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2-09-21 18:29:30 教案 我要投稿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方案模板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屬于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么什么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方案模板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方案模板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4~46頁例1,練習九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知道同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體會乘法算式的簡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情境活動,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邏輯思維能力,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的思想,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教科書第44頁游樂場情景放大圖,以練習九的第2題為基本內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個學生準備20~3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游樂場情景圖。

        師:小朋友們節假日你們喜不喜歡跟爸爸媽媽去公園里的游樂場玩呀!

        生:喜歡。

        師:那今天你們愿不愿意跟蔡老師去公園里的游樂場看看呢?

        生:愿意。

        師:瞧,他們玩的多開心呀!我們來看這些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畫面。)

        2、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從圖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誰來說一說?

        生:有摩天輪、過山車、小火車......

        師:你能根據你所說的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

        適當給予啟發引導:有小朋友跟爸爸、媽媽坐小火車,瞧;這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呢?(請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生1:過山車上坐了多少人?

        生2:5個觀纜車吊廂里有多少人?

        3、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真棒!發現了這么多問題,誰能解答剛才的問題呢?

        (1)算一算:(學生解答,教師有選擇地板書算式)

        3+3+3+3=122+2+2+2+2+2+2=124+4+4+4+4=20

        (2)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

        師:小朋友們,要分別算出玩各種游戲的人數,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有其他方法嗎?那么就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去尋找。

        二、新課。

        1、擺圖形游戲。

        談話:同學們會用小棒擺圖形嗎?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擺小樹、小傘、房子、亭子……想擺什么,就擺什么。現在開始擺圖形。

        2、交流。

        (1)擺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組為單位交流。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么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寫在紙上。

        (3)請各組把每個加數都相同的等式寫在黑板上。

        3、乘法。

        (1)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們的共同的特點:每個等式中的加數都相同。

        (2)說明:算幾個相同數連加,除了用加法外,還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書:乘法)

        (3)以3+3+3+3+3+3=18為例,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①提問: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么?(6個3連加的和是18)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63

        ②指出:求6個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接著在6和3中間寫上“×”,向學生說明“×”叫乘號,并說明乘號的寫法:先寫“/”,再寫“”。

        ③把寫法算式寫完整:告訴學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6×3=18讀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訴學生:用乘法算6個3連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寫加數3,寫作:3×6=18。

        這個算式怎樣讀?(三乘六等于十八)

        4、嘗試。

        (1)請學生試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5、小結。

        學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

        小結:求幾個相同數連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三、練習鞏固。

        1、教科書第46頁的“做一做”。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明確計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蕩秋千?”的問題之后,獨立填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寫的算式和想法。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九的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現2+2+2+2和4+4,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說得有理,就給予充分肯定。讓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時,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3、練習九的第2題。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齊讀、分組讀不同形式,讓學生練習乘法算式的讀法。

        4、練習九的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可以直接填書上。完成后同桌交換互相檢查評價。

        5、練習九的第4題。讓學生先觀察圖,確定圖下面兩個“()”里分別填寫數幾,再根據圖意填寫乘法算式和讀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填寫。之后,同桌互相讀一讀填寫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檢查是否全填寫正確。

        四、總結

        1、請學生回憶: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2、教師總結:

        通過這節課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在這兩個數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課,每個小朋友都學了不少新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乘法的知識。

        教學反思:

        1、充分利用了教材“游樂園”的情境導入新課,這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環境,讓學生在這些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數求和的事例,從而感受乘法的意義。

        2、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簡便寫法時,學生積極投入,思維非常活躍,展開了奇思妙想。只要是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就要給予肯定和表揚。

        3、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義,在生活中要培養或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與乘法有關的現象。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方案模板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4頁,相同加數連加。

        教學目標:

        1、通過觀看魔術,引入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計算。

        2、通過感受生活中的同數求和問題,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3、培養學生多方位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教具準備:

        實物展臺。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提出問題。

        由“看魔術”的話題引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后出示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提出數學問題。

        1、仔細觀察第一頁情境圖,同桌相互說說圖意。

        2、小組討論完成下面的內容:

        (1)魔術師變花,變了()次,每次變()朵;有()個魚缸,每個魚缸里有()條魚;空中掛了()串燈籠,每串有()個;有()盞聚光燈,每盞有()個燈泡。

        (2)你能根據以上信息提出哪些問題?小組相互說說。

        (3)根據以上問題,請你在下面列式計算:

        ①一共變了多少朵花?

