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古詩《村居》教學設計

      時間:2022-02-18 12:30:0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古詩《村居》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村居》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詩《村居》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0篇)

        古詩《村居》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并說出這首詩描繪的景象。

        3、通過古詩的學習,感悟古詩選詞煉句的精妙和豐富的內涵,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領會詩句的內容,感悟詩句豐富內涵,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用具】錄音帶,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述:同學們,春天已經來到我們的身邊了,你能用哪些詞語或詩句來形容一下春天。

        (生自由說描寫春天的詞語或詩句)

        二、學習新課

        過渡:剛才同學們介紹了許多關于春天的詞語,特別是許多詩人贊美春天的詩篇。

        1、引入課文:

        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清代詩人,高鼎。

        (板書:清代高鼎)

        詩人高鼎用自己獨到的眼光發現了春天里的一道獨特的風景,于是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出示)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2、初讀學習課文:

        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認真讀一讀,看誰能很快地讀熟。

        (在讀前,將“長”“鳶”的音、形講一下)

        ⑴學生自由練讀,把課文讀通,讀熟。

        ⑵同桌互讀:

        請你的同桌檢驗一下你究竟讀得怎樣了。

        ⑶指名讀:

        議:他讀得怎樣?你想請那位同學和你一起讀?

        ⑷齊讀。

        3、理解學習詩意:

        ⑴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再好好讀一讀,你讀著詩句,你讀懂了些什么?

        ⑵學生自由說自己讀懂的地方。

        (字,詞,句等皆可)

        ⑶你還有什么地方不懂的:

        (可適當出示掛圖幫助理解)

        全班議一議,說一說。

        ⑷春光明媚,勾起了詩人的游興,但詩人在此處卻僅僅寫了幾種景物。

        春天里一定還有更多美麗的風景,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美麗的春景。

        (出示:多幅春天景色的畫面)

        ⑸你看了這些畫面有什么想說的?

        (學生自由練說)

        ⑹春天是如此的美麗迷人,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詩的前兩句,讀出這種美麗迷人。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議),齊讀。

        ⑺在這樣的春光里,沐浴著和煦的春風,你有沒有放過風箏,心情怎樣?

        (快樂,喜悅)

        ⑻請你們讀一讀詩的后兩句,讀出你的那種心情:

        指導朗讀。

        自己讀。

        指名讀、議。

        齊讀。

        讓我們把這首詩一起記在腦海里,成為我們知識庫里的一員。

        (學生背誦課文)

        三、領悟詩情

        如果你也隨著作者來到了這樣的地方,你會聽到些什么?看到些什么?聞到些什么?感受到什么?

        1、學生自由練說。

        2、指名說。

        3、說寫結合:

        還有許多同學想說,那就讓我們的思緒流淌在筆尖,把你想說的話都寫下來。

        4、交流寫作的內容。

        古詩《村居》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兩首古詩。

        2、了解古詩的大概內容,理解一些字的含義,體會詩中的韻律美。

        3、正確認讀本課的10個生字,會寫6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朗讀,借助插圖,展開想象來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其中的意境美、韻律美。

        2、展開小組討論,對古詩描繪的美麗場景進行描述。

        3、引導學生學習課外古詩,進行相關類別古詩的整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感受詩篇的語言美和情境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課前準備多媒體創設的動畫,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溝通文本與生活,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春天已經悄悄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誰愿意說說你的發現?(生自由說如生1:春天來了柳樹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從地下鉆出來了。小朋友們在放風箏。生2:春天來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青蛙醒了。)老師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們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課件感知春天)

        師:草青了,樹綠了,花兒開了小鳥在唱著歡快的歌。多么美好的春光啊!人們為此寫下了許多精彩美妙的詩篇,《村居》就是其中的一首。

        釋題:分別讓學生用組詞方式解釋村和居,知道村居的意思就是在農村居住。

        [設計意圖]通過動情的語言,借助優美的畫面、音樂等,把春天的種種意象變成一首“立體的交響樂”,為學生奠定了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和知識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流暢。在文中畫出生字,多讀幾遍;把不懂得字詞勾出來。

        2、用課件檢查生字、指導識字。

        a、我能讀:鶯、堤、拂、趁、村、童、散、歸。

        b、我能找:下面的字和我們學過的哪些字最象

        村、童、堤、散、歸。

        c、我能說:用字組詞,并說一句話

        3、檢查指導讀課文,指導讀流暢。

        [設計意圖]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幫助弱勢學生識字,讓學生學會互相幫助,通力合作。給學生更多的展現自我,實現自我,體驗成功的機會。

        三、理解詞句,深入感知。

        1、課文中你哪些詞不懂?學生質疑,小組學習,師生共同解決。

        2、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欣賞一下詩中美麗的畫面。同桌互相為一組,說說詩中描寫了哪些美麗的景色,你是通過哪句話知道的。

        匯報自學情況

        預設:

        1、兒童散學歸來早(課件播放:鐘聲、孩子們的喊叫聲)聽,聽到了什么?(“放學了—”,“放風箏了—”)師:村里的孩子們多高興啊!我們也高高興興地讀讀第三句。(指名讀,強調“歸來早”這三個字要重讀,“早”字帶拖腔)

        2、忙趁東風放紙鳶

        師:小朋友們,你們會放風箏嗎?誰能告訴大家,你是怎么把風箏放上天的?(生敘述放風箏的過程)師:誰愿意上來表演放風箏?(學生上臺表演)師:看,他的風箏上天啦!這是我們想怎么讀“忙趁東風放紙鳶”請試試。(學生試讀)師:快看,我們的風箏風得多高啊!快快找找你的風箏在哪?找到了嗎?

