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

      時間:2023-03-21 17:49:12 教案 我要投稿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13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氧化還原反應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13篇)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復習化合價的基礎上,使學生用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認識、理解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

        2.學會用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

        3.掌握用雙線橋法和單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教學重點】

        1.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及其判斷。

        2.用雙線橋法和單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教學難點】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的表示法

        【教學方法】啟發討論

        【教學設計】

        [復習引入]

        1.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2.寫出鈉、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分析其得失電子的情況,推出鈉、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

        〖學生活動〗

        學生交流討論,得出如下結果:

        元素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

        元素化合價降低→得到電子

        [問題情境]標出2KBr+Cl2=Br2+2KCl反應中各元素的化合價,并分析哪種元素失電子,哪種元素得電子,電子從哪種元素轉移到哪種元素?

        〖學生活動〗

        學生探索、討論、交流,從而得出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

        〖教師活動〗

        在氯氣與溴化鉀的反應中,溴離子失去1個電子形成溴原子,溴原子結合

        成溴分子,溴元素的化合價由-1升高到0;同時氯氣分子中的氯原子得到溴離子給出的1個電子形成氯離子,氯元素的化合價由0降低到-1。

        在反應過程中,溴離子與氯原子之間發生了電子轉移,導致了溴元素與氯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

        [強調提醒]

        a.“e-”表示電子

        b.用雙線橋法表示時箭頭從反應物指向生成物,箭頭起止為同一種元素,應標出“得”與“失”及得失電子的總數。

        〖學生活動〗

        由學生歸納概括總結:

        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氧化還原反應:有電子轉移的反應

        [問題情境]

        判斷下列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的請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

        (1)2Fe+3Cl2=2FeCl3(2)CaO+H2O=Ca(OH)2

        (3)Cl2+H2O=HCl+HClO(4)Fe+CuSO4=FeSO4+Cu

        (4)NaOH+HCl=NaCl+H2

        上述反應各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哪一種?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有何關系?

        〖學生活動〗

        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交流,歸納總結如下:

        〖教師活動〗[拓展視野]

        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強弱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表現出氧化性,還原劑表現出還原性。一般情況下,得到電子的能力趆強,物質的氧化性就趆強;失去電子的能力趆強,物質的還原性就趆強。例如:

        氟、氯、溴、碘的單質的氧化性強弱順序為:F2>Cl2>Br2>I2

        離子的還原性強弱順序為:I->Br->Cl->F-

        〖學生活動〗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交流,并由學生總結歸納如下規律:

        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升高總數=化合價降低總數

        元素失電子總數=元素得電子總數

        〖教師活動〗歸納、概括、小結本課知識要點。

        〖鞏固練習〗《化學1(蘇教版)》P45中的[問題解決]:

        請指出下列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分析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并指出氧化劑、還原劑。

        (學生當堂練習,并交流反饋答題結果。教師進行點評。)

        〖布置作業〗《化學1(蘇教版)》P47~48:1、2、3

        〖板書設計〗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1.氧化還原反應:有電子轉移的反應

        二、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1.雙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注意:a.“e-”表示電子。

        b.雙線橋法表示時箭頭從反應物指向生成物,箭頭起止為同一種元素,

        應標出“得”與“失”及得失電子的總數。

        2.單線橋法

        三、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四、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升高總數=化合價降低總數

        元素失電子總數=元素得電子總數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用化合價升降法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技能。

        情感目標

        通過對各種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紹,對學生進行辯證思維的訓練。

        教學建議

        教學重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原則和步驟。

        教學難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鑒的經驗。

        教材分析: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是正確書寫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一個重要步驟,也是側重理科學生所應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種,本節介紹的“化便谷升降法”就是其中的一種。

        教材從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變化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引入,說明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可以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來配平,但對于較復雜的氧化還原反應,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來配平不太方便,進而引出用“化合價升降法”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措施。

        本節教材通過三個典型的例題,對三種不同類型的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細致分析;介紹了三種不同的配平方法,培養了學生靈活看待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能力,訓練了學生的辯證思維。

        教材還通過問題討論,將學生易出錯誤的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用配平時應遵循的原則—化合價升降總數相等,進行分析判斷,強化了配平的關鍵步驟—使反應前后離子所帶的電荷總數相等的原則,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教法建議

        教學中應注重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利用學生所學的氧化還原反應概念和接觸的一些氧化還原反應,學習本節內容。教學中應采用精講精練、講練結合的方法,使學生逐步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方法。不能使學生一步到位,隨意拓寬知識內容。

        1.通過復習,總結配平原則

        教師通過以學生學習過的某一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為例,引導學生分析電子轉移及化合價的變化,總結出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原則—化合價升降總數相等。

        2.配平步驟

        [例1]、[例2]師生共同分析歸納配平基本步驟:

        (1)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分別標出變價元素的化合價,得出升降數目。

        (2)使化合價升高與化合價降低的總數相等(求最小公倍數法)

        (3)用觀察的方法配平其它物質的化學計算數(包括部分未被氧化或還原的原子(原子團)數通過觀察法增加到有關還原劑或氧化劑的化學計量數上),配平后把單線改成等號。

        該基本步驟可簡記作:劃好價、列變化、求總數、配化學計量數。

        [例3]在一般方法的基礎上采用逆向配平的方法。屬于經驗之談,是對學生辯證思維的訓練,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為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配平技能,建議在分析完每個例題后,補充針對性問題,強化技能訓練,鞏固所學知識。

        另外,關于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可組織學生結合教材中的“討論”、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的配平要滿足原子個數守恒、電荷守恒、化合價升降總數相等。然后組織學生進行適當練習加以鞏固。通過設置該“討論”內容,鞏固了氧化還原反應配平的知識,強化了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在學習化學中的重要作用。

        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可補充配平的另一種方法—離子一電子法,以及不同化合價的同種元素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的`確定方法:氧化產物中的被氧化元素的價態不能高于還原產物中被還原元素的價態。

        如: (濃)— 氧化產物是 而不是 或 ,還原產物是 而不是 。 氧化產物 的還原產物 。

        典型例題

        例1 一定條件下,硝酸銨受熱分解的未配平化學方程式為:

        ,請配平方程式。

        選題目的:復習鞏固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一般配平方法,當使用一般配平方法有困難時可用其它方法配平。拓寬視野,達到簡化配平方法的目的。此題適于任何學生。

