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1-06-29 19:22:0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教學設計方案

        一、概述

      《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教學設計方案

        《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是人教課標版高中化學必修①“第一章 從實驗學化學

        第二節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的第一課時(45分鐘)。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在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反應等方面的定量關系時是廣泛運用的物理量。它在高中化學計算里還是最關鍵的概念,可使計算較為簡捷明了,非常重要。本節教材的特點是概念多、理論性強,教學難度大;在本課時教學中安排了物質的量、摩爾、阿伏加德羅常數幾個高難度的抽象概念,這些概念不僅涉及宏觀領域,還涉及微觀領域,難點集中,理解困難,為教學帶來了障礙。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科學上引入“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的必要性;能夠初步理解“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意義,及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含義;

        2.能夠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之間的關系,并能從物質的量的角度來認識物質的微觀構成,及化學反應中物質質量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所給資料,提高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的能力;在思考、討論和交流中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養成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

        2.通過物質的量的教學,體驗科學家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意義;

        3.在摩爾是堆量的教學中,提高遷移應用的能力及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物質宏觀與微觀間量的關系的探究,感受化學界的奇妙與和諧;能夠對學習自然科學感興趣,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接受能力較強,處于初三和高一的銜接階段;在該階段學生對國際單位制中的“長度”(單位:米)、“質量”(單位:千克)等物理量已非常熟悉,但對國際單位制中的“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非常陌生,而且易將“物質的量”這一抽象概念與“物質的質量”相混。 學生的好奇心強,已具備了探究的意識;掌握了探究必備的相關知識,如知道化學反應的實質是物質構成的微粒按一定的數量比進行,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質量滿足質量守恒定律。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教師引導探究,啟發學生自主建構概念。

        對于抽象概念的突破,采用直觀的方式展示,如視頻、動畫等,變靜為動,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并自己建構新概念。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PPT課件

        概念動畫

        實驗視頻

        相關圖片

        多媒體教室

        六、教學過程

        環節一:提出問題

        (一)情境引入

        教師通過學生熟悉的化學反應視頻引入(此處需常見的化學反應視頻,如炭在氧氣中燃燒)

        學生觀看視頻,從化學反應方程式出發,討論分析其中包含的意義。

        C?O2點燃CO2

        微觀粒子數 11 1

        物質質量12g 32g 44g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出發,學生將這一反應中所包含的意義進行復習總結:

        (1)從質量守恒的角度,12克碳和32克氧氣反應生成44克二氧化碳(2)從微觀機理角度,1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分子結合生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

        (二)提出問題

        教師從學生的討論結果出發,提出引導問題: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物質間的化學反應是微粒按一定數目關系進行的,那可稱量物質與微粒之間是否存在一種聯系?我們有何辦法能將微粒數量與物質質量聯系起來?

        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想辦法

        設計意圖: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從而為學生了解引入“物質的量”這一概念的必要性打好基礎。

        環節二:方法探究

        (1)從微觀角度出發,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分組匯報所想出的辦法;

        教師針對學生討論結果,將學生的認識過程與科學探究的思維方法聯在一起,模擬科學家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一個某種原子為例,此處要標出1個原子的質量(用普通天平不可稱量),為將微粒與物質質量聯系起來,將此種原子由一個開始不斷堆積(此處需要媒體課件,展示微粒堆積的`過程),同時質量隨微粒數目的增加而相應的增長,直

        到有一刻該微粒集體的質量可稱量。就可說某克的物質中微粒數目是多少。)

        學生體會,聯系宏觀與微觀的橋梁,其核心是一種化小為大的思想。

        (2)摩爾——堆量

        教師以學生常見的物質為例,演示其粒子堆積的過程,并伴有總質量、粒子總數的同步變化。(如以碳原子為例,展示碳在堆積的動畫課件)當堆積的微粒數為6.02?10我們就說這是1摩爾,如以碳原子為例,6.02?10

