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時間:2022-07-12 15:44:1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設計(精選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設計(精選7篇)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在人教版教材中,本課是學生第二次學習除法知識。學生已經學習過表內除法(包括有余數和沒有余數),理解了除法的意義。依據教材意圖,本課要在原有基礎上實現從“表內除法”到“被除數是兩位數,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被除數十位沒有余數或有余數)”的突破,以便學生加深對除法意義的認識,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為此,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經歷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3、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本課在教學中力圖重點體現讓學生經歷從“表內除法商是一位數”到“商是兩位數”的突破過程,突出問題解決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鑒于以上的目標定位,本課設計時基于“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遇到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總體思路。為此,主要采取以下教學策略:

        1、找準學生的起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

        2、借助直觀理解難點。

        3、講授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采用多種學習方式。

        教學片段實錄:

        一、引入

        1、師生談話

        2、課件出示小朋友捐書的情境。

        3、教師拋出問題:

        師:根據上面的數學信息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平均每人捐幾本?

        二、展開

        (一)商的定位

        1、獨立解決問題

        師:平均每人捐幾本?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請大家動筆算算。

        學生獨立解決。

        2、反饋:

        生1:42÷2=21(本)

        師:為什么用除法算呢?

        生:把42本書平均分成2份,所以用除法算。

        師:得數21是怎樣算出來的呢?

        生:40÷2=20,2÷2=1,20+1=21

        師:你是想口算的。

        生2:21

        2╯42

        42

        師:你用豎式算,是怎樣想的?

        生2:40÷2=20,2÷2=1,20+1=21

        師:你也想口算方法。不過,除法豎式一般不這樣寫。我們一起來寫一寫。

        3、師生一起寫豎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師:42÷2,筆算時從十位算起,該先算什么呢?

        生:十位4÷2

        師:十位4÷2,商幾,寫在什么位上?為什么?

        生:商2,2寫在十位上,因為40÷2=20,20就是2個十。

        師:商寫好后做什么呢?

        生:商2乘除數2,二二得四,4寫在十位4的下面,4-4=0,0不用寫。

        師:十位4÷2=2,就是口算中的哪一步?

        生:40÷2=20

        師:豎式中的4-4=0,其實就是幾減幾呢?

        生:42-40=2

        師:我們簡單的說,就是4-4=0,0不寫,個位2搬下來。

        接下去該怎樣算呢?

        生:個位2÷2,商1,1寫在個位上。一二得二,2-2=0。

        師:這又是口算中的哪一步呢?

        生:2÷2=0

        4、能完整的說說剛才是怎樣算得嗎?(先獨立說,再同桌相互說。)

        5、指名說怎么算得?(生說略)

        師:他說得怎樣,誰來評一評?

        生:他說的不完整,相乘漏了。

        師:你聽的很認真。

        6、師:看了豎式,還有問題提嗎?

        生問:商2為什么寫在十位上?

        生答:4個十÷2=2個十,2寫在十位上

        生問:商1為什么寫在個位上?

        生答:2個一÷2=1個一,1寫在個位上。

        生問:十位4下面的4表示幾?0為什么不寫?個位2為什么要搬下來?

        生答:4就是40,42-40=2,所以0不寫,個位2搬下來。

        7、練一練62÷2豎式計算

        8、小結:

        師:42÷2、62÷2在豎式計算時,都是先算十位,再算個位。

       。ǘ┦挥杏鄶

        1、出示52÷2。

        師:62÷2,改成52÷2,你會用豎式計算嗎?

        也先自己試一試,如果有困難,可以和同桌商量,也可以看看書,還可以找老師幫助。

        2、學生獨立寫豎式

        3、反饋

        方法1:26

        2╯52

        4

        12

        12

        方法2:21

        2╯52

        4

        2

        2

        師:你認為哪種寫法是正確的?

        生:方法1是正確的。

        師:誰寫的?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寫的?

        生:十位5÷2,商2,2寫在十位上,2×2=4,4寫在十位5的下面,5-4=1,個位2搬下來,12÷2,商6,6寫在個位上,2×6=12,12寫在12的下面,12-12=0。

        師:有誰再來試試?

        師:從大家的表情看得出,意思知道了,說有點困難,對吧?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棒圖。

        4、借助小棒理解算理

        師:52÷2,先算什么?

