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時間:2022-06-20 11:05:44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16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么優秀的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16篇)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建立了質量單位“克”與“千克”、1千克=1000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重難點是幫助學生建立“噸”的概念。

        由于課前對學生進行了預習的要求,所以他們對生活中比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用什么單位表示,也能說出是用“噸”作單位,但是對1噸到底有多重,學生并沒有感性的認識和直觀的參照;所以本節課的重點就是努力幫助學生建立“噸”的概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也非常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因此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常見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選取事例。

        首先,我從學生熟悉的自己的體重入手,當有學生說出自己的體重是25千克時,我順勢就以他的體重為標準,先讓大家算一算:10個他共有多重、20個呢?多少個他的體重就是1噸?學生很快算出40個他的體重是1噸。此時學生對于噸的概念只處于知道的層次,他們并沒有實際的體驗,所以第二步,我設計讓學生互相背一個人的體重,然后40個學生集體站到講臺上,大家互相感受1噸的重量。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在頭腦中建立“噸”的概念,我又讓學生結合課本主題圖中的幾個小動物的重量算一算哪幾個小動物的體重合在一起是1噸。學生很快發現:2頭牛的體重合起來剛好是1噸……這時我還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幾個小動物合在一起的情景。

        最后,我還結合課后習題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是幾個需要用“噸”做單位的圖片,如:鯨、輪船、運貨物的火車箱等,這些圖片的展示幫助學生進一步形象了“噸”的概念。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我努力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1噸是很重、很多、很大的,讓知識與體驗共生,數學與生活同在,學生在猜測、體驗、探究中生成“噸”的概念。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2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創設好的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源于生活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置身于日常生活當中。看到、聽到、想到的都是平時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將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進入參與學習的狀態。如:激趣導入中,我創設了和媽媽上水果市場買東西的生活情境,學生對這是既熟悉,又感覺親切,很快就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起來,更引發了他們對新知識“噸”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學時教師可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生活情境,提出問題,點燃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給思維以動力。這樣安排,將數學與生活、學習有機地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今天就學的知識來源生活,有利于激發學生認知的興趣和情感,喚起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

        二、聯系生活實際,探究數學知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教師要勇敢地從教科書里跳出來,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在更廣闊的天地間開展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內心的感受、體驗結合起來。在教學“噸” 這個單位時,由于“噸”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少接觸,遠遠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怎樣將“噸”這個抽象的事物,以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拉近“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因此,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常見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選取事物。例如:通過“選大力士提水”、“同學互相背一背”的活動,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堂內能提供的條件來感知體驗一噸。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教師要善于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景,讓數學貼近生活,學生就會真正體會數學原理的奧秘就是對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數學更有趣。

        三、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在學會了新知以后,學生就會產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欲望,以獲得成就感。否則就會產生知識無用的想法,對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緊緊地把握好這一大好時機,設計出貼近生活,使學生感興趣的練習,滿足學生的愿望。如在練習中我設計了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日記,由于是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系生活,同時也鞏固了新知識。在拓展應用的練習中,更體現了把數學知識生活化,把現實問題數學化,讓學生體會對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數學知識能夠在生活中發揮威力。這集基礎性、應用性、趣味性、開放性相結合的數學問題,不但鞏固了簡單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學生參與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離不開數學”。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總之,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將書本知識活學活用。使小小的課堂走向更廣闊的生活天地,激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數學必須貼近生活,變抽象為具體,變無味為有趣。讓數學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運用數學,讓數學課富有生活氣息,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讓學生不但學到知識,還能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勝任社會的需要。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3

        “噸”的概念本身十分抽象,是學習中的一個難點,為了能讓學生比較形象地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感知“噸”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質量單位。我采用了簡單直觀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時,讓學生參加一些體驗物體重量的實踐活動,通過拎一拎,提一提,抱一抱,使學生能聯系實際物體重量進行想象,在頭腦中初步形成噸的表象,感悟“1噸”的重量,并逐步由抽象到具體,可以使學生形象地建立“噸”的重量觀念,認識到噸與千克的進率關系。如果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一噸,就會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噸的認識。

        本節課,在課堂上的主導能力還有待加強,缺少對學生的信任,課堂上還放不開,應當讓多數學生通過活動體驗1噸的重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由出題,最后再由教師出一道實際問題,檢驗本節課說學內容,做到收放自如。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4

        “噸”在學生的頭腦中是一個抽象的計量單位,如何讓學生對“噸”又一個具體清晰的認識?本課做了兩點突破。

        1、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認識“噸”。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生活中的數學是鮮活的,生動的。本課運用了大量的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創設了生動的生活背景,讓學生在此背景中感受“噸”,認識“噸”,運用“噸”,不僅深刻地建立了1噸的觀念,也深深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讓學生在直接與間接的體驗中想象“噸”。