        解析:一般可根據元素化合價的變化關系

        5NH4NO3 ==== 2HNO3+ 4N2↑+ 9H2O

        升高3×5

        降低5×3

        為了簡化配平過程,也可通過反應物中氮元素的平均化合價及變化關系

        5/2NH4NO3 —— HNO3+ 2N2↑+ 9/2H2O ===>5NH4NO3 === 2HNO3+ 4N2↑+ 9H2O

        N:+1——→+5 升高4×1

        2N:(+1—→0)×2 降低2×2

        注:在配平此題時一定要注意,氮元素的化合價不能出現交叉現象

        解答: 5、2、4、9。

        啟示:對于同種物質中同種元素價態不清或同種物質中同種元素的價態不同時,只需根據化合價法則,找出元素的相應化合價,抓住質量守恒、電子守恒,就可正確配平。

        例2 已知 在下列反應中失去7mol電子,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 選題目的:加強對“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依據是化合價升降(電子轉移)總數相等。”的理解。此題作為提高能力可介紹給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來理解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

        2.學會用化合價升降法判斷氧化還原反應,掌握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3.理解得失電子、氧化還原的相互依存和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教學過程

        【板書】

        氧化還原反應

        一、化合價升降和氧化還原反應

        【提問】

        CuO+H2Cu+H2O

        1.在以上反應中,氧化銅發生氧化反應,還是還原反應?依據是什么?

        2.標出反應中各元素的化合價,從中分析三種元素化合價各有什么變化。

        【講解】

        小結初中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知識后,引導學生把氧化還原反應跟化合價聯系起來。

        【討論】

        2Na+Cl22NaCl H2+Cl22HCl

        這兩個反應沒有氧的得失,但也是氧化還原反應,為什么?哪種物質發生氧化反應?哪種物質發生還原反應?

        【講解】

        小結上述討論后,得出:

        【板書】

        物質所含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這一類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升高的'物質發生氧化反應;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發生還原反應。

        【鞏固性提問】

        下列反應中哪些是氧化還原反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各是什么物質?

        2NaBr+Cl2===2NaCl+Br2 2NaOH+H2SO4===Na2SO4+2H2O

        MnO2+4HClMnCl2+2H2O+Cl2↑ Ca(ClO)2+CO2+H2O===CaCO3↓+2HClO

        【板書】

        二、電子得失和氧化還原反應

        1.電子得失和化合價升降

        【講解】

        以鈉跟氯氣反應為例,講清鈉原子為什么失去1個電子,氯原子為什么獲得1個電子以及得失電子跟化合價升降的關系后,再舉鐵跟稀硫酸、鐵跟氯氣、氯化亞鐵跟氯氣的反應中化合價的變化情況。小結如下:

        【板書】

        2.電子得失和氧化還原反應

        【講解】

        把電子得失跟化合價升降的關系以及化合價升降跟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聯系起來。

        【講解】

        凡有電子轉移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得到電子的物質是氧化劑,發生還原反應;失去電子的物質是還原劑,發生氧化反應。

        【思考題】下列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1.氧化劑發生氧化反應,還原劑發生還原反應。

        2.化合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分解反應都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3.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都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作業略。)

        教學說明 氧化還原反應共三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建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從復習初中已有的得氧、失氧角度出發,通過化合價的升降過渡到從電子得失的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第二課時講解另一種電子轉移即電子對偏移(這樣安排是為了分散難點),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氧化劑、氧化性、氧化反應等概念的辨析及聯系。第三課時是習題課,通過學生自己思考、練習,鞏固上兩課時內容,能較熟練地判斷氧化劑和氧化反應等。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4

        思路分析: 觀察反應前后 的化合價的變化: 。CuSCN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不十分清楚,則化合價的變化更不易一一找出,另外氧元素的化合價也發生了變化。因此,該題不宜使用一般方法配平,因SCN- 和HCN中元素化合價較復雜,做起來較麻煩,可利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地電子總數和還原劑失電子總數是相等的這一規律。根據題中已知條件設未知系數求算。

        設 計量數為 , 計量數為 ,根據得失電子數相等,有7x=5y。

        所以x:y=5:7,代入后用觀察法確定其它物質計量數,最后使各項計量數變為整數,得:10、14、21、10、10、14、7、16。

        注:解本題是依據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得電子總數和還原劑失電子總數是相等的這一規律。本題若用確定元素化合價變化進行配平,需確定 中 為+1價,S為-2價,1個 應當失去 ,可得相同結果,但做起來較麻煩。

        啟示: 因中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化學反應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個反應都了解的很透徹,抓住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依據,即可找到解題的切入點。

        例3 在強堿性的熱溶液中加入足量硫粉,發生反應生成 -和 。生成物繼續跟硫作用生成 和 。過濾后除去過量的硫,向濾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強堿液后再通入足量的 , 跟 反應也完全轉化為 。

        (1)寫出以上各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若有a mol硫經上述轉化后,最終完全變為 ,至少需 和 的物質的量各是多少?

        (3)若原熱堿液中含 6mol,則上述a mol硫的轉化過程里生成的 中的 值為多少?

        選題目的:該題以信息的形式給出已知條件,是培養學生學會提煉題中信息作為解題依據的能力;鍛煉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學會學習方法;復習鞏固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等知識在解題中的應用。

        解析:

        (1)① ② ③

        ④

        (2)從氧化還原電子得失關系看,電子得失均在硫元素之間進行。

        從 ,失電子;從 ,得電子。

        所以 完全轉化為 所失電子數與 轉化為 所得電子數相等,即:

        amol amol

        由 守恒, 完全轉化為 需 和 。

        (3)原熱堿液中含 ,則反應①中消耗 。根據反應①、②、③,有 ,所以 。

        啟示: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服從氧化還原反應規律,這是思考問題的基本方法。凡涉及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計算要考慮得失電子守恒規律的合理應用。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原則。

        (2)掌握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一般步驟。

        2.能力和方法目標

        通過氧化還原方程式配平的學習,提高知識的綜合遷移能力;

        3.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一般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特殊的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理解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加深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思想觀念。

        (2)通過一些配平技巧、配平的規律的學習,培養學生創造和發現化學學科的科學美、規律美,從中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用化合價升降法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原則和步驟。

        難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技巧,熟練掌握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

        教學中主要通過學生的練習來發現問題、讓學生自己總結發現配平的規律,提高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能力。

        [教學過程]

        [復習氧化還原反應基本概念并引入新課]

        問題1.投影下表,教師引導,師生共同討論:

