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飛天凌空教學設計

      時間:2022-11-01 15:43:28 教案 我要投稿

      飛天凌空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飛天凌空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飛天凌空教學設計

      飛天凌空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特寫的特點。

        2、學習襯托、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3、引導學生體會中國健兒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光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

        1、品味本文富有層次的描寫和清新優美的語言。

        2、學習動靜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體會中國健兒的拼搏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感情。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賽場上,中國健兒奮力拼搏;站在領獎臺上,國旗下、金牌旁,國歌聲響起,那一刻,耀眼奪目!今天,讓我們跟著夏浩然、樊云芳的鏡頭,走近跳水池畔,欣賞中國跳水姑娘呂偉演繹的1、7秒的神話。

        二、介紹相關知識

        新聞特寫,記錄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場景,具體描述,生動形象地展現新聞事實。新聞特寫是以描寫為主要表現手段。

        新聞特寫主要有事件特寫和人物特寫,事件特寫以寫事為主,人物特寫以寫人為主。本文是一篇人物特寫。

        三、檢查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

        掠過:lüè屏息:bǐng翹首:qiáo悄然:qiǎo一剎那:chà

        2、解釋詞語。

        修長:細長、苗條的。

        從容不迫:不慌不忙,沉著鎮定。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不迫:不急促。

        眼花繚亂:看著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也比喻事物復雜,無法辨清。

        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投影或板書

        四、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通過敏銳精細的觀察、迅速準確的捕捉以及多種修辭手法,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了我國運動員呂偉奪魁的美妙瞬間。

        2、小結。

        五、作業

        朗讀課文,體會本文富有層次的描寫和清新優美的語言。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測

        用簡煉的詞語概括呂偉跳水的分解動作,并在文中找出相應的描寫。

        明確:分解動作:起跳、翻空和入水。

        相應的描寫:第二自然段起跳;第三自然段騰空;第四自然段入水課件展示

        二、讀課文,品味語言

        1、(1)她站在十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雅,白云似在她的頭頂飄浮,飛鳥掠過她的身旁。

        飄浮的白云、飛鳥與呂偉的“沉靜自若”形成鮮明的對比,構成動與靜的協奏曲。以靜反襯動,增強作品的可讀性。

        (2)還沒等觀眾從眼花繚亂中反應過來,她已經展開身體,像輕盈的、筆直的箭,“哧”地插進碧波之中,幾串白色的氣泡擁抱了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則悄然不驚。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跳水姑娘比作仙女般優美絕倫。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寫的文采,而且使動作更加可視可感,調動了讀者豐富的想象力。

        (3)“妙!妙極了!”站在我們旁邊的一名外國記者跳了起來。這時,整個游泳場都沸騰了,如夢初醒的觀眾用震耳欲聾的掌聲和歡呼聲,來向他們喜愛的運動員表達由衷的贊賞。

        外國記者的贊嘆,觀眾震耳欲聾的掌聲、歡呼聲,側面烘托了呂偉奪取桂冠中美妙的表現,同時也將整個特寫推向高潮,凸顯出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光的主題。

        三、作業布置

        從篇幅、報道對象、時效性、表現手法等角度,區分消息與特寫的不同。

        【板書設計】

        “飛天”凌空

        新聞特寫新聞:新聞性、時效性、真實性

        (特點)文學:形象思維、生動形象

      飛天凌空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了解新聞特寫的文體特點。

        2.把握呂偉表演“5136”的全過程,體會她跳水動作的飛動之美。

        3.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把握呂偉表演“5136”的全過程

        難點:

        (1)體會她跳水動作的飛動之美。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導學流程】

        一.導

        二.學

        1、知識鏈接

        2.自學教材(7分鐘)

        (1)自主研讀課文(7分鐘)

        (2)自學要求:大聲讀課文4分鐘;讀準字音;了解文章大意3分鐘

        (3)自學指導:勾畫相關重點內容,了解文章大意

        (4)注意事項:端正坐姿,零抬頭,零游離。

        三.測

        1、這則新聞特寫報道了一件什么事?著重抓住什么場面來細致刻畫的?

        2、本文記敘呂偉跳水過程時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分別記敘了什么內容?

