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單元的教學反思(通用9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單元的教學反思(通用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數學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單元的教學反思1
本單元主要讓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寫法、組成、比大小、建立計數單位“千、萬”的概念,近似數概念,會計算整百、整千數的加減。
在教學教程中我注意讓學生掌握方法,達到溫故知新、舉一反三的效果。學生都能牢固建立萬以內數的概念,從千以內數過渡到萬以內的數,掌握一般規則。通過精講精練,學生對萬以內數的讀、寫、比大小掌握非常好。近似數比準確數易記,學生能寫出離準確數很近的數,但找到的數不一定是最合適的整百整十數或整百數或整千數,學生頭腦中沒有四舍五入的概念。因此僅管無帶著學生反復比較可能寫出的幾個數,但仍有部分學生寫出的近似數不夠合適,對于整千、整百數的加、減法,學生初學時總是多一個0或少寫一個0,因些我下大力氣讓學生學會把它們化成幾、幾十幾個千或百,學生最終基本能夠利用幾、幾十幾個千或百準確計算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口算。
整個單元教學我通過作業反饋、測驗反饋,教學目標已經達到,基本突破各個教學重難點,只是學生的計算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計算能力是一個長期要加強提升的方面,要讓學生重視計算的準確率,認識到細心、認真這些優良品質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養成這些品質。
二年級數學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單元的教學反思2
1、親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樂趣。
教學片斷一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簡單地交給學生“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過于生硬和說教,學生很難掌握個、十、百、千、萬之間的關系。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種強烈的需求——總想自己是發現者、探索者。他們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望體驗到創造的快樂。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新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在教學中要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實踐的活動過程,注重問題的探索性,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探索知識。讓學生逐漸理解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展現學生的思維方法。
2、小組合作有效性。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于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特征。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真正體現了學生的合作需要,通過四人合作得到10個一百是一千,十個小組合作得到10個一千是一萬,在課堂上真正發揮了作用。
二年級數學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單元的教學反思3
“萬以內數的認識”一課的教學目標是:
①讓學生在數一數活動中,經歷數數的過程,認識計數單位“千”,體會數的意義,體驗計數的作用;
②認識1000以內的數,能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個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內數的組成,會讀寫1000以內各數;
③在合作交流活動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這節課教學中,我為學生準備了許多的小方塊。通過讓他們來數一數這些方塊的數量,使學生感受1000以內數,培養他們的數感。第一次數的活動,學生盲目,只是根據興趣來選擇數的方法,結果有的小組以失敗而告終,但這一次失敗,卻能使他們獲得難得的體驗,即數1000這樣大的數,用一百一百地數的方法要合適一些,這樣,就能很好地突出數較大的數要以群計數的數學思想方法。第二次數的活動,學生目的明確,毫無疑問地都會選擇一百一百地數的方法,結果每個小組都能取得成功。這一次成功,使學生的感悟變得更深刻,他們會歸納出:關于數數,我們的新發現是:1000這個數比100這個數要大得多,數1000這樣大的數,用一百一百地數的方法要合適一些;數10以內的數,要一個一個地數;數100以內的數,要一十一十地數;數1000以內的數,要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不失時宜地認識了計數單位“千”,進而發現“十”“百”“千”等相鄰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二年級數學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單元的教學反思4
我在教萬以內數的認識這節課時,一開始通過千以內數認識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雖然有了一定的數數、讀寫數以及知道怎么樣分析一個千以內數組成的知識和經驗,但一萬、包括比一千大比一萬小的數的概念其實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還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我反復鉆研解讀教材,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展;會讀寫萬以內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這些數的組成。
2、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大數,發展學生的數感和估算能力;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學會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初步體驗量化的思想,促進數感的發展。其中確立一萬的數的概念,和數數中即將滿整百整千整萬的情況應該是教學的難點。
一、借助直觀,加強指導,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概念