        反應物及性質

        化合價改變

        得失電子情況

        發生的反應

        產物

        還原劑具還原性

        升高

        失電子

        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

        氧化產物

        氧化劑具氧化性

        降低

        得電子

        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

        還原產物

        問題2.對于下列氧化還原反應,用雙線橋或單線橋法標出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

        (1)銅跟濃硝酸反應: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2)硫化氫氣體通入濃硫酸中:H2S+H2SO4(濃)=S↓+SO2↑+2H2O

        (3)紅熱炭投入熱的濃硝酸溶液中:C+4HNO3(濃)=CO2↑+4NO2↑+2H2O

        通過以上三個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分析,引導學生總結和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如電子守恒規律、價態變化規律。

        [引入新課]

        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討論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方法。

        [板書]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學生活動]讓學生自己看書,總結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原則、配平步驟、配平依據等內容。

        等大多數學生看完書后,提問學生。再師生共同總結。

        配平依據:

        (1)化合價升降規律:氧化劑得電子總數跟還原劑失電子總數必相等,表現在化合價上就有被氧化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價數必定跟被還原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價數必定相等。

        (2)質量守恒定律:任何化學反應前后,各元素原子個數必定守恒。

        配平的一般步驟:

        (1)找出反應前后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

        (2)分析各變價元素的化合價升、降的價數;

        (3)以化學式為單位,求出化合價升、降價數的最小公倍數,使有關元素的化合價升、降總價數相等。

        (4)用觀察法配平其它元素的化學計量數。

        (其中1、2、3是為了保證電子得失數相等,第4步是保證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這一階段中,教師可以找一個相對比較簡單的例子,一邊跟學生一起配平這個方程式,一邊跟學生一起總結氧化還原配平的基本步驟。最后讓學明確,在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還不熟練的初始階段,要按部就班根據配平進行訓練。熟練后可以跳過某些步驟,直接配平。

        [課堂練習]

        1.根據以上步驟,配平以下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1)□Cr3++□Na2O2+□OH-—□CrO42-+□Na++□H2O

        (2)□CrI3+□Cl2+□KOH—□K2Cr2O7+□KIO4+□KCl+□H2O

        (3)□P4+□HNO3+□H2O—□H3PO4+□NO↑

        (4)□Mn2++□S2O82-+□H2O—□SO42-+□MnO4-+□H2O

        (5)□Zn+□H++□NO3-—□Zn2++□NO+□H2O

        (6)□HClO4+□P+□H2O—□HCl+□H3PO4

        2.下列有關硫化亞鐵跟濃硫酸反應的方程式正確的是( )

        (A)2FeS + 6H2SO4= Fe2(SO4)3+ 3SO2↑+2S +6H2O

        (B)4FeS + 18H2SO4= 2Fe2(SO4)3+ 9SO2↑+7S +18H2O

        (C)6FeS + 16H2SO4= 3Fe2(SO4)3+6SO2↑ +7S +16H2O

        (D)8FeS + 18H2SO4= 4 Fe2(SO4)3+ 3SO2↑+ 11S+18H2O

        [分析和討論] 有的同學只是機械地分析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原子總數是否守恒,得出四個反應式都正確的錯誤結論。這是以氧化還原反應為背景考查質量守恒定律。四個反應中氧化劑都是硫酸,還原劑都是硫化亞鐵,氧化產物都是單質硫和硫酸鐵,還原產物都是二氧化硫。所以反應物FeS中的鐵、硫元素與產物Fe2(SO4)3中的鐵 、單質S中的硫元素守恒,四個選項中,只有A選項中還原劑(FeS)與氧化產物(S)相對應。答案選A。

        [鞏固練習]

        1.在反應5NH4NO3=2HNO3+4N2↑+9H2O中,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

        (A)1:1 (B)5:4 (C)5:3 (D)3:5

        2.反應NO+O2+NO2+H2O—HNO3(未配平)是多組化學計量數的化學方程式,當氧氣有被NO還原時,此反應各物質化學計量數之比為( )。

        (A)4:9:24:14:28 (B)1:1:1:1:2

        (C)8:9:12:10:20 (D)任意比均可

        3.將H2S氣體通入四種不同濃度的硝酸溶液中,發生下列反應:

        ①3H2S+2HNO3= 3S +2NO +4H2O

        ②4H2S+2HNO3= 4S +NH4NO3+ 3H2O

        ③H2S+2HNO3= S +2NO2+ 2H2O

        ④5H2S+2HNO3= 5S +N2+ 6H2O

        根據上述反應判斷四種硝酸溶液的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A)④②①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①④②③

        4.一定條件下硝酸銨受熱分解的未配平化學方程式為:NH4NO3——HNO3+N2+H2O,在反應中被氧化與被還原的氮原子數之比為( )。

        (A)5:3 (B) 5:4 (C)1:1 (D)3:5

        5.被稱為萬能還原劑的NaBH4溶于水并和水反應:NaBH4+H2O-NaBO2+H2(未配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NaBH4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B)NaBH4是還原劑,H2O是氧化劑

        (C)硼元素被氧化,氫元素被還原

        (D)被氧化的元素與被還原的元素的質量比是1:1

        6.氧化亞銅(Cu2O)是不溶于水的堿性氧化物,能溶于酸發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生成單質銅和Cu2+。測定一種含氧化亞銅的礦石中氧化亞銅的含量的方法是:將礦石溶于足量的硫酸鐵和硫酸的混合液中,然后用高錳酸鉀溶液滴定,反應后錳元素以+2價形式存在。

        (1)寫出配平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①Cu2O與Fe2(SO4)3、H2SO4反應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加高錳酸鉀溶液時發生的反應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2O與上述兩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強弱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次測定中稱取5.0g礦樣,用高錳酸鉀溶液滴定時,消耗0.1mol·L-1KMnO4的體積為100mL,則礦樣中氧化亞銅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2A,3B,4A,5BD。

        6.(1)①Cu2O+Fe2(SO4)3+H2SO4=2CuSO4+2FeSO4+H2O。

        ②10FeSO4+2KMnO4+8H2SO4=5Fe2(SO4)3+2MnSO4+K2SO4+8H2O。

        (2)KMnO4>Fe2(SO4)3>Cu2O。

        (3)72%。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6

        課題:《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概念。

        2.能根據反應中的元素化合價是否升降來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3.能用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并能舉例說明化學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降與電子轉移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

        2、培養學生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氧化與還原的相互依存和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教學重點:

        1、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方法

        2、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教學難點: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教學方法:討論、引導、歸納、練習、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類非常重要的`化學反應——氧化還原反應

        (二)講授新課

        (投影)本節課教學任務

        1、什么是氧化還原反應?2、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生)完成課本P48交流研討

        (師)引導學生分析元素的化合價并引出化學反應的又一種分類方法并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

        (生)思考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什么?