        ②4個魚缸里一共有多少條魚?

        ③空中一共有多少個燈籠?

        ④4盞聚光燈中一共有多少個燈泡?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師:小朋友們很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誰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及時板書。

        第一題:2+2+2=6(朵)

        第二題:4+4+4+4=16(條)

        第三題:3+3+3+3+3+3=15(條)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幾個算式,你發現有什么特點?

        生:都是連加生:加數相同。

        師:對,每一題的加數都相同。2+2+2是幾個2相加?生:3個2相加,(依次說出后幾個算式。)師:請同學說一說20串燈籠的個數,怎么寫算式?學生嘗試動手寫算式:3+3+3+3師:你覺得寫起來怎么樣?生:很麻煩。

        師:怎么就不麻煩了?生:用乘法。

        師:大家真愛學習。這個內容我們在下節課里學習。

        三、鞏固練習。

        1、嘗試練習:

        一個人一只手有5個指頭,你和你的同桌兩個人一共有多少個指頭?

        2、達標練習:

        (1)一個同學有5支鉛筆,你和你們組4個同學,一共有多少支鉛筆?

        (2)自主練習1:一共有多少個同學在下棋?學生觀察圖意,獨立列出算式,然后講一講,集體訂正。

        (3)自主練習2:擺一擺,算一算,說一說。練習時,同桌合作,變換學具的個數反復進行。通過練習,不僅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幾個幾連加運算的基礎,還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所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3、自主練習:

        第3題:數一數,算一算。練習時,引導學生獨立地觀察情境圖,弄清圖意后獨立解答。

        第4題提供的是從不同角度觀察可以列出不同加法算式的題目。練習時可以引導學生獨立地觀察情景圖,弄清圖意后獨立解答。

        第5題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練習時,先讓學生交流有關洗照片的生活常識,知道通常鏡頭中有幾個人就洗幾張照片,然后獨立解決。

        第6題是找規律的題目。練習時,在學生獨立涂色后,充分地交流。學生找出的規律不一定是每次都加3,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相同加數連加

        2+2+2=6 3個2相加

        3+3+3+3+3=15 5個3相加

        4+4+4+4=16 4個4相加

        加數相同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方案模板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頁的內容,課堂活動第1、2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把幾個相同數的連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會寫乘法算式。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與加法的聯系,激發學生對乘法學習的興趣。

        教學難重點:

        教學重點:經歷把幾個相同數的連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會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感受乘法與加法的聯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實物投影儀,課件。

        學生準備:小棒,圓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引入新課

        1、課件展示情境圖

        請你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數學問題

        根據圖中的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提問,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同步板書:

        3、解決問題

        誰能解決這第一個問題?

        (1)每層樓有9扇窗戶,我想問3層樓共有多少扇窗戶?(共27扇窗戶。)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再抽學生說一說怎么解決其他問題的,同步在相應的問題后面板書算式。

        4、感知“幾個幾”

        觀察上面幾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聽一聽。

        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相同的加數?

        這個算式可以說是幾個幾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別表示幾個幾相加?

        3、設置認知矛盾,引出課題

        (課件展示主題圖中3位同學踢毽的情境)

        每組有幾人踢毽?

        課件出示很多組同學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這樣的100組同學同時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學生列算式)

        列完了嗎?你有什么感覺?有沒有簡便方法?

