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三年級數學上冊《周長認識》教學設計

      時間:2023-02-23 20:24:2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三年級數學上冊《周長認識》教學設計(通用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數學上冊《周長認識》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數學上冊《周長認識》教學設計(通用6篇)

        三年級數學上冊《周長認識》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感悟周長的含義,知道繞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測量圖形各邊的長度初步感知計算圖形周長的一般方法。

        3、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二、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

        三、教學難點:

        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對周長的理解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感知周長。

        情境引入:同學們,老師在公園里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1、出示媒體:小貓繞花壇跑了一圈、金龜子繞樹葉爬了一圈

        (1)看到了什么?

        像小貓、金龜子繞著花壇、樹葉跑了“一圈”,我們也可以說它跑了……的一周。(板書:一圈、一周)

        (2)怎么看出來正好跑了一周?

        從起點出發,繞著……跑了一周又回到了起點,所以說正好跑了一周。

        (3)像這樣樹葉一周的長度就是這片樹葉的周長。 媒體配合演示(板書:周長)

        (二)理解周長。

        1、出示媒體圖:鐘面 書本封面 三角形、紅心圖。

        (1)找物品圖形的周長。

        (2)指一指鐘面的周長。

        (3)描一描圖形的周長,完成練習紙上的第一大題。(實物投影反饋核對)

        2、抽象出平面圖形。(媒體配合滾動一周長度)

        什么是這些圖形的周長?

        3、判斷:紅線部分是下列圖形的周長嗎?

        反饋核對、媒體更正。

        (三)探究求周長的策略。

        1、出示三角形。

        (1)怎么求這個三角形的周長?

        (2)三角形的周長其實就是它三條邊的長度和。

        (3)測算三角形的周長。

        反饋核對,糾錯。

        2、完成第二大題另外三題。

        正六邊形。

        正方形。

        長方形。

        小結:平面圖形幾條邊的長度總和就是它們的周長。

        3、一片長方形草地被分成A、B兩部分,小狗和大象要分別繞A、B兩塊草地跑一圈,他們跑的路一樣長嗎?

        (四)全課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三年級數學上冊《周長認識》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四邊形等平面圖形的周長。

        3、了解借助生活媒體測量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周長的測量方法

        4、感受周長與生活密切聯系,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建立周長的概念。

        教學難點

        能從各種具體物體中正確找出物體表面的周長。

        教學準備

        課件、帶圖形的練習紙40份、教具圖形4個、水彩筆(學生準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已經預習過了,從字面上理解,你覺得什么是周長?(指名回答)

        過渡:物體外圍的邊線一周的長度,就是周長。那么樹葉的周長是指它的哪部分?

        (示課件)

        二、感受周長

        1、感受實物的周長

        學生看四只甲蟲爬過樹葉的動畫,并說說三只甲蟲爬過的痕跡有什么不同,指出樹葉的周長是指哪部分。

        (提示:從起點開始,又回到起點。)

        結語:小甲蟲從樹葉的某一點開始,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周,又回到了起點,這一周的長度,我們就把它叫做樹葉的周長。

        板書:邊線周長

        過渡:樹葉有周長,那么天天陪伴我們學習的課桌,數學書,(偏板書:課桌、數學書)它們的周長又是指哪部分呢?

        摸一摸課本、課桌的邊線,摸時用指尖去摸,并說一說它們的周長分別是指哪部分。(我從這里開始摸一圈,經過的邊線就是書的封面的周長。)(幾名學生重復說)

        2、感受圖形的周長

        (1)剛才我們摸到的都是物體表面一周的邊線,那么這里有一些平面圖形,(師示教具圖形)

        (2)你能描出它們的邊線嗎?試試看。

        學生自己描,師巡視(在巡視過程中了解學生情況,尋找提高的對象)

        描好后,師先取兩名同學的作業展示,并對全班的作業作出簡單評價。

        師相機問:在這幾個圖形中,你最喜歡描哪一個?為什么?

