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怎樣放得更大》科學教學反思

      時間:2024-09-10 11:19:51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怎樣放得更大》科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怎樣放得更大》科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怎樣放得更大》科學教學反思

        本課是在前幾課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基礎上,探究如何使物體放得更大?其實是引導學生經歷人類探索發明顯微鏡的過程。在前幾課的學習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也曾將兩把放大鏡重疊去觀察物體,希望獲得更大的圖像,當時的這種行為是無意識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

        上課初,以學生的這種行為引入,讓學生利用兩把放大鏡對比觀察前兩課上所觀察過的物體,如味精、白糖晶體,如螞蟻、蝴蝶等昆蟲,這樣,學生對兩把放大鏡組合后產生的效果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在交流匯報時,應強調焦距的調整對于看清物體至關重要,可每次調整又很麻煩。

        出示課前制作的簡單顯微鏡,并講解示范制作方法:利用一個與放大鏡差不多直徑的塑料瓶,剪去瓶口瓶底,確定兩把放大鏡的焦距后,在合適位置固定好放大鏡。然后利用實物展臺讓學生對比觀察效果,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再提供卡紙、衛生紙筒等材料,讓學生馬上加工制作簡單顯微鏡進行觀察。

        然后告訴他們所經歷的過程就是人類發明顯微鏡的過程,并閱讀教材中“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的故事”,不少學生很自豪,感覺自己也能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問題,很有成就感。

        在利用自制簡易顯微鏡觀察過程中,針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如光線太暗,物體看不清楚,給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利用手電筒、鏡子,結合五年級學過的光的反射知識,將足夠的光反射到物體上,這樣看上去就更清楚了。這一教學環節,其實也是為下節課介紹顯微鏡的結構、使用原理等做下鋪墊,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有充足的光線照射和正確的調焦,對于用顯微鏡看清物體是非常重要的。

        課外要求學生兩兩合作,將兩個放大鏡制作成簡易顯微鏡,并利用自制的簡易顯微鏡去觀察校園中更多的事物,擴大對事物的認識。學生在課堂上曾設想,將三個放大鏡組合,放大效果是否會更好?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可以安排在課外讓學生探究嘗試一下,這也是一項不錯的拓展活動。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怎樣放得更大》科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怎樣放得更大》教學反思05-18

      《怎樣放得更大》教學設計參考06-25

      怎樣放得更大評課稿09-14

      認識更大的數教學反思05-21

      認識更大的數教學反思09-09

      認識更大的數教學反思04-16

      科學《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教學反思09-25

      (實用)認識更大的數教學反思11-25

      認識更大的數教學反思(通用11篇)03-06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伊人久久综合线亚洲2019 | 在线不卡长片AV | 夜福利日本一区国产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一区 | 五月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 |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怎樣放得更大》科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怎樣放得更大》科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怎樣放得更大》科學教學反思

          本課是在前幾課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基礎上,探究如何使物體放得更大?其實是引導學生經歷人類探索發明顯微鏡的過程。在前幾課的學習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也曾將兩把放大鏡重疊去觀察物體,希望獲得更大的圖像,當時的這種行為是無意識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

          上課初,以學生的這種行為引入,讓學生利用兩把放大鏡對比觀察前兩課上所觀察過的物體,如味精、白糖晶體,如螞蟻、蝴蝶等昆蟲,這樣,學生對兩把放大鏡組合后產生的效果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在交流匯報時,應強調焦距的調整對于看清物體至關重要,可每次調整又很麻煩。

          出示課前制作的簡單顯微鏡,并講解示范制作方法:利用一個與放大鏡差不多直徑的塑料瓶,剪去瓶口瓶底,確定兩把放大鏡的焦距后,在合適位置固定好放大鏡。然后利用實物展臺讓學生對比觀察效果,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再提供卡紙、衛生紙筒等材料,讓學生馬上加工制作簡單顯微鏡進行觀察。

          然后告訴他們所經歷的過程就是人類發明顯微鏡的過程,并閱讀教材中“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的故事”,不少學生很自豪,感覺自己也能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問題,很有成就感。

          在利用自制簡易顯微鏡觀察過程中,針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如光線太暗,物體看不清楚,給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利用手電筒、鏡子,結合五年級學過的光的反射知識,將足夠的光反射到物體上,這樣看上去就更清楚了。這一教學環節,其實也是為下節課介紹顯微鏡的結構、使用原理等做下鋪墊,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有充足的光線照射和正確的調焦,對于用顯微鏡看清物體是非常重要的。

          課外要求學生兩兩合作,將兩個放大鏡制作成簡易顯微鏡,并利用自制的簡易顯微鏡去觀察校園中更多的事物,擴大對事物的認識。學生在課堂上曾設想,將三個放大鏡組合,放大效果是否會更好?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可以安排在課外讓學生探究嘗試一下,這也是一項不錯的拓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