        生:十位5÷2。

        師:就是把5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幾捆?2捆的2寫在什么位上?為什么?

        生:每份2捆,2寫在十位上,因為表示2個十。

        師:2×2=4,4表示哪里的小棒呢?

        生:分掉的4捆

        師:5-4=1,1表示什么呢?

        生:多出的1捆。

        師:5捆分掉4捆,還剩1捆,這1捆怎么辦?

        生:1捆分成5和5,還有2根分成1和1。

        師:哦,你分了2次。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生:把1捆拆開就是10根,再和散的2根合起來是12根。

        師:豎式中有十位1,怎么變成12?

        生:個位2搬下來。

        師:接下來怎么做?

        生:用12÷2,商6,6寫在個位上,6表示6個一。

        5、師:52÷2,現在能完整的說說怎樣算得嗎?(先獨立說,再同桌互說)

        6、改正

        師:錯了的小朋友現在能改正了嗎?自己動筆改一改。

        7、比較

        師:52÷2,在豎式計算時,與42÷2、62÷2,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生:42÷2、62÷2,十位沒有了,52÷2,十位還余1。

        師:十位還余1怎么辦?

        生:和個位合起來再除。

        三、練習

        1、用豎式算一算

        48÷4、91÷7、96÷6、95÷5

       。1)獨立完成、

       。2)反饋講評錯例

        2、解決問題

       。1)湖州地區有56位老師要去買一些寧波特產,4人乘一輛出租車,算一算要幾輛車?

       。2)聽課老師這么多,如果有456位老師要去呢?

        師:先估一估

        生:大概100輛,400÷4=100

        生:110輛,440÷4=110,56÷4=14

        師:用豎式算一算(生算)(反饋略)

        師:算后想說什么?

        生:方法差不多,就是數變大了。

        四、總結

        交流今天你最大的收獲,也可以相互評價。(略)

        課后反思:

        大多老師不喜歡上計算課,有的認為計算課枯燥,課堂氣氛不活躍;有的認為只需幾分鐘時間,新課就結束了,沒上頭。要上好一節計算課確實不容易。在本節課中,有許多新的知識點,商的定位、兩次試商、十位上沒有余數和有余數的不同解決辦法、豎式的書寫等,學生對算法的掌握、十位有余數算理的理解有困難,教學時從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出發,采用了講授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法。課后有以下體會:

        1、利用口算經驗學習筆算。

        在教學本節課前,進行個別調查,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口算方法熟練,筆算大多數學生不會,會寫的也寫錯。課堂中解決“平均每人捐幾本?”時,出現的情況與課前調查的一致。于是利用學生熟練的口算經驗學習筆算,將口算方法、筆算的算理理解與算法的掌握緊密結合,降低新知學習的難度。。

        2、直觀用在刀口處。

        42÷2,52÷2,同樣是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為什么后者要借助小棒圖理解算理呢?42÷2,十位沒有余數,借助口算經驗,對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掌握不會有困難。而52÷2,,對于要把“十位余下來的1”與“個位上的2”合起來再除理解有困難時,演示課件,讓學生借助更形象、更直觀的手段幫助理解。

        3、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觀察平時的計算教學發現:有些學生機械模仿,有些學生會做不會說,言行不一致。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在本節課中學生雖然看不出筆算的必要性,但它是后繼知識學習的基礎,學生有必要理解算理,方法掌握。所以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說說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思考過程。

        4、做、說、評、改相結合。

        計算課的教學,學生也應該“知其所以然!闭n堂上,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位學生動筆試一試,采用多種形式說一說,對做法說法相互評一評,再把錯誤改一改,學生學得實在些,相關能力也得到培養。

        5、困惑

        在本節課中,對42÷2,52÷2筆算方法進行了比較,這算不算對計算過程的提煉和提升?如果不是,又該怎樣做呢?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篇2

        新知識點

        ⒈口算除法。

        ⑴口算。

        ⑵估算。

        ⒉筆算除法。

       、呕镜墓P算除法。

        ⑵除法的驗算。

        重點、難點:有關0的除法。

        教學要求:

       、笔箤W生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一位數除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

        ⒉使學生經歷一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過程,掌握一般的筆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呈箤W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會表達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習慣。

       、词箤W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建議:

        ⒈加強學生自主探究活動,重視對算理和計算規律的探求。

        為了避免學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況下,機械地記憶口算過程、套用計算法則,本冊教材對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既沒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沒有出示筆算除法的法則。而是充分調動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索計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學生已有的口算經驗,使之順利遷移到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中。

        學生已有的與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相關聯的口算經驗有:表內除法和一位數乘整十、整百的口算。這些口算經驗是幫助學生解答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的基礎。因此,教學時,應采取積極措施,激活學生已儲存的相關口算經驗,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并將它靈活運用在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這樣一個新的情境中。

       。2)引導學生探索筆算除法的算理和計算規律,學會“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著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的經驗,結合一定的直觀操作活動,使學生養成一種有序地思考和操作習慣,從而自主概括出筆算除法的計算規律。

       。3)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表述思考過程。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口算除法和筆算除法的過程,實際上是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整理運算程序和運算規律的過程,它是計算活動過程的提煉和升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創造條件,給學生一個寬松的說話環境。首先,讓學生在思考每個例題時,自言自語的、輕聲的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其次,讓學生在小組(或與同桌)說自己的思考過程。最后,提供說話的范例。讓說得好的學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師根據多個同學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學生的不同解題策略。通過有層次的說過程、說算理、使學生自主歸納出口算或筆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時,學會用簡潔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

        2.拓寬主題圖的情境視野。

        為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情境中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材設計了學生熟悉的、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從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決問題的若干問題。但是,這些素材還不能滿足廣大師生的要求。因此,實際教學時,教師應根據當地情況和學生的需求,將除法的學習與人的生活環境、健康成長、交通、體育、娛樂、飲食、科普知識等聯系起來,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計算植根于人類的一切活動之中,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3.把估算放在與口算、筆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是《數學課程標準》為學生提供的關于估算的學習目標。要落實這一目標,教師的教學行為應該有如下變化:(1)充分認識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作用,認識估算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2)將估算、口算、筆算的教學結合起來。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具體問題情境中,不失時機地將估算算法結合起來應用,使學生真切感受不同計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應用價值。(3)適當補充一些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估算內容,加大估算應用的力度,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4.加強乘除法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學時,應注意引導學生從乘除法之間的關系入手,將乘法運算的思維方法遷移到除法當中。如教學60÷3=()時,可引導學生思考3×()=60。又如,教學除法在驗算時,可依據乘除法之間的互逆關系,引出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檢驗方法。這樣,通過從矛盾著的對方入手,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相互關系,使學生既掌握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又培養了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課時安排:

        口算除法……………………………………3課時

        筆算除法……………………………………9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任務分析:

        “口算除法(除數是一位數,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內容,這課在教材編排上分三個層次:第一,以生活的活動情境(運輸蔬菜圖)提供條件,從而引出口算除法的算式。第二,根據除法算式,學生根據不同的想法說出不同的算理。第三,做一做(1、2兩題)。

        在對本課教材進行分析時,基于我對教材的理解與不同地區學生的差異性,對教材進行了如下的處理:

        1、由于主題圖是運輸蔬菜圖的生活情境,與鄉鎮學生的生活相差太遠,我將主題圖刪掉,借助“明礬節”與學生進行對話,提供信息讓學生提出問題。

        2、此課之前,學生已有表內除法口訣與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乘法口算作為基礎,學生對除數是一位數,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除法口算應該不是很難,重要的是學生說出它的算理,并運用這算理進行快速的口算。

        二、設計理念:

        如何讓枯燥的口算內容變得豐富,讓乏味的算理變得有情趣,使學生間接接受轉化為直接參與,從而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呢?我設計此課時,將重點放在引題、算理的推導與練習的設計上。引題引用本地區的“明礬節”與學生進行聊天,取學生熟悉的素材進行導課,然后與學生一起探討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口算算理,最后設計了幾道練習,主要是培養學生分類思想、發散思維與邏輯推理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口算除法的含義,讓學生說出多種算理,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類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預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分析算理

        1、聊天

        師:每年的九月初六是我們的“明礬節”,在這節日里你都看到了什么?那時的心情如何?

        師:今年的“明礬節”我也來到了我們這里,在這幾天里,在集市中我聽到一些人的話,我把它寫了下來。出示:

        a、顧客:我買了2套同樣的衣服共用了60元。

        b、(服裝)商販:我這3天一共賺了600元。

        c、(花瓶)商販:我這3天一共賺了270元。

        師:根據這幾句話,你能提哪些有關除法的數學問題?