        根據生說的圖形特點,師板書:曲直

        小結:剛才我們一起感受了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周長。

        圖形內部邊線是否也為周長(書P45第一題,說一說它們的周長是指哪部分?)

        三、感知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那么,剛才所描的四個圖形當中,三角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里?(三條邊的長度之和)正方形呢?圓形呢?花形呢?

        請你從四個圖形中選擇兩個圖形,量一量各邊的長度,再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們各自的周長。

        學生獨立測量、試算,師巡視個別指導。

        學生匯報計算方法及結果(學生把計算過程板演在黑板上對應圖形的下方)

        問:你是怎么計算三角形周長的?(根據學生所說,師板書:量算)

        剩下的兩個圖形,大家怎么沒有選擇呢?(學生自由說)

        追問:難道我們就沒有辦法知道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嗎?

        學生思考、交流后,匯報。師整理學生發言并形成板書:圓滾

        課件演示圓的周長的測量方法。

        小結:由直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只要知道各邊的邊長,再將圍成圖形的所有邊的邊長加起來,就能知道圖形的周長。(板書:各邊長之和)

        而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想辦法把它們一周的邊線化曲為直,測量出它們的周長。(板書:化曲為直)

        四、練習

        1、判斷:課件

        2、口算周長。課件。

        3、這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們的周長一樣嗎?出示:

        (師現場演示:第二個正方形剪去四分之一)

        課件演示。

        小結:都看清楚了嗎?移動這種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觀察與判斷圖形的周長。

        4、指導完成書P45第三題的圖(1)

        這里還有兩個大小完全相同的長方形,經過裁剪,變成書P45第三題的圖(1)的樣子,它們的周長一樣嗎?

        看一看,議一議。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周長,你現在覺得周長就是什么?

        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方面用到周長嗎?(腰圍、鞋底等)

        六、生活中的數學(課件演示)

        根據頭圍的大小,選擇大小合適的帽子。

        根據胸圍的尺寸,選擇合身的衣服

        板書:

        周長

        曲化曲為直

        圓滾

        邊線周長

        直各邊長之和

        直量

        三年級數學上冊《周長認識》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認識周長的過程,理解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物體的表面和簡單圖形的周長。

        2、通過觀察、測量、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為直”的思想。

        3、通過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在操作中分析問題,又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現實生活里的數學。

        4、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數學思想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教學準備:線、直尺、皮尺、樹葉、課件 預習:

        內容:數學書45頁。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它個子小小的、力氣卻大大的.,能舉起自身重量100倍的物體,被稱作動物界的大力士,你們能猜到它是誰嗎? 生:螞蟻。

        師:同學們太棒了!它就是小螞蟻淘淘,快跟淘淘打個招呼吧! 生:淘淘好!

        師:今天這節課淘淘就和我們一起來研究數學問題!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學提示

        1、描一描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45頁,請你用彩筆描一描這片樹葉和數學書的邊線。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描的?

        2、說一說什么是周長?

        把書打到45頁,開始自學上半部分內容 學生匯報交流

        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任何一個物體,指一指或摸一摸它們的邊線,如摸一摸桌面的邊線、文具盒的邊線。

        辨一辨下面哪些圖形有周長,哪些沒有,為什么?

        (二)、量一量。怎樣能得到樹葉和數學書封面的周長呢?

        師:淘淘知道你們知道了什么是周長,可是它還想知道自己爬樹葉和數學書的封面到底爬了多少厘米?該怎么辦? 同桌討論,指名匯報。 議一議:

        1、可能有哪些測量方法?你們準備用哪種?

        2、選擇哪些測量工具?

        3、小組內如何分工? 做一做: 實際測量,師巡視。

        說一說:

        1、使用了什么測量方法?

        2、選擇的測量工具有哪些?測量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測量的結果是什么? 指2名學生匯報。

        (三)數一數。

        淘淘看咱們班的學生這么積極地想辦法,它也想像咱們一樣學得更聰明,于是它開始積極地想辦法,它看到了三個圖形,想知道它們的周長,可是淘淘學奸了,它沒爬也沒量4,卻知道了它們的周長,你知道為什么嗎?仔細觀察。它能數出來,你們能數出來嗎? 學生獨立數一數,然后交流你是怎樣數的?