        四、議

        1.小組討論“測”中未能解決的問題。

        2、作者寫呂偉準備工作時,為什么要寫白云與飛鳥呢?

        3、作者是如何寫出呂偉跳水動作的“飛天”之美的?請簡要分析。(可從選詞、修辭、寫法等角度進行品析)

        4、結合最后一段說說這篇特寫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展(“測”2板展,其余口展)

        六.評

        七.總結歸納

      飛天凌空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掌握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的基礎知識,了解其寫作特點。

        2.把握新聞特寫語言文學性與客觀性有機結合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掌握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的基礎知識,了解其寫法特點。

        2.指導學生熟悉新聞特寫語言的特點及運用技巧,為學生寫出“新聞味”的作品奠基。

        教學難點:

        品味學習本篇新聞特寫語言之真實美與動人美的有機結合,在客觀敘述和少量修飾語中體會作者的態度和觀點。

        教學創意:

        改寫對比了解特寫,小組探究補白領悟,拓展演練以學助寫,比較閱讀落實特寫。

        教學流程:

        一、補全消息,溫故知新

        (一)下面這則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的消息的結構和特點,將標題和導語補充完整。

        ( 中國運動員呂偉亞運會奪冠)

        新華社新德里11月24日電11月24日,(中國跳水姑娘呂偉在10米跳臺跳水比賽中,技壓群芳,一舉奪魁。)新德里跳水運動館,10米跳臺跳水比賽進入白熱化狀態。八名各國選手按照次序登臺比賽。4輪比賽過后,中國姑娘呂偉以微弱優勢排在第一。第五輪比賽,選手們紛紛上了難度。呂偉這最后一輪選擇的動作是“5136”,這是跳水比賽中難度系數的動作。只見她登上高臺,靜靜站立。起跳,向前翻騰一周半,空中轉體三周,身體打開,筆直地入水,壓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現,裁判給了分的高分。憑借著這一跳,呂偉獲得第9屆亞運會10米跳臺跳水賽金牌。

        (二)呂偉11歲開始練習跳水,14歲進入國家隊,15歲獲得全國少年冠軍,16歲拿下亞運會金牌,許多專業媒體都將“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稱號送給了她。在當時有關呂偉的眾多新聞報道中,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飛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學習它作為新聞體裁的獨特之處。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一來對前面消息的學習進行訓練夯實,二來補充交代了相關背景,激發學生興趣,三來為后面對新聞特寫特點的探究做鋪墊。)

        二、文題切入,批注美點

        (一)聚焦文題聊“飛天”

        “飛天”是佛教壁畫或石刻中在空中飛舞的神,“凌空”是高升到天上或聳立在空中,這一標題用比喻的修辭,把運動員呂偉高臺跳水比作飛天凌空,我們能讀到哪些信息呢?

        明確:呂偉跳水如仙女般優美絕倫,也表達了作者對其動作的感嘆和贊美。

        (二)自讀課文尋美點

        自讀課文,小組內分享交流能具體表現呂偉跳水如“飛天”般美妙的文段。

        (三)小組展示品美點

        小組推舉代表品讀、賞讀描寫細膩精彩的美文佳句。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環節以文題為切入點,在優美語句中直觀感受當時現場,感受新聞特寫中語言的文學藝術感染力。教師引導學生在美美讀美文佳句同時,從文學角度,引導他們感受語言文字慢鏡頭描述的技巧方法,如動作描寫、修辭手法、修飾的形容詞,正側面描寫的結合等等。)

        三、提煉補白,對比學習

        這篇僅540多字的新聞特寫,30年后再來讀它,依然覺得比賽像剛發生一樣,現場感十足,這篇特寫被評為當年好新聞“一等獎”。相比我們補全的那則消息,這則新聞特寫有何獨特之處?請閱讀課文關于《什么是新聞特寫》的補白,提煉重點信息,以《“飛天”凌空》為例來說明。

