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骨科的教學計劃(通用5篇)
時間一晃而過,我們又將學習新的知識,有新的感受,是不是需要好好寫一份教學計劃呢?為了讓您不再有寫不出教學計劃的苦悶,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骨科的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骨科的教學計劃 1
一、教學目標: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基本功能訓練,逐步熟練和掌握實習計劃所規定的內容和要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獨立勝任護士工作,在實習中鍛煉獨立思考,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良好護士素質,使其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的“白衣天使”。
二、教學要求:
1.讓帶教老師和學生都明確“教”與“學”的目標和要求。
2.安排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可以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帶教老師指導學生。
3.要求帶教老師先了解學生的學習工作情況,因材施教更好的使學生學到知識。
4.嚴格管理,要求帶教老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做到放手不放眼,出科前嚴格考核并記錄。
5.在臨床帶教中要注意以學生為中心,了解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學生的生理心理變化,多方面給予關心照顧,如:學生往往沒有午休地方,帶教老師可以開放科室的示教室給學生休息看書,病人對學和的態度,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教學計劃:
1.第一周,強化基礎護理的培訓,并能獨立完成內容,包括:靜脈輸液,肌肉注射,皮試,吸氧及臥床病人的常規護理,在這些基礎的操作中養成學生慎獨及嚴謹的作風,并在此階段使學生了解骨科的護理常規。
2.第二周,組織學生學習骨科常規護理的理論知識,這周的時間里,由帶教老師指導學生進行石膏固定病人護理,骨牽引術后護理,傷口換藥、拆線,配合醫生完成外科縫合,正確處理換藥后的器械和物品,能對常規病進行手術前后的護理,出科前進行一次理論或操作考試,嚴格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分并記錄。
3.在兩周生產實習中了解責任制護理,掌握分級護理制度,熟悉換藥室的設備,消毒滅菌方法及管理制度。
4.安排一個獨立帶教日,針對以往一對一帶教制,使學生了解的內容比較單一,難以接觸到本科室的所有疾病,這樣難免會影響學生實踐多病種的機會,通過帶教日,讓同學可以全面系統的了解骨科各種疾病的護理。
5.教學互動,構建新型師生和諧關系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師生感情,減少隔閡,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由于護理專業畢業實習生絕大多數為女生,因此更需要重視和嫻熟地運用一些技巧和藝術,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對學生保持友好,接納的態度,不因個人喜好而有所遠近,不因成績好壞或能力有些差異而有所區別或歧視,對每個同學都一視同仁。同時,充分體現對學生能力的信任,增強其自信心,在思想上,再生活上多關心了解學生,不僅帶技術,更要帶思想,帶作風,帶紀律。讓護生通過向老師及其他醫技人員學習,正確處理護患、護士與家庭、護士與科室、護士與醫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從而鍛煉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實現教學工作的良性互動。
總之,臨床帶教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教學向臨床實踐的過渡,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因此,臨床護理人員有責任,有義務在做好本職工作工作的同時,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水平。為培養新時期合格的護理人才而不懈地努力。
骨科的教學計劃 2
(一)目的
通過骨科的學習,熟悉骨科系統常見病因、臨床表現、評估診斷、處理原則及相應得術前術后護理,熟悉骨科石膏繃帶術、牽引術、小夾板術配合和護理,了解各種常見醫療儀器的使用,掌握護理病歷的書寫,掌握骨科常見病種的健康宣教知識,骨科實習生帶教計劃。
(二)時間
6周
(三)要求目標
1. 掌握骨科護理的基本操作技術。
2. 了解骨科常見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處理以及實習相應的護理。
3. 了解各種常見醫療儀器的使用。
4. 熟悉各班工作職責。
5. 熟悉骨科各種石膏繃帶術、牽引術、小夾板術的配合與護理。
6. 熟悉骨科常見病的康復護理。
7. 掌握病歷書寫,每月完成兩份完整的護理病歷。