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我借助直觀,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例如,教學“萬以內的數和萬以內的數的順序”,我結合計數器的演示,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先撥上一千,當數到九千時,要問學生:“九千后再添一個千是多少?該怎么撥?學生已知道百位有10個珠,10個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個珠,要向千位進1,依次類推數到九千時,學生就自然知道怎樣撥珠。這樣通過計數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學生了解“相鄰計數單位之間十進關系”,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數位的概念。這樣在教學中滲透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利用已有經驗,進行遷移學習,促進學生認知建構
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了一個一個、十個十個地數數,已經認識了“個、十、百”的數位名稱、順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采用“以類比促遷移”的教學策略,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實現新知識的同化,以促進學生認知建構。結合計數器從一百數到一千告訴學生可用一、十、百、千這些計數單位來數數,并提問:“十個一是多少?”、“十個十是多少?”、“十個百是多少?”讓學生弄清“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又如,教學“四位數的讀法”例題時,由于學生已經學會了三位數的讀法,可以讓學生結合計數器,撥上一個數后,先說出它的組成,然后試著讀數,對于中間有一個或兩個0的數,末尾有一個或幾個0的數,應該怎樣讀,可讓學生討論后,教師再引導,最后啟發學生總結讀萬以內數的法則。這樣讓學生通過類比推理,由此及彼地獲得新知,既使學生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類比遷移能力。
三、聯系生活實例,拓展認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我注意捕捉與本課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搜集學生生活中的實例,拉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
認數活動。如在學生初步學會“一千一千地數”之后,讓學生從親身經歷的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有利于豐富學生對百、千、萬為單位的數的感知和體驗,有利于發展學生。
不足之處:本節課較大地脫離教材,最好與教材聯系緊密一些。
二年級數學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單元的教學反思5
10000這樣的較大數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學會認、讀、寫較大數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但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通過實際教學和反思,我認為本課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讀寫結合,正向遷移
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一個一個、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數數,認識了“個、十、百、千”的數位名稱、順序,也知道其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用舊知識同化新知識,在正確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前提下,讀寫結合,實現知識的“正向遷移”。
教材中的情境圖給出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長4589米,鐵路橋長6772米,讓學生讀一讀,說說是怎么讀的。這時老師因勢利導提出:“請你在計數器上撥出4589,說說是怎么撥的。”
學生回答后,師生一起總結出:讀數的時候要從高位讀起,千位上是4就讀四千,百位上是5就讀五百,十位上是8就讀八十,個位上是9就讀九。接著,老師提問:“這個數是怎樣組成的?”學生對照計數器理解了4589是由4個千、5個百、8個十和9個一組成的。這時,抓住時機讓學生試著寫一寫這個數,指名學生板演,并說明:從高位寫起,千位上寫4,百位上寫5,十位上寫8,個位上寫9。
之后,及時安排鞏固練習,如老師在計數器上撥一個數,學生把這個數的讀法、寫法寫在紙上,寫完后說說它的組成,同桌互相交流、訂正。
二、逐步抽象,突破難點
讓學生經歷從“具體事物(小立方體)——半具體半抽象的事物(計數器)——抽象出數”這個逐步提升的過程,有效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
例4給出一些小立方體,先讓學生初步估計一下大概有多少,教師再利用課件帶著學生數小立方體驗證估計數。先是一個一個地數,一十一十地數,一百一百地數,然后問學生,像4589這樣大的數,想一想還可以怎樣來數?(學生意識到可以一千一千地數。)
教師用計數器演示,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先撥出一千,順序數到九千時,問學生:“九千后再添一個千是多少?怎么撥?”學生有了滿十進一的經驗,就會類推出數到九千時,再加一千的撥珠方法。計數器的演示,有利于學生理解“10個一千是一萬,一萬是由10個一千組成”,加深對新計數單位“萬”的認識,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起萬位概念。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數位及其順序,教師可以這樣提問:最大的四位數是幾?(9999)數中每個“9”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然后追問:如果這個數再加上1是幾?學生回答后,讓他們在計數器上撥珠,通過連續進位的操作,充分感受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在復習“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舊知的基礎上,鞏固“10個一千是一萬,一萬是由10個一千組成”的新知。
例5可以根據“提示語”作為讀、寫、計數器撥珠的綜合練習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訂正。
用問題“說說我們學過的數位有哪些?你能按順序給它們排一排嗎?”指導學生補充完成數位順序表后,讓學生在數位表上用自制數字卡片擺出老師或同學說的數,進行鞏固練習。
三、適當拓展,培養數感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數感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萬以內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但由于10000這個數較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補充一些學習素材,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中找“大數”,通過具體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如,用“1萬有多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課件演示、觀察實物等形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