        “噸”是一個用來計量重量的單位,必須以體驗為基礎方可清晰地把握。本課一方面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對常見物品重量的經驗,另一方面,安排學生在課堂上對25千克的重量進行現場體驗,以獲取豐富的直接感受。在這些感受的支撐下,再借助想象與推理,學生理解1噸到底有多重也就比較輕松而深刻了。而且,因體驗的存在,也使課堂顯的生動而富有張力。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5

        回味課堂,優點如下:

        1、生活氛圍濃。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硬幣、花生米等物品的輕重入手,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更為緊密,數學學習顯得更有意義。

        2、參與活動多。這是一節活動性很強的課。所以在課堂中我以學生大量活動為主,讓他們盡可能多得去體驗"克",親身感受重量,增強估測能力。

        3、課改意識強。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討“樂學”,培養同學們的能力。在本課教案中教師及時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點亮學法指明燈:科學需要用事實說話,用數據說話,猜測估計必須驗證。這是同學們今后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

        使用建議:

        本教案的設計,學生經歷猜測驗證,進行了大量的參與活動。因此,一定要準備好教具、學具!切不可空口無憑的只去背教案!另外,雖然可能上起來有些亂,但它并不影響學習效果。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6

        在學習“噸”這個質量單位前,學生已經對克和千克有了感性的認識。知道了1千克=1000克。較輕物體的質量常用可作單位,而一般的物體用千克作單位。這樣一來學生就知道了測量較重的物體或者是大型物體時常用噸作單位。但是“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沒有直觀的認識。也不可能像認識克和千克那樣讓學生通過掂一掂一個2分硬幣或者是兩袋鹽的重量來建立感性的認識。所以,對于

        噸這個質量單位要想建立噸的觀念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本節課在創設問題情境過程中,我是先讓學生用所學“噸”的知識解決小動物的“過橋問題”、“貨車、電梯的載重量”、“多少物體的重量約1噸”、“哪些物體的質量要用噸作單位”、“估計一些大動物的質量”等,使學生體驗到“噸”的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學習“噸”的知識能解決許多生活實際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課堂上利用孩子們的體重,從數量上體會。我找了班上體重正好是25千克的一個同學,而我的體重是50千克。這

        樣學生可以想象大約四十個學生的體重就是1噸,而20個老師的體重就是1噸。讓學生在對比的數字中感受1噸之大。

        但噸確實在生活中不常見,所以感受能力比較差的同學對噸還是不能完全認識。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7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但“噸”是一個較大的重量單位,很難讓學生得到真實的體驗,也無法把一噸的物體搬到教室里來讓學生體驗、感受。那如何讓學生培養學生空間觀念?在課堂的教學中又應從哪些方面去考慮呢?我在教學時,讓學生參加一些體驗物體重量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能聯系實際物體重量進行想象,在頭腦中初步形成噸的表象,感悟“1噸”的重量,并逐步由抽象到具體,可以使學生形象地建立“噸”的重量觀念,認識到噸與千克的進率關系。

        教學時我設計了與現實生活聯系的題目。如: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噸;支援災區的大米一袋重100千克,10袋就是一噸;我們班學生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就是1噸。而且還可以借助書上的插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來感知1噸物體的重量,加強對噸的認識,形成噸的概念,從實踐中得出1噸等于1000千克的觀念。

        這樣,就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了一起,將書本知識活學活用。使小小的課堂走向更廣闊的生活天地,激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數學必須貼近生活,變抽象為具體,變無味為有趣。讓數學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運用數學,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8

        噸在日常生活中,小學生很少接觸,可能有的同學聽過噸這個質量單位,但是具體1噸有多重,他們是不太清楚的。如何讓學生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一開始我一復習舊知“千克”和“克”的知識,引出新的質量單位“噸”。教學新授的時候,充分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常見的能感受的事物中選取。我以“算算學生體重”這個小游戲,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以一個體重是25千克的女生為例,要40個這個女生的體重加起來有1000千克重。而又適時的引出1000千克也就是1噸這個本節課的重點,這個時候學生們會感受到1噸是很重的,這個時候再提出自然界中還有那些動物的體重是以噸為單位的,學生會適時發揮想象,說出自己所知道的動物。

        當然,一節課上下來我也發現了本節課有許多不足之處:我覺得在課上的時候學生對于一噸的感受還不是很深刻,在做練習的時候,學生對于新舊知識的轉換也不是很熟練,在填物體單位的時候,我忘記提醒他們了不僅要看單位,還要看單位前面的數,以至于在做練習的時候應該填千克的好多人填了噸,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多提醒他們注意。其次,學生的空間觀念還不是很強,教師應該多舉例說明。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以生活中的事例與數學知識緊密結合起來,將課本上的知識活學活用。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9