        3、誰再來看著課件說說你看到了?學生看課件自由說。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指名反復讀。老師指導。(河堤/楊柳/醉/春煙。)

        4、草長鶯飛二月天: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

        [設計意圖]善于調動學生的個人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儲備,并在關鍵處點撥。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愉快的狀態下接受信息。

        四、放飛想象,發散思維。

        師:早春二月,鳥語花香,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一邊讀一邊想,你的腦海里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生:我好像看見了,放學的鐘聲響了,孩子們放學回來得早,趁著刮起的東風,趕忙放起了風箏。

        生:我仿佛看見了煙霧里,柳樹舒展枝條輕輕拂著長堤。

        生:我好像也在那放風箏。

        師:這是春的氣息,這是春的腳步。讓我們在美美的讀一讀。

        [設計意圖]巧妙運用“入情通文”,打通了“人”與“語言”的通道,學生入了情,就通了文,于是“情”與“文”就“接觸”,就對話了,“人”就獲得了“語言”,語言也獲得了“人”

        五、注重拓寬教學內容

        師:春天這么美好,有多少詩人曾經贊美過它呀把你所知道的關于春天的古詩朗誦給大家聽,好嗎?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生: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生: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生: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師出示課件,展示其他關于春天的古詩,拓展教學資源

        [設計意圖]引進課外學習資源,充實和完善課堂學習內容,拓展是聯系的拓展,延伸是明了基礎上的延伸。

        六、注重讀寫結合

        師:春天的景色如此令人陶醉,就讓我們以《村居》為題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寫下來或畫下來吧(生有的寫話,有的畫畫,忙得不亦樂乎。)

        師: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春天在我們的筆下誕生了。讓我們一起欣賞。

        學生展示作品

        [設計意圖]由說到編再到創,激起學生的創作激情。使學生充分體驗的成功。

        七、寫字指導

        1、認讀要求會寫的生字。

        2、分析字型,指導重點字。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主的分析字,能夠使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更牢固,在漢字的比較過程中體會傳統的漢字形體美

        八、采蜜集

        1、練習填古詩(課件出示)

        2、把《村居》中的描寫春天的好詞好句說一說。寫在采蜜集中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幫助學生記憶古詩,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九、擴展活動

        1、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2、有條件的班級可小組合作制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

        [設計意圖]豐富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體驗詩人的情感。

        板書:

        村居

        草長鶯飛兒童散學

        醉春煙

        楊柳拂堤早春競放風箏

        學生繪畫作品展示

        古詩《村居》教學設計 篇3

        【教材簡說】

        《村居》是人教實驗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4課的兩首古詩之一,是一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它描寫的是花草繁盛,千里鶯啼,春風楊柳,令人陶醉。兒童放學歸來,三五成群,迎著春風,放飛著風箏,放飛著快樂,放飛著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樂的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風華少年,意境多么悠遠。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詩句。

        2、通過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喜悅的心情。

        3、有感情朗讀、背誦這首詩。

        4、培養學生運用方法理解詩句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古箏曲《高山流水》。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了解作者

        1、同學們想一想,你以前會背哪些古詩?誰想起來,就請你站起來背給大家聽。(學生起來背)

        2、真好!看來大家非常愛學古詩。今天我們再學一首,這首古詩啊,內容和春天有關系。你們喜歡春天嗎?(喜歡)清朝有位詩人高鼎特別喜愛春天,他用寫詩的形式來表達對春天的喜愛。這首詩是詩人居住在鄉村寫下的一首詩,所以題目叫《村居》。

        3、板書課題,拼讀課題,釋題:

        村:鄉村。

        居:居住。

        村居:在鄉村居住。

        二、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1、(多媒體出示畫面)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什么(草兒萌芽,柳樹被風輕拂,黃鶯邊飛邊唧唧地叫,孩子們正在放風箏。)看著這幅圖你有什么感覺?

        2、這首古詩寫的就是這美麗的景色。請大家自己去讀讀吧:

        ⑴學生練讀。

        ⑵指名讀,正字音:

        注意“趁”是翹舌音,前鼻音,“煙”前鼻音,“醉”“散”是平舌音,“忙”“童”后鼻韻母。

        三、導讀古詩,感受詩意

        1、現在你們看看圖,再讀這首詩,讀一句,想一想,你猜猜這首詩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詩的意思猜出來。猜出來后告訴周圍的同學,再聽聽其他同學怎么說。大家互相幫助,把這首詩學好。

        (學生自學)

        2、學習一、二句:

        ⑴(多媒體出示第一、二句詩的畫面)誰來說第一句?指名說,大家補充。

        (二月,青草茁壯成長,黃鶯飛來飛去)

        ⑵我覺得不對,要是“二月,青草茁壯成長,黃鶯飛來飛去。”應該是“二月天草長鶯飛”呀,這里寫的是“草長鶯飛二月天”這是怎么回事?

        (板書:?)

        我們一會兒再解決這個問題。

        ⑶齊讀第一句,指導停頓:

        草長/鶯飛/二月天,

        ⑷指名講第二句,重點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楊柳,在茫茫的春煙中像喝醉了一樣吹拂搖蕩著。)

        ⑸指導讀:

        河堤/楊柳/醉/春煙。

        ⑹老師配樂讀一、二句,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聽了有什么感受?

        (讓學生充分地說)

        ⑺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

        ⑻指名反復讀。老師指導。

        ⑼配樂全班齊讀一二句。

        3、學習三、四句:

        ⑴指名讀三、四句,讀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⑵(多媒體出示孩子放風箏的畫面)

        指名說詩意,理解“紙鳶”,指導寫“忙”字。

        ⑶請你談談自己放風箏時的心情,把自己想象成圖中那幾個剛散學歸來的小孩,請你歡快地讀三、四句,讀出心中的喜悅。

        ⑷指名朗讀。老師相機指導。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練習朗讀全詩,然后每組選出一名同學,準備比賽讀。

        2、比賽讀,其余同學當評委。

        3、配樂背誦,邊背邊想象在美麗的春天里快樂的生活。

        五、解疑

        1、這首詩我們先讀到這里。還有一個小問題,我們還沒有解決,什么問題呢?

