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下冊《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反思2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下冊《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數學下冊《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反思1
1、困惑和不足我認為《生活中的小數》這一課有點難教,我教完這一課,通過課堂作業和抽測反饋,發現部分學生把單位改寫的結果搞錯了。,我利用了近兩節課的時間進行了一對一的專項輔導:了解他們的錯因,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方法。經過輔導發現他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單位間的進率模糊不清;二、分不清到底屬于哪種轉化:是高級單位轉化成低級單位,還是低級單位轉化成高級單位;三、不能正確的移動小數點。其中第一類錯誤居多,后兩類錯誤經過單獨輔導大部分學生已經沒有困難。與以往的錯誤相比,這次的錯因并不是學生沒有掌握方法,而是他們不會用方法,比如:分不清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針對這一情況,每出現一次錯誤我都要反復地問著同樣的問題:哪個是高級單位的名數,哪個是低級單位的名數?大部分學生經過不斷的提醒,都能順利的找到方法,可問題還是不能解決,單位間的進率又會出錯,致使錯誤不斷。應該怎么教?
2、如何運用教學語言,培養學生的數感。
3、如何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后發現,自己的講解并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并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四年級數學下冊《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反思2
上這堂課時,我先復習一些常見單位間的進率、小數點移動的規律作鋪墊比較好,然后通過實例“比高矮”,引出統一單位進行比較的必要,接著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導學生找出名數改寫的方法,課堂教學效果比較好。
小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教材為我們創設了一個按高矮順序給小朋友排隊的情境,出示的數據有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這都是一些不同單位、不同形式的數據,不便于比較。在實際生活和計算中,有時需要把不同計量單位數據進行改寫,將它們改寫成相同計量單位,更容易比較它們的大小。鄭老師讓學生展開交流,如何把80厘米化為( )米,學生發現這就是將單名數改寫成小數。
直接利用計量單位間的關系,低級單位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要除以進率,再聯系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進行改寫。在練習中反復強調應用這方法,讓學生掌獲方法,形成技能,做得比較好。
【四年級數學下冊《生活中的小數》教學反思2篇】相關文章:
四年級數學下冊生活中的小數教學設計04-20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數學教學反思08-14
《小數的性質》教學反思01-15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小數加減法》教學反思(精選6篇)12-27
《小數與單位換算》課后的教學反思12-18
《小數的加減法》數學教學設計03-03
三年級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3-17
小數乘法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7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