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有人情味的科學課

      時間:2021-07-22 12:32:2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有人情味的科學課

        科學課作為一門邏輯性比較強的探究性課程,往往給人比較硬邦邦的感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的學生在科學課中的經歷,似乎不需要他們的喜怒哀樂!

        在學習《蝸牛》一課時,“你們想研究些什么?”“你們要怎樣研究?”“你們還有哪些想法?”……我的幾個問題,好像讓我的學生經歷了一個比較好的科學探究過程,但是不管從課堂的氛圍,或是最終的結果來說,好像總是欠缺點什么,這讓我很困擾!

        不過因為在上第一個班時,出現了一點小麻煩,就是有些學生一下子抓不到蝸牛,為了使下面幾個班的同學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我大約提前一周就布置了尋訪和抓小動物的任務,讓他們先在家里養著,到上課時再帶來。在上課時,我早去了一會兒,意外地,有一大堆的孩子圍了上來,“老師,我的蝸牛脫殼跑掉了!”“老師,我的蝸牛生小蝸牛了!”“我喂蝸牛喝牛奶了!”……聽到這些我實在是太欣喜了,這不就是最真實、最自然的探究活動嗎?假如我們在課堂上僅僅把蝸牛當作一個觀察對象,我們能發現多少呢?讓蝸牛走進學生的生活,投入了學生情感的蝸牛,不但消除了小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負擔感,而在無意識中進行的科學觀察活動,更讓他們體驗了親近小動物的樂趣。有位小朋友甚至還給他的蝸牛取了名字,課堂上我聽到他興奮地宣布他的發現,“我的‘小毛’有四個螺旋哪!”你說當蝸牛變成“我的小毛”后,他能不全身心得去投入嗎?

        我們的小學生,他們純潔、他們無邪,他們有著最單純,卻又最美的人生理解,在情感無意識的牽動下,他們不只學會了知識、運用了知識,更體會了知識的所帶來的美好。尤克巴班斯基在《論教學過程最優化》一書中說:“情感狀態總是和內心受到激動,有反響、同情、喜悅、憤怒、驚奇和許多別的情緒相聯系著。正因如此,注意、記憶、理解某事物的`意義,在這種狀態下由于個人深刻的內心感受而豐富起來,這些內心感受使上述認識過程加緊進行,并因此能更有效和高質量地達到目的”。可以說,情感是教學中的潤滑劑、催化劑!

        在科學課中滲透情感,讓我們的學生更加親近科學;在科學課中貫穿情感,讓我們的學生走進科學。在《沉與浮》一課時,我讓學生學習后給辛苦了一天的爸爸媽媽表演一個“魔術”;在《制作小船》一課時,我讓學生把最完美的小船去送給低段的小朋友……,大家的積極性和投入性出奇地高!“只有撥動孩子思想的琴弦,才能為知識找到一個最佳的載體”。相信有了情感牽動的科學,我們得到的不僅僅有孩子的知識,更有未來世界的美好希望!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有人情味的科學課】相關文章:

      情味的作文600字四篇02-01

      親情味的奶茶1200字-親情作文01-18

      有人臉的器物11-17

      關于人情味800字作文01-27

      人情味,觸動我的心靈_700字10-29

      影子的游戲科學課件05-07

      渴望有人懂的傷感句子01-15

      有趣的科學課_550字01-26

      大班科學課:人體的支架01-23

      大班科學課:有趣的電線01-21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免费不 中文字幕大看蕉永久网 | 日韩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 色老大综合久久综合热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在线国内精品自线视频 | 色吊丝中文字幕资源在线 |

        有人情味的科學課

          科學課作為一門邏輯性比較強的探究性課程,往往給人比較硬邦邦的感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的學生在科學課中的經歷,似乎不需要他們的喜怒哀樂!

          在學習《蝸牛》一課時,“你們想研究些什么?”“你們要怎樣研究?”“你們還有哪些想法?”……我的幾個問題,好像讓我的學生經歷了一個比較好的科學探究過程,但是不管從課堂的氛圍,或是最終的結果來說,好像總是欠缺點什么,這讓我很困擾!

          不過因為在上第一個班時,出現了一點小麻煩,就是有些學生一下子抓不到蝸牛,為了使下面幾個班的同學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我大約提前一周就布置了尋訪和抓小動物的任務,讓他們先在家里養著,到上課時再帶來。在上課時,我早去了一會兒,意外地,有一大堆的孩子圍了上來,“老師,我的蝸牛脫殼跑掉了!”“老師,我的蝸牛生小蝸牛了!”“我喂蝸牛喝牛奶了!”……聽到這些我實在是太欣喜了,這不就是最真實、最自然的探究活動嗎?假如我們在課堂上僅僅把蝸牛當作一個觀察對象,我們能發現多少呢?讓蝸牛走進學生的生活,投入了學生情感的蝸牛,不但消除了小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負擔感,而在無意識中進行的科學觀察活動,更讓他們體驗了親近小動物的樂趣。有位小朋友甚至還給他的蝸牛取了名字,課堂上我聽到他興奮地宣布他的發現,“我的‘小毛’有四個螺旋哪!”你說當蝸牛變成“我的小毛”后,他能不全身心得去投入嗎?

          我們的小學生,他們純潔、他們無邪,他們有著最單純,卻又最美的人生理解,在情感無意識的牽動下,他們不只學會了知識、運用了知識,更體會了知識的所帶來的美好。尤克巴班斯基在《論教學過程最優化》一書中說:“情感狀態總是和內心受到激動,有反響、同情、喜悅、憤怒、驚奇和許多別的情緒相聯系著。正因如此,注意、記憶、理解某事物的`意義,在這種狀態下由于個人深刻的內心感受而豐富起來,這些內心感受使上述認識過程加緊進行,并因此能更有效和高質量地達到目的”。可以說,情感是教學中的潤滑劑、催化劑!

          在科學課中滲透情感,讓我們的學生更加親近科學;在科學課中貫穿情感,讓我們的學生走進科學。在《沉與浮》一課時,我讓學生學習后給辛苦了一天的爸爸媽媽表演一個“魔術”;在《制作小船》一課時,我讓學生把最完美的小船去送給低段的小朋友……,大家的積極性和投入性出奇地高!“只有撥動孩子思想的琴弦,才能為知識找到一個最佳的載體”。相信有了情感牽動的科學,我們得到的不僅僅有孩子的知識,更有未來世界的美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