        (老師指板書)

        “草長鶯飛二月天”為什么不說“二月天草長鶯飛”?

        2、請同學們按“草長鶯飛二月天”讀一遍,再按“二月天草長鶯飛”讀一遍,看看怎樣讀更好聽。

        3、讓學生寫出“天”“煙”“鳶”的拼音,然后觀察說說發現了什么?

        (韻母都是ān)

        4、小結:

        你們說得真好!他們的韻母都一樣,這樣寫詩,聽起來特別好聽,特別有味道。如果換成了“飛”字味道就差了。

        六、擴展活動

        1、(配樂)自由動手繪畫。

        (我們學了這首詩,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撲蝶圖,感受到了詩人對春天和鄉村生活的愛,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真是詩中有情,詩中有畫啊!想畫下來嗎?)

        2、評析學生作品:

        (實物投影打出)

        【板書設計】

        村居

        草長/鳥飛/二月天,?tiān

        拂堤/楊柳/醉/春煙。yān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yuān

        古詩《村居》教學設計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析

        《清平樂村居》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課文,也是本冊的最后一篇課文。它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詞人喜愛農村恬淡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正確認讀“翁媼”、“臥剝”、“蓮蓬”等三個詞語。

        2、能根據課本插圖和聯系上下文理解“翁媼”、“無賴”、“相媚好”的意思。借助課本插圖,把握詞的大體意思。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想象詞描寫的田園風光的情境,感受鄉村生活的靜謐美好。體會詞人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

        1、有感情誦讀詩文,讀出詩的韻味。

        2、詞畫結合,通過想象等策略,體會詞境,感受鄉村生活的安寧美好。

        (四)教學難點

        理解“相媚好”、“無賴”、“臥剝”等詞語的意思,能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二、設計理念

        1、誦讀古詩詞,讓學生從中體會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意境美。

        2、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3、實施多元評價,學生是評價的對象也是評價的主體。

        三、教學過程:

        (一)了解詞人

        板書:辛棄疾。了解辛棄疾嗎?(小結學生回答并適度補充:辛棄疾不僅是位著名的詞人,他還是位勇敢的將軍。在辛棄疾生活的年代,金兵占領了國家的北方,辛棄疾參加了抵抗金兵的軍隊。但后來,他被投降派陷害,下放到南方的上饒農村,在這期間,他寫了好幾首描寫農村風光的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寫在那個時候。)

        (設計理念:課堂是向兩頭開放的,學生帶著問題或者帶著信息走進課堂,這既可以檢測學生的預習,又可以為全詞的教學提供必要的背景介紹。)

        (二)導入課題

        1、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2、簡介詞的標題,并指名學生朗讀課文標題。(歸納朗讀好詞的標題要點:詞牌和題目之間有適當的停頓;語速不要太快。)

        3、看到“村居”這個題目,你會想到什么?(學生交流自己印象或想象中的村居。)

        4、過渡:那么辛棄疾筆下的村居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三)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學生自由讀全詞。(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交流幾個難讀的詞語的讀音。讀準詞語讀音后將詞語帶進句子讀。翁媼重在讀好后鼻音;臥剝重點讀好多音字;蓮蓬重在了解為押韻的需要而改變聲調。)

        3、指名學生讀全詞。

        (設計理念:把詞的每個字的字音讀正確,是詩詞誦讀的前提條件。字音教學要有所側重,懂得因“字”施教。字音教學不是孤立的,要體現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

        (四)讀好詞的節奏

        1、句子“醉里吳音相媚好”劃分正確和錯誤的兩種節奏,讓學生在比較中初步了解詩詞節奏劃分的一把規律。

        2、出示劃分好節奏的詞,教師范讀,引導學生評價老師的朗讀。(重點指向節奏的把握。)

        3、師生合作讀。老師讀標題,男生讀一句,女生接讀一句。

        4、學生個別展示讀。

        (設計理念: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是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比較中鑒別從而初步掌握詩詞節奏劃分的技能。這一教學過程是在老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

        (五)讀出感悟,體驗詞境

        1、默讀全詞,圈畫出能看出翁媼感情的字詞。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小結詞眼“醉”。

        2、齊讀帶“醉”所在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翁媼的意思。

        3、提出主問題:翁媼為什么會陶醉呢?

        4、學生讀、思、交流。

        (1)大兒子在小溪的東邊除豆苗里的草,體會大兒子的勤勞。

        (2)二兒子在編織雞籠,體會二兒子的能干。

        (3)引導學生看插圖,想象小兒子剝蓮蓬的樣子,體會小兒子的可愛與頑皮。聯系語境了解詞語“無賴”的感***彩。

        (4)分角色扮演,翁媼對話,體會翁媼內心的快樂與幸福。

        小結:讀出了一個怎樣的五口之家。(板書:一醉人和睦。)

        (設計理念:詩詞教學其實就是“還原“,將抽象的文字還原為生動的形象,引導學生把文字還原為”畫“,或者是“話”(人物的對話)。還原的過程就是大體理解詩意的過程,就是形象思維訓練的過程。)

        (5)品讀因風景優美而陶醉。引導學生將寫景的文字還原為畫面,感悟村居的風景寧靜而優美。在感悟的基礎上指導讀出風景的美。(板書:二醉風景美。)

        (6)給村居圖取名字。

        (7)思考:作者作為一個曾經上馬殺敵的將領,為什么不去描寫抗金的將士,而要去描寫這樣一個靜謐美好的村居生活呢?(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感情,向往寧靜恬淡的村居生活。)

        (設計理念:詩歌重形象,沒有形象就沒有審美。詩歌重情感,沒有情感,就沒有藝術。溝通想象和情感的是想象,想象把把形象還原為畫面,從而“入境”,入境才能體會詩歌蘊含的感情,所謂入境入情。)

        (六)吟誦、背誦

        1、過渡:看到這么美的村居圖,陶醉的不僅是翁媼,是作者,還有我們,大家想不想把這首詞讀得更好?