        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板書。

        2、分析算理

        師:這60÷2你能計算嗎?試試看

       。ǔ橐粚W生)師:你是怎么計算的?還有沒有不同的算法?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算理板書。

        放手讓學生分析600÷3與270÷3的算理。

        3、試一試

        出示一組算式,讓學生口算。

        師:老師現在想考考你們,有信心嗎?

        練習完后,師:觀察這些算式有沒有共同的特點?(除數都是一位數,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4、板書:除法是一位數的除法

        (二)實際運用,擴展知識

        挑戰數學小博士

        1、()÷9=()

        提出不同的要求。

        2、2400÷()=

        師:()里只能填一位數,思考都能填哪些數?為什么?

        3、AA00÷A=

        師:A代表一個數字,誰知道這道算式等于什么?為什么?A可以取哪些數字?

        4、3000÷□=□00

        師:□里填一個數字,它可以填哪些?

        (四)全課總結,暢談體會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一位數除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

        2.使學生經歷一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過程,掌握一般的筆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3.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會表達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習慣。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1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和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法則。

        2、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1、商中間、末尾有0的一位數除法

        2、估算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口算除法(課本第13~15頁例1。)

        教學目標:

        1、學生理解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及一位數除兩位數(被除數各位上的數都能被整除)的算理。

        2、使學生初步學會口算除法的過程和方法,并能口算簡單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正確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能計算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的口算除法。

        教學難點:掌握一位數除幾千幾百、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主題圖,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出示卡片)

        4÷26÷39÷312÷4

        35÷724÷645÷921÷7

        (2)口答:

        240里有()個百和()個十,也可以看作是()個十。

        3000里面有()個千,也可以看作是()個百。

        46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二、探究新知

        1、談話:我們已經學習了表內乘法和相應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這節課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板書課題)

        2、教學例1(1)和(2):(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1)擺一擺:

        老師拿出來6捆小棒,要求學生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學生自己分小棒)指名演示后,教師將實物圖貼在黑板上。

        問:你分的小棒和黑板上的一樣嗎?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捆?(每份是2捆)

        問:6捆小棒是多少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2捆是多少根?(6捆小棒是60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根)

        (2)算一算:師問:怎樣寫算式呢?(60÷3=20)

        讓學生討論:如果沒有小棒,60÷3得20你是怎樣想的呢?(60除以3,可以看成6個十除以3,等于2個十就是20,教師板書:6個十,2個十)

        出示:80÷2,90÷3讓同學說說口算時怎樣想,再說出得數。(指名說、互相說)

        教師引導學生用描述性語言說一說整十數除以一位數應該怎樣想,怎樣算。

       。1)想一想:

        600÷3應該怎樣算?6000÷3又應該怎樣算,并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試做。指名學生說出推想過程和得數,教師將板書寫完整。(同桌互說你是怎樣想的,得多少)

        1、教學除法算式的另一種讀法:

        (1)讓學生讀算式:60÷3600÷36000÷3師:除法跟乘法一樣也有兩種讀法。例如:60÷3可以讀做“60除以3”也可以讀做:“3除60”。

       。2)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讀600÷3和6000÷3。提問:這兩種讀法的區別是什么?引導小結:先讀被除數時就讀作:“除以”;先讀除數時就讀作“除”。

       。3)用兩種方法讀下面的除法算式,再口算。40÷2500÷58000÷2

        4、教學例1(3):出示口算題69÷3

        (1)出示思考題

        69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6個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個十?9個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個一?口算時應該怎樣想?除得的結果是多少?