8. 參加護士長或帶教老師組織的小講課,病例討論及教學查房。
9. 參加病區組織的健康宣教教育活動。
10. 分別主持一次工休座談會。
(四)內容
1. 在帶教老師的帶教下,每人主管3~4張床位,擔任責任護士工作,24小時內完成新病人護理病歷和護理計劃,參加主管病人的醫療護理查房。
2. 輪流參加病區的各個班次,熟悉各班操作規程,在老師指導下能獨立完成交接班工作(口頭、書面、床頭)。
3. 掌握骨科常見病的各種術前術后護理,熟悉骨科常見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評估診斷、處理原則,包括人工關節置換、四肢骨折、急慢性骨髓炎,骨盆骨折、半月板損傷、關節脫位、脊柱骨折等疾病。
4. 參與并掌握骨科常見的基本護理操作,包括更換引流管、備皮、導尿、灌腸、抽血、輸液、鋪床、輸血、口腔護理、吸痰護理、吸氧、微泵的正確使用、骨釘滴液等。
5. 參與病區組織的各種衛生宣教和健康教育活動,掌握骨科常見病的入院指導,術前、術后宣教,康復鍛煉,疾病健康宣教,出院宣教等。
6. 參加帶教組織的小講課、病例討論。
7. 參加書面考試及出科考試。
(五)每周安排
1. 第1周要求
(1) 熟悉環境、規章制度、各班職責。
(2) 掌握骨科病人的疾病特點及脊柱骨折伴截癱病人的.翻身、骨牽引病人的骨釘滴液。
(3) 掌握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 測生命體征、口腔護理、霧化吸入、鋪床、臥床病人更換床單、更換引流袋。
小講課:骨科常規護理。
2. 第2周要求
(1) 每人分管3~4張床,熟悉分管病人的病情。
(2) 做好所分管床位新病人的入院介紹,新病人的安置。
(3) 介紹護理病歷書寫的基本要求,體溫單,醫囑單及護理病歷填寫的基本格式。
小講課:牽引病人的護理。
3. 第3周要求
(1) 導護理操作 手術區備皮、配備血交叉、皮試、吸氧、肌注及靜脈注射。
(2) 習運用溝通技巧,采集護理病歷,進行病人的出入院護理。
小講課:骨科手術前后的護理及常見并發癥的護理。
4. 第4周要求
(1) 指導護理操作 導尿、灌腸、CPM 機功能鍛煉等操作。
(2) 學習參與分管病人的手術前后護理,能說出所管病人“六知道”。針對病人出現
的問題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答或宣教。
小講課:小夾板固定病人護理。
5. 第5周要求
參加重病室病人的管理,掌握對重病人的觀察要點、治療情況,針對病情采取有效的護
理措施,并準確及時的做好護理記錄。
護理查房:脊柱測凸病人的護理。
6. 第6周要求
(1) 查漏補缺,綜合復習。
(2) 見習骨折病人的石膏繃帶固定。
小講課:石膏固定病人的護理。
骨科的教學計劃 3
一、目的:
培養實習生對康復的興趣,增進對骨科康復領域的認識,以及熟悉骨科疾病的`診斷及康復治療。
二、教學計劃實施時間:
看學生實習檔期具體安排。
三、 教學計劃大綱:
1. 熟悉骨科康復日常工作流程;
2. 講解骨科康復常用醫療設備操作技術及臨床作用知識;
3. 講解骨科常見病例分析及治療操作方法;
4. 骨科康復異常情況處理及預防;
5. 醫務人員職業道德、服務態度、醫患溝通;
6. 帶學生臨床實踐操作;
四、 教學計劃實施內容:
培訓項目
培訓具體內容
科室小組工作流程介紹
1. 科室成員、相關醫護工作人員;
2. 骨科康復區域、床位及工作環境;
3. 日常醫務工作內容;
常用醫療設備操作及臨床作用
1.認識及學習常用醫療設備:紅外線、激光、微波、磁熱、中頻、電針、穴位注射、推拿、關節松動、CPM、蠟療等;
2.講解設備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項、禁忌癥;
常見病例分析及治療
1.講解常見病例各時期康復治療;如:髖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關節炎康復、各種骨折術后康復、神經肌腱吻合術后康復、軟組織康復等。
2.臨床常見癥狀:腫脹、疼痛、瘀青、神經麻木、關節痙攣、肌肉痿縮等。
3.康復平定:引導
異常情況處理及預防
講解操作時病患發生燙傷、燒傷、暈針、斷針、瘀血、骨關節損傷、脫位、骨折等緊急處理及預防。
職業道德、服務態度、醫患溝通培訓
五、 出科考核評估:
理論知識(50%)+實踐操作(50%)。
骨科的教學計劃 4
一、教學目標
通過骨科臨床實習,使學生將所學到的基礎理論知識綜合應用于臨床實踐,加深對骨科常見病的認識。掌握骨科常見病的診治和基本操作技能,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同時,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良好的醫德醫風,為今后從事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實習時間與安排
實習時間:4周(或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如6周)
實習安排:學生將在骨科病房、門診和急診進行輪轉實習,全面了解骨科疾病的診斷、治療和護理過程。
三、實習內容與要求
(一)基礎理論
掌握骨科常見病的病因、機制、分類、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了解骨折的定義、成因、分類、并發癥、愈合過程及影響愈合的因素。
熟悉骨折的急救、開放性骨與關節損傷的治療,以及骨折延遲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處理。