        2、回憶電視中吟誦的鏡頭,師生小結吟誦的特點:有節奏,有韻味,搖頭晃腦。

        3、學生吟誦展示并進行吟誦接力。

        4、學生自由背誦。

        5、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指名讓學生看著插圖,將插圖還原為詞。(背誦)

        6、全班一起背誦。

        (設計理念:由于古詩詞的語言非常講究聲音快慢緩急、抑揚頓挫,吟誦就是根據作品音節安排的特點來讀,這種形式能充分顯示出作品原有的音樂性特點。)

        (七)小結全文,拓展遷移

        1、小結: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一個和諧幸福的五口之間,一道欣賞了一幅靜謐美好的村居圖。

        2、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辛棄疾的詞更是宋詞中的精品,下課后我們要從網上找辛棄疾的詞來讀。

        推薦詞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3、作業設計:(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選擇)

        (1)改寫《清平樂村居》,要求把詞中所描繪的畫面寫具體,寫出詞的意境美,題目自擬。

        (2)欣賞辛棄疾的其他詞作,欣賞作者詞的魅力,走進作者內心,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延伸詩人其他作品,這樣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學生對不同語言風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該作者寫作風格的把握。一堂課上好后,學生帶著許多新的問題或者新的任務離開課堂,課堂教學結尾變成了問號式,省略號式,這不僅僅是任務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續,也是學習的延續。)

        古詩《村居》教學設計 篇5

        教材簡析:

        《清平樂·村居》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詞。它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的形象刻畫,抒發了詞人喜愛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開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西上饒地區農村的特色,以景物襯托出人物生活寧靜、恬適的氛圍。畫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媼“醉里吳音相媚好”,足見其生活的安詳,精神的愉快,接著從遠到近勾畫出三個兒子的動作。詞人尤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讀準字音,了解詞意;抓關鍵詞,發揮想象,感受詞中意境。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結合材料,知人論世,走進辛棄疾的內心,體悟他英雄報國無門的悲壯之感;了解辛棄疾在詞壇上的成就與地位,激起對辛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讀課文,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方法: 想象感悟。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段綿長不絕的情,一曲委婉動聽的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宋代詞人辛棄疾寫的詞,并通過他的詞去探尋這位偉大詞人的內心世界。(出示:走近辛棄疾)

        2、(板書:“村居”)看到“村居”這個詞,你們腦海中出現了什么樣的情景?

        你們的想象讓題目有了意義。(補充課題,生讀題。)辛棄疾筆下的村居到底怎么樣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四個字:讀通讀順。

        二、學習新詞,感悟意境。

        1、你覺得哪些字的讀音需要注意一下?

        預設:(1)翁媼(“翁”上面是個公字,猜猜是什么意思?媼呢?翁媼就是指年老的夫妻。)

        (2)剝蓮蓬(把東西的皮去掉時念bāo,把蓮蓬的皮去掉叫——剝蓮蓬,把花生的皮去掉叫——剝花生,把香蕉的`皮去掉叫 ——剝香蕉,把蘋果的皮去掉叫——削蘋果,把這兩個字連在一起讀——剝削。 “蓮蓬”的“蓬”我們平時念輕聲,這里應念pénɡ,這是詩詞里和仄、押韻的需要。你們看,“小、草、好、媼;東、籠、蓬”。)(指名讀)

        2、詞一般分上闕和下闕兩部分,朗讀時,上、下闕之間要停頓,我們來喘一口氣作為停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指導朗讀)

        3、這是一個怎樣的村居呢?我們再來讀,輕輕地讀,緩緩地讀,看誰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出來。(生自由讀)

        4、人常說詩中有畫,你在這首詞中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茅舍清溪圖、翁媼相媚圖、大兒鋤豆圖、中兒織籠圖、小兒剝蓮圖……)

        5、(出示插圖)大家看,這是文中的插圖。看著這幅圖,你讀懂了詞中的哪幾句?你感受到這是一幅怎樣的村居圖?(美麗的村居圖)你剛才一定看到許多美景,就請你一邊想象美景一邊讀這首詞。(幽靜的村居圖)你在用心感受,請你讀出村居的幽靜。(幸福的村居圖)你就帶著幸福之情讀一讀吧。就這樣,按照詞的韻律,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都送到詞中去,就能讀得有滋有味。

        6、有的同學說這是美麗的村居,你是從哪句感受到的?(第一句)多美呀!置身其中,你仿佛還能聽到什么?(溪水聲和小鳥的叫聲)那就請你伴著淙淙的流水聲讀一讀。來,大家閉上眼睛,用力吸氣。說說看,你聞到了什么?(荷花的芳香)(草香和泥土的氣息)好,把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都送到句中讀出來。

        7、這是大自然的清新、秀麗之美,也是田園風光的樸素之美。你想給這幅美好的鄉村生活畫面命名什么有意思的題目?(農家樂,世外桃源,溫馨;最美的風景……)所有的景物匯成了詞中的一個字——醉。那可真是“沉醉不知歸路”了,多么寧靜優美的村居啊,多么悠閑自在的田園生活啊,就讓我們隨著作者的描述,一起走進這如詩如畫、清新恬靜的鄉村生活畫卷中,聽聽這“相媚好”的翁媼在用吳地方言說些什么呢?

