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園開發項目建議書
開發一個項目,少不了此項目的開發建議書,下面給大家整理了森林公園開發項目建議書,歡迎閱讀!
一、項目背景
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省級風景名勝區,距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僅1公里,緊鄰淮南市,占地1.75萬畝。八公山風景秀麗,人文景觀薈萃,歷史典故眾多,旅游資源豐富。八公山是歷史文化名山,因八公助淮南王劉安煉丹而得名,留下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后因秦晉淝水之戰"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而名益彰。八公山麓多名泉,名揚四海的珍珠泉,傳說為劉安煉丹用水的地方,據《本草綱目》記載,"豆腐之法始于東漢淮南王劉安"。淮南王墓就在森林公園大門西側的五株山南坡,面臨淝水,背依四頂山。八公山主峰四頂山上有座奶奶廟,是江淮地區歷史悠久遠近聞名的道教宮觀,歷史上,道教經典創始人老子及道教南華真人莊子都曾在這一帶活動并多次來此講道。明清以來,一直是皖西北兩淮一帶的道教活動中心,"每歲三月十五廟會,光、固、潁、亳焚香膜拜者,牽車鼓楫而至,云集霧會,自昏達旦",此外還有傳為千古佳話的趙大將軍廉頗墓以及淮王丹井、呂蒙正寒窯等眾多名勝古跡。
八公山旅游資源無論從類型上、數量上,還是品位上,在我縣乃至江淮地區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較高的開發潛力。96年以來,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加大投入,先后建造了古樸雄偉的森林公園大門,修復了四頂山奶奶廟和淮南王劉安墓,建立了野生動物園,興建了游樂園以及休閑中心等旅游景點和設施,現已初具規模。98年開園以來,游客逐年增多,年接待游客達30多萬人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項目的實施,將大力改善旅游的基礎設施條件,優化全縣旅游環境,挖掘人文古跡資源,加快景區開發力度,使古城、名山、名水、名泉、名寺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緊密相連,完善組合,形成以壽縣古城為龍頭,八公山、安豐塘、水門塘、李家圩莊園與之呼應的皖西北片古文化旅游區,并與鳳臺茅仙洞,淮南臥龍山、南唐景區相呼應,使其景點各展其長,聯動發展,連點成線,連一成片,連片成網,相互配合,整體促銷,鑄造壽縣旅游航母巨艦,形成全縣大旅游格局。
同時,八公山緊靠城關,境內及四周鄉鎮人均耕地少,為了生存和擺脫貧困,大都以采石和掠奪資源等為主,破壞了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建成后,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高品位的人文景觀,豐富的旅游資源越來越吸引著眾多的'游客,能有力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成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一條好路子。
二、市場分析
淮南與壽縣緊鄰,目前已成為森林公園最大客源市場。淮南是煤、電能源大城市,京九鐵路的開通,使淮南與阜陽等全國各地經濟往來日趨頻繁,合肥、蚌埠、阜陽、南京、上海等外地客源將逐年增長,這些地區人口集中,經濟發達,相對富裕,旅游出游能力強,并且與壽縣距離較近,交通便捷,是潛在和基本的客源市場。我縣是楚文化的故鄉,名勝古跡眾多,具有很高品位,悠久的古文化聞名海內外,吸引著中外游客。另外,每年農歷三月十五四頂山傳統廟會,這期間,來自本省及河南、山東等省的游客就達20多萬人次。因此,本項目建成后將擴大市場的占有率,在不斷穩定傳統市場、增加游客回頭率的同時,能提高客源市場的質量,促進和增加旅游者消費,從而爭取更佳綜合效益。
2002年,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游客量約30萬人次,據專家預測,今后幾年將以每年8%遞增,預計2003年32.4萬人次,2004年35萬人次,2005年37.8萬人次,2006年40.8萬人次,2007年44萬人次。
三、建設內容及規模
(一)賓館
位于公園大門內以北,占地面積6000m2,建筑面積2400m2。
1、客房部興建標準間客房40間及多功能會議廳。
2、餐飲部提供飲食、購物。
3、娛樂健身中心,設保齡球館、臺球、美容及健身房。
4、輔助設施有綠化、環衛、水、電工程,消防設施、停車場。
(二)八公祠
建筑面積500m2,分正殿、廂房、門廳等主附建筑。正殿大三開間古典式建筑風格,內置劉安和蘇非、李尚、左吳、伍被、田由、毛周、雷被、晉昌八公塑像,收集陳設有關八公的故事與傳說資料。建設地點位于八公山景區。
(三)升仙閣
建筑面積200m2,磚混仿木古典建筑,上、下兩層,位于淮南王劉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八公山頭。
(四)淝水古戰場(縮微景觀)
位于四頂山主景區,為秦晉"淝水之戰"古戰場縮微景觀,再現古戰場"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壯闊景觀,由"門道"、"占地黃花"、"決戰"、"身臨其境"四個部分組成。占地面積10000m2。
1、門道:由門樓及300m通道組成。
2、戰地黃花:為碑廊式建筑,長50m,以泥塑、文字、圖示形式展示戰事過程。
3、決戰:以聲、光、電及機械技術展現決戰場面,展廳面積3000m2。
4、身臨其境:古兵器、戰馬陳列場,為真實大小,構筑成戰斗場面。
5、配套設施:變壓器一臺及供電線路。
四、投資概算
本項目總投資1400萬元,分項目投資估算如下:
1、賓館960萬元,其中建筑投入300萬元,設備安裝660萬元。
2、八公祠200萬元。
3、升仙閣80萬元。
4、淝水古戰場(縮微景觀)480萬元。
五、資金來源
爭取縣外資金,采取合資、合作、獨資等形式。
六、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目前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以上,每年8%遞增,預計2005年可達45萬人次。賓館設40個標準間和三人套間,每間每晚200元,按60%入住率計算,年收入170萬元,商貿、餐飲及服務收入230萬元,合計400萬元,年創純利潤160萬元;八公祠年接待游客5萬人次,門票每人次10元,年收入50萬元,純利潤40萬元;升仙閣年接待游客4萬人次,門票每人次5萬元,年收入20萬元,純利潤16萬元;淝水古戰場(微縮景觀)年接待游客6萬人次,門票每人次20元,年收入120萬元,純利潤80萬元。該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年總收入590萬元,利潤296萬元,6年可收回全部投資。
(二)社會效益。八公山風景名勝區與歷史古城交相輝映,為城鄉居民提供了一處理想的娛樂休閑場所,通過以上項目的開發,滿足了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八公山豆腐、四頂山奶奶廟等在海內外影響深遠,無疑會極大提高我縣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旅游事業的發展,又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富余勞力和下崗職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還可為青少年提供歷史、科學文化教育園地,對促進壽縣兩個文明建設意義深遠。
七、合作方式
租賃經營、投資入股、合資合作等。
【森林公園開發項目建議書】相關文章:
項目合作開發項目樣式范本06-10
項目開發合作協議08-22
項目合作開發合同07-27
項目合同研究開發合同05-27
項目合作開發協議05-09
項目技術委托開發合同06-10
項目委托開發合同范文06-04
研究項目委托開發合同05-30
技術項目委托開發合同05-23
項目開發委托合同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