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講話稿范文
熟悉我的學生們,都了解我,也適應我的上課方式,我經常會有一些不恰當的語言出現,學生都習慣了。但是我們不是很熟,如果我的言語有冒犯大家的地方,我提前給大家道歉了。
我來自山東師范大學,我的名字叫傅冬。既然我們安琦老師昨天說了,要把這次簡短的活動也好,答辯也好,討論也好,搞得認真一點,就像大家平時上課一樣。那好,我就以我平時上課的狀態來做這個作業。
我這個人平時比較靦腆,呵呵,但是只要我走上講臺,那渾身就會散發出一種莫名奇妙的力量,我感覺,這哪是講臺啊,這簡直就是人生的舞臺,而我,就是舞臺的主宰。那么這種自信來自于什么呢?來自于我們之間的配合,我經常說,討論這種方式,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我們在討論的過程中,會激發我們內心中的潛意識,形成我們獨特的思想,這個過程看似不起眼,但很關鍵,人與人都接受同樣的教育但人與人并不相同,原因恐怕就是這個。其實這也是我們教育的一部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催化劑就是討論這種形式。
有的人擔心,說,啊,老師,如果我說出的想法,一旦不好,別人笑話我怎么辦啊,我們說討論,不在乎你是不是有成熟的想法,討論這種形式也不一定必須有成果型的答案,你那怕就是胡說,胡扯,也有可能激起別人新的靈感,所以,我們要很好的互動起來,我們一起討論,。
昨天安琦老師說了什么是創新,我非常同意安琦老師的觀點,我們當中很多人現在就有一種誤區,不理解創新的含義,認為,啊,創新,那必須要人工智能啊,全自動啊,必須有新的結構啊,什么高科技,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忽略掉的往往是最重要的東西:以人為本。什么叫以人為本,就是我們技術的產生也好,創新也好,都源于人類的需求和愿望,人是最終的使用者,你不以人為本,搞一些所謂的創新有什么用?在這里,我率先胡扯一下。你看我們周圍的環境,大家都在認真地聽安琦老師的講座,講得多好,但是聽得不爽,為什么?蚊子,這個蚊子太討厭了,有一位科學家也覺得蚊子討厭,這里我要解釋一下,有些人不知道科學家是什么,科學家是什么啊,很簡單啊,就是坐在家里研究科學的人,這天,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坐在家里研究史無前例的科學問題,突然……
大家樂了,為什么樂啊,就是因為我們在諷刺這位科學家的同時,看到了科學家所犯的錯誤。
我們來再看這個題目,說《一種新型具充電功能的健身裝置》,我通篇看完了,仔細的看了好多遍,發現,啊,這個題目出的有問題啊,必須改,不改不足以平民憤,不改不足以體現作者偉大的科研價值。
我思前想后,為改這個題目,我昨天晚上整到了2點,新題目叫:《一種新型人力發電裝置》
唯一一點考慮到人的就是那個調節開關,你蹬得快不要緊,別把我這個發電機燒了,你看好電流表,電流大了,你轉轉開關。
你看,我們原來都見過這個東西,一個老鼠在籠子里跑,前面放一塊奶酪,不斷的追奶酪,不斷的帶動著籠子轉。
這個新型人力發電裝置不也是如此嗎?只不過前面放的不是奶酪,而是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減肥計劃”
要做到以人為本的設計,就必須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
1、發現與明確問題
2、制定設計方案
3、制作原型或模型
4、評估并優化設計方案
5、方案確定及編寫說明書
那么這個人力發電機的設計,從一開始就沒有做到很好的發現與明確問題。
我們要設計個什么東西? 首先要明確問題,那就是既然它是一個健身裝置,人用它來鍛煉身體,就必須要以人為本的思考問題。比如說有如下幾個方面需要考慮到:
1、對于不同的人鍛煉,訓練強度是否可以調節
你比如說對于我來說,165斤的體重,我需要鍛煉啊,大負荷的鍛煉,但是他沒有任何的增加負載的措施,你說怎么辦,我要鍛煉,玩命蹬,蹬出100邁的速度,燒了電機,你負責啊,。
2、心律,血壓,卡路里燃燒值的測定
3、……
而我們看這個方案,沒有一個以人為本的思考,不過值得表揚的是他通過對生活的觀察之后,有所發現,那就是發現人們通過運動去燃燒脂肪的時候,會輸出能量,能否設計一個裝置,把這些能量收集起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創新方案,他的創新點就在于能量收集裝置。不過我們頭腦一定要清楚,那就是這畢竟還是一個健身器材,所以在明確與發現問題的這個環節,你就必須建立一個設計過程的指導思想:那就是在滿足健身運動各種需求的基礎上,添加能量收集裝置。那么這個主體指導思想的建立,我們發現是尤為的重要。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忽視“發現與明確問題”這個環節。
接下來的設計過程就很好理解了。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昨天安琦老師說了:“任何一個作品都是無止境的發展下去的,技術也是如此,它伴隨著創新、懷疑、批判、改進、優化等等過程不斷的`在發展。”
如果說一項技術的產生一般需要經過這五步的話,那么最后的一步方案確定及編寫使用說明書僅僅是一個階段的結束,在人們對這個技術產品的使用過程中,還會發現新的問題,那么新的問題的提出,代表了人類新的需求,技術勢必會進行創新,那么這5個步驟組成的過程,會隨著歷史長河的發展,而不斷的循環下去,技術會變得越來越完善。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大循環。
那么對某一個確定的技術,其設計過程中的這5個步驟,順序可以顛倒嗎?我們說是肯定的。
比如說“發現與明確問題”和“制定設計方案”就可以循環進行。這個案例中,我們發現,他在制定了一個方案的同時,發現新的問題:“我們能不能減小發電機的體積以節約空間和材料”,這個問題是在方案確定之后,產生的新問題,那么我們繼續回到第一步,去發現與明確問題,制定了一個新的方案。
我們發現,這就是一個小循環過程。
那么這樣的小循環還有很多,比如說,我們上次搞得那個活動,有些老師把小車制作出來了,在測試的時候發現了很多問題,那么新問題的發現與確定之后,我們還會提出新的設計方案對小車進行改動,這也是一個小循環。直到我們把小車放到起跑線上,這個伴隨著無數小循環的,大的設計過程才算告一段落。
到此,我代表我們小組介紹了設計的一般過程中各個組成部分的重要性及其設計過程的大小循環理論。那么對于這個具體的方案具體還有哪些問題,我們請廣東廣雅中學的黃山老師做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