        首先本課我想通過一些場景,如碼頭的貨物、貨場上的集裝箱、鐵路運輸線上的貨車車箱的呢過,引入新知,學生從中感知比較重的或大宗的貨物,了解計量這些貨物有多重時,通常都用噸做單位,感受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然后通過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說明10袋這樣的大米中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從而引出噸與千克的進率。

        想想做做2,就是讓學生通過看和說,把1噸的重量和各種物體的數量建立聯系,使他們對1噸大約有多重有比較鮮明的表象,有利于1噸觀念的建立。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通過計算推想出多少桶水大約重1噸,多少塊磚重1噸,從而建立起有關1噸的清晰感念。在計算多少塊磚重1噸時,有學生寫出200塊就是重1噸,這是學生沒有看清楚題目,條件告訴我們的是2塊磚重5千克,應該200塊磚重500千克,那么400塊磚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在練習中比較6000克與6噸比較大小時,學生寫出等于,這是錯誤的,6000克小于6噸,學生沒有看清楚題目。這類題目要多練。想想做做第5題,要讓學生去說說載重量是什么意思,從而去填單位。

        最后再補充一些單位大小比較的題目,這樣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質量單位之間的互算關系。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0

        開學第一周,我們學習了第一單元《克、千克、噸的認識》。本單元是“數與代數”中“常見的量”的內容之一。這是剛剛開始學習有關質量知識,它是今后解決有關質量問題的基礎。質量知識比較抽象,特別是克與噸這兩個質量單位,學生在生活中接觸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經驗。而這些質量單位,也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要與之打交道的,因此教學時我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課前,我準備了天平、2分硬幣。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地給學生提供了“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建構知識。

        在課堂上,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借助身邊的事物和課前準備的天平、硬幣,指導學生用觀察、比較的方法,來發現和提出問題,并對問題進行猜想、嘗試和驗證。在本節課,在教授千克、克時,先讓學生通過天平、硬幣,來感受1克,再通過千米、米之間的'關系,結合稱一稱,掂一掂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得出結論:1千克就是1000克。在教授噸時,通過學生自己的體重(大約25千克左右),計算出4人的體重是100千克,40人是1噸,由此感受“噸”這個質量單位。

        課后,我設計了課外小調查: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約重1千克,并把它們記錄下來。

        但在教學中,發現學生課堂上學的很有興致,可對知識點的掌握卻不是很牢固。在網上看到一位老師,將課后小調查放到課前進行。我覺得這一舉措,或許可以解決上面的這個問題。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1

        噸這個概念是比較抽象的,雖然學生在生活中可能對此并不陌生,但真正意義上的噸,學生頭腦中還是沒有的。再說,噸這個質量單位那么大,不能讓學生親手掂一掂,很難感受一噸的實際質量,因此只有通過具體的生活事例幫助學生建立一噸的概念。如通過讓學生看圖算算“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這樣的大米重多少千克?一個小學生的體重25千克,40個這樣的學生共重多少千克?”在學生得出1000千克的基礎上,我就打個比方:40個這樣的學生的體重相當于我們班的所有同學的體重;如果要把我們一次運走,要用什么車了?摩托車行嗎?自行車或者三輪車呢?學生在說一說、笑著搖搖頭的情境中初步體會到1000千克已經很重了,必須要用一個更重的單位。于是很自然地引出噸。緊接著我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見過的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并且出示圖片讓學生再次感受到在計量比較重的或者大宗的貨物時通常用噸作單位。由于內容安排比較多,以至于每個環節都比較匆忙,沒有給學生留下充分活動、感知、體驗的時間,學生的感悟還不夠深刻,再加上學生缺乏生活體驗,作業中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錯誤,在下一節課中還需要有針對性地做些練習。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2

        1噸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準確感知1噸的重量,一向是教師們冥思苦想的一個問題。學生剛開始體驗50千克體重有幾種態度,很重,不重,抱不起。為了使學生體驗1噸的重量,繼續讓他們充分體驗,最后達到共識,50千克夠重,1000千克重得令人望而生畏。

        課堂是學習的平臺,也是學生展示的平臺,在教學中,學生將課堂變成展示自己風采的舞臺。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快樂。

        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舉出生活中有哪些物體大約重1噸的例子,學生暢所欲言,大膽嘗試,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平臺。幫助學生感悟、理解1噸,建立1噸重的質量觀念,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總之,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將書本知識活學活用。使小小的課堂走向更廣闊的生活天地,激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數學必須貼近生活,變抽象為具體,變無味為有趣。讓數學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運用數學,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3