       。2)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思考題議論議論。

       。3)讓每個學生擺出6捆小棒(每捆10根),再擺出9根小棒,然后把它們實際分一分。(同桌可以商量)

       。4)教師將相幫圖貼在黑板上,指明學生對著實物回答上面的幾道思考題。教師做必要的講解、糾錯。

       。5)師讓全班學生寫出算式結果,教師將例題書寫完整。

        (6)要求學生看著算式口述69÷3的口算過程。(先把69分成6個十和9個一,6個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十,9個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個一:把2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23)

       。ㄗ寣W生個人說、互相說、在全班說)

       。7)新知識練習(先思考、再口算、獨立完成)

        a)口算下面各題,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28÷236÷355÷5

        b)寫出除法算式,再口算出得數。96除以34除48

        2、思考:690÷33000÷64500÷9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你是怎樣想的、怎樣算的?最后集體反饋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三第1題

        用兩種方法讀算式再口算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完成p15頁的“做一做”的第2題。

        師出示卡片,指名口算。

        90÷3=80÷2=15÷5=270÷9=

        150÷5=2700÷9=900÷3=800÷2=

        3、完成《作業本》練習。

        四、總結全課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口算除法的練習(課本第15頁及補充練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練習,使學生鞏固一位數除兩位數及幾百幾十數的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能夠熟練計算。

        2、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除法的意義。

        3、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積極思維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掌握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夠迅速正確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練習,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

        60÷3=40÷2=150÷3=270÷9=

        160÷4=2700÷3=900÷3=1000÷2=

        二、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三的第2題。

        教師組織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說說計算是要注意什么。

        三、補充練習(解決問題)

        1、出示題目,提出問題:你從題目中都能獲得哪些數據和信息?

        學生看圖,從圖中獲得數學信息。

        2、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與同伴進行交流。

        (1)獨立思考問題,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2)互相交流算法。

        (3)將學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書。并用全班學生一起復述,使每個學生弄白算法。

        四、鞏固練習

        1、出示問題

        學生弄清楚題目的意思后,確定解體的方案,然后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五、課堂評價

        你覺得口算除法掌握得怎樣,你能解決那些實際問題?

        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說,可與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幫助。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一位數除兩位數筆算方法,掌握書寫格式,理解用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及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方法,特別是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數,應該與下一位上的數合在一起,繼續除的道理。

        教學關鍵:

        讓學生理解算理。

        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師:你們知道植樹節嗎?是幾月幾日?

        生:3月12日。

        師:每年的植樹節,全國許多部門和單位都組織植樹活動。誰能說說植樹有什么好處?

        生:......

        (設計意圖:親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學生進入情境。)

        師:同學們知道的真多,人類的生存的確是離不開樹木。今年的植樹節,我們學校也組織了植樹活動。(出示主題圖)

        師:這就是我們學校今年植樹的情境,從這個畫面中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我看到上面有三年級、四年級兩個年級的同學在植樹。他們有的挖坑,有的澆水......

        生2:我想問大家,誰能算出這兩個年級一共植樹多少棵?

        生3:四年級比三年級多植樹多少棵?

        生4:我想知道:三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四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

        師:哦,老師把她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同學們先想一想,怎樣解決她為我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板書:三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四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算式該怎樣列?

        生:求“三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的算式是:42÷2,求“四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的算式是:52÷2。

        師:42÷2=?它可不象上面的加減法那么簡單,也比我們前面學過的除法難一些。你會計算嗎?現在請在小組中相互交流交流,共同來探討解決的方法。

       。ㄔO計意圖:從學生的基礎出發,放手讓學生主動的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把學生推向主體地位。)

        二、小組合作,探究筆算方法

        1、探索解決“42÷2”的方法。

       。▽W生們有的在認真思索,有的在擺弄小棒,有的用筆計算。然后,各自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師巡視或加入小組中不時對他們的活動進行指導。)

        2、師生交流過程。

        師:經過獨立思考和小組的交流,我想,同學們都已經有了各自解決問題的方法,現在請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向同學們介紹一下你們小組形成的方法。

        小組A:我們小組,用口算得出結果的。

        師:請你們小組的同學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你們是怎樣口算的,好嗎?

        生:我這樣想的:40÷2=20,2÷2=1,20+1=21。

        師:真不錯。

        小組B:我們小組用的是擺小棒的方法。

        師:你來給大家演示一下你們擺的過程好嗎?