        三、鞏固練習

        1、蝸牛奇奇看大家學得這么好,他也來走一走,你能將他們走的路線畫出來嗎?練一練第一題

        2、淘淘看大家這么聰明,他又帶來了一道題,想考考大家,練一練第二題。

        3、淘淘很佩服我們同學們算得又對,學得又快,它很高興可以和大家一起學習,因為這樣它也能變更聰明!于是它高高興興地請來了4個好朋友一起跟你們學習,這4只小螞蟻想分別繞著下面的圖形走一周,他們走的路線一樣長嗎?

        四總結

        師:這節課上到這里就要結束了!我們回想一下,我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數學上冊《周長認識》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教學準備:

        課件、繩子,直尺等、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同學們喜歡小動物嗎 課件出示(樹葉、甲蟲) 問:這是什么

        讓學生仔細觀察:它在樹葉上是怎樣爬的 沿著什么路線爬的 (樹葉的邊線)

        請問:樹葉一周邊線的長又叫做樹葉的什么 (周長)那么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周長、(板書課題)

        認識周長

        1、下面老師先帶同學們到兒童游泳池去看看(課件出示游泳池圖片)

        誰愿意上來指出池口的邊線 它是從哪里到哪里 剛才這位同學指出池口黑色邊線的長也就是池口的什么 (周長)

        其實,周長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請看,出示數學書、

        2、讓學生指一指數學書封面的周長、

        舉例:你還能指出哪些物體表面的周長 (如桌面,三角板等)

        3、剛才同學們指出的都是物體表面一周的邊線,那老師還有一些平面圖形,你能描出它們的邊線嗎 請你描一描、

        有誰愿意把你描好的邊線展示給大家看看、(展示學生作業)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剛才你們描的這些圖形邊線的長其實也就是這些圖形的什么 (周長)

        那么誰愿意上來指出這個圖形的周長

        [評析:把對周長概念的`建構過程分解為認識邊線,認識周長兩個階段,并創造性地把對邊線的認識融于學生熟悉的兒童游泳池,數學書,課桌面之中,使學生的認識經歷了豐富的感知過程、并通過指一指,說一說,描一描等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在環環相扣的探索活動中充分地實踐著,思考著,感受著……如此豐富的感受之后,周長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剛才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研究了周長,那么老師現在想知道一些物體的周長

        4、出示樹葉

        老師想知道這片樹葉的周長 你有什么好辦法 指名說(課件演示測量方法)誰來說說我們在用毛線測量樹葉周長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請同學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物品開始測量,并記錄下來、指名匯報

        剛才同學們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測量出物體的周長,那現在我想知道這張明信片的周長、你有什么好辦法 (指名說)

        師:像明信片這樣規則的幾何圖形我們可以直接用尺子量出邊長,再算出四條邊長的總和就可以得出這個圖形的周長

        [評析:課堂的生命活力體現在教師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思考,交流,實踐,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經歷體驗,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之后,教師設計了一個小組活動,要求小組成員討論如何測量樹葉,紙牌和明信片的周長,鼓勵學生利用現有的工具思考測量周長的不同方法]

        計算圖形的周長

        烏龜給我們準備了一些規則的圖形,請看,它還細心的給我們量出了每條邊的長度,你能很快說出這些圖形的周長

        能告訴老師你為什么這么快知道這個圖形的周長 誰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小結: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圖形的周長,由此可見,我們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探討不同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提升認識

        通過剛才的比賽,老師發現我們班的同學都是聰明愛思考的好學生,所以老師想出了一道比較難的題目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嗎

        1、老師這里 2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們的周長一樣嗎 老師把第2個正方形剪掉一個小正方形,變成了這樣,它的周長應該從哪兒到哪兒呢