        子。

        學生進一步的體會摩爾是聯系宏觀與微觀數量的橋梁。

        教師啟發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表示量的名詞與摩爾相似。

        學生思考,并回答常見量詞的名稱,如“雙”、“打”,“公斤”等

        (3)遷移應用

        教師將示例微粒改變,而微粒數目6.02?10232323時,個碳原子,我們就說這是1摩爾的碳原不變,引導學生回答此時這些微粒量是否為1摩爾?(此處需1摩爾不同物質的相關圖片)

        學生回答肯定,并得出結論:將示例微粒改變,同樣數目是6.02?1023時,我們說它是1摩爾。

        設計意圖:圍繞提出的問題,再現科學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驗科學家解決問題時的思維和方法;通過一種物質遷移至其它物質,使學生體會摩爾是一量的單位。

        環節三: “物質的量”概念

        (1)摩爾——“物質的量”的單位

        教師進而指出“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就像“千克”是“質量”單位,“米”是“長度”的單位。(舉例類比),摩爾簡稱“摩”,符號:mol

        學生理解,并細細體會摩爾與物質的量間的關系。

        (2)“物質的量”——國際單位制7個基本單位之一

        教師展示有關國際單位制中7個基本單位的信息(此處需要有關國際單位制方面的圖片),物質的量是其中之一,記作n。

        學生看教材P12資料卡片,結合已有知識初步建構新概念。

        (3)“物質的質量”與“物質的量”

        教師提出思考問題: “物質的量”是“物質的質量”嗎?為什么?并結合教材P11圖1-11給出結論。

        學生思考,討論。

        (“物質的量”不同于“物質的質量”。如以炭為例,12克C-12含有6.02?10

        子,物質的質量12克,而“物質的量”是1摩爾。)

        (4)阿伏加德羅常數

        教師介紹:國際上規定,1摩爾任何微粒所含有的微粒數與12克C-12所含有的碳原子23個碳原

        數相等。實驗表明,這數目約為6.02?1023。6.02?1023mol

        NA

        學生體會,記憶。 ?1稱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符號:

        設計意圖:在摩爾——堆量的基礎上,提出了“物質的量”概念,降低了學生在理解這一抽象概念時的難度;通過將常見物理量,及易混概念對比分析,使學生從整體上初步完成了新概念的建構過程。

        環節四: “物質的量”的應用

        在初步了解了物質的量等相關概念后,教師讓學生繼續完善在環節一中做的分析,將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微粒數聯系在一起。

        學生思考、討論做出總結:

        C?O2點燃CO2

        微觀粒子數 11 1

        1NA 1NA 1NA

        物質的量 1摩 1摩 1摩

        設計意圖:通過將物質的量(摩爾)概念再次應用于化學反應,使學生更好的體會“物質的量”作為聯系宏觀質量與微觀數量間的橋梁給我們研究問題帶來的便利,進一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并為以后進行相關的化學計算的學習做好準備。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課從以下方面進行評價:

        學習參與情況: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活動,吸取其它同學在該問題中正確的地方,有根據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張。

        自主學習情況: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的能力。

        反饋練習:

        判斷下列說法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1.摩爾是國際單位制中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

        2.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NA)個微粒的集體就是1摩爾

        233.NA的精確值為6.02?10,單位為mol

        23?1 4.1摩爾物質均約含有6.02?10分子

        235.0.1molH2O中含有0.2?6.02?10個H原子

      【《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的物理說課稿范文07-19

      物質的量單位是什么09-09

      《物質的量》教學反思06-07

      物質的量的教學教案01-28

      教學反思:《物質的量》06-26

      物質的量教學反思08-18

      物質的量濃度教學設計06-06

      關于物質的量教學反思05-14

      物質的量的教學教案范文01-28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先锋AV资源手机在线观看 |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 久久国产精品亚色影院 | 亚州不卡AV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vs熟女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高清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