        學生到講臺上,在展臺上為同學們演示。先把每捆10根的4捆小棒分成了兩份,再把剩余的2根分成了兩份,和原來的兩捆合在一起。

        師:同學看清了嗎?老師再把他分的過程通過大屏幕演示一遍(課件演示分的過程,并重點對分的步驟做必要的說明)。

        師:有用其他方法的嗎?比如說筆算的方法。

        小組C:我們小組用的是筆算。

        小組D:我們小組也用的是筆算。

        讓學生把豎式板演在黑板上。在這里學生的豎式一般會出現兩種: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問題。有的用口算的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過分小棒,知道了結果;還有一些同學嘗試著用除法豎式來解決問題。今天我們重點研究筆算除法。(板書課題:筆算除法)。

        3、討論筆算過程。

        師:同學們出現了這兩種列豎式的方法,比較一下,你喜歡哪種?說說你的理由

        生:......

        (讓學生說理由,有的會贊成第二種,認為第二種能很好的看出計算的過程。教過這部分內容的老師應該知道在這里肯定有許多學生贊成第一種,因為學生覺得這樣簡單4÷2=2,商2,二二得四,寫4。2÷2=1商1,一二得二,寫2,沒必要把2再落下來。)

        在學生大部分贊成第一種情況下,師:你們都這樣認為,那就用你喜歡的方法列豎式算一算“四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52÷2。

        生計算后反饋

        師:你們同意哪一種做法?各自說說理由

        這時學生會指出第一種豎式里被除數十位上的”5“下面應該是”4“。根據學生指出的,師把5改成4后問:十位上余下來的1怎么辦呢?同桌討論一下

        生討論后回答:應該和第二種一樣,和個位上的2合起來是12,再除以2。

        師指著第二種方法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的意思。

        在這里學生能說下去最好,如果說的思路不清楚,說不下去時就可以分小棒,借助小棒幫助學生理順思路。

        在明確正確列豎式后,師應指著第二個豎式被除數十位余下來的1問,這個1怎么來的?表示多少?指商個位上6,這個6怎么得來的?同桌互相說一說。

        師:通過52÷2的計算,想一想,筆算除法的豎式到底哪一種比較好呢?看看老師是怎樣來列豎式計算42÷2、52÷2的。(有條件的可以電腦演示42÷2,52÷2)演算后讓學生明白,第2種方法可以讓大家清楚地看到演算過程。

        師:誰愿意把老師的計算過程說給大家聽聽?

       。ㄔO計意圖:教過這一部分內容的老師應該都有體會,第一種方法是學生作業中常見的”錯誤“我們一般只會怪學生上課沒有專心聽講,補救的辦法就是給學生再講一遍演算過程,或者讓學生打開課本看一看,結果像這樣的”錯誤“還是不能杜絕,這時老師只好用題海戰術法寶,讓學生反復練習;谝陨系恼J識,所以本節課學生在出現兩種列豎式方法時,而且大多數學生認為第一種方法更簡潔時,我們不能很武斷地去讓學生接受第二種方法,對于42÷2這一題來說,我們確實沒有什么充分理由來證明課本上的方法是最佳方法,因而就出示了52÷2,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列豎式計算。這樣把學生置身于新的問題情境之中,在”認知沖突“中,初步感悟到第一種方法的局限性和第二種方法的通用性。)

        4、比較52÷2和42÷2的計算方法上的異同。

        師:52÷2和42÷2的豎式比較,有什么不同?

        生3:42÷2,十位上的4正好分完了,52÷2,十位上的數沒分完。

        師:你是不是說,42÷2商2后,十位上沒有余數,而52÷2商2后,十位上還有余數?

        生3:是。

        師:那么,我們在用豎式計算的時候,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還有余數,如果還有余數,就要把這個余數和個位上的數合在一起,再繼續計算。

       。ㄔO計意圖:通過比較,突出”被除數十位上有余數“的情況,使學生初步形成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整理復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口算及筆算,進一步掌握算法,理解算理,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靈活選擇估算策略解決問題。

       。ǘ┻^程與方法

        經歷整理和復習的過程,學會一些簡單的整理知識的方法,體會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網絡,提高計算能力,培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ㄈ┣楦袘B度和價值觀

        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估算意識,形成估算習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整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相關知識,查漏補缺,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教學難點:體會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網絡,提高計算能力,培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準備

        PPT課件等。

        四、教學過程

        (一)回顧知識,梳理方法

        1.回顧整理,形成知識網絡。

        今天,我們來復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關于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讓學生回顧相關知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這些知識整理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反饋,形成知識網絡。

        2.梳理計算方法。

        ①口算方法。

        出示:600÷2=240÷8=3000÷5=46÷2=

        想一想:口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小結:依照算理,一般可以直接利用乘法口訣算出得數,被除數有幾個0,商的末尾就寫幾個0,但要注意“3000÷5”這樣的特殊情況。

       、诠P算方法。

        出示:筆算下面各題,想一想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應注意什么?