        明確:新聞特寫兼有新聞和文學的特點,著重描寫精彩的瞬間。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補白闡釋精準但抽象,同一新聞內容不同新聞體裁的表現,即消息和新聞特寫的對比歸納更加直觀,二者結合能讓學生更快更好掌握新聞特寫的特點。此環節也是對學生提煉整合、對比歸納等綜合語文能力的訓練。教師在此環節要引導學生領悟到本文作為新聞特寫的重要特征,即對“何人”“何地”“何事”等新聞要素一筆帶過,集筆力于具體描繪一個精彩的跳水動作,通篇以表現“如何”為主。)

        四、反芻美點,探究語言

        這則新聞特寫的文學味兒我們之前已經感受到品析過,那么作為新聞作品,如何體現新聞語言客觀真實的特點,達到細膩動人與客觀真實的有機融合呢?

        明確:客觀展示跳水動作本身;使用的跳水動詞準確形象;“猶如”“似乎”等詞的使用區分了客觀事實和主觀感受;四字詞語的大量使用體現新聞語言簡潔的特點。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個環節的美點反芻是在了解了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后,讓學生從新聞語言角度來進行探究發現,避免學生將新聞特寫等同于文學作品,也為最后練筆環節做鋪墊。)

        五、視頻拓展,精彩再現

        時光逆轉,讓我們一起穿越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賽場上,就在那一天,劉翔,這位21歲的中國人,以12秒91的成績獲得了110米欄奧運會冠軍,而我們就是在場的優秀記者,我們將用我們的筆將時間定格,將那驚心動魄的12秒91定格為永恒的瞬間。下面,就讓我們進入到那天的賽場,請仔細觀察感受,將下面這則新聞特寫省略號部分補全。

        “紅色閃電”橫空出世

        ——劉翔百米跨欄奪冠記

        距離比賽開始10分鐘,劉翔靜靜地坐在起跑線前,目光投射在眼前十道高高的欄架上。110米外,是那道醒目的終點線;身旁,是七個如狼似虎的強悍對手。其中的有法國人“一條狼”多庫里,美國奧運亞軍特拉梅爾,古巴的奧運冠軍加西亞,以及拉脫維亞名將奧里加斯。

        ……

        最后一欄后,劉翔已經遙遙。紅色的劉翔,黃色的面孔,高喊著撞向勝利之線!

        12秒91!全場人驚呆了。剎那間,全場爆發出震耳的歡呼聲……

        劉翔賽后恢復了平靜和往日的謙虛:“我今天的起跑非常好,我沒有想到自己能跑出這么好的成績。我把這塊金牌歸功于祖國和人民。”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劉翔跨欄奪冠的新聞價值很高,奪冠的12秒91分也很值得學生去觀察并模仿著來進行新聞特寫,并且視頻的觀看能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補全新聞特寫的方式減少了寫作時間,降低了寫作難度,將新聞特寫語言的訓練落到實處。)

        六、比較閱讀,歸納總結

        通過兩篇新聞特寫的閱讀,請同學們歸納總結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的獨特之處。

        明確:著力描寫最有價值的精彩瞬間;兼具新聞和文學的特點;不是只盯著瞬間“特寫”,其所存在的環境也要涉及。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同類新聞特寫的比較閱讀能從感性層面加深對這一體裁特點的掌握。)

        教學反思

        新進教師入門課上,大家以漫不經心的心態聽她的新聞特寫教學,結果卻收獲了震驚。整節課給人最深的印象是流暢的表達、語言的銜接與展開十分順暢,同時每個教學環節也穩重自然,每一個節拍都踩在點上。

        授課者、聽課者、觀課者齊聚一堂,共同學習新聞特寫《“飛天”凌空》。學校的文化核心在課堂,課堂所呈現和積淀的東西是這所學校所達到的層次。

        授課者的課有新聞特寫概念的引入,采用了導讀這一方式,事前還做了消息作的'復習,其目的是對比與特寫的異同。學習課文的時候,授課者先讓學生用閱讀消息的方法去體驗讀這一篇新聞特寫,結果發現新聞的要素弱化了,新聞的結構連最主要的導語也在前面找不到了。在此基礎上,適時地引出新聞特寫這種體裁,指出新聞特寫仍然具有消息的要素,但是更注重消息的過程是怎樣的,于是開始關注這一篇特寫所截取的新聞的橫斷面,看它是如何采用描寫這一手段記錄呂偉奪冠這一精彩瞬間的。

