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學習自我總結范文
一段充實而忙碌的學習生活結束了,這段時間里,我們一定有不少啟發,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學習總結吧。那么如何把學習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培學習自我總結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培學習自我總結1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即逝,十天的國培計劃華師大小學體育學科培訓結束了。惟有一沓厚厚的學習資料,和博客里十多篇的學習日志,證明著這十天來的學習歷程與收獲。
一、在期待中開始
剛抵達華師大到培訓報到處報到時,從接待的同學手中領過培訓班培訓課程安排表時,表中一串串閃耀的名字映入眼簾,從教育部的領導到海內外知名的專家教授盡收其中。培訓內容安排上既有課程標準等與實踐緊密聯系理論的解讀,也有國內外最新的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指導,還有教學實踐操作和研討。從事小學體育教學十四年,期間有過迷惘、探索、失敗和成功,教學之余一直希望能對體育教學理論和實踐方面有個系統的學習和提高,這次的培訓無疑超出了我期待,不僅全面、系統,而且起點很高,使我更加期待這場學習盛宴的開始。
二、在痛苦中轉變
前來參加培訓的教師多為各地推選上來的骨干教師,他們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對于教學實踐還有教學理論都有一定的經驗與積累。在培訓中,有的教師通過聆聽專家的講座和面對面的交流,理順了原本有些含混的理論認識,解開了心存已久的疑惑,但更多還是與原有理念的碰撞和矛盾。同時大量的信息在短短幾天的時間蜂擁而入,參與培訓的老師必須不斷地思考,在一次次的頭腦風暴中,撥霧見日,重新確定未來體育教學的前進方向。學習是辛苦的甚至是痛苦的,但只有不斷經歷學習、思考、再學習、再思考,作為一線教師才能轉變陳舊的理念,成為體育教學的前沿人。
三、在研討中成長
在每次的專家講座和教學實踐中,都有大量的交流和研討機會。參培的學員們積極與專家們互動,希望心中的疑問能得以解惑,也希望能將自己的所思所獲與同行交流。正如季瀏教授所說:大家帶著問題而來,但不要帶著問題回去。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健康與運動系向平教授在《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講座后,組織學員們開展了實踐活動的操練。學員們在向教授布置任務后,通過小組間積極研討和交流,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很好的體現了批判性思維的運用。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通過研討,學員們理論學習能力、實踐運用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提高。
四、在收獲中提高
十天的學習,安排的豐富而有序。既有宏觀的《我國學校體育發展形勢及改革的趨勢》,也有體育教學課中最基礎的體育游戲的講座與實踐;既有課程標準等指導性文件的學習,也有一線體育教學課的觀摩;既有美國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的講座,也有我國小學體育教學最新發展的介紹。在每一天的學習中,大家認真聆聽和思考,與專家老師踴躍互動,并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課后能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得,上交制作學習簡報。在一次次的反思和交流中,學員們個人專業能力得到明顯提高。例如在美國SPARK課程教學現場展示學習后,spark課程中的教學理念首先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通過學習大家也掌握了一些教學方式和方法包括教材內容,這些都可以直接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運用,改善我們的教學質量。
五、在實踐中研究
體育教師學習是為了提高體育教學能力。通過這十天的學習,我們在理論認識和專業發展上有了一個新的起點,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我們要將學到的知識用于日常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但我們不會止步于此,不能滿足于自己是一名好的教書匠,而要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選擇研究方向,在研究中不斷自我學習和提高,形成教師專業成長的良性循環。
國培計劃的培訓在期待中開始,于期待中結束。結束不意味著是終點,而是意味著新的前進方向,十天的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更多的教學探索和研究才剛剛開始。我們堅信并期待著,通過不懈的努力,在個人專業發展和體育教學中我們一定會取得更多的成績,迎來體育教學更美好的未來。
國培學習自我總結2
在金秋十月,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農村骨干教師培訓學習。首先我要感謝領導給了我這個普通的小學數學教師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這次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禮。”這次培訓收獲最大的是前輩們對我思想上的沖擊。每天的感覺是幸福而又充實的,因為每一天都要面對不同風格的名師,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沖擊。
目前全方位的新課程改革很多時候讓我們無所適從,我們很多時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無策,而這次培訓學習猶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云見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