        (1)“相媚好”:什么意思?(想象說話)

        這是老夫妻聊天的情景,幾杯酒下了肚,老兩口的話多了,老爺爺望了望老奶奶,笑著說:“……”聽了老爺爺的話,老奶奶怎么說呢?“……”

        唱《最浪漫的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多么溫馨的情景啊!我們來送他們一個“媚”字,一個“媚”字,讓人醉了。多好啊!儂儂軟語傳遞著綿綿情意。大家說的,想的都含在一個詞中,誰知道?(相媚好)

        聽著他們聊天,你覺得這是一對怎樣的老夫妻?(幸福的老夫妻)請讀出幸福之情。(恩愛的老夫妻)請用朗讀表現老倆口的恩愛。(和和美美的老夫妻)老兩口恩恩愛愛,悠閑自得,讓我們也去分享他們的快樂。(齊讀)“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2)我們再來夸夸他們的三個兒子。

        研讀“無賴”:誰來把這兩句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從哪看出小兒無憂無慮?(無賴)

        文中哪個詞兒具體表現小兒很無賴?(臥)

        “臥”是什么意思?除了俯臥,還可以怎樣臥?(仰臥、側臥……)

        想一想小兒剝蓮蓬時還可能怎樣?(可能搖著小腿,嘴里哼著歌。可能在地上打個滾兒,玩累了還可能躺在地上睡一覺。)

        這樣的小兒,你想用什么詞來形容他?(自由自在)讀出小兒的自由自在。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還可以用什么詞形容他?(天真活潑)讀出小兒那個天真的勁兒。

        “無賴”讀得輕快、上揚,小兒好頑皮呀。他享受著天真無邪的幸福,多讓人羨慕。我們都來分享他的幸福。

        (3)聊著這些,看著這些,讓老兩口醉了,這里的“醉”僅指醉酒嗎?

        (4)聽到這些,作者禁不住走上前去問:“白發誰家翁媼?” (師生對話)

        “老伯貴姓?你們住在這低小的茅屋里想必生活并不富裕,你們怎么會這么快樂和滿足呢?”

        8、小結:這里的風景優美,這樣的家庭很幸福,老兩口陶醉在和美的生活中。讓我們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入情入境地朗讀村居。同學們的心都已和村居相融,那么,請你加進自己想象和感受再來描繪這幅村居圖。

        運用想象,同學們把村居圖讀活了,如果請你用這首詞中的一個字概括這幅村居圖,你會選哪個字?是啊,面對這山清水秀的田園美景,翁媼怎能不醉?享受這溫馨、愜意的天倫之樂,他們又如何不醉?

        三、總結升華,背誦課文。

        1、你們覺得這些畫面美嗎?我從小就生活在農村,這些畫面對我來說很平常啊,作者怎么就覺得那么富有詩意呢?

        簡介作者生平:800多年前,辛棄疾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采納,而且受到了議和派的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江西上饒地區。

        想到在淪陷區度日如年的老百姓,再看到眼前的一家五口,作者真的覺得眼前的畫面太美了,太富有詩意了。

        2、鄉村的田園生活是那么的恬靜,那么的安逸,酒不醉人人自醉。此刻,看著這個遠離戰火、溫馨舒適的村居生活,經歷了征戰二十多年沙場的辛棄疾感慨萬千,他會怎么想?(指名說)

        讓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讓老者有所養,勤者有所閑,這是辛棄疾一直主張抗金收復失地的目的呀!看到這樣理想的村居生活,他的千言萬語化作了這首只有46個字的詞——《清平樂 ·村居》(齊讀詞)

        3、這使許多人“醉”了的村居,走過800多年的風雨,清清新新地走來了,能試著背一背嗎?大家看,這首詞先寫景,后寫人,先寫老,后寫小,理清順序你會背得更快。

        四、拓展材料,走近詞人。

        1、辛棄疾一生很多時候都在醉,真可謂“但愿長醉不復醒”,我們再來看這兩首詞,他又是怎樣的醉呢?

        《西江月·遣興》(宋)辛棄疾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1)你覺得這是怎樣的醉?

        (2)補充材料:

        辛棄疾受不到南宋朝廷真正的重用,使他無法有大的作為,他被政敵以“聚斂”等罪名多次誣陷,終在1181年(42歲)被彈劾落職。閑居在江西上饒長達二十余年。他一生經歷南宋4位皇帝,20多位宰相,可惜他們中竟無一人在北伐上有所作為。

        (3)請用一個詞來形容辛棄疾“看劍”時的心情。(無奈、痛苦、落寞、悲憤等。)

        (4)我覺得他的這首詞最能表達他因何而醉。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5)因何而醉?一個字——愁。同是醉里,所處的地點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

        (6)由于歷史的錯位,他那本應緊握寶劍、殺敵立功的手,轉而握起了纖纖羊毫,本該用以安邦定國的將相之才,轉而在詞壇上叱咤風云。國家不幸詩家幸,中國文學史上從此多了一位偉大的詞人,他為中國詞壇貢獻了620多首經典詞作。有人這樣贊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

        (7)一個滿懷豪情的英雄,只能蹉跎老去。南宋寧宗有北伐之意,重新啟用64歲的辛棄疾,但不久他又遭誣陷重回江西鉛山,北伐很快以失敗告終。1207年農歷九月初十,67歲的辛棄疾在病床上大喊好幾聲殺賊,在鉛山含恨辭世。

        五、回環結課,激蕩情感。

        800多年里,無數人在懷念著這位曠世奇才。網上有一個專為紀念他而設的網站,就叫: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紀念館。相信網站的建立者也認為“醉里挑燈看劍”六個字足以體現他一生的落寞、無奈、悲壯。

        詩人一生常醉,但像在《村居》中這樣的陶醉實在很難得,那就讓我們再隨著詩人難得的醉上一回吧!齊背《清平樂·村居》。

        古詩《村居》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這首古詩是清代文人高鼎所作,從題目可知許的內容為詩人在鄉村的所見所感,是一首風箏詩,描寫了春光明媚,麗日和風,兒童沐浴著春光呼吸著新鮮空氣,快樂的放風箏的情景,詩歌就像一幅畫美麗的通俗畫。

        教學理念:

        以讀為主,以評價促發展,在讀與評價相結合中感悟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從而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中發展學生的個性。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了解生字組成詞語的大意。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大意,在朗讀、感悟中想像

        詩中描繪的情景。

        情感目標:

        借助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詩篇的語言美,情景美,達到熟讀成誦,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初識意境。

        師:今天老師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優美的樂曲,同時觀賞老師為你們作的畫,好嗎?