        對特寫的分析是這篇文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授課者首先帶領學生找到了特寫的文段,梳理站上跳臺、起跳、騰空、入水4個環節。在分析過程中采用了總結方法,以舉一反三的形式進行。學生總結出描寫環境正襯和觀眾表情反襯兩種方式來表現出呂偉的沉靜,在此基礎上概括出這類文章的一般格式,即先分析采用了什么修辭、表達方式、描寫方法、寫作技巧等,再結合本段描寫的對象和內容明白是怎樣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的。第三步,肯定這種方式對于特寫的好處,對后面的3個自然段從修辭、煉字、對比等幾個角度進行探究。

        如何處理次要環節呢?在分析完特寫鏡頭后,發現后面還有4個自然段,于是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特寫寫完了,后邊這幾個自然段起到什么作用呢?很快就發現是用側面描寫來襯托跳水運動員的精彩表現,學生很快總結出來有幾個方面的側面描寫:記者、觀眾、評委的點贊。通過尋找側面描寫,學生很快就概括出作者對運動員的情感。

        語文課堂上的拓展訓練以及讀寫結合,是語文課堂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學習完這篇新聞特寫以后,為了加深學生對新聞特寫這種題材的認知以及提高學生捕捉特寫鏡頭的能力,授課者選擇了大量的環境特寫和人物特寫的圖片,引導學生去發現特寫的點在哪里,在此基礎上布置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從而讓學生從概念的理解到閱讀的體驗,最后再到寫作的實踐,完整地對新聞特寫有了一個全面的感知。

        課堂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源于教學理念的引導,教材的深度把握,學情的精準了解,在師生和文本載體、生活之間架起思維的橋梁,使學生的素養得到提升,教師自己的專業也能得到發展。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飛天凌空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飛天凌空教學設計11-29

      飛天凌空教學設計03-28

      飛天凌空教學設計通用07-29

      飛天凌空教學設計(通用5篇)07-27

      飛天凌空課文電子原文02-25

      一秒七的神話--賞析《飛天凌空》12-06

      夢圓飛天教學設計12-10

      《夢圓飛天》教學設計11-25

      夢圓飛天教學設計05-26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视频区国产欧美国产日本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白丝袜 | 制服丝袜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 无遮高潮国产免费观看 |

        飛天凌空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飛天凌空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飛天凌空教學設計

        飛天凌空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特寫的特點。

          2、學習襯托、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3、引導學生體會中國健兒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光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

          1、品味本文富有層次的描寫和清新優美的語言。

          2、學習動靜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體會中國健兒的拼搏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感情。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賽場上,中國健兒奮力拼搏;站在領獎臺上,國旗下、金牌旁,國歌聲響起,那一刻,耀眼奪目!今天,讓我們跟著夏浩然、樊云芳的鏡頭,走近跳水池畔,欣賞中國跳水姑娘呂偉演繹的1、7秒的神話。

          二、介紹相關知識

          新聞特寫,記錄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場景,具體描述,生動形象地展現新聞事實。新聞特寫是以描寫為主要表現手段。

          新聞特寫主要有事件特寫和人物特寫,事件特寫以寫事為主,人物特寫以寫人為主。本文是一篇人物特寫。

          三、檢查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

          掠過:lüè屏息:bǐng翹首:qiáo悄然:qiǎo一剎那:chà

          2、解釋詞語。

          修長:細長、苗條的。

          從容不迫:不慌不忙,沉著鎮定。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不迫:不急促。

          眼花繚亂:看著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也比喻事物復雜,無法辨清。

          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投影或板書

          四、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通過敏銳精細的觀察、迅速準確的捕捉以及多種修辭手法,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了我國運動員呂偉奪魁的美妙瞬間。

          2、小結。

          五、作業

          朗讀課文,體會本文富有層次的描寫和清新優美的語言。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測

          用簡煉的詞語概括呂偉跳水的分解動作,并在文中找出相應的描寫。

          明確:分解動作:起跳、翻空和入水。

          相應的描寫:第二自然段起跳;第三自然段騰空;第四自然段入水課件展示

          二、讀課文,品味語言

          1、(1)她站在十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雅,白云似在她的頭頂飄浮,飛鳥掠過她的身旁。

