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合作》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會合作》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1
《學會合作》是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的內容,品德與社會教學應該緊貼小學生的生活。力戒空洞的說教。本課教學設計就體現這一點,教學過程中通過組織引導學生開展了“折斷筷子”“逃生”“畫畫”等三個活動,活動緊貼小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活動享受快樂,明白道理,進而水到渠成地實現了教學教學目標。
一、理解重點,教學中實施
由于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社會生活中人與人,地區與地區,國家與國家之間合作的范圍和現象非常廣泛,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對人才的新的要求,現行的學科教學和德育教育,都非常強調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學生在各門學科的學習中,經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中隊、大隊活動中,經常接觸合作的游戲活動。因此,“合作”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但大多數學生對合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缺乏對合作方法的了解,與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比較薄弱。為此,我本課的教學目標是感受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體驗集體活動中分工與合作的必要性,初步學習一些合作的方法,使學生體會到合作成功的喜悅。并運用合作的方法來指導實踐。
對于教學重點的制定是這樣考慮的,在這節課中應首先讓學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因為一個人只有認識到一件事物的重要才會產生想按照事物的規則去做的愿望,尋找做好這件事的方法。然后在實踐體驗中總結出與人合作成功的條件和不成功的原因。因為我們對學生進行合作意識的教育,最終目的還是要讓學生掌握合作的方法,使其能在生活實踐中運用這種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我把本課重點定為:讓學生感受在集體活動中分工與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能夠運用合作的方法來指導實踐。
二、精心設計游戲,達成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首先在游戲中,激發學生興趣,引出合作話題。接著請同學談談生活中合作的例子,多方面,多視角地感受生活中合作“逃生”的重要性和廣泛性。隨后學生進行分組實踐活動:“折斷筷子”,“逃生”兩個游戲,為學生創造了一次與人合作的機會,豐富了他們這方面的生活體驗。游戲活動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游戲后,讓學生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教訓。然后讓學生運用合作的方法進行第二次游戲,使他們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喜悅。通過兩次游戲活動的比較,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懂得合作中還得講究方法。
為了使學生真正把課堂上提升的認識和習得的能力用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再從“畫畫”這點切入,通過指出學生在繪畫時出現的問題,再現學生原生態的生活,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表現中發現問題,反思自我,幫助他們提升認識,使他們能帶著這樣的`認識和方法走出課堂,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樂于與人合作,學會與人合作。整堂課中學生的思維、情感處于一種積極、主動、活躍的狀態中,學生潛能得到充分展現,因此整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活動積極主動,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揮。本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具體表現為:感知生活—感悟生活—拓展生活,使深刻的道理在活動中領悟,能力在托展中提高。
三、準確表達,提高素養,實施學科整合
本課教學中,使學生通過游戲活動,不但掌握了在紛繁的世間事中事件發生的多種可能性的知識。葉老師還在授課過程中時刻不忘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輕易折斷”,“團結力量大”,“人多力量大”,“使勁折也折不斷”,“團結”,“互相禮讓”,“友愛”,“成功”,“失敗”等等,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準確表達相關含義的詞源源不斷的從學生口說出來,學生在用這些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時,異彩紛呈,精彩無限,笑聲、掌聲充溢著整個課堂。葉老師在思品課與語文學科有機整合的教學中,學生不但鞏固了知識,而且學會了用比較準確的語言去描述事物,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素養,真可謂是匠心獨運,一舉多得。
四。精益求精,有待提高