        4、揭示課題

        像上面這樣的算式,在數學上可以用一種更簡便的方法計算,想學習這種方法嗎?(停留片刻)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新的新的運算方法——乘法。(板書課題:乘法),乘法要學習的內容還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認識。(完善板書:的初步認識)

        二、自主構建,理解意義

        1、教學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1)出示第2頁例1的植樹情境圖。

        看到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

        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并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同步板書:

        (2)揭示聯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這樣求4個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連加法計算,還可以用乘法計算,用8x4或者4x8來表示。

        板書:

        8x4讀作:8乘4

        4x8讀作:4乘8

        想一想,8x4等于多少?4x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x”叫乘號。

        4+4+4+4+4+4+4+4=32用乘法應怎樣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3)引導學生體會乘法算式更簡便。

        你喜歡用加法算式還是乘法算式?為什么?

        2、教學例2,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

        (1)課件出示例2的情境圖。

        觀察圖,你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一共有多少盆花?)

        發現:每次擺3盆,擺了6次,所以是6個3。

        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寫成乘法算式怎么寫?

        (2)認識因數。

        板書:在乘法里,乘號兩邊的數叫“因數”,乘得的結果叫“積”。

        觀察上面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像這樣幾個相同加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

        三、練習應用,鞏固內化

        1、課堂活動第1題。

        看算式讀一讀,鞏固乘法算式的讀法,注意通過卡片與小組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課堂活動第2題。

        同桌合作,一人先說算式,另一人根據所述擺小棒,然后交換角色活動。

        3、課堂活動第3題。

        前面我們遇到了:100個3連加的問題,現在你會解決了嗎?怎樣寫比較簡便?

        四、反思總結,概括提升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方案模板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系。

        3、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屬于初級階段,由于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因此,要給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要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游樂園的主題圖,通過這一學生熟悉而又特別喜愛的場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許多一組一組出現的數量,并且每一組的數量是相同的,這樣設計使數學貼近了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系,教師還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和動手操作的環節,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乘法的意義。

        突破方法:結合具體的事例,溝通同數相加和乘法的關系。

        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突破方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探究等學習活動中領悟。

        教法與學法:

        教法:創設情境法、引導探究式法。

        學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準備:

        主題圖、小棒、圓片。

        教學過程:

        一、新知鋪墊

        (1)初步認識幾個幾相加

        ①(出示主題圖1)

        一天,白兔和雞一起來到綠油油的草地上,一邊玩著,一邊尋找食物。請仔細看圖,白兔是幾只幾只在一起的?雞呢?

        (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雞是3只3只在一起的。)

        ②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自由回答。

        ③誰能用算式表示白兔一共有幾只?

        2+2+2=6(只)

        這里有幾個2相加,得多少?(板書:3個2相加得6)

        ④誰能用算式表示雞一共有多少只?

        3+3+3+3=12(只),

        這里又有幾個3相加,得多少?(板書:4個3相加得12)

        ⑤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加數,它們有什么特點?

        (同組小朋友先思考,再互相討論)

        加數都相同。

        (2)試一試

        一次擺2根小棒,擺5次。

        學生動手擺一擺。教師巡視。

        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樣列式?得多少?(思考,學生回答)

        2+2+2+2+2=10

        5個2相加得10。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乘法

        ①創設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主題圖2)一張電腦桌上有2臺電腦,4張電腦桌上一共有多少臺電腦?

        你是怎么知道的?

        4個2相加。

        2+2+2+2=8

        ②如果再加入有4張桌子呢?8張桌子呢?

        請學生先思考,小組討論,再把算式寫在練習紙上。

        ③你們在列式時感覺怎么樣?

        學生可能會說算式太長了,很麻煩。

        說明:有一種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想學嗎?

        (2)感知乘法。

        ①像4個2相加,還可以用乘法算。

        寫作4×2=8或2×4=8

        ②介紹乘號、乘數、積的名稱

        (板書4×2=8或2×4=8并在算式下邊標注乘號、乘數、積)

        ③算式的讀法

        4×2讀作:4乘2;2×4讀作2乘4

        (3)反思乘法的意義

        思考:

        ①4個2相加中“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表示相同的加數。

        “4”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

        ②4個2相加,是怎么樣用乘法算的?

        4×2和2×4

        ③在這里,4×2和2×4這兩個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4個2相加。

        (4)試一試

        出示小雞圖。學生先說一說圖意,再列式。

        5個4相加。

        加法算式:4+4+4+4+4=20(只)

        乘法算式:4×5=20(只)??或5×4=20(只)

        (5)回顧剛才的學習,你發現了什么?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三、知識鞏固

        (1)“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題目)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你能用圖在括號里填上數,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嗎?