          飄浮的白云、飛鳥與呂偉的“沉靜自若”形成鮮明的對比,構成動與靜的協奏曲。以靜反襯動,增強作品的可讀性。

          (2)還沒等觀眾從眼花繚亂中反應過來,她已經展開身體,像輕盈的、筆直的箭,“哧”地插進碧波之中,幾串白色的氣泡擁抱了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則悄然不驚。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跳水姑娘比作仙女般優美絕倫。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寫的文采,而且使動作更加可視可感,調動了讀者豐富的想象力。

          (3)“妙!妙極了!”站在我們旁邊的一名外國記者跳了起來。這時,整個游泳場都沸騰了,如夢初醒的觀眾用震耳欲聾的掌聲和歡呼聲,來向他們喜愛的運動員表達由衷的贊賞。

          外國記者的贊嘆,觀眾震耳欲聾的掌聲、歡呼聲,側面烘托了呂偉奪取桂冠中美妙的表現,同時也將整個特寫推向高潮,凸顯出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光的主題。

          三、作業布置

          從篇幅、報道對象、時效性、表現手法等角度,區分消息與特寫的不同。

          【板書設計】

          “飛天”凌空

          新聞特寫新聞:新聞性、時效性、真實性

          (特點)文學:形象思維、生動形象

        飛天凌空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了解新聞特寫的文體特點。

          2.把握呂偉表演“5136”的全過程,體會她跳水動作的飛動之美。

          3.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把握呂偉表演“5136”的全過程

          難點:

          (1)體會她跳水動作的飛動之美。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導學流程】

          一.導

          二.學

          1、知識鏈接

          2.自學教材(7分鐘)

          (1)自主研讀課文(7分鐘)

          (2)自學要求:大聲讀課文4分鐘;讀準字音;了解文章大意3分鐘

          (3)自學指導:勾畫相關重點內容,了解文章大意

          (4)注意事項:端正坐姿,零抬頭,零游離。

          三.測

          1、這則新聞特寫報道了一件什么事?著重抓住什么場面來細致刻畫的?

          2、本文記敘呂偉跳水過程時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分別記敘了什么內容?

          四、議

          1.小組討論“測”中未能解決的問題。

          2、作者寫呂偉準備工作時,為什么要寫白云與飛鳥呢?

          3、作者是如何寫出呂偉跳水動作的“飛天”之美的?請簡要分析。(可從選詞、修辭、寫法等角度進行品析)

          4、結合最后一段說說這篇特寫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展(“測”2板展,其余口展)

          六.評

          七.總結歸納

        飛天凌空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掌握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的基礎知識,了解其寫作特點。

          2.把握新聞特寫語言文學性與客觀性有機結合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掌握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的基礎知識,了解其寫法特點。

          2.指導學生熟悉新聞特寫語言的特點及運用技巧,為學生寫出“新聞味”的作品奠基。

          教學難點:

          品味學習本篇新聞特寫語言之真實美與動人美的有機結合,在客觀敘述和少量修飾語中體會作者的態度和觀點。

          教學創意:

          改寫對比了解特寫,小組探究補白領悟,拓展演練以學助寫,比較閱讀落實特寫。

          教學流程:

          一、補全消息,溫故知新

          (一)下面這則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的消息的結構和特點,將標題和導語補充完整。

          ( 中國運動員呂偉亞運會奪冠)

          新華社新德里11月24日電11月24日,(中國跳水姑娘呂偉在10米跳臺跳水比賽中,技壓群芳,一舉奪魁。)新德里跳水運動館,10米跳臺跳水比賽進入白熱化狀態。八名各國選手按照次序登臺比賽。4輪比賽過后,中國姑娘呂偉以微弱優勢排在第一。第五輪比賽,選手們紛紛上了難度。呂偉這最后一輪選擇的動作是“5136”,這是跳水比賽中難度系數的動作。只見她登上高臺,靜靜站立。起跳,向前翻騰一周半,空中轉體三周,身體打開,筆直地入水,壓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現,裁判給了分的高分。憑借著這一跳,呂偉獲得第9屆亞運會10米跳臺跳水賽金牌。