        (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有些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變化。

        (生)完成投影練習,思考總結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的關系(師)講評習題并引導學生再判斷以上反應屬于四種基本反應的哪一種,并得出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的關系。

        (生)完成練習冊P22例1、P23(變式)

        (師)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生)完成課本P49觀察思考及實驗

        (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有電子轉移

        (生)討論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與化合價升降的關系

        (師)小結:某種元素的一個原子或離子

        失e- → 該元素化合價升高 → 發生氧化反應

        得e- → 該元素化合價降低 → 發生 還原反應

        (投影)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的圖片

        (生)完成投影練習

        (師)評析練習

        (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

        (師)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1、定義

        2、特征:有些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變化

        3、實質:電子轉移

        4、失e- → 化合價升高 → 發生氧化反應

         得e- → 化合價降低 → 發生 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7

        一、教材分析

        中學階段的化學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氧化還原反應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點,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課標要求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真正理解反應的實質,正確探究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貫穿于整個中學階段化學知識的學習始終,是非常重要的理論知識。

        本節的教學思路是通過分析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所含元素的化合價是否有變化,建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并探討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通過分析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所承擔的角色,引出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概念,加強對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二、教學目標

        1.課標要求

        (1)通過熟悉的化學反應,使學生認識到有的化學反應中有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建立氧化還原的概念。

        (2)通過實驗和思考,分析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轉移。

        2.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能舉出生產生活中氧化還原反應的實例。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變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提出問題,引入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現象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學習氧化還原反應,認識到氧化還原反應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無處不在,而且有利有弊。只有充分學習和研究,才能避免有害的氧化還原反應的發生,讓更多的氧化還原反應造福于人類。讓學生關注化學與生命活動的聯系,體會化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包含三部分內容: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以往教學通常將本節分為3課時,每一部分為一課時。為了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教師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時,以“氧化還原反應”為線索,通過“化合價變化”這一氧化還原反應的標志揭示其實質為“電子的轉移”。本節課在設計時注重化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由學生熟悉的五彩繽紛的焰火引入,以生產生活中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結束,交相呼應。

        2.學情分析

        本節知識內容是中學化學中重要的理論知識,比較抽象,是高一學生在學習了物質的量、電解質之后的又一難點。將這兩課時合為一課時,也成為教師教學設計時必須考慮的問題。如果在一節課中將多個概念傳授給學生,那就是一節失敗的課。真正能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層層遞進地學習、理解這些概念,領悟相互之間的關系,自主地進行探究和思考,那才是一節成功的課。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分析化合價的升降,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2.難點

        理解電子轉移是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五、教學方法

        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在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上設置疑問,并引導學生通過思考、練習、實驗來解決疑問。例如,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后,利用學生熟悉的氫氣還原氧化銅反應引出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概念,教學過程順理成章,易于學生接受。問題的設置應有梯度,循序漸進,由現象到本質,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解決新知識學習中的疑問。由于本節內容理論性較強,教學中多處采用舉例教學,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和熟悉的化學反應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標志和實質。通過練習,鞏固理論知識的.學習,講練結合,實現高效教學。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中最為直觀的教學方法。通過實驗引發學生思考,發現問題的本質。

        六、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很高興引領大家學習氧化還原反應,今天我們將走入氧化還原反應的世界。氧化還原反應是一類十分重要的反應,它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同學們還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那29個由焰火組成的神奇大腳印和絢麗多彩的焰火嗎?這就是由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產生的。我們學習過的化學反應也有很多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大家請看屏幕(展示圖片)。

        2.設計思路

        氧化還原反應對學生來說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導入環節的設置就是先給學生一個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建立熟悉感,更好地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3.引入正題

        給出常見的幾種化學反應,讓學生標注化合價。然后分成兩類,我們把化合價變化的稱為氧化還原反應。在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教學中,先提出問題“什幺因素引起了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呢”,然后以氯化鈉的形成為例,以圖片的方式展現鈉原子和氯原子之間電子的轉移。

        假設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是由電子的轉移引起的,接下來學生進行分組實驗:鐵釘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可以解釋為鐵失去電子轉移給了溶液中的銅離子,銅離子得電子生成銅,并在鐵釘上析出。理論分析如此,那幺實際是否符合理論分析呢?采用演示實驗,把鐵釘和銅片分別連接導線,串聯電流表后插入硫酸銅溶液中。按照理論分析電路中應該有電流產生,則電流表的指針應該發生偏轉。實驗現象證明確實有指針偏轉,說明理論分析正確,電子轉移引起了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有機結合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究精神,又節省了時間,達到了實驗效果。最后歸納小結,提煉精髓。

        4.概況整合

        實質標志:電子的轉移,化合價變化形成氧化還原反應。

        5.課前準備

        (1)搜集教學素材,如氧化還原反應的視頻、生活中氧化還原反應的圖片、防腐劑圖片等。

        (2)設計幻燈片輔助教學。

        (3)準備一個演示實驗和兩個分組實驗。

        (4)設計教案,設計、印刷導學案。

        七、教學評價

        氧化還原反應是中學化學中重要的理論知識,比較抽象。這節課循序漸進、有條理地將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概念一一介紹給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層層遞進地學習、理解這些概念,領悟其中的關系,自主地進行探究和思考。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幫助學生把難懂的理論知識學得更加輕松,是本節課希望達到的最佳效果,也是最終目的。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8

        1.了解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概念。

        2.從化合價升降、電子的得失或電子對偏移角度理解氧化還原反應。(重點)

        3.培養由現象到本質的科學探究意識。

        4.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轉移。(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

        [基礎·初探]

        1.從得失氧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結論:一種物質被氧化,另一種物質被還原的反應叫氧化還原反應。

        2.從元素化合價升降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結論:反應前后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反應叫氧化還原反應。

        3.從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結論:凡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學反應叫氧化還原反應。

        [探究·升華]

        [思考探究]

        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聯系

        (1)CO2+2NaOH===Na2CO3+H2O和CO+CuO△(=====)Cu+CO2兩反應,誰是氧化還原反應?判斷依據是什么?