        學生填寫,再集體訂正。

        (2)“想想做做”第2題

        一起來玩一個擺圓片的游戲,按要下面求擺。

        每堆擺3個,擺4堆。

        學生擺完后,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每堆擺4個,擺3堆。

        學生擺完后,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集體訂正。

        (3)“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同桌互相讀和說;每小組代表相互讀和說。

        (4)“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樣的收獲?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方案模板5

        設計理念:

        本課基于《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目標要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符號產生的必要性,進而通過再創造的數學活動引出乘法運算,在理解與運用符號的學習過程中感悟符號的簡潔性、抽象性與統一性,了解符號的使用是數學表達和進行數學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P1—3。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內容在編排上分為兩個層次:首先是以具體情境為背景,生成相同加數相加的式子,從而引出乘法運算;其次是溝通同數相加與乘法的關系,說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教材預設的學習路徑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產生學習的動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學習內容,對于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認知特點,整節課的教學緊緊圍繞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沿著“借助直觀、展示過程、啟迪思維”的教學程序展開教學。

        教學目標:

        1、通過再創造的學習過程,體會乘法與加法的聯系及區別,理解乘法的意義。

        2、經歷觀察、分類、嘗試、抽象等數學活動,培養符號意識,感悟符號化思想。

        3、在初步認識乘法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培養符號意識,感悟符號化思想。

        教學過程:

        一、觀察中發現問題

        1、生成算式: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列算式。

        2、觀察算式:觀察這些算式,你們有什么發現?

        二、分類中提出問題

        1、算式分類:讓學生將算式按照加數是否相同進行分類。

        2、提出問題,點明本課的學習任務。

        設計意圖:以明快而簡潔的節奏點明學習任務,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出發,通過分類得出加數相同的算式,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

        三、嘗試中分析問題

        1、嘗試創造。

        出示情境:怎樣準確而快速地表示出“20個3相加”呢?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看誰的辦法好。

        學生嘗試用符號以自己的方法進行再創造。

        2、有序展示。

        預設方法一:3+3+3+3

        預設方法二:20個3相加

        預設方法三:20×3

        四、抽象中解決問題

        1、方法比較:引導學生對生成的各種方法進行比較與評價。

        2、符號統一:通過觀察與比較讓學生明白數學符號統一的必要性。

        3、強化抽象:讓寫出“20×3”的學生闡述“是怎么想的”。

        4、揭示課題:在解決加數相同的加法計算時,咱們可以用乘法表示。(板書課題)

        5、認識乘法各部分名稱

        設計意圖:本課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再創造,努力讓學生經歷“×”這一符號產生的過程,體驗符號的意義與價值,感悟符號表達的簡潔性與統一性,進而發展符號意識。:

        五、溝通中整體建構

        1、看圖寫出算式。

        2、看圖提出問題。

        3、看式想象圖形。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在“生活情境——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數學模型”之間穿梭與轉換,從而建構整體化、系統化的知識圖式與結構。:

        六、總結中拓展延伸

        1、總結:今天這節課咱們只是初步地認識了“乘法”這個新朋友,希望孩子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應用,真正和它成為親密的好朋友。

        2、延伸。

        板書設計:

        乘法

        6+6=122×6=122個6相加8+8+8+8=324×8=324個8相加??×3=6020個3相加20

        設計思路:

        一、關注設計的理念,引領教學的思路。

        在課標20xx年版倡導“數學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本課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起點,首先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驅動學生學習乘法的需求。而后“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教學中不斷地向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認識乘法的產生的必要性,進而在具體情境中,嘗試解釋與應用生活中的乘法問題。

        二、關注學生的學情,把準教學的起點。

        學生做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有充分考慮學生認知水平,準確把握學生的學情狀況,才能溝通教與學的聯系,明白教師要教什么,學生需要學什么。