二年級數學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單元的教學反思6
本節課是在認識了千以內的數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數數、讀寫數的方法,以及知道怎么樣分析一個千以內數組成的知識和經驗,但一萬、包括比一千大比一萬小的數的概念其實對于學生來說還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我反復鉆研解讀教材,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感受10個一千是一萬,經歷數數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數感,使學生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會讀寫萬以內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這些數的組成。
3、了解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進一步理解十進制的計數方法。教學重點是萬以內數的讀寫和組成。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數數過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數時拐彎處的數如何數的教學以及體會相鄰數位之間數為的十進制關系的教學。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實踐操作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
現反思如下:
1、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并以此作為認數的基礎。由于比一千大的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上課之前,我先布置學生去找一些生活中見到的大數,上課時讓學生匯報,并由此引出萬以內數的認識。這樣做,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激活學生生活中認數的感性經驗,為學好本節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2、新知學習由具體到抽象,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使體會數位的意義,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抽象思維離不開形象的支撐,在數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實物做引導,所以在教學一萬的認識時,我先讓學生數小方塊,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一百一百、地數讓學生復習千以內數各計數單位再次體會到十進制關系的變化。課件演示的同時教師在黑板上用圖示的方法板書千以內各計數單位的十進制關系,使學生形成清晰的表象。緊接著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類推猜測,一千一千的數,10個一千是多少?然后用數黃豆,數方塊來驗證10個一千是一萬,一萬里有10個一千。這是體驗的最形象階段,最后后利用計數器的半抽象性,讓學生在計數器上一千一千地數,體會數的轉換,這樣也就很順利地建立起了計數單位和數位概念。在接下去的數讀寫的教學中,不僅出示方塊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數出一共有幾個方塊,然后學生動手在計數器把數撥出來,再嘗試讀寫這個數,充分體現了圖、形、數的緊密結合,為學生形成數的概念、了解數的組成打下扎實的基礎。數萬以內的數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數字大了,特別進1之后滿十的情況一直以來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難點,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體形象的支撐,在教學中我利用計數器,每當在關鍵的地方就讓學生思考再加一顆珠,會有什么變化,接下去應該是一個什么數,為什么?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數為順序表的教學也就水到渠成了。
3、組織不同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掌握知識。如數數大PK、同桌互相撥數讀數寫數、記錄數據等,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學生理解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后,我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讓學生認讀商場中電器的價錢,記錄大自然中有趣的數據。這樣學生即再次體會到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又增強了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感悟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
總之,本節課注重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的構建的過程,通過組織多種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緊張愉快中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
二年級數學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單元的教學反思7
本節課是在認識了千以內的數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雖然有了一定的數數、讀寫數以及知道怎么樣分析一個千以內數組成的知識和經驗,但一萬,包括比一千大比一萬小的數的概念其實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還是陌生的。