        【提示】后者,反應前后化合價有變化。

        (2)Zn+H2SO4===ZnSO4+H2↑反應中,什么元素被氧化?哪種物質為還原產物?

        【提示】Zn被氧化,H2為還原產物。

        (3)在反應2KClO3MnO22KCl+3O2↑中,哪種元素被還原?哪種物質是氧化產物?

        【提示】氯元素被還原,O2為氧化產物。

        (4)氧化還原反應是不是一定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一種?

        【提示】不一定。如3CO+Fe2O3高溫(=====)3CO2+2Fe就不是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任何一種,但卻是氧化還原反應。

        [認知升華]

        升華1氧化還原反應概念間的關系

        記憶口訣:

        升→失→氧→氧→氧

        降→得→還→還→還

        升華2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即:

        (1)置換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2)復分解反應一定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3)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4)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題組·沖關]

        題組1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概念的理解與判斷

        1.下列化學反應中,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Na2CO3+CaCl2===CaCO3↓+2NaCl

        B.Fe+CuSO4===Cu+FeSO4

        C.2NaHCO3△(=====)Na2CO3+CO2↑+H2O

        D.CaO+H2O===Ca(OH)2

        【解析】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化合價發生變化,A、C、D均無化合價的變化,是非氧化還原反應;B是置換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答案】B

        2.下列關于氧化還原反應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在反應中失去電子的物質被氧化,得到電子的物質被還原

        B.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可以是同一物質

        C.氧化還原反應是一種物質首先被氧化,另一種物質再被還原的反應

        D.只有氧化沒有還原的反應是不存在的'

        【解析】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同時發生的,二者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

        【答案】C

        3.已知銅在常溫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被還原的元素是________,發生氧化反應的物質是________,發生還原反應的物質是________,還原產物是________,氧化產物是________。

        【答案】CuNCuHNO3NOCu(NO3)2

        【題后反思】

        氧化還原反應中的4個“不一定”

        (1)一種元素被氧化,不一定有另一種元素被還原。如0(Cl2)+H2O===H-1(Cl)+H+1(Cl)O中,被氧化和被還原的元素都是氯元素。

        (2)一種反應物不一定只表現出一種性質。如反應2KMnO4△(=====)K2MnO4+MnO2+O2↑中,參加反應的KMnO4既表現了還原性,又表現了氧化性。

        (3)有單質參加或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如同素異形體之間的相互轉化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4)某種物質由化合態變為游離態,不一定是被還原,如HCl→Cl2是被氧化。

        題組2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4.下列反應中,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成三氧化硫:2SO2+O2催化劑2SO3

        B.氯氣通入溴化鈉溶液中:Cl2+2NaBr===2NaCl+Br2

        C.稀鹽酸與硝酸銀溶液混合反應:HCl+AgNO3===AgCl↓+HNO3

        D.氧化鈉跟水反應:Na2O+H2O===2NaOH

        【解析】化合反應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作用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由此可知,A、D項屬于化合反應。判斷一個反應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關鍵是看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是否發生變化,由此分析題目所給的四個選項,不難看出C、D項中各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均未發生變化,它們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A項中的硫、氧元素,B項中的氯、溴元素的化合價均發生了變化,它們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綜上所述,只有A項符合題意。

        【答案】A

        5.下列反應是分解反應但又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BaCO3高溫(=====)BaO+CO2↑

        B.2KMnO4△(=====)K2MnO4+MnO2+O2↑

        C.2CO+O2點燃(=====)2CO2

        D.CO+CuO△(=====)Cu+CO2

        【解析】A項,不是氧化還原反應;C項,不是分解反應;D項,不是分解反應。

        【答案】B

        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表示

        [探究·升華]

        [思考探究]

        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的兩種表示方法

        (1)雙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與數目

        H2+CuO△(=====)Cu+H2O

        (2)單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與數目

        3Cl2+2Fe點燃(=====)2FeCl3

        【提示】

        [認知升華]

        電子轉移兩種方法的書寫步驟

        (1)雙線橋法的書寫步驟

        (2)單線橋法的書寫步驟

        【特別提醒】單線橋法與雙線橋法的區別

        (1)單線橋法表示時箭頭是在反應物中由失電子的元素指向得電子的元素;表示時只標轉移電子的數目。

        (2)雙線橋法表示時①箭頭由反應物中變價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同一元素;②表示時要標出“得到”或“失去”;③電子數目且電子數目相等。

        [題組·沖關]

        1.下列化學反應中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正確的是()

        【解析】A項,電子轉移的方向不正確;C項,Zn失去2e-;D項,Cu失去2e-。

        【答案】B

        2.(1)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用雙線橋法標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并注明“被氧化”、“被還原”。

        ①Fe2O3與CO在高溫下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KClO3與MnO2在共熱條件下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H2S氣體和SO2氣體反應生成S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并用單線橋法標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①Cu和AgNO3溶液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室制Cl2的反應為MnO2+4HCl(濃)△(=====)MnCl2+Cl2↑+2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生成FeCl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實驗室制取少量N2常利用的反應是NaNO2+NH4Cl△(=====)NaCl+N2↑+2H2O,關于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NaNO2發生氧化反應

        B.生成1molN2時轉移的電子數為6mol

        C.NH4Cl中的氮元素被還原

        D.被氧化和被還原的元素是同一種元素

        【解析】↑+2H2O中,NaNO2發生還原反應,生成1molN2,轉移3mole-,NH4Cl中N被氧化,被氧化和被還原的元素均為N。

        【答案】D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夠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理解氧化還原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會用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電子轉移情況。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和本質的分析,學習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邏輯推理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氧化”和“還原”這一對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體會自然現象中的對立與統一關系,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

        【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回憶一下初中學過的知識,什么是氧化反應,什么是還原反應,能不能舉出幾個具體的實例呢?

        【學生回答】氧化反應:碳與氧氣、鐵與氧氣……

        還原反應:氫氣還原氧化銅、碳還原氧化銅、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

        【提出問題】能不能舉出其他的氧化還原反應?

        【學生回答】碳與氫氣的反應、氫氣還原氧化銅……

        【提出問題】觀察一下所列舉的幾個化學方程式,除了得失氧之外,從化合價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氧化還原反應?

