:送玫瑰花,再送她些禮物,像DOVE巧克力,表示一下心意。
D:老夫老妻,沒有必要趕時髦,買只玫瑰花就可以了。
E:我是剩男剩女,沒人一起過節,買只玫瑰花送給朋友。
在這些回答中選擇C答案的為大多數,來花店買花的人大多數都為20-30歲,有些人怕花買光,提前一天就將花預訂了,足見情人節的影響力逐漸深入人心。同時花的價格在這一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飆漲。
.問題2:你對情人節如何評價?
A:每年都會過,感覺很浪漫
B:偶爾過一過
C:情人節就是商家炒起來的,沒啥意思,還是傳統節日有意義
這是一個主觀題,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回答。這是一個愛情的節日,只要是節日,只要是內容、形式、實質沒有很不好的節日,至于有的朋友不喜歡它“情人”的意味但情人其實是指真正有情的人,愛的人,比如自己女友男友,太太先生婚外情人,有沒有情人節都會“節”外生枝的,情人節不是根源。其實,情人節最大的得益者除了情人本人(享受了浪漫一天),所等。不過不要為此就反感,認為是商家哄抬節日效應其實,時間允許,有自身情感條件的人,過過情人節也是很不錯的,一來也找“借口”過過節,比平時更浪漫、更開心一點,二來也為拉動內需,適當消費,對國家也不是壞事。同時我們也不該忘了七夕情人節。
問題3:網絡發動“反情人節”運動,您如何看待?
A:應該反對,這個節越來越商業,過節純粹是給商家捧場
B:情人、夫妻之間過個浪漫的小節還是很能調節感情的,沒必要反對
C:剩男剩女的惡搞,不必當真
D:其他
我個人認為不管是2月14情人節還是七夕情人節,我們都不應該持強烈的反對意見,畢竟每一個節日都有它存在的道理,都有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東西。
上網查詢知道關注7月7情人節的人還有很多
●47.3%的被調查者選擇送情人玫瑰花或巧克力
●19.4%的被調查者表示買禮物很費錢,感覺就像被打劫
●1.2%的40歲至55歲的被調查者會過情人節
●5.7%的被調查者稱情人節這天會與平常一樣
●40%的被調查者認為,西方情人節比中國情人節“七夕”重要在很多人心中,2月14日(情人節)這天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跟春節媲美。
結尾:
我一天的工作完成后,得到的收獲也不少,我詢問店主今天的玫瑰花買賣得好嗎?店主笑嘻嘻的回答道:“比去年翻了一番”。我不禁驚訝道:這怎么可能啊!店主不以為依然道:“每年的七夕情人節來買花的人基本上屈指可數,可是2月14情人節就熱鬧多了,買花的男士不論多貴也基本上不會講價的。”
就在我們已經將西方的情人節再也過不出新意的時候,竟然還有一半以上的人不知道,在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也有情人節,那就是每年的農歷7月7日。最早相傳:每年農歷七月初七,也就是中國傳統的七夕節,牛郎織女就會搭著鵲橋在天上相會??中國情人節所推崇的內斂性和含蓄性相比于西方情人節缺少了熱情開放和輕松刺激的內容,卻另有一番韻味。
“七夕”是我國最動人的神話故事之一,歷史悠久,但它的知名程度和熱鬧程度為什么遠遠敵不過西方的“情人節”?它的原因又在哪里?
西方情人節雖然是舶來品,但市民卻對它情有獨鐘,商場、花店、禮品店紛紛打造出了情人節時尚。年輕人對西方情人節趨之若鶩、對傳統情人節卻日趨淡漠,有人說,“七夕節”是因為宣傳力度不夠;有人說,洋節的特性商品更明顯,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也有人說,七夕節太土了,不夠時尚;還有人說,洋節的盛行是不是有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祟。
通過觀察與分析,不難發現西方情人節在近幾年成為很多年輕人熱衷的節日,對它的重視幾乎到了夸張的地步,甚至連很多外國人也覺得中國人的情人節過得有點太瘋狂。可以說,過與不過情人節,似乎成了檢驗一個人是否時尚的反映之一。
為何中國的年輕人熱衷于過西方的情人節?其原因很多,不能單一的認為是某個方面所造成的。簡單分析一下幾點原因。
首先是西方文化的傳播,使得中國人熟悉和了解了西方的情人節。其實,不僅是在我國,在許多亞洲國家都是如此。比如在日本,情人節時女性送巧克力給她喜歡的男性,而男性則在一個月后的白色情人節回贈禮物給女性以表衷腸等。可見,西方的情人節,不光是在中國,甚至是在全世界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的節日了。
其次是西方節日傳入我國,是全球文化和經濟一體化的結果。
最后是西方情人節的內容更適合年輕人追求時尚的潮流。像我國的七夕節,其內容有待更新,某種程度上中國傳統節日已經蛻變為“吃”的節日,如元宵節也只是吃元宵,賞看焰火,無其他節目,春節不守夜,十五不觀燈,重陽不登高,中秋不賞月。進一步而言,在經歷了文革的斷代、改革開放的潮流后,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產生割裂現象,新一代年青人所接觸的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氛圍已經極為淡薄,甚至很多年青人都不知中國眾多傳統節日的由來,和西方情人節相比,似乎使人無法喜愛。隨著時代的變化,情人節的內容也在不斷的更新和豐富,像什么燭光晚餐、情人約會等等。這些東西,又如何不令年輕人所追捧呢?