品德課的教學要跳出教材的來源,緊扣教學目標充分挖掘教材外的各種教育資源:使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同時也不能完全脫離教材,以避免學生淡漠教材的問題,本課在拓展生活這一個環節中緊扣教材,通過學生的游戲活動,自然而然的挖掘出本課的教學目標: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學會“合作”的技巧。
但也有做得不夠的地方:
1、“折斷筷子”的游戲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熟悉,如果能換一個既能切入話題又具有新穎性的游戲更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2、討論交流合作時形式比較單一,可嘗試進行多種形式的交流。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演講稿,以“合作”為話題,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講起,闡明不論從事什么職業,不論在何時何地,都離不開與他人合作的人生道理。
這篇文章條理特別清晰,綱目分明,如“什么是合作呢?”“為什么要合作”、“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等等,都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并且可以拓展合作的成語和諺語。在開始備課的時候,我只是很淺顯地,浮光掠影地尋找出問題的答案,讀讀講講。而沒有抓住課文的關鍵詞句如“協作”、“可貴的合作精神”、“可見……自我犧牲的精神”,來組織文章兩個事例的學習。
第一課時,通過讀和寫話的語言文字的訓練,解決了“什么是合作?”和“為什么要合作?”,把第三個問題“怎樣有效的合作?”留到第二課時。通過充分的感知和情境的渲染,想象的觸發,學生在課堂得到語言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禮,多角度、立體地充分懂得了合作精神。第一個事例“樂團演奏”以扶為主,朗讀、默讀、品讀,第二個事例就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通過小小組發揮小組成員的優勢合作學習,巧妙地將教學內容與學習方式融為一體,使學生既從語言上學到了合作精神又轉變為實踐行為,將文以載道的“道”,不著痕跡地教給學生。
整堂課沒有花架子,顯得樸實真實,取得了預期的效果。課上,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下,我也上得得心應手。只是,在問“上到這里,你想對這七個具有可貴的合作精神的孩子說些什么?”我當初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聯系自己談談遇到這種情況出現的`慌亂,從而在對比中顯出七個孩子的偉大和榜樣作用。也許,是問題的不明確,缺乏層次。舉手的兩個學生答得很牽強,而且是口號型的。當時,我就感覺這個問題的無趣和多余。
課下,我又反思自己在課上的表現,雖不慌亂,有時也反應敏捷,但在對學生的評價上還是不夠明朗,不能有的放矢,有時很模糊。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3
“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已成為二十一世紀教育的主題。在小學階段,合作和協調精神是學生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所必須的心理品質。四年級學生已經或多或少有過與人合作的經歷,也有與人合作的愿望,但缺乏合作意識與正確方法的指導,在與他人交往中常表現出喜歡以自我為中心。
《學會合作》一課力求從學生主體學情出發,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順學而導。首先,針對學生心理特點及具體學情,選擇學生感興趣又能體現出合作重要性的.游戲,通過這個有效的載體,直觀地理解“什么是合作”。接著,通過生活中的如片場景,充分調動學生生活體驗,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意義,體會合作的好處及樂趣,深化合作意識。進而創設三個具體情境,引發學生自主討論歸納,從理論上學會“如何合作”。最后,結合學生熟悉的“大掃除”場景,讓學生在真實的實踐中再體驗、再深化感悟,以此促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
本課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意義,體驗到合作的樂趣,增強合作意識。
2、使學生學會該如何與他人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合作的重要意義并初步學會合作。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首先從學生熟悉的校園文化和日常生活學習場景作為切入點,引出合作話題。接著請同學談談生活中合作的例子,多方面,多視角地感受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隨后帶領學生走進“合作王國”里面的“聊天室”、“練兵場”、“體驗吧”等場所,讓學生進行分組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個與人合作的機會,豐富了他們這方面的生活體驗。使學生從活動中學會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教訓并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喜悅。
整堂課中學生的思維、情感處于一種積極、主動、活躍的狀態中,學生潛能得到充分展現,因此整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活動積極主動,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揮。
“心心相印”的游戲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熟悉,如果能換一個既能切入話題又具有新穎性的游戲更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討論交流合作現象時形式比較單一,可嘗試進行多種形式的交流。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4