        1、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

        三種版本教材分別創設了不同主題情境圖

        我們看到不同版本教材教學情境圖雖不同,但設計意圖一致: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場景中挖掘學習新知的動力。這就說明本課學習情境的創設應立足于這一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就如新課標所倡導的“數學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設計貼近他們熟悉的現實生活,為低年級的學生架設生活與乘法學習的橋梁,進而認識乘法。

        2、從學生的主體性出發。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教師認為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學生掌握了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正如課標中指出的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不是“拍板者”。應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情境,在逐步地分析、調整中幫助其完成正確的認識。

        三、關注經驗的積累,溝通數學的“形與式”。

        提出“基本活動經驗”是《數學課程標準》最大的創新之一。數學活動經驗是學習主體通過親身經歷數學活動過程所獲得的具有個性特征的經驗。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活動”必須有明確的數學內涵和數學目的,體現數學本質的“數學活動”。本課的教學中,師生一起經歷了“看圖列算式”“創造算式”“看算式寫算式”“看

        算式想像生活情境”等數學味十足的活動,引領學生在“生活情境”——“數學模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之間穿梭與轉換,從而建構更整體化系統化的知識圖式與結構,同時在豐富的數學活動中學生不斷積累著各樣的“經驗”,有活動當時的經驗,還有延時反思的經驗,有學生自己摸索出的經驗,也有受別人啟發得出的經驗。這些經驗不斷地轉化和建構為屬于學生本人的東西,從中獲得并積累可貴的數學活動經驗。

        四、關注思想的感悟,傳遞教學的力量。

        《數學課程標準》認為數學課程固然應該教會學生許多必要的數學知識,但是絕不僅僅以教會數學知識為目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數學思想。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提到了更為重要的地位。據此,提出了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其中,使學生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轉化數學模型,初步感悟數學建模的思想;在解決生活問題時引導學生將加數相同的算式轉化為乘法算式,進一步體會數學的抽象思想。而貫穿本課始終的是數形結合的思想,通過形與式的對應、比較與分類,“以形助數”!讓學生對乘法學習達到理解的目標層次。

        “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撐起整個地球”(阿基米德語)。也許每一位數學教師對“一堂數學課對于學生的數學發展有多大的力量起多大的作用”都不應當忽視,因為,不就是這一堂又一堂的數學課匯成學生整體的數學教育的嗎?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方案模板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4~4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

        2、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認識乘號。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4、能與同伴合作探究,寫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課件。

        小朋友們去過游樂園嗎?去游樂園干什么?今天這節課老師要求大家帶著一雙數學的眼睛去逛逛游樂園。(課件出示主題圖)

        2、引導學生觀察畫面。

        (1)從面畫上,你們看到了什么?

        (2)根據你們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3)想一想: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4)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請同學們看看這些算式,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它們的共同點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數都是相同的。像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另一種運算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乘法。(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二、探究新知

        1、引導學生寫出乘法算式,教學讀法。

        (1)“3+3+3+3=12”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計算,該怎樣寫?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個3、100個3又該怎么寫?

        (3)這道題的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結果是多少?

        像這樣好多個3相加求和的,還可以用“乘法”來算。我們就先來研究3+3+3+3這道算式吧,數學家們把4個3連加的算式寫成乘法算式是——板書:3×4=12。

        (4)認識“×”號。

        “×”號,它與我們認識的加號、減號一樣,也是一種運算符號。

        (5)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

        3×4=12讀作:3乘4等于12。

        (6)教學“3×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數,“4”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12”表示相同加數的和。(4個3相加可以寫成3×4=12,也可以寫成4×3=12,這里都表示4個3相加。)

        (7)請同學們將其余三道加法算式也改寫成乘法算式。

        (8)聽學生匯報,評價學生的匯報結果。

        2、玩游戲。

        (1)同學們喜歡用小棒擺圖案嗎?現在我們就和圖中小朋友們一起擺一擺圖案,比比看誰擺得又快又好!

        (2)出示例子。

        (3)說一說擺出了什么圖案?

        (4)要擺出這些漂亮的圖案,分別要用多少根小棒?