        2、請問:現在這2個圖形的周長還一樣嗎 (指名說)看來同學們的想法不一樣,下面請同學們取出這兩個圖形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指名匯報討論結果、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一起認識了什么 (周長)其實周長的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欣賞短片:周長在生活中的應用、)

        談話: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學會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就一定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年級數學上冊《周長認識》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在具體情景中,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動手操作及合作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樹葉,毛線,練習紙

        一、情景引入

        孩子們你們去過圖書館?那里有很多好看的書,管理員為了方便大家的閱讀,為大家準備了精美的書簽,但是書簽還沒有剪下來,你們愿意幫忙剪嗎?第一張:明確從邊線剪。

        第二張:告訴孩子可以從邊線的任何地方開始剪。

        第三張:一起剪

        并引出周長的概念(板書)

        二、找身邊物體的周長

        大家已經認識周長了,那能不能找找身邊物品的周長呢?

        孩子找,指周長。

        三、描出平面圖形的周長

        用水彩筆描出平面圖形的周長。

        拿出其中一個平面圖形,象房子,并給它添上門,窗,來強化周長的'概念。

        四、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小朋友們能不能幫幫我老師,告訴我這片樹葉的周長呢?

        小朋友想辦法。

        最后用毛線圍一圍,做標記,測一測,量出樹葉的周長。

        五、周長的加深練習

        1、小正方形個數一樣多周長可能一樣可能不一樣。

        2、小正方形個相互不一樣,周長也可能一樣

        3、長方形分成兩部分,周長是一樣。

        三年級數學上冊《周長認識》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3、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知道周長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關鍵:

        結合教材提供的具體情境,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體驗、交流活動中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樹葉、長方形紙一張。

        學具準備:卷尺、小棒、彩筆、直尺、長方形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圖片)問:

        (1)這些花壇是什么形狀?

        (2)如果有3只甲蟲以同樣的速度分別繞花壇走一周,你們猜哪一只先到?

        2、學生觀察、思考、并發表自己的看法。

        3、看多媒體演示,思考:為什么(3)號先到?

        教師指出:看哪只甲蟲先到,要比較花壇的周長。(板書:周長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1)你認為周長是什么意思?能舉例說明嗎?

        (2)如果花壇是圓形,你知道它的周長嗎?

        (3)(出示樹葉)誰能指出這片樹葉的周長?(課件演示螞蟻運行圖)

        2、視覺再次感知(課件演示):

        (1)多個圖形的周長。

        (2)辨析:螞蟻圖

        3、操作感知

        (1)描一描:學生用彩筆描44頁和45頁題1圖形邊線,教師巡視,指學生操作。

        (2)摸一摸:你能指出桌面、數學課本封面的周長嗎?你還知道那些物體的周長,和同桌說一說。

        (3)量一量:用卷尺測量自己的頭圍和腰圍,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小組交流。

        4、周長的概念: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三、鞏固練習

        1、口算花壇的周長。

        師:(出示花壇圖片)你們能想什么辦法,知道這三個花壇的周長?

        電腦顯示出各邊長度,學生逐一口算出周長。

        2、45頁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度量計算,接著在小組內交流,集體訂正。

        四、實踐活動

        (1)擺小棒:(課件出示圖形)你能移動小棒把下列圖形變成長方形或正方形嗎

        動手操作,小組交流,代表發言。

        (2)想一想:(45頁第3題)每小題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你怎樣想的?

        五、全課小結

        六、思維拓展

        撕紙活動:

        1、先看課件演示,師生共同按要求完成撕紙。

        2、想一想:這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為什么?

      【三年級數學上冊《周長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周長的認識》教學設計03-01

      《認識周長》教學設計06-02

      《認識周長》教學設計范文03-08

      關于小學數學《認識周長》教學設計(精選11篇)10-18

      數學周長教學設計04-05

      《周長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05-07

      《認識周長》教學設計(精選4篇)03-08

      《周長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05-31

      《周長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5篇05-31

      數學《圓的周長》教學設計02-25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一区 | 中文字幕三级免费片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 重口AV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观看你懂的欧美网站 | 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