        小結: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最高位數,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兩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不夠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怎樣確定你們剛才算的這些題是否正確呢?(驗算)

        驗算的依據是什么呢?(商×除數=被除數,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嘗試驗算下面兩道題,復習除法驗算的方法。

        ③估算方法。

        出示:

        反饋:

        方法一:62×4≈240(個),240<281,不夠。

        方法二:281÷4≈70(個),70>62,不夠。

        討論:上面的估算,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預設:

        相同:都是先看成與所給數接近的整百、整十的數再進行計算的。

        不同:除法估算時,要注意能夠用乘法口訣計算。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意在把學生已學過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知識縱橫聯系,通過學生自己回顧整理、全班交流、教師指導梳理等方式,形成知識網絡,使之結構化、系統化,實現學生知識結構的重組和優化。

        (二)綜合練習,提升能力

        1.出示教材第110頁活動2。

        學生獨立審題完成。第(1)小題要先估計再計算,除數不變,把被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或幾百幾十數來口算,從而得到結果;第(2)小題要注意比較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可以先求出半年的平均水費,再求出每個月的平均水費。

        2.出示教材第114頁“思考題”。

       。1)仔細讀題,說一說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預設:3杯水的重量和一個空瓶的重量一共是440克,5杯水和一個空瓶的重量一共是600克。

        (2)引導學生畫圖理解題目的意思。

        (3)你是怎樣依據圖意解決問題的?

        預設:3杯水連瓶與5杯水連瓶相差2杯水,所以2杯水的重量=600-440=160(克),從而可求出一杯水重160÷2=80(克),再根據任何一個條件即可計算出空瓶重200克。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兩個活動,深化學生對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筆算和估算等知識的理解,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ㄈ┎贾米鳂I

        教材第111頁練習二十三的第1、3題和第2題的前四道計算題。

        【設計意圖】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及時查漏補缺,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ㄋ模┤n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整理和復習,你有什么收獲?你會給自己一個怎樣的評價?

        【設計意圖】對整節課的復習進行反思,暢談收獲的同時回顧反思學習方法,進行自我評價,養成回顧和反思的良好習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熟練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和幾百幾十數以及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2、提高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同一個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算理。

        教學難點:

        提高口算正確率。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 基本練習

        1、口算。

        4509

        60006

        10010

        270-52

        153

        37+18

        393

        724

        805

        303

        200-26

        27009

        120+48

        2、估算。

        3875

        4268

        2184

        1425

        1357

        3206

        說一說4268、1425的估算過程。

        二、鞏固練習

        1、教材第13頁練習三的第7題。

        指名學生讀題。

        分析數量關系。

        集體列式計算。

        說一說,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請學生說出不同算法。

        2、教材第13頁練習三的第8題。

        理解題意。

        說一說,題中要我們求什么。

        要求這兩個問題,都需要哪些相關信息?

        說一說,為什么用除法計算,怎樣計算3604、3609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三年級的學生去茶園里勞動,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4名學生分成一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組?

       。1)讀題。

       。2)獨立分析題意,列式解答。

        (3)訂正口算過程及結果。

        2、出示課件。

        海龜的壽命大約是青蛙的多少倍?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1)閱讀所給信息。

       。2)討論:根據所給信息,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3)教師板書學生所提問題。

       。4)嘗試解決這些問題。

        四、思維訓練

        找出下面每行數的排列規律,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4 8 16 32 ( )

        243 81 27 9 ( )

        2 5 11 23 47 ( )

        8 24 12 36 18 ( )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進一步明確了口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使學生能夠能夠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簡單的問題,在計算過程中,碰到口算內容能夠正確運用口算求出結果。個別同學口算方法掌握不夠熟練,需加強訓練,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準確率。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教學設計01-08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設計04-11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教學設計03-10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教學設計04-24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設計11-22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設計范文04-09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優秀教學設計11-23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設計模板11-28

      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的教學設計01-12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无玛中文字幕久久婷婷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思思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 日韩AV中文字幕网址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欧美国产 | 专干国产老熟女视频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