從生活中來,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南京長江大橋的畫面,讓學生了解想像大橋的長度,激起對祖國的勤勞人民的熱愛,讓學生收集自己身邊的大數,體會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作用,從而體驗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因此,本節課多處創設了讓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于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于發表自己見解的習慣,品嘗了求知的愉悅,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在引出“萬”的概念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用課件動態展示:從一個小正方體到十個小正方體,再到一百個小正方體,最后到一個大立方體,讓學生逐漸理解感知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然后有學生小組合作借助學具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一萬,在一千一千地數數的過程中建立“萬”的概念,在個位到千位的順序表再添加萬位,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認識計數單位“萬”,體會十進制計數的原理,在展現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數感。然后利用計數器的半抽象性體會數的轉換,直至感知一萬的大小,我又設計了一個感受一萬有多大,讓他們想像比劃一萬張紙有多厚,一萬米有多長等。不但突破了難點,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態度。在接下去的數的讀寫教學中,不僅出示方塊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數出一共有幾個方塊,然后在計數器上試著畫出來,再嘗試讀寫這個數,充分體現了圖形、數的緊密結合,為學生形成數的概念,了解數的組成打下扎實的基礎。在教學中,組織了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加強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過大量的感性認識,如:看一看,數一數,撥一撥,畫一畫,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等形成數的表象。
二年級數學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單元的教學反思8
萬以內數的認識的重點是初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初步理解萬以內數的實際含義,了解萬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
我認為難點有三:
一、在數數的過程中,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拐彎處的數如何數。
二、學生在體會多位數中的數位意義以及相鄰數位之間的10進關系。
三、如何讀寫中間、末尾有“0”的數。
針對以上教學難點,我們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深入研究了教材,進行了預設,估計了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但是在數數的過程中,有的學生仍然還出現了錯誤,尤其是個位是9的,接近整百、整千的拐彎處,學生還很容易數錯。例如,從一百七十八一個一個地數,數到一百九十六。有的學生數完一百八十九,沒數一百九十就直接數二百了。根據學生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利用計數器通過直觀演示,讓學生動手在計數器上撥珠,先在計數器上撥上一百七十八,然后一邊數,一邊撥珠,一百七十九,再撥一個珠,一百八十,一百八十一,就這樣一邊數,一邊撥,一邊數數。在練習課上又設計了多個拐彎處的數數題進行練習,如二百九十四數到三百零七、數出一千七百九十五后面的六個數,從九百九十起,第六個數是幾等等,不同的練習,幫助學生克服了思維障礙,能夠正確的數數。在利用計數器數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撥珠,不僅鞏固了數數,還對多位數中的數位意義以及相鄰數位之間的10進關系,有了較深刻的理解。
在讀寫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時候,學生容易出現不用“0”占位的錯誤。例如三千零三寫作:303、三千五百寫作:350、三千三百寫作:330等問題,學生之所以出現這類問題分析原因還是由于對數位的理解不夠透徹,重點指導在讀數寫數時先分析這是一個幾位數,然后在讀數寫數,讀寫后數一數數位,這樣就不會出現缺少數位了,就知道沒有數的數位要用0來占位。
二年級數學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單元的教學反思9
這節課總體上的效果還可以,層次清晰,從復習百數、千數,逐步過渡到學習的新知識——萬的認識以及萬以內數的組成和讀數方法。通過學生已有的千以內數的知識遷移到萬以內數的認識上,學生學習的較為輕松,學習效果也很好。在這節課上,通過直觀的數數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百、千,萬并掌握數數方法,掌握10個一千是一萬使學生對于萬有了一個較為形象和深刻的印象,構建萬的概念十分的到位。在上課的過程中,兩次運用了表象操作,使學生對于萬數和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掌握的更為鞏固,有效訓練學生的表象操作能力。
整節課的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學生發言積極熱烈,思維活躍。小組合作有序有效,學生很感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不僅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小結讀數方法時,教師語言規范,但是學生說數的最后一個0不讀,教師應及時更正,小結時也應說清不管末尾有幾個0,我們都不讀。如果總結語言不規范,會造成學生知識體系上的缺失。
教師在上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注意好各種細節,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機智,善于處理教學時的突法情況,才能使教學效果更為理想,學生學習的更愉快。
【二年級數學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單元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6-19
數學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2-08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9-26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0-21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9-13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0-25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7-31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1-15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1-02
《萬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