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市場計劃書
一、公司簡介: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總部位于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的生產銷售電信設備的員工持股的民營科技公司,于1987年由任正非創建于中國深圳,是全球最大的電信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電信基站設備供應商。華為的主要營業范圍是交換,傳輸,無線和數據通信類電信產品,在電信領域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網絡設備、服務和解決方案。在2011年11月8日公布的2011年中國民營500強企業榜單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名列第一。同時華為也是世界500強中唯一一家沒有上市的公司,也是全球第六大手機廠商
二、市場背景
近幾年可謂手機終端發展的云時代,各大競爭廠商風起云涌,瓜分著國際的每一個角落可能的消費者。國際上有蘋果,三星等巨頭,國內小米,魅族,樂phone等,華為等新興起的手機終端公司,在這樣的情況下,有限的消費者將會得到更大的選擇權,那么各巨頭該如何爭奪市場份額,以什么樣形式博得消費者的歡心將是各企業的頭等大事。
三、優劣勢分析
(一)華為的優勢
1.規模與質量優勢
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電信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電信基站設備供應商,也是全球第六大手機廠商,有87000名員工中,華為累計申請專利42,543。而且華為手機向來以質量著稱,高品質的手機質量造就了華為手機的品牌和口碑。并且在大量資金支持下,公司將“普及型”智能手機作為其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切入點,與產業鏈各界的發展思路相契合。
2 低成本優勢
勞動生產效率高,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協作化程度高,再加上成本低廉,市場利潤較為可觀。
3 科技優勢
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電信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電信基站設備供應商,科技力量雄厚,在全球是領先地位。 4國際市場優勢
國際市場份額大,價格低。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于全球14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5國內市場優勢
國內市場份額大,價格極具競爭力。
(二)華為的劣勢
1營銷網絡的劣勢
華為銷售渠道較窄,大多與運營商合作,定制手機較多,分銷網絡和營銷終端基本依賴外部力量,對市場控制力度弱。
2 產品檔次組合劣勢
產品線窄,沒有形成結構合理的等級產品,中檔,高檔產品較少,梯度力分配不明顯
3品牌劣勢
華為手機的知名度不高,相對于名牌手機,華為手機的名氣較低,中高檔手機較少,市場認可度不高
四、 市場細分與認識
1、智能手機本身要細分市場,高端市場已被臺美韓廠商控制,華為希望占據智能手機這一金字塔的中部,華為在很久以前就引入了德國FHG的產品質量管理體系,使得華為的通信系統經受住了來自歐美一些國家的移動運營商十分苛刻的檢驗,這將為華為手機優良的產品性能提供有力的保障。華為終端CMO徐昕泉透露了華為發展智能手機的策略,“我們的戰略就是要為用戶提供價廉物美的'手機,因為未來會有50億移動互聯網用戶,智能手機增長的潛力極其巨大。我們預測5年內,全球移動寬帶用戶會從3億增長到30億以上。這種增長需要靠價廉物美的智能手機來實現。
2 在地理因素上東部大中城市工商業發達,根據中國熱點商務城市的調查報告顯示,居前十名中就有廣州、杭州、天津、青島、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八座城市,處于后幾十位的幾乎也被東部城市占據,這些城市對外交流頻繁,有很多從事商務或本身的工作具有類似商務工作特點的消費者,從規模上和獲利性上來看,商務消費者細分市場都有較大的吸引力。
3從人口因素看來除了商務型消費者市場,值得華為關注的就是大學生消費者市場。東部區域高等教育水平較高,在校大學生人數眾多,而且相對集中于各個省會等大中城市。一般來說,受教育的程度高,收入水平也就相對偏高,那么現在在校的大學生一旦走上社會參加工作,他們將是社會中高收入階層的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