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象》的教學案例與反思
一、創設情境,設置懸念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特殊的朋友,它是——
(多媒體出示圖片,)生齊答:大象。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頭大象嗎?
生1: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墻。
生2: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
生3:大象的耳朵像兩把扇子。
生4:大象的鼻子像一根管子。
師:你們的想象真豐富,這么大的象,老師特別想知道它有多重,你能幫老師想個辦法嗎?
(經過些許的沉思,部分學生紛紛舉手。)
生:可以稱一稱。
師:怎樣稱呢?
生1:用地磅稱一稱。
生2:可以利用起重機稱。
……
師:大家的辦法都很棒,不費工夫就稱出了大象的體重,可是在1700多年前,沒有地磅、起重機,該怎么辦呢?
二、品讀課文,體會品質
師:請同學們自己小聲地朗讀課文,想一想: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有哪些人?
(生開始自讀課文,師來回巡視,幫學生掃清字詞障礙。)
生:故事發生在古時候,有曹操、曹沖、官員們。
師: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看一下當時稱象的錄像,看看曹沖和官員們分別是怎樣稱象的?
(多媒體放映錄象,之后生爭先恐后,搶著舉手。)
生1:官員中有的說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一塊的再稱。
生2:有的說造一桿大秤,砍一棵大樹當秤桿。
師:你同意這種做法嗎?
生1:不同意。把大象宰了,大象就死了,多可惜呀。
生2:做一桿大秤也不行,哪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氣。
師:曹操同意嗎?你從哪知道的?
(生紛紛埋頭讀書,尋求答案。)
生:曹操聽了直搖頭,說明他不同意。
師:你能給老師演一演“直搖頭”嗎 ?
(生上臺表演。之后師有意只搖一下頭,問學生對不對,接著請同學一起演“直搖頭”。))
師:曹沖又是如何稱象的呢?
1、同桌互讀第4段,然后師指名范讀,大家評價朗讀效果,接著讓學生在每句話的前面標出序號,為下面弄清曹沖稱象的過程做鋪墊。
2、男、女生分組逐句朗讀,師隨機總結并板書稱象的步驟:
趕象上船,畫下記號;趕象下船,裝上石頭;
搬下石頭,稱其重量;石頭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師:曹沖的辦法能稱出大象的重量嗎?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一起愉快地朗讀第5段。
師: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欣賞曹沖稱象的具體過程。
(多媒體放映曹沖稱象的片段。)
師:你喜歡曹沖嗎?面對他,你有什么話要說嗎?
(多媒體出示曹沖的圖片,激發說話的欲望。)
生1:曹沖你真棒。
生2:你解決了大臣們都解決不了的難題,太聰明了。
生3:你愛動腦,愛思考,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三、改進方法,鼓勵創新
師:下課前,老師有一份禮物要贈送給大家,誰來替大家代領一下?
(生躍躍欲試,你爭我搶。)
師挑選三位健壯的男生上臺領“獎”——搬三塊石磚。
師:請問你有什么感受?
生1:老師太重了。
生2:累死我了。
生3:有點搬不動。
師:三塊磚頭就把大家累成這樣,試想如果讓大家搬與大象一樣重的石頭會如何?
生1:我可不想搬。
生2:非累死我不可。
……
師:所以老師認為曹沖的方法需要改進一下,你認為呢?
(生抓耳撓腮,冥思苦想。見此情景,師建議小組討論。)
生1:古時候有很多戰馬,我們可以把石頭換成馬,能省很多力氣。
生2:馬還得趕上趕下,浪費時間,不如用人代替石頭,省時又省力。
至此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的臉上露出燦爛的微笑以示認可,我想、:這就是智慧的火花,是大家一致公認的最完美的辦法。
反思:
課文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和拓展語言的好范例,也是學生學習說話,培養和提高口語交際的憑借。在教學中我很好地利用課文這一資源,為學生訓練口語服務。如,導入部分引導生一邊觀察大象的圖片一邊向同學介紹大象;還有在學生明確曹沖稱象的`辦法后,讓學生面對曹沖的畫像用自己的話夸一夸,說一說等,通過創設具體的情境,降低說話難度,激發其欲望,,學生就有話可說。這樣的說話訓練,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又讓學生在說話中滲透了思想教育,這比老師的說教更有說服力。
課標指出:“要在發展語言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本節課,我活用教材空白,引導鼓勵學生聯系生活想象,創造性想象。如課堂接近尾聲時,請學生改進曹沖的方法,給學生創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困惑:
本節課敘事性很強,教學中學生朗讀積極性不高,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激勵學生朗讀這類課文是我最大的困惑。
【《稱象》的教學案例與反思】相關文章:
《曹沖稱象》教學案例及反思02-14
《稱象》教學反思06-17
《稱象》教學反思04-24
稱象的教學反思07-07
稱象教學反思07-03
《稱象》教學反思07-28
《稱象》教學反思09-30
稱象教學教師反思10-09
課文《稱象》的教學反思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