今天我們學習《學會合作》。如往常一樣,先進行小組內合作朗讀,再推選一名學生上臺賽讀。
朗讀了一會兒,虞馭驍跑到我身邊,輕輕地說:“老師,張宇欣不愿意在小組內讀,她覺得沒意思,組長說她也不聽,弄的其他同學頁也讀不了。”隨即,我走到張宇欣組,只見她臉上寫滿了不快。但我還是冷靜下來,不想讓一向要強的她陷入尷尬的局面,更不想耽誤其他同學的寶貴時間,我沉默了,只是眼神在她臉上停留了片刻。興許是她預感到了什么,在我的“無言”的威嚇下,不得不拿起書參與到一次不想參與的合作中。
幾輪環節下來,到了教學兩個事例了。我先讓學生自己講解從事例中獲取的關于合作的方法:要有協作精神,還有自我犧牲的精神。說到這,我結合班級中存在的不合作現象,尤其是剛才張宇欣的表現,當然不能點名道姓,讓同學自己去說,從而使他們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順理成章的解決了本文的重點內容。不知什么時候起,我瞥到張宇欣的變化:之前不快的'臉早已低下去了,我想聰明的她也一定意識到了合作中心里要想著別人,想著集體。
都說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看來這節課的的確確反映出這一點了。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5
今天,上完了《學會合作》這一課,這是一篇演講稿,文章條理清晰,說理透徹,層層深入,環環緊扣,清晰易懂,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完全能獨立讀懂。,因為演講稿是議論文,既沒有故事情節,也沒有生動的描寫,如何會吸引活潑可愛的學生?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我是這樣做的:
一、抓住關鍵,長文短教
《學會合作》一文比較長,但沒有深奧的詞句,精華只是那幾個論點。理解了那幾句關鍵的句子,全文的內容也就迎韌而解了,于是我準備用一節課時間學完課文。
首先我破題入手,問:圍繞課題,文章該寫哪些內容?學生看題生疑:為什么要合作,怎樣合作,合作的結果怎樣。帶著這些問題,學生讀書兩遍,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答案找到了,文章的思路也就明擺著,課文分三段寫的,問題的答案就是段意。第一階段的學習目標十分清楚,因而學習起來十分輕松。接著,我帶著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第一段是用小組學習法,讓學生以四人小組學習討論:文章圍繞為什么要合作講了哪幾點?劃出重點語句,并結合實際說說你的理解;學習第二段,我是用比較法來教學,文章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為什么要合作,為什么要舉兩個例子,而不是一個?兩個例子分別說明了什么?最后,我讓學生暢談讀后的感悟,為的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讀了全文你有什么想法?請聯系實際說說你對合作的理解。
這一教時的教學活動是在帶領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這一層面上進行,比較順利,因為課文內容淺顯易懂。
二、學以致用,提高能力
第一教時的學習應該是理解的第一層面,是淺層次的,甚至可以說是囫圇吞棗。如何發揮課文的.示范作用?如何讓書上的知識內化成學生的能力?于是,我想讓學生學寫演講稿,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小組討論《學會合作》一文的寫作特色:文章的結構、說理的方法等。學生議論紛紛,最后師生一起歸納為:課文用了總分總的寫作結構,先寫合作的好處,什么是合作。接著舉例說明合作需要團結協作和自我犧牲精神。最后提出希望要求大家學會合作。在歸納的基礎上,我不失時機問:如果讓你也寫一篇這樣的演講稿,你會嗎?你準備如何安排內容?學生積極動腦,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30分鐘后,一篇篇激情洋溢的演講稿產生了,有《講誠信》的,有《學會助人為樂》,還有《勞動創造幸福》的……我趁熱打鐵在活動課上舉行了演講比賽,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情緒高了,寫作興趣更濃了。
長文短教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拓寬知識面,有更多的時間鍛煉培養自己的能力;延伸課堂知識,更有可行性,演講比賽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好勝。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整個身心沉浸其中,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雙豐收,實現了教育教學雙贏!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08-05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09-07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01-23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09-08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09-07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通用03-02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15篇02-22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15篇09-07
《學會合作》的教學設計12-11
《學會寬容》教學反思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