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韻》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樂意在豐富的音樂活動中了解大海,感受大海的音樂形象,體驗音樂的表現力。
二、欣賞樂曲《海浪的嬉戲》與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片段《暴風雨》,感受大海的變幻多姿,體驗熱愛大海的感情。
三、能用親切柔和、優美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鄉》,體會并表現出歌曲所蘊涵的深情。
四、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嘗試用聲勢、律動、演唱、朗誦等形式創作表現大海。
【教學重點】感受、體驗描寫大海的音樂
【教學難點】理解、表現描寫大海的音樂
【教學用具】鋼琴、黑板、打擊樂器、多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溫柔恬靜的大海──帶領學生走近音樂
1.觀看夏威夷海岸風景。
導語:同學們,陽春三月下揚州,正是出游的好時候。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游覽一番,請跟我來。(播放海的影片,背景音樂為小提琴曲《愛的禮贊》)
2.問題:你喜歡大海嗎?為什么?
3.律動:模擬此起彼伏的海浪
二、溫和神秘的大海──引導學生感受音樂
1.賞析樂曲《海浪的嬉戲》
導語:大海看見你們表現得這么好,更高興了,它讓浪花奏起了音樂。不過大海要求大家在傾聽浪花演奏的音樂時能想一想:音樂表現了什么情景?給你帶來什么感受?使你聯想到什么?你愿給這段音樂起個什么名字?(學生聽,然后互相討論后回答問題)
2.揭示作者與曲名,簡介印象主義音樂的特征與該曲表現的內容,鼓勵學生課后進一步欣賞印象主義音樂,并查閱有關資料。
三、洶涌澎湃的大海──組織學生鑒賞音樂
1.欣賞《暴風雨》(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片段) 導語:現在大海要給大家展示一下它別樣的風采,請閉起眼睛,仔細傾聽。
2.展示課文《聽潮》片段 導語:我們剛才見識了音樂聲中的濤聲,那么如雷的濤聲在文學家的眼里又是怎樣呢?請看──(出示文章《聽潮》片段)
(學生一起朗讀文章片段,用表現濤聲的音樂伴奏)
3.師生表演:(1)用打擊樂器、身體與人的`聲音創作模擬文中的各種聲音。(2)用創作的聲音為樂曲《暴風雨》伴奏。(3)借作者“我喜歡海,溺愛著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的情懷激勵學生“喜歡生活,熱愛生活,尤其是面對困難的時候”。
四、情深意切的大海──指導學生表現音樂
導語:大海給了我們那么多做人的啟迪,我們怎能不愛大海呢?多少年來,大海一直就這么流淌著、翻滾著、洶涌著,見證了無數歷史事件,也記錄下了太多的悲歡離合。(寡婦村的真實故事)
1.教師范唱,學生思考問題:歌曲抒發了什么情感?感情的抒發在何處達到高潮?給你帶來的感受與欣賞樂曲《海浪的嬉戲》、《暴風雨》時有什么不同?
2.學生跟歌曲MTV影片學唱《大海啊,故鄉》。
3.處理歌曲: (1)提示歌曲演唱時的要求 (2)引導演唱時加上手的律動與打擊樂的伴奏(3)請你來當小導演,為歌曲設計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演唱方式。
(學生討論,然后根據學生提供的方案演唱歌曲)
【課堂小結】
1.請學生為這節課命題。(學生討論后命題)
2.布置課后作業。藝海遨游:請你利用多種途徑收集一些歌頌大海的詩歌、歌曲與樂曲,把你的主要收獲記錄下來。
3.結語:大海是寬闊無垠、變幻無窮的,表現大海的音樂也是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讓我們熱愛大海、熱愛生活,共同歌唱大海的美麗多姿,一起歌頌大海寬闊的胸襟,也衷心祝愿每一位同學奮發進取,在人生的海洋中勇搏風浪,奏響華麗的樂章!
評析:
音樂課堂本應是最富魅力的課堂,本課的教學設計充滿魅力。
其一本課體現綜合性。本課以“海”為主線組織教學內容,將音樂、文學、影視等多種藝術形式有機綜合,從聽覺、視覺、空間想象等方面給學生以強烈的課堂魅力。
其二本課體現情感性。音樂的魅力是情感,本課的設計從海的溫柔、神秘、咆哮到情深意切,把物的海化為人的海,使情感逐步升華,給學生以強烈的情感體驗。
其三本課體現和諧性。課堂努力創設和諧共振的教學情境,并通過樂曲欣賞、歌曲學唱、聲勢律動等多種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與生動有趣的氛圍中,感受、體驗有關大海的音樂,用語言、動作、朗讀、聲勢、歌聲來表現大海,從而讓學生獲得“人生就象大海”的感悟,激起他們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情懷,和諧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無論從課的外部結構還是內部結構,乃至每個環節的設計上,都力求能體現新課程改革提出的“一切為了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的要求。
【《海之韻》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海之韻作文03-29
海之韻作文12-31
描寫海之韻的句子12-09
秋游之海之韻廣場作文12-01
漢字的象形之韻教學設計01-24
海之韻抒情詩歌07-30
花之韻,海之魂(教師中心稿)12-06
海之韻初中優秀作文500字02-12
海韻的感悟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