        【學生回答】得氧元素發生氧化反應,元素化合價升高;失氧元素發生還原反應,元素化合價降低。

        【教師引導】由此可知,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就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變化。

        【提出問題】鐵與硫酸銅的反應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是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化學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

        【學生回答】是,鐵元素、銅元素的化合價都出現了變化。可知并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

        2.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提出問題】為什么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會出現化合價的升降變化?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什么有關?

        【學生回答】元素化合價的變化與得失電子(電子轉移)有關。

        【教師引導】那么就從原子結構的角度揭秘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為什么會發生變化。

        【提出問題】金屬鈉在氯氣中燃燒生成NaCl,從原子結構示意圖的角度思考NaCl是怎樣形成的?

        【提出問題】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HCl,從原子結構示意圖的角度思考HCl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思考,教師講解】從原子結構來看,氫原子最外層有1個電子,可獲得1個電子而形成2個電子的穩定結構。氯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有7個電子,也可獲得1個電子而形成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

        這兩種元素的原子獲取電子難易程度相差不大。在發生反應時,它們都未能把對方的電子奪取過來,而是雙方各以最外層的1個電子組成一個共用電子對,這個電子對受到兩個原子核的共同吸引,使對方最外電子層都達到穩定結構。在氯化氫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對共用電子對的吸引力比氫原子的稍強一些,所以,共用電子對偏向氯原子而偏離于氫原子。因此,氫元素的化合價從0價升高到+1價,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價從0價降低到-1價。在這個反應中,發生了共用電子對的偏移,氫氣發生了氧化反應,氯氣發生了還原反應。(教師講解并板書)

        【提出問題】根據以上的分析,能不能從電子轉移的角度重新定義氧化還原反應?

        【學生回答】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教師總結并板書)

        【提出問題】能不能從電子轉移的角度分析鐵與硫酸銅的反應?

        【學生回答】鐵元素失去2個電子,化合價升高,發生氧化反應;鐵元素得到2個電子,化合價降低,發生還原反應。(教師板書:利用雙線橋法)

        環節三:鞏固提升

        【提出問題】有人說置換反應、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和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全部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你認為這個說法正確嗎?請說明理由。

        提示:正確。因為在這幾類反應中,反應前后前后都有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本質,學到了什么?

        布置作業:課下思考,四大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有什么關系。

        四、板書設計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10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從得氧和失氧的分類標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2.從化合價變化的分類標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

        3.培養學生用概念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探究與活動,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發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學生進行對立統一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使學生形成勇于創新的習慣、培養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探究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其發展

        [教學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人類的衣、食、住、行,生物體的產生、發展和消亡,化工生產約50%以上的化學反應等等都涉及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與我們的生活、生命、生產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例如,研究燃燒中的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燃燒效率及產物對環境的影響等問題與本節知識有密切關系。下面我們就討論氧化還原反應這一問題。

        師:初中學習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空氣中氧氣發生的發光、放熱的氧化反應,現在我們來進一步研究。請同學們舉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實例。

        [板書]第三節氧化還原反應

        新課推進

        師: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學生填寫此表)。

        引導學生討論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概念。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氧化反應

        還原反應

        分類標準

        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否同時發生

        CuO+H2====Cu+H2O

        H2跟O2結合生成H2O的過程稱為H2的氧化反應

        CuO跟H2反應失去O的過程,稱為CuO的還原反應得氧、失氧的角度是

        Fe2O3+3CO====2Fe+3CO2

        生:得出以下結論

        [板書]根據反應中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學反應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分類標準:得失氧的`情況。

        氧化反應:得到氧的反應。

        還原反應:失去氧的反應。

        師:在復習化合價概念的基礎上,請分析填寫下列表格: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反應前后化合價升高的元素

        反應前后化合價降低的元素

        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反應與化合價升降的關系

        還原反應與化合價升降的關系

        是否只有得氧、失氧的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

        CuO+H2====Cu+H2O

        2Mg+O2====2MgO

        Fe2O3+3CO2====Fe+3CO2

        2Al2O3====4Al+3O2↑

        2H2O2====2H2O+O2↑

        Mg+2HCl====MgCl2+H2↑

        Mg+2H+====Mg2++H2↑

        Fe+CuSO4====Cu+FeSO4

        Fe+Cu2+====Cu+Fe2+

        師:CuO+H2====Cu+H2O

        1.在以上反應中,氧化銅發生氧化反應還是還原反應?依據是什么?

        2.標出反應中各元素的化合價,從中分析三種元素化合價各有什么變化。

        小結初中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知識后,引導學生把氧化還原反應跟化合價變化聯系起來。

        [合作探究]

        2Na+Cl2====2NaCl

        H2+Cl2====2HCl

        這兩個反應雖沒有氧的得失,但是氧化還原反應,為什么?哪種物質發生氧化反應,哪種物質發生還原反應?為什么?

        [課堂小結]

        上述[合作探究]討論后,得出:

        物質所含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的一類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升高的物質發生氧化反應;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發生還原反應。

        [板書設計]

        第三節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

        1.定義:根據反應中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學反應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2.兩類標準:

        (1)得失氧的情況

        氧化反應:得到氧的反應。

        還原反應:失去氧的反應。

        (2)化合價升降情況

        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升高的物質發生氧化反應;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發生還原反應。

        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活動與探究]

        下列反應中哪些是氧化還原反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各是什么物質?

        2NaBr+Cl2====2NaCl+Br2

        2NaOH+H2SO4====Na2SO4+2H2O

        MnO2+4HCl====MnCl2+2H2O+Cl2↑

        Ca(ClO)2+CO2+H2O====CaCO3↓+2HClO

        [隨堂練習]

        1.下列各類反應中,全部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A.分解反應B.化合反應

        C.置換反應D.復分解反應

        2.下列各說法正確的是( )

        A.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某元素由化合態變為單質,此元素可能被還原,也可能被氧化

        B.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是還原反應

        C.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是氧化反應

        D.化合物分解的產物有單質,則該分解反應必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3.下列反應中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但反應類型不屬于四個基本反應類型的是…( )

        A.Fe2O3+3H2SO4====Fe2(SO4)3+3H2O B.CuO+H2====Cu+H2O

        C.Fe2O3+3CO2====Fe+3CO2 D.H2+ S====H2S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掌握化學反應的實質,理解離子反應及離子方程式的意義;根據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對比掌握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能力培養: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分析、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科學思想:通過觀察的化學現象及反應事實,使學生了解研究事物從個別到一般的思想方法,體驗研究問題,尋找規律的方法。

        科學品質:通過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動手參與能力,對反應現象的觀察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