        (師放古箏樂,按詩句描繪的景物順序展現畫面)

        1、整幅詩課文插圖

        2、草長鶯飛

        3、拂堤楊柳

        4、水澤散發的霧氣

        5、兒童歡樂放風箏

        6、回歸整幅詩文插圖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景致?

        生:我看見了翠綠的草地。

        生:我看見了黃鶯在飛舞。

        生:我看見柳條在隨風飛舞(擺動)

        生:我看煙霧,不是水霧。

        生:我看小朋友在放風箏。

        生:……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我國清朝詩人,高鼎坐在他居住的草堂內看到此情此景,僅用了四句話就寫下了這千古傳頌的《村居》課件演示古詩內容,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文,感知意境。

        1、釋題:在鄉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寫自然景物。

        2、聽錄音讀。

        3、自由讀,要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讀后檢查。

        4、出示生字卡片。

        師:怎樣記住這些生字寶寶。

        生:舊字加偏旁,寸加木字旁變成鄉村的村。

        生:順口溜,一木一寸交朋友合在一起叫山村。

        生:……

        5、指導書寫,生描紅、臨寫。

        6、指導朗讀、正音。

        三、細讀詩文,感受意境。

        1、師:請同學邊讀邊觀看畫面,哪些詞的意思自己理解,還有哪些不懂的詞語,分別做上記號。

        2、師:請同學們分小組交流,在組內提不懂之處,依靠大家的力量解決問題。

        春煙:春天水澤草木蒸發的霧氣,拂堤:柳枝很長,下垂著,像撫摸著堤岸。

        紙鶯:風箏。

        3、師:根據你對詩文的理解,能說一說詩文的大意嗎?

        生:敘述詩意(大概詩意)

        (早春二月,正是青草生長,黃鶯飛舞的時候,拂堤岸的楊柳,就像陶醉在迷人的春色里一樣,孩子們放學后,早早地回到家里,趕忙趁著春風放起風箏來)

        四、吟誦詩文,品評意境。

        師:請同學們帶著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同桌間互讀詩文。

        生:練讀,相互糾正。

        師:請你推薦一名同學到前面來讀給大家聽。

        生:吟誦詩文。

        師:誰能再評一評,通過他的吟誦,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建議嗎?

        生:評價。

        (1) 他晃著頭,我感受到柳樹在風中搖擺很美、

        (2) 他的笑得再開心些,就更能體現孩子們放風箏時的興奮心情。

        師:那你能來試著讀一讀嗎?

        生:有感情的吟誦。

        師:誰來給他評一評。

        生:他讀的聲音很響亮,要是把醉春煙讀得慢一些會更好。

        師:你的意思是把醉春煙這幾個字讀的聲音再拉長一些(師范讀前兩行話)是這樣嗎?

        生:是的。

        師:從老師的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柳樹在飛舞,整座山村到處是霧氣……

        師:誰愿意來試著再來讀一讀。

        生:試讀,同桌比讀、男女賽讀。

        五、賞讀詩文,進入意境。

        師:放古箏樂曲,吟誦古詩,生閉眼想像畫面。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在你的頭腦中呈現出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看見風箏飛得很高,美極了。

        生:我仿佛聽見黃鶯在歌唱。

        生:我聽見小朋友在歡笑。

        生:……

        六、欣賞畫畫,升華意境。

        1、回放課件,生齊誦詩文。

        2、詩人寫出了我們兒童生活的樂趣,你喜歡這首詩嗎?

        看畫面,練背誦。

        七、拓展作業,張揚個性。

        1、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2、為古詩配畫。

        3、吟唱詩。

        以上任選一題

        板書:

        村居

        草鶯飛 醉春煙 兒童學

        拂堤楊柳 早春 竟放紙鶯

        古詩《村居》教學設計 篇7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的十三個認讀字和六個會寫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兩首古詩。

        3、學習古詩《春曉》,感悟意境,練習背誦。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詞卡,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談話引入

        1、學習了前面的幾篇課文,同學們覺得春天怎么樣?

        2、古時候的人們也很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很多的詩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兩首古詩的題目是什么?看──看書,誰能讀準確?

        板書:春曉 村居(區分“春、村”的讀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借助拼音自讀古詩,畫出本課的生字。同桌之間互相認讀。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學生認讀。(開火車讀,指名讀)

        3、交流識字方法,記憶生字:

        ⑴ 加筆畫、加偏旁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煙 口──知

        ⑵ 換筆畫,換部分組字。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歲──多 放──散

        4、讀詞語鞏固讀音

        兩首 古詩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三、正確流利的讀古詩

        1、自由讀。

        2、同桌互讀,能背的可以背給同學聽。

        3、自愿到前面讀或背,讓大家欣賞。

        四、重點理解《春曉》,感悟意境

        1、許多同學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春曉》這首詩了;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唐代詩人:孟浩然)

        2、再談談這首詩,說說你哪兒讀懂了,還有哪兒不懂?根據學生質疑可適當引導:

        ⑴ 曉:是天剛亮的時候。“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 眠:就是睡覺的意思。

        ⑶ 聞:就是聽的意思。

        ⑷ 啼:就是叫的意思。

        3、請學生們看著課文中的圖畫,聽老師范讀古詩,聽聽老師哪兒的停頓長一些或者字音拖長了。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⑴ 學生自讀,體會感悟。

        ⑵ 教師描述,引領大家讀。

        教師:在春天里睡覺真好,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為什么?