          (二)呂偉11歲開始練習跳水,14歲進入國家隊,15歲獲得全國少年冠軍,16歲拿下亞運會金牌,許多專業媒體都將“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稱號送給了她。在當時有關呂偉的眾多新聞報道中,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飛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學習它作為新聞體裁的獨特之處。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一來對前面消息的學習進行訓練夯實,二來補充交代了相關背景,激發學生興趣,三來為后面對新聞特寫特點的探究做鋪墊。)

          二、文題切入,批注美點

          (一)聚焦文題聊“飛天”

          “飛天”是佛教壁畫或石刻中在空中飛舞的神,“凌空”是高升到天上或聳立在空中,這一標題用比喻的修辭,把運動員呂偉高臺跳水比作飛天凌空,我們能讀到哪些信息呢?

          明確:呂偉跳水如仙女般優美絕倫,也表達了作者對其動作的感嘆和贊美。

          (二)自讀課文尋美點

          自讀課文,小組內分享交流能具體表現呂偉跳水如“飛天”般美妙的文段。

          (三)小組展示品美點

          小組推舉代表品讀、賞讀描寫細膩精彩的美文佳句。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環節以文題為切入點,在優美語句中直觀感受當時現場,感受新聞特寫中語言的文學藝術感染力。教師引導學生在美美讀美文佳句同時,從文學角度,引導他們感受語言文字慢鏡頭描述的技巧方法,如動作描寫、修辭手法、修飾的形容詞,正側面描寫的結合等等。)

          三、提煉補白,對比學習

          這篇僅540多字的新聞特寫,30年后再來讀它,依然覺得比賽像剛發生一樣,現場感十足,這篇特寫被評為當年好新聞“一等獎”。相比我們補全的那則消息,這則新聞特寫有何獨特之處?請閱讀課文關于《什么是新聞特寫》的補白,提煉重點信息,以《“飛天”凌空》為例來說明。

          明確:新聞特寫兼有新聞和文學的特點,著重描寫精彩的瞬間。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補白闡釋精準但抽象,同一新聞內容不同新聞體裁的表現,即消息和新聞特寫的對比歸納更加直觀,二者結合能讓學生更快更好掌握新聞特寫的特點。此環節也是對學生提煉整合、對比歸納等綜合語文能力的訓練。教師在此環節要引導學生領悟到本文作為新聞特寫的重要特征,即對“何人”“何地”“何事”等新聞要素一筆帶過,集筆力于具體描繪一個精彩的跳水動作,通篇以表現“如何”為主。)

          四、反芻美點,探究語言

          這則新聞特寫的文學味兒我們之前已經感受到品析過,那么作為新聞作品,如何體現新聞語言客觀真實的特點,達到細膩動人與客觀真實的有機融合呢?

          明確:客觀展示跳水動作本身;使用的跳水動詞準確形象;“猶如”“似乎”等詞的使用區分了客觀事實和主觀感受;四字詞語的大量使用體現新聞語言簡潔的特點。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個環節的美點反芻是在了解了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后,讓學生從新聞語言角度來進行探究發現,避免學生將新聞特寫等同于文學作品,也為最后練筆環節做鋪墊。)

          五、視頻拓展,精彩再現

          時光逆轉,讓我們一起穿越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賽場上,就在那一天,劉翔,這位21歲的中國人,以12秒91的成績獲得了110米欄奧運會冠軍,而我們就是在場的優秀記者,我們將用我們的筆將時間定格,將那驚心動魄的12秒91定格為永恒的瞬間。下面,就讓我們進入到那天的賽場,請仔細觀察感受,將下面這則新聞特寫省略號部分補全。

          “紅色閃電”橫空出世

          ——劉翔百米跨欄奪冠記

          距離比賽開始10分鐘,劉翔靜靜地坐在起跑線前,目光投射在眼前十道高高的欄架上。110米外,是那道醒目的終點線;身旁,是七個如狼似虎的強悍對手。其中的有法國人“一條狼”多庫里,美國奧運亞軍特拉梅爾,古巴的奧運冠軍加西亞,以及拉脫維亞名將奧里加斯。

          ……

          最后一欄后,劉翔已經遙遙。紅色的劉翔,黃色的面孔,高喊著撞向勝利之線!