        科學方法:觀察、記錄實驗;對反應事實的處理及科學抽象。

        重點、難點 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問】復分解反應能夠發生的條件是什么?并對應舉例說明。

        【評價】給予肯定。

        【指導實驗】全班分為三大組,分別做下面的三組實驗,并觀察記錄:

        一、硝酸銀溶液分別跟鹽酸、氯化鈉、氯化鉀的反應;

        回答:復分解反應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進行的,這類反應必須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難電離的物質三者之一才能發生。

        例:(1)在反應里生成難溶物質。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應里生成氣態物質,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應里生成弱電解質,如:水、弱酸、弱堿等。

        NaOH+HCl=NaCl+H2O

        分組實驗,并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復習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訓練學生實驗觀察能力,根據提出的問題和實驗結果引起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二、鹽酸跟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鈣的反應;

        三、硝酸跟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鈣的反應。

        【追問】分別討論三組實驗,參加反應的物質不同,為什么每一組會產生同樣的現象?在筆記本上完成其化學方程式。

        【講解】酸、堿、鹽都是電解質,在水的作用下能電離(強調離子表示方法)。這些電解質在溶液里發生的反應實質上是離子間反應。

        【練習】書寫如下電離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書】一、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

        電解質在溶液里所起的反應屬于離子反應。如:復分解反應和在溶液中進行的置換反應等。

        【過渡】用什么式子來表示離子反應呢?前面已經通過實驗證明AgNO3與NaCl、HCl、KCl均能發生反應,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請同學分別寫出上述實驗的化學方程式。

        二、均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

        三、均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

        思考并討論、猜想。

        回答:復分解反應均是在溶液中進行的,溶質在溶液中大多數是以離子形式存在的。雖然反應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離子。比如鹽酸、氯化鈉、氯化鉀在溶液中均電離出氯離子,跟AgNO3電離出的Ag+結合,所以均產生白色沉淀氯化銀。

        練習: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練習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復習鞏固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化學教案《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講解】先把溶液中易電離的物質改寫成離子的形式,把難溶的物質仍寫成化學式。反應前溶液中大量存在著四種離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結合成難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減少,反應向右進行。把反應前后沒有變化的H+和NO3-即實際沒有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刪去就寫成了“離子方程式”。

        【板書】2.離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

        子方程式。

        【練習】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應的實驗現象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設問】通過完成AgNO3分別與HCl、NaCl、KCl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你們發現了什么?

        離子方程式的意義有以下兩個方面。

        【板書】2.意義

        ①能揭示反應的實質;

        ②不僅表示某一個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提問】Ag++Cl-=AgCl↓代表的意義是什么?

        【講解】怎樣書寫離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寫、改、刪、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為例分析。

        領悟。

        模仿。

        板書練習: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發現反應物雖不同,卻都可用同一離子方程式表示。可見離子方程式的意義與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間進行的反應,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銀鹽進行的一類反應。

        反應的實質是離子間相互交換的過程,探究反應的實質,引出本節的知識點。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板書】3.書寫步驟

        (1)寫: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師生同時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凡是難溶、難電離、氣體等均寫成化學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質仍寫其化學式)。

        (3)刪:刪去方程式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將系數化成最簡整數比。

        (4)查:檢查書寫的離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和電荷守恒。①方程式兩邊各元素原子個數是否相等。②方程式兩邊電荷數是否相等。

        【練習】鹽酸跟Na2CO3、K2C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義是什么?

        【練習】請學生在筆記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并驗證兩同學回答是否準確。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鹽跟強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類反應。

        分析離子反應如何運用了質量守恒定律;通過對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則的練習,要讓學生熟練掌握這一重要的化學用語的基本功。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請寫出固體氯化銨與固體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設問】有同學將此反應寫出離子方

        H2O請討論此寫法是否正確?

        【評價】對后一組的發言,給予高度的評價。指出,固體物質間的反應,不能寫成離子方程式。

        【設問】請寫出實驗室制氯化氫的化

        學方程式。此反應能寫出離子方程式

        嗎?

        【評價】答案正確。指出學習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質。

        【投影】課堂練習

        一、完成下列離子方程式

        1.氫氧化鋇跟稀硫酸反應

        2.鐵跟稀鹽酸的反應

        二、判斷下列離子方程式是否正確?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實驗室制氯氣:

        寫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討論后回答:

        一組代表回答:按上述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此式正確。

        另一組代表回答:雖然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此式正確,但反應物都是固態,反應物沒有發生電離,怎么來的離子方程式?我們認為是錯誤的。

        討論后回答:

        在無水參與的情況下,濃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發生電離,因此不能寫出離子方程式。

        完成練習: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確,雖然元素原子個數守恒(即遵守了質量守恒)但反應前、后電荷數不等,違反了電荷守恒原則。

        4.不正確。不符合反應事實,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時生成Fe2+。

        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及時反饋,進行調控。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總結】離子反應用離子方程式表示;離子方程式不僅能表示一定物質間的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正確的離子方程式可揭示反應的實質。要熟練掌握離子方程式的寫法。

        5.正確。此題是氧化還原反應,除了要遵循質量守恒、電荷守恒外,同時還應遵守電子守恒。

        【隨堂檢測】

        1.H2S通入NaOH溶液中,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H2S+2NaOH=2Na++S2-+2H2O

        (B)S2-+2H++2Na++20H-=2H2O+2Na++S2-

        (C)H2S+2OH-=2H2O+S2-

        (D)2H++2OH-=2H2O

        2.下列離子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

        (A)鐵跟稀硫酸反應:2Fe+6H+=2Fe3++3H2↑

        (B)碳酸鎂跟稀硫酸反應:

        MgCO3+2H+=Mg2++H2O+CO2↑

        (D)氯化銅與氫氧化鋇反應:Cu2++2OH-=Cu(OH)2↓

        第1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如何表達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第2題考查學生利用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則判斷正確結果。

        附:隨堂檢測答案

        1.(C) 2.(B)、(D)

        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12

        【教學內容、目標】

        1、了解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初步認識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

        2、學會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能初步運用“對立統一”觀點了解有關概念的辯證關系)。

        3、初步學會用箭頭符號正確表示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

        【知識講解】

        本節重點是用化學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本節難點是用箭頭符號表示和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一、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

        1、僅從物質類型分為無機化學反應和有機化學反應。

        2、既從物質類別又從物質反應前后種數分為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

        3、按反應中有無電子轉移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4、按反應中微粒形態分為離子反應和非離子反應(分子之間或分子與原子之間的反應)。