        某某老師來我校聽了我的數學課《噸的認識》,并給予了細致的評課,令我受益匪淺。

        本節課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地引出“噸”的概念、讓學生知道“噸”這個質量單位的產生是生產生活的需要。在學生掌握了噸和千克的關系后再出示并解決主題圖中提出的問題,學生的思路就會很清晰,對“噸”的概念及應用豁然開朗。

        本節課的練習設計貼近生活,使學生感興趣。如在練習中出現的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日記,由于是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笑得前仰后合。做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系生活,同時也鞏固了新知識。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同時,本節課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積極參與,通過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說一說、背一背等方式突破本課的重、難點,也是本課的亮點所在。

        而在小組合作方面,應該大膽放手,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思考,去創造。另外,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使用也應考慮到學生的可視效果。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4

        1噸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準確感知1噸的重量,一向是教師們冥思苦想的一個問題。而引導學生建立1噸重的質量觀念恰恰是本節課的重點。于是我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體驗1噸的質量。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復習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克和千克。接著讓學生開展互相背一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平均體重25千克,估估大約多少個同學合起來的體重是1噸,問:全班同學合起來的體重夠1噸了嗎?讓學生充分感受、估計、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體驗,在體驗中理解,進而對1噸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認識,提高了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寧波大榭聽課后,有一個環節讓我印象深刻:老師讓學生根據平均體重25千克,讓學生說說大約幾個學生就是100千克?然后讓學生一個接一個地上臺,站到指定地方,其他學生按100千克100千克地數(每4個學生大約就是100千克),數到40個學生就是1000千克,引出1噸。這樣的環節比起我純粹讓學生算出40個學生的體重約是1噸,我的教學對學生的體驗是不夠深刻的。今后要在如何讓學生充分體驗方面多下功夫。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5

        在認識噸時,通過碼頭裝卸貨物的場景,通過集裝箱、貨車運載大宗物品的場景等,感受生活中“噸”的廣泛應用;借助常見的袋裝大米的重量和一般小學生的體重,來認識1噸有多重。本課教學前,我讓孩子預先了解了自己的體重(千克為單位),在搜集了一些體重數據后,讓學生感受多少個就是1噸,他們都發出了感嘆。再了解書上介紹的有關噸的信息,就減低了認知的難度。

        總體感覺,三年級的孩子對于認識“噸”,有一定的難度,一是他們的年齡決定了感知的難度,二是因為其實“噸”在孩子的身邊并不常出現,無法有更多更感性的接觸,就憑想象多少個同學的體重,看一些圖片,感知仍比較薄弱。這在做習題時,表現的特別明顯,學生無法選擇合適的單位。如習題“一艘海輪的載重4500”一題,學生知道海輪很大很重,但到底是種什么程度,卻是沒有概念的。其實我們大人對于本題可能也要考慮一下,因為它離我們的生活并不近,只有進行一定的橫向比較,可能才能得到答案,那讓我們的這些孩子怎么去作答呢?所以我想對于孩子,我們更應該考慮到他們的年齡特征和生活實際情況。過高的要求,并不能使孩子更好的成長。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6

        有了上節課的教訓,今天在教學重量單位的時候就順多了。

        按照上節課的經驗,我先讓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重量單位,并板書在黑板上。問學生,在什么時候用克千克作單位,并回憶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然后再問學生有比千克更大的重量單位嗎?于是進入本堂課的學習。

        通過例一中的大米圖,學生很快的了解了1噸=1000千克,但是到底1噸有多重,學生還是不清楚。于是在算幾個這樣的小學生的體重大約是多少的這個環節中,我先讓學生算一算,40個小學生的體重大約是1噸。接著同桌相互抱一抱,看看你能否抱得動你的同桌。因為班級中有的同學胖一些,有的瘦一些,所以有的同學很高興的說我可以,而有的同學卻無法抱動同桌。在學生活動之后,我便說:“我們班上大部分同學的體重是在25千克左右,個別同學的體重比25多一些,抱起來就有些吃力了。那兩個這樣的同學你還能抱動嗎?”同學們都躍躍欲試,于是我請了三名女生上臺,請其中的一個來抱抱看,結果可想而知。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通過相互抱一抱,充分感受到了1噸是很重很重的,噸是計量比較重的物品的質量的。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噸的認識》的數學教學反思05-30

      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09-23

      噸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04-21

      認識噸教學反思07-23

      《噸的認識》精選教學反思04-23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01-25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01-07

      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11-26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10-19

      認識噸教學反思06-04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在线人成视频午夜福利 | 亚洲鲁丝片一区二区 | 亚洲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人成视频 | 伊人网在线观看动态图 | 亚洲AV成人无遮挡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高清在线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