兩個節日相對而言,一個是具有西方外露表白的奔放特性,另一個是含蓄內斂的中國傳統風情,而當今時代的年青人在西方文化的浸染下成長,在感情表達方式上也趨向于西方的個性張揚。
因此,中西文化的相互影響已十分明顯,西方文化的傳入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有利有弊,如何正確看待,處理這一問題已成為關鍵。
過分析比較指出趨于彼此融合中的各國節日文化、節日風俗中鮮明的民族特色才是節日的永恒魅力、民族特色才是節日文化的重要特征。研究中西傳統節日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繼往開來,只有發掘本民族節日文化的內涵,對節日文化進行革新,認識到與傳統節日相隨的傳統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構成諸要素中最具普泛性、豐富性的要素,抓住這個主題要素,即在不斷弘揚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借鑒并利用西方文化中的精華。才能共同實現七夕節等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的創造再生,使傳統節日所承載的傳統文化得以延續。
七夕文化調查報告篇2
調查組名:好孩子組
調查目地:使人們更加了解七夕
調查方式:上網查閱資料、口頭訊問、翻閱書籍
調查內容:七夕的由來,七夕的習俗,關于七夕的詩歌,當今人們對七夕的看法。
調查內容: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節日——七夕。
七夕的由來與一個很美很美的傳說有關,這個故事的雛形最早見于《詩經》,后經歷代流傳和加工,最終形成了優美動人的神話故事。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人叫牛郎,他是是人間孤兒,父母雙亡之后,常受兄嫂欺負。兄嫂和牛郎分家,只給牛朗一頭老牛。織女是天上一位聰明美麗、擅于織布的七仙女。有一次她與其他仙女一道到銀河洗澡。牛郎在老牛示意下,來到銀河邊將織女的天衣偷走。織女不能重返天宮,遂于牛郎結成夫妻,生有一兒一女,自耕自織過著幸福美滿生活。天帝知道后大為震怒,派了天兵天將到人間將織女抓回天宮。牛郎十分悲痛,抱著一雙兒女哭作一團。老牛臨死前,囑咐牛郎在它死后穿上它的皮即可攜兒女上天宮去尋找織女。牛郎照老牛的.吩咐做了,挑著兒女來到天上,眼看就要追上織女時,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金簪,在空中一劃,二人之間頓時出現一條波浪滾滾的天河,牛郎織女只能隔河相泣。織女和牛郎及他們兒女的哭聲感動了天帝,天帝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相聚一次。每逢七月七日,便有無數的喜鵲在天河兩岸搭起鵲橋,讓牛郎織女在此相會。每到七夕,大家就會出門去看牽牛、織女星渡河相會。而那一天,也就成為了現在流傳甚廣的七夕節。
當然,在七夕這天還有很多習俗,像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吃巧果等等,這些習俗在這天都是必不可少的。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對于七夕節的看法,想法以及理解已經都不盡相同了,傳統意義上的觀看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已經不能滿足更多年輕人的需要,因此,我們對一些人進行了調查,得出以下結論:
未成年人:七夕節基本沒有什么特殊的意義了,還是和往常一樣,唯一的區別可能是身邊的氣氛不一樣了。
年輕人 :都不太相信傳說,覺得沒有真實性,也沒什么意義,大都選擇過外國的情人節。
中年人 :對待七夕節的態度就比較自然一些,他們會比較傾向于與家人團聚,共同分享七夕節美麗傳說的快樂。他們與年輕人的最大區別就是更加理智一些。
老年人 :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非常喜歡七夕,很懷念過去,懷念年輕的時候,很渴望過七夕,但他們最渴望的還是在這天可以和家人團聚。
通過調查發現,古代人會選擇東西祭拜天神,因為他們對傳說深信不移,相信拜見了牛郎織女就能獲得一年的大豐收。而現代人通過科學,了解了傳說的不真實性,或者換句話說,還沒有得到證實,所以更多的是作為情人節來過。古代人過七夕節更加形式化,一些固定的過法是不可改變的,這和當初人們的迷信也有不可分割的關系,而現代人的過法更加隨意,大多已聚會,旅游等為主。沒有什么固定的特別習俗。
調查感想:
七夕是人們團聚的日子,也是情侶們十分向往的日子,時間的推移,也足以改變一些習慣,古代人們迷信教條的過節方式,例如祭拜牛郎織女的習慣,也已經流傳了幾十年,才慢慢被顛覆,現代人的思想,創新意識等很多東西都慢滿推進了,于是想盡方式去過特殊的,有意義的七夕節,傳統的邏輯方式已經慢慢被人所拋棄,不再滿足與那些陳舊的觀念,玫瑰花,浪漫的東西是人們的首選,七夕節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以及對美好愛情的忠貞不虞,浪漫,美好,充滿幻想的羽翼,為這個節日鋪上了一層朦朧的色彩。
【七夕文化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地方春節文化的調查報告01-08
關于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調查報告01-01
A股調查報告_調查報告01-14
七夕祝福語錄_愛人-七夕祝福語12-18
教室文化調研報告01-14
文化輔導實踐報告01-13
專業知識調查報告-調查報告01-14
關于小區環境調查報告_調查報告01-14
噪聲污染調查報告-調查報告01-14
農村環境調查報告-調查報告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