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四天,但這十四天里,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全新的教學舞臺。吉林省教育學院每天為我們安排了風格不同的名師,每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
期間總共聽了8場專題講座,6節案例教學,5個專題報告,3個參與式培訓,3次互動交流。分別是來自吉林省教育學院王姣姣的《課堂教學行為的反思與優化》;副主任宋海英的《基于問題解決的教師行動研究》;東北師大附小副校長趙艷輝的《把握教學本質,提高教學有效性》;松原市教育學院教授王麗杰的《課堂教學心理學解析及策略》;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孔企平的'《研究數學教學,促進教師發展》;東北師大教科院教授孔凡哲的《數學課標研制修訂的幾個問題》;松原市扶余縣教師進修學校小學部主任王景成的《統計圖表怎么教》;吉林教育學院教研部副主任何鳳波的《綜合與實踐領域教學研究》8個專題講座。
以及來自長春是第一實驗小學楊宇的《練習課的教學設計》;東北師大附小省骨干教師王艷玲的《舉例教學技能》;浙江金華站前小學校長俞正強的《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幾個顯性階段》;北京市昌平區城關小學校長特級教師柏繼明的《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吉林省二實驗學校特級教師王成的《教學智慧的建構》5場報告。5節案例教學《長方體正方體》、《負數的認識》、《雞兔同籠》、《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圓的認識》。3次參與式培訓分別是《小學數學教材有效使用策略》;《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策略》;《分數的教學》等,還有學員4節課堂教學匯報等。
無論是這些報告還是授課,都讓人耳目一新。特級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平易近人的教學風范,令人高山仰止。他們“以學定教,關注學生促進發展”,“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的教學觀給了我深深地震撼,他們課堂上那種渾然天成,對比鮮明的教學風格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現在腦海里回映還是特級教師上課是信手拈來的精妙發問,形象生動的講解,令人如沐春風。我想這些充分體現了他們平日教學基本功相當過硬,所以才會達到現在教學隨心所欲的境界。
印象特別深的是柳繼明老師的報告《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中,提到教師教學中需要轉變觀念的問題,以前感覺這些理念很空洞,但在柳繼明老師的報告中,覺得是那樣的觸手可及。她說要因材施教就是要了解每一個孩子,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數學家,而是數學家小的時候也不都是天才。而且我們的教育不是要把每一個孩子都培養成數學家,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他提出數學教育重點是教育,以知識為載體,促進人的發展。
俞正強老師的講座《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幾個顯性階段》讓我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了全新的定位。俞老實說:名師不一定是好老師。是的,好老師一定是品德高尚,平易近人,研究型的教師,一定是業務精湛,愿意為學生多花時間,多花力氣的教師。作為一線教師的我,我想自己達到了讀懂教師“教學設計”第二階段,但課堂缺乏的是生成空間,我也采用了啟發式教學,但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需要使“教學設計”達到最優境地,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俞老師課堂講座中的幽默、詼諧、風趣,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肢體語言在課堂中起到點睛的作用。
孔企平老師在講座中提到有效教學,使我對有效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他說,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不需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實現。因此他認為教師、學生及數學課堂教學都必須進行角色轉換,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數學課堂必須成為數學學習和交流的重要場所,教學有效與否,要通過學習來體現,有效的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具有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思想。
王成老師在專題報告《教學智慧的建構》中提到了評價方式的智慧。在教學中評價學生應運用激勵性、引導性、靈活性、角度多元化等評價方式,運用常識、表揚的語言,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暗示,看到學生的閃光點并一一加以肯定,學生可能會因為教師的一句表揚而使陰霾的心情云收雨霽,使平淡無奇的日子絢爛繽紛,甚至可以發跡他的一生,所以我們不要吝嗇表揚贊美之詞。10多位教授、專家、特級教師從微觀的角度給我們展示了涉及教育教學多方面領域的精湛講座,讓我們從全新的視角了解了當今數學教學中最前沿的理論和研究,也讓我今后的教學和研究得到了方法上的指導和方向上的指引。
其實,培訓是一個反思進步的過程。
【國培學習自我總結范文】相關文章:
幼教國培學習總結范文01-07
國培學習自我總結(精選5篇)01-28
幼教國培學習總結01-07
初中數學國培學習總結范文01-08
國培學習工作總結08-19
國培學習總結15篇01-14
初中語文國培學習總結-學習總結12-21
教師國培學習總結范文(精選7篇)01-15
國培集中學習總結11-26
教師國培研修的學習總結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