        學生:春眠不覺曉。

        教師:剛一醒,就聽到四處傳來鳥兒叫聲,聲音真好聽。

        學生:處處聞啼鳥。

        教師:昨天夜里刮風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麗的花兒又被風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學生: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⑶ 自由練習背誦。

        ⑷ 學做小詩人,到前面朗誦,教師為學生配上音樂。

        ⑸ 集體背誦。

        四、板書設計

        4、古詩兩首

        春曉 村居

        五、課堂作業設計

        1、找朋友:

        詩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讀一讀,說一說:

        詩:詩人

        聞:見聞

        古:古往今來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村居》,練習背誦。

        2、指導寫字。

        3、學習積累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

        〖教具準備〗

        實物展臺,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抽讀生字卡,復習生字讀音。

        2、背誦《春曉》。

        3、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誰已經背下來了,可以背給大家聽。

        二、理解古詩,感悟意境

        1、誰告訴大家這首《村居》是誰寫的?(唐代詩人:高鼎)

        2、這首詩寫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春天里,同學們放學后,一起放風箏的景象)

        3、古人管風箏叫什么?(紙鳶)

        4、頌讀古詩,練習背誦。

        ⑴ 自己讀一讀這首詩,看看跟讀《春曉》有什么不一樣?(停頓不一樣,這首詩是在每行的第四個字后面稍作停頓)

        ⑵ 同桌互相聽讀,鼓勵學生邊讀邊表演。

        ⑶ 上臺背誦,展示。

        三、指導寫字

        1、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要寫好哪幾個字?讀一讀。

        古 聲 多 處 知 忙

        2、學生描字,說──說哪個字最難寫?教師具體指導。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寫時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寫成一左一右。

        處:強調是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捺要拉長包住上面的筆畫。

        3、其余的字學生自己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利用實物展臺評說。

        古:橫要寫長稍鼓一些。

        聲: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邊的口要寫得稍低一些。

        忙;強調“忄”筆順。

        四、課后延伸

        1、以小組為單位,親手做個風箏放一放。

        2、也可以將現成的風箏拿來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課外讀背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與大家交流。

        推薦:徐俯《春游湖》 朱熹《春日》

        蘇軾《春宵》 韓愈《晚春》

        古詩《村居》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么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

        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⑴ 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⑵ 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三、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范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四、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⑴ 自由記生字。

        ⑵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醒──醉

        睡──眠 屋──居 親──童 外──處

        對──樹──村 閃──問──間──聞

        五、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六、指導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二、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4、交流匯報自讀情況,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三、背誦古詩

        1、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⑴ 師范讀。

        ⑵ 自愿讀。

        ⑶ 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四、指導書寫

        1、口頭擴詞:

        古( )( )( ) 聲( )( )( )

        多( )( )( ) 處( )( )( )

        知( )( )( ) 忙( )( )( )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并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五、擴展活動

        班里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古詩《村居》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首、眠”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多、知、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之情。

        【教學準備】

        有關春天的圖片及春天的古詩。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畫面導入,揭題簡介

        1、出示圖1:多漂亮的畫面呀!誰知道這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從哪看出?

        2、師述:桃花靜靜地盛開著,花瓣是那么新鮮,像剛被雨水洗過似的。各種各樣的鳥兒從巢里飛出來,有的站在枝頭歡叫,有的在樹間飛來飛去,自由歡快,沒有人來打攪,這是一天中的什么時候呢?

        (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麗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唐代詩人孟浩然寫的一首描寫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詩《春曉》。

        (板書課題)

        4、(指“曉”)這個字讀什么?日字旁表示與什么有關?“曉”是什么意思?

        師:在文中指“早晨”。

        5、齊讀“春曉”。

        “春曉”的意思就是──?

        6、過渡:理解詩題后,你想知道什么?

        (啟發學生質疑)

        (出示卡片理解詩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聽錄音范讀。

        2、自讀。

        3、指讀。

        4、過渡:下面我們來理解詩句,在這基礎上體會詩情。

        三、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1、前兩句:

        ⑴出示圖2:詩人本在干什么?詩中哪個詞表示睡覺的意思?

        (眠)

        正音。

        你怎么看出來它表示睡覺?“春眠”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氣候暖和,睡起來會睡得怎樣?

        (很香)

        那“春眠”的意思就是──?

        (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

        ⑵(指“覺”)這個字讀什么?

        再讀。

        我們平時常用到這個字,誰來組詞?這兒是什么意思?

        (覺得)

        ⑶“曉”呢?跟詩題中同一個字,是解釋為“天亮”呢,還是“早晨”?

        (天亮)

        ⑷指說第一句的意思。

        (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地天已亮了。)

        ⑸指導讀第一句:春眠/不覺曉。

        (師范讀、指讀、齊讀)

        ⑹詩人睡得很香,朦朦朧朧中聽到什么?

        (鳥叫聲)

        你從哪句看出?“聞”什么意思?

        (聽到)

        “啼”是一個生字。齊讀。意思是什么?

        (叫)

        “啼鳥”解釋的時候倒一下,為“鳥啼”,就是──?

        (鳥叫)

        這句話的大意是什么?

        (到處聽到鳥的叫聲)

        ⑺看圖1,想想可能有哪些鳥在叫?這些鳥在唧唧地歡叫,我們來聽一聽。

        (放錄音,聽鳥叫)

        練說:( )的鳥叫聲

        再來說說第2句的意思,把( )填的詞放進去。

        ⑻想想這時候詩人的心情怎樣?