          12秒91!全場人驚呆了。剎那間,全場爆發出震耳的歡呼聲……

          劉翔賽后恢復了平靜和往日的謙虛:“我今天的起跑非常好,我沒有想到自己能跑出這么好的成績。我把這塊金牌歸功于祖國和人民。”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劉翔跨欄奪冠的新聞價值很高,奪冠的12秒91分也很值得學生去觀察并模仿著來進行新聞特寫,并且視頻的觀看能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補全新聞特寫的方式減少了寫作時間,降低了寫作難度,將新聞特寫語言的訓練落到實處。)

          六、比較閱讀,歸納總結

          通過兩篇新聞特寫的閱讀,請同學們歸納總結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的獨特之處。

          明確:著力描寫最有價值的精彩瞬間;兼具新聞和文學的特點;不是只盯著瞬間“特寫”,其所存在的環境也要涉及。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同類新聞特寫的比較閱讀能從感性層面加深對這一體裁特點的掌握。)

          教學反思

          新進教師入門課上,大家以漫不經心的心態聽她的新聞特寫教學,結果卻收獲了震驚。整節課給人最深的印象是流暢的表達、語言的銜接與展開十分順暢,同時每個教學環節也穩重自然,每一個節拍都踩在點上。

          授課者、聽課者、觀課者齊聚一堂,共同學習新聞特寫《“飛天”凌空》。學校的文化核心在課堂,課堂所呈現和積淀的東西是這所學校所達到的層次。

          授課者的課有新聞特寫概念的引入,采用了導讀這一方式,事前還做了消息作的'復習,其目的是對比與特寫的異同。學習課文的時候,授課者先讓學生用閱讀消息的方法去體驗讀這一篇新聞特寫,結果發現新聞的要素弱化了,新聞的結構連最主要的導語也在前面找不到了。在此基礎上,適時地引出新聞特寫這種體裁,指出新聞特寫仍然具有消息的要素,但是更注重消息的過程是怎樣的,于是開始關注這一篇特寫所截取的新聞的橫斷面,看它是如何采用描寫這一手段記錄呂偉奪冠這一精彩瞬間的。

          對特寫的分析是這篇文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授課者首先帶領學生找到了特寫的文段,梳理站上跳臺、起跳、騰空、入水4個環節。在分析過程中采用了總結方法,以舉一反三的形式進行。學生總結出描寫環境正襯和觀眾表情反襯兩種方式來表現出呂偉的沉靜,在此基礎上概括出這類文章的一般格式,即先分析采用了什么修辭、表達方式、描寫方法、寫作技巧等,再結合本段描寫的對象和內容明白是怎樣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的。第三步,肯定這種方式對于特寫的好處,對后面的3個自然段從修辭、煉字、對比等幾個角度進行探究。

          如何處理次要環節呢?在分析完特寫鏡頭后,發現后面還有4個自然段,于是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特寫寫完了,后邊這幾個自然段起到什么作用呢?很快就發現是用側面描寫來襯托跳水運動員的精彩表現,學生很快總結出來有幾個方面的側面描寫:記者、觀眾、評委的點贊。通過尋找側面描寫,學生很快就概括出作者對運動員的情感。

          語文課堂上的拓展訓練以及讀寫結合,是語文課堂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學習完這篇新聞特寫以后,為了加深學生對新聞特寫這種題材的認知以及提高學生捕捉特寫鏡頭的能力,授課者選擇了大量的環境特寫和人物特寫的圖片,引導學生去發現特寫的點在哪里,在此基礎上布置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從而讓學生從概念的理解到閱讀的體驗,最后再到寫作的實踐,完整地對新聞特寫有了一個全面的感知。

          課堂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源于教學理念的引導,教材的深度把握,學情的精準了解,在師生和文本載體、生活之間架起思維的橋梁,使學生的素養得到提升,教師自己的專業也能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