掌握上下肢骨與關節損傷、脊柱和骨盆骨折、頸肩腰腿痛的病因分類、病機、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了解骨與關節化膿性感染、結核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以及常見骨腫瘤的鑒別診斷和治療。
(二)輔助檢查
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學生應能根據不同病人的病情開具相應的輔助檢查,并對其結果作出基本的結論,包括但不限于X線、CT、MRI等。
(三)基本技能
掌握專科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完整病歷書寫及各種記錄的書寫。
掌握手術基本操作,如洗手、穿脫手術衣、戴無菌手套、皮膚消毒、鋪手術巾、切開、止血、結扎、縫合等。
掌握拆線、換藥、拔引流條、急救止血、清創等基本操作技能。
四、實習方法
(一)參加病房工作
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分管一定數目病床的初級診治工作,每天提前上班,了解病情,與帶教老師一起查房、檢查和處理患者。
主動接診新入院患者,進行病史詢問、體格檢查、書寫病歷等工作,實習期間至少完成規定數量的完整病歷,并經帶教老師批改合格。
在做好所分管病床工作的前提下,經上級醫師同意可全面了解病房其他病種。
嚴格履行實習醫生職責,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進行值班、診療操作、參加部分手術。
(二)參加門診和急診工作
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學習接診門診患者,學會簡要詢問病史、體檢、提出初步診斷和處理意見。
學會正確開處方、填寫各項臨床檢查申請單,掌握門診病歷記錄要求。
與上級醫師一起接診急診患者,初步掌握骨科急癥患者的`急救方法。
五、帶教方法
(一)一對一帶教法
采用一對一定人帶教,以便師生間相互要求,及時反饋。選取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主治醫師或更高級別的醫師擔任帶教老師。
(二)病例討論法
利用上午交班時間或下午巡視病房時間,對危、重、急、新、疑難病人進行病例討論。情況允許時可在床邊結合病情進行討論,以鞏固理論知識。討論時機可采用隨機性與計劃性結合的方法進行選擇。
(三)示范演示法
由帶教老師完成基礎操作和骨科專科操作的示范,如腰圍、頸托、防旋鞋的使用方法,石膏術、小夾板術、VSD引流等操作。學生在觀摩后,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操作。
(四)業務講座
每周安排一次業務講座,選擇本專科的主要病種,結合典型病例進行講解。講座內容應包括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及護理等方面的知識。
六、考核與評價
實習生在實習期間應接受定期的單項技能和理論考試。
出科前進行專科綜合理論知識和技能考試。
帶教老師按照規定的評分項目及評分方法進行評分,包括自我評價、科室評價、操作考核和綜合測評等部分。
七、注意事項
實習生兼有醫生和醫學生兩種身份,但實際上是醫學生。無論在病房、門診、急診從事診療工作,都應在上級醫師或護士的指導下進行。
實習生應認真學習,虛心向帶教老師請教,做好筆記,積極發言。
實習生應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按住院醫師要求經常巡視病房,及時觀察病情。
實習生應工作嚴謹,嚴守操作規程,嚴防差錯事故,出現問題及時報告。
骨科的教學計劃 5
一、課程目標
理解正常骨骼系統的解剖結構與功能。掌握常見骨科疾病的診斷方法及流程。學習并實踐基本的.骨科手術技巧。了解最新的骨科研究進展和技術應用。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以便于患者教育和服務。
二、適用對象
醫學院在校生、初級住院醫師、對骨科感興趣的相關專業人士
三、課程內容概覽
基礎理論學習、骨骼系統解剖學、生理學原理、常見骨病概述、臨床技能培訓、影像學檢查解讀、體格檢查技巧、小型手術操作練習、康復指導原則、案例分析討論、經典病例分享、復雜情況處理策略、倫理問題探討、最新研究成果介紹、新技術新療法、國內外研究熱點、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四、教學方法
講座式授課、實踐操作訓練、分組討論、模擬診療情景、在線自學資源補充
五、評估方式
書面考試:測試理論知識掌握程度
技能考核:通過模擬場景評估實際操作能力
參與度評分:基于課堂互動表現給予評價
項目報告/論文:鼓勵深入研究某一特定領域
六、時間安排
總課時數:約160小時
每周授課時間:建議每天4-5小時,持續8周
特別活動(如嘉賓講座、實地考察等)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安排
【骨科的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骨科的教學計劃10-10
骨科的實習小結08-29
骨科護理實習報告05-16
骨科護理實習鑒定01-10
最新骨科出科小結06-15
骨科工作計劃03-17
骨科科室的實習評語08-16
骨科崗位職責04-18
骨科護士個人總結04-14
骨科護理實習心得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