        (喜悅)練讀:處處/聞啼鳥。

        ⑼請大家把自己當作詩人,閉上眼,睡覺。

        師述:“睡著,睡著,朦朧中聽到鳥的叫聲,一聲,兩聲(放鳥聲)你睡意全消,睜開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觸景生情,于是哼出了兩句詩:

        古詩《村居》教學設計 篇10

        如何在教學中挖掘彌漫在古詩詞中濃郁的美,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感?筆者作了以下嘗試:

        一、注重情景的創設,培植審美心境

        設計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學導語,是培植審美心境的第一步。而導語的情緒色彩應和詩詞的情感色彩聲氣暗通。

        在教學《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告別了都市的高樓大廈、喧囂與繁華,今天我們將一同去感受美好的鄉間生活。緊接著,我用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寧靜、閑適的鄉村風景圖,圖上雅致、清新的田園生活 ,一下子深深吸引了學生。學生屏息凝視,從那專注的眼神看出他們已經沉浸在畫面所描繪的情景之中。靜觀片刻,我對大家說:來到鄉村有怎樣的感受 ?學生回答:我感到鄉村非常安靜,靜得能聽見小溪輕輕流淌的聲音。鄉村非常閑適,沒有都市的喧囂、緊張。鄉村生活非常靜謐,人們無憂無慮地生活。不難看出,學生已經完全進入了詩詞所描寫的意境。

        古詩詞的教學由于作者寫作時間的特殊性,教者在教學中。首先應根據詩詞所表達的不同意境來設計不同的導語或情境,使學生很快與詩詞所描繪的意境產生一種和諧的心向。

        二、多樣解詞方法,體會詞義的朦朧美

        古詩詞語言精煉含蓄,能以有盡之言,傳無盡之意,同時古詩詞非常形象,意與境和諧統一。可是,在古詩詞教學中.有些教師一定要對每一個詞語都作確切的解釋,這樣做破壞了詩詞所描繪的意境,連有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受也被破壞了。

        在《清平樂·村居》的教學中,學生不理解相媚好的意思,我就啟發學生看圖,并說:老兩口在干什么?學生回答:老兩口非常親熱,頭靠著頭,在說悄悄話呢 !老兩口面色紅潤,老婆婆還有些害羞呢,他們親熱地頭靠著頭,在說悄悄話呢!我接著說:是啊,三個字表達了這么豐富的內容,特別是一個媚字 ,把老兩口的神態表情活靈活現地表達出來,給人美好的感受。這就是相媚好的意思。在理解翁媼時,我讓學生根據字形猜一猜是什么意思,學生馬上就明白,翁上面是一個公字,可能是老公公,而媼字左邊是女所以可能是老婆婆。在理解無賴一詞時,我說:生活中我們常常把撒潑放刁,蠻不講理的人稱為無賴,這里是這個意思嗎 ?可以看看圖,想一想。我覺得是小孩調皮可愛。我接著說:是的,這就是古今詞義的區別,此時的無賴讓人感受到孩童的天真可愛,這就是古詩詞用詞的魅力。

        三、把握整體意境,體會詩詞的情境美

        對古詩詞的學習不能停留在對詞句的理解上,還應該引導學生在懂得詞句意思的基礎上,把握詩詞的整體意境,進而總體品味其中蘊含的感情,揭示的道理,從而得到熏陶,獲得教益。

        在教學《清平樂·村居》時,學生對詞句的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請同學們閉眼,聽老師有感情地吟誦。輕柔的音樂,加之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學生完全沉醉到詞的意境之中了。于是,我問學生:來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學生說:我仿佛看到清清的小溪流向遠方,河塘里面荷花競相開放。我仿佛看到小溪邊,一個頑皮的小孩正趴在地上,專心致志地剝蓮蓬呢。我仿佛看到岸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還聞到了泥土的芬芳。我仿佛看到大兒子和二兒子在辛勤地勞作呢 !我仿佛看到茅屋前,一對老夫妻有些醉意,正在說悄悄話呢!于是我追問:你聽到老兩口說些什么嗎?同桌一個做老公公,一個做老婆婆試試,他們會說些什么 ?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老頭子,你看我們的孩子多懂事啊,他們在辛勤地忙著農活,我倆可以安享晚年了。有的同學說:老太婆,謝謝你,給我生了這么懂事的孩子,我們不愁吃,不愁穿,只希望早點抱孫子哦 !

        在《清平樂·村居》的教學中,筆者在把學生帶人意境之后問道:假如此刻你到了鄉村,你最想做什么呢?學生說:我最想像小孩一樣,躺在草地上剝蓮蓬吃,多悠閑。我最想靜靜地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白云,聞青草的芳香。我還想騎在牛背上,瀟灑地吹著短笛,讓笛聲在田野中回響。我最想在小溪邊垂釣,那多舒服。我也想到地里去耕耘,享受勞動的快樂。由于充分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儲備,把學生帶入了生活場景之中去想象一個個生動的畫面,所以在學習這首詞時,學生始終處于鄉村生活的情景之中,勾起了他們對詞中生活的無限向往,表達出的情感也真切而樸實。

      【古詩《村居》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0篇)】相關文章:

      清平樂村居竇桂梅教學設計01-15

      村居古詩詞鑒賞08-03

      《村居》古詩詞鑒賞07-25

      絕句古詩村居帶拼音12-18

      絕句古詩村居的譯文12-03

      古詩《贈汪倫》教學設計范文08-27

      《村居》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12-27

      古詩教學設計課件資料04-20

      古詩離騷的教學設計10-29

      古詩《觀滄海》教學設計11-15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动漫 | 日韩国产中文一区二区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在线视频欧美一二 | 尤物AⅤ国产在线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你懂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