        A、組織學生交流(教學根據學生回答相應板書)。

        B、讓學生仔細觀察,將板書的算式進行分類。

        C、引導學生發現上面算式的加數有什么特點?(一邊加數相同,一邊加數不相同)

        (5)想一想:14+6=20能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為什么?

        (不能改寫,只有加數相同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因為這兩個加數不相同,所以不能寫成乘法算式。)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6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練習九第1、2、3、4題。

        3、試一試,你是最棒的。

        6×3讀作(),表示()

        5×4讀作(),表示()

        2×7讀作(),表示()

        4、我最棒。

        ()+()+()+()+()=()×()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在這兩個數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課,同學們都學了不少新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乘法的知識。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3×4=12讀作:3乘4等于12。

        4×3=12讀作:4乘3等于12。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方案模板7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同數連加和乘法之間的聯系。

        2、在應用乘法解決現實問題過程中培養初步的應用意識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3、感受乘法的在問題解決中的作用,激發學習乘法的興趣。

        教學難重點:

        教學重點: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加法和乘法之間關系的理解,準確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學生準備: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前面課我們認識了乘法,你想用前面學習的乘法知識去解決身邊的問題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認識前面學習的乘法。

        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的練習

        二、基礎練習,鞏固意義

        補充題: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3+3+3+3=□×□5+5=□×□

        (1)生讀題,獨立完成。

        展示:3+3+3+3=3×4,5+5=2×5。

        (2)思考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小結:第一個加法算式,每一個加數都是3,有4個這樣的3,所以可以寫成4×3或者3×4;第二個加法算式是2個5相加,相同加數是5,有2個,所以可以寫成2×5或5×2。

        三、綜合練習,整體提升

        1、練習一第5題。

        (1)第(1)小題。

        觀察這幅圖,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請將信息填在括號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胡蘿卜?采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2)第(2)小題。

        仔細觀察,將信息填在括號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個面包?采用什么方法?看第二種方法,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觀察這兩個乘法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初步感受:兩個因數,其中一個為1,另一個因數為5,最后的積是5。

        (3)第(3)小題。

        有多少個盤子?每個盤子里有幾個蘋果?所以是幾個幾?一共有多少個蘋果?你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2。練習一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集體評議。

        第1幅圖中,是幾個幾相加?可以怎樣列式?為什么?第2幅圖中,可以填幾個幾呢?怎么列式呢?(4×6或6×4)為什么用乘法算式呢?

        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3、完成練習一第7題

        生先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再集體評議。

        4個6相加,你用什么方法計算?和是多少?為什么可以用乘法計算?

        2×3=()+()+()=()+()引導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第一個加法算式,有幾個相同的加數?(3個)所以2×3可以看成幾個幾相加;第二個加法算式,有幾個相同的加數?(2個)所以可以看成幾個幾相加。

        4、練習一第8題。

        仔細讀題,說說題目是什么意思?你覺得什么樣的算式才是朋友?

        分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小兔子3×4的朋友有哪些?一共有幾個朋友?熊貓呢?……

        四、拓展練習,發展提高

        1、完成練習一第9題。

        先觀察這幅圖。

        從圖上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嗎?小組內討論一下。

        學生獨立解決這些問題,再集體交流:為什么這兩個問題都可以用乘法來解決?

        2、補充題

        一個三角形有幾條邊?下面每個圖形中有多少個三角形?一共有幾條邊?

        一個三角形有幾條邊?(3條)。仔細觀察這些圖形,每一個圖形中有幾個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條邊?

        小組討論,集體匯報:

        (1)第一個圖形有3個三角形,一共有3+3+3=9條邊,因為是3個3,所以可以寫成乘法算式3×3=9;

        (2)第二個圖形有4個三角形,包含了4個3,一共有4×3=12條邊。

        (3)第三個圖形有5個三角形,包含了5個3,一共有3×5=15條邊。

        五、全課總結,概括提升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方案09-21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7-12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08-11

      乘法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04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2-11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5-25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3-20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5-25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4-10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 日本精品高清一二区一本到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69影院 | 亚洲第一高清尤物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在线第一 | 在线网址亚洲精品你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