        5、按反應中能量變化形式如熱量的變化分為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

        二、氧化還原反應

        1、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和本質

        初中化學僅以得氧、失氧的觀點初步認識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但是有許多反應盡管沒有氧參與,如鈉在氯氣中燃燒2Na+Cl2NaCl也屬于氧化還原反應;而碳在氧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表面上似乎只有碳得到氧,發生了氧化反應那么什么物質失去了氧呢?誰被還原了呢?“失氧”的觀點不能自圓其說;再如氫氣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水的反應:++其中氧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保持-2價沒有變化,實質上起氧化作用的是+2價銅元素,并不是-2價的氧元素。因此得氧,失氧觀點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確切的一種說法。

        其實在化學反應前后,凡涉及元素價態變化的反應都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元素化合價的升降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有升必有降,這是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依據和特征。由于元素化合價數值與正負跟該元素的一個原子得失電子數目或形成共用電子對數目及其偏移狀況有關,所以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轉移。

        2、與氧化還原反應有關的“成對”概念及其辯證關系

        以下跟氧化還原反應有關的“成對”概念既相互對立又緊密相聯缺一不可,都統一于同一反應之中才具有意義。

        (1)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物質失去電子(相應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就是氧化反應(或稱“被氧化”);物質得到電子(相應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就是還原反應(或稱“被還原”)。如:

        ;

        在一化學反應中有物質發生氧化反應,則必然有物質發生還原反應,二者盡管表現不同,但必走同時存在于某一具體反應中。

        (2)氧化劑~還原劑

        在化學反應中得電子的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稱為氧化劑;在化學反應中失去電子的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物質)稱為還原劑。在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是從還原劑轉移到氧化劑。必須強調的是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還原劑均是指反應物,二者必定同時存在,兩者既在不同種反應物中,也可以在同一物質中,甚至可以存在于某一單質中。兩者既是對立的(爭奪電子)又是統一的(共依共存)。

        (3)氧化性~還原性

        在化學反應中,氧化劑奪電子的性質稱為氧化性(或稱氧化能力);還原劑失電子的性質稱為還原性(或還原能力)。所謂氧化劑的強弱,就是指它的氧化性強弱;所謂還原劑的強弱,就是指它的還原性的強弱。

        (4)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這一對概念只針對生成物而言。還原劑失去電子被氧化后的生成物稱為氧化產物;氧化劑得電子被還原后的生成物稱為還原產物。氧化產物相對同一反應的氧化劑具有較弱的氧化性;還原產物相對同一反應的還原劑具有較弱的還原性。

        上述四對概念之間的關系可歸納如下:

        失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

        氧化劑 + 還原劑 ==== 還原產物 + 氧化產物

        (氧化性強)(還原性強) (還原性較弱)(氧化性較弱)

        得電子,化合升降低,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

        也可概括為六個字“失→高→氧,得→低→還。”

        3、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常見的氧化劑有:

        (1)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如:鹵素單質(X2)、O2、S等。

        (2)高價金屬陽離子如:Fe3+、Cu2+等。

        (3)高價或較高價含氧化合物如:MnO2、濃H2SO4、HNO3、酸化KMnO4。

        常見的還原劑有:①活潑或較活潑的金屬:如K、Na、Z1、Fe等。

        ②一些非金屬單質:如H2、C、Si等。

        ③較低態的化合物:CO、SO2、H2S等。

        一般情形下強氧化劑與強還原劑共存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弱氧化劑與弱還原劑則較難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4、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的表示方法:

        (1)用雙線箭頭符號表示(方程式兩邊同一元素的原子得、失電子的情形

        失2×2e

        得e 得3e

        (2)用單線箭頭符號表示(僅在方程式左側反應物上原子得、失電子的情形)

        2KMnO4K2MnO4+MnO2+O2↑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13

        本節考點: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氧化性和還原性強弱的判斷;根據得失電子守恒推斷氧化產物或還原產物;配平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并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

        二、氧化性和還原性強弱的比較

        1.在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例3.根據反應:①I2+SO2+2H2O=H2SO4+2HI ②2FeCl2+Cl2=2FeCl3

        ③2FeCl3+2HI=2FeCl2+I2+2HCl 可知:I-、Fe2+、Cl-、SO2的還原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A.I->Fe2+>Cl->SO2 B.Cl->Fe2+>SO2>I-

        C.Fe2+>I->Cl->SO2 D.SO2>I->Fe2+>Cl-

        判斷一個氧化還原反應能否進行,也應遵循“由強到弱”的規律,即反應式中的物質應符合“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例4 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還原性,它們在酸性溶液中還原性的強弱順序為Cl-

        A.2Fe3++SO2+2H2O=2Fe2++SO42-+4H+ B.I2+SO2+2H2O=H2SO4+2HI

        C.H2O2+H2SO4=SO2+O2+2H2O D.2Fe2++I2=2Fe3++2I-

        2.根據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元素的單質(或原子)從左到右還原性漸弱,氧化性漸強(稀有氣體元素除外),同主族元素單質(或原子)從上到下還原性漸強,氧化性漸弱。例如,氧化性:F2>Cl2>Br2>I2>S(含常識性知識),還原性:NaRb+>Cs+

        3.根據金屬活動順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還 原 性 漸 弱

        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Sn2+ Pb2+(H+)Cu2+ Fe3+ Ag+

        氧 化 性 漸 強

        4.①據原電池電極:負極金屬比正極金屬活潑(還原性強);②據電解池中放電順序,先得(或失)電子者氧化性(或還原性)強,其規律為:陽離子得電子順序(即氧化性強弱順序):參考3中規律。陰離子失電子順序(即還原性強弱順序):S2->I->Br->Cl->OH->NO3- 、SO42-等。

        5.同種元素價態越高,氧化性越強(如Fe3+>Fe2+),但例外地,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最高價態只有氧化性;價態越低,還原性越強(如S2->S>SO2),最低價態只有還原性;中間價態兼具氧化性和還原性。

        6.反應原理相似的不同反應中,反應條件要求越低,說明氧化劑或還原劑越強。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相關文章: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06-14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06-14

      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案04-06

      《氧化還原反應》化學教案06-11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13篇06-14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14篇06-14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12-07

      《氧化還原反應》的說課稿06-18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02-16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传媒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在线看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一区看三级 | 欧美在线观看免费人成 | 亚洲精品国产一卡二卡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