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

      時間:2023-03-13 16:20:1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水的組成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水的組成,了解并區分單質和化合物。

        過程與方法

        1.從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過程中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認識實驗探究的重要性。

        2.通過分析、討論,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實驗現象的能力和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難點: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定義。

        教學工具

        直流電源、水電解器、電解用水、火柴條、酒精燈、小試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空氣,自然界中還有什么物質與人類活動、生產密切相關呢?對,是水。從太空上觀察。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星球,這種蔚藍色物質是什么呢?對,是水。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廣,江、河、湖、海約占地球表面積的約,所以有人戲稱地球為“水球”。水與生物關系非常密切,各種生物體內都含有水。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維系必需物質;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離不開水;水力發電利用的是水,水還能為人類提供水運的航道和宜人的環境。那么,你對水的組成、水的凈化、水資源等知識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單元將引領我們走進水的世界,首先,我們一起來研究水的組成。

        二、推進新課

        師:古人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息。因此他們認為水不可以繼續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一)水的組成

        1.電解水的實驗

        [演示實驗4-25]水的電解實驗

        教師先進行演示,之后要求學生根據圖中所示進行水的電解實驗。

        引導學生觀察與電源正負極相連的電極上和試管內發生的現象。

        [提示]

        (1)提示學生觀察兩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有何差異。

        (2)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氫氧化鈉增強水的導電性。

        [現象]

        (1)通電后,正負電極上都出現氣泡,即產生氣體,氣體都是無色的。

        (2)一段時間后,試管1和試管2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1∶2。

        [提問]兩極上得到的氣體分別是什么呢?

        學生猜想:可能是氧氣、二氧化碳、氮氣……

        師:下面,我們就來檢驗這兩種氣體分別是什么。

        2.實驗驗證

        (1)(教師演示實驗):用帶火星的火柴條檢驗試管1中的氣體,將試管2移近火焰檢驗試管2中的氣體。

        [提問]試管1和試管2中的氣體分別是什么?

        [現象]試管1中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火柴條復燃,試管2中的氣體能夠燃燒,火焰呈淡藍色。

        (2)學生討論后回答:

        ①試管1中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火柴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②試管2中的氣體可以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淡藍色,通過預習可知是氫氣。

        師:試管2中產生的這種無色氣體是叫氫氣,也就是拉瓦錫所謂的“易燃空氣”。

        [結論]

        (1)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為氧氣。

        (2)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一種新的氣體叫氫氣。

        (3)水可以電解生成氧氣和氫氣。

        師:在水的電解實驗里,水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產生了新物質,水發生了化學變化。

        師:對,讓我們一起來把這個變化表示出來。這個反應中,水為反應物,反應條件為通電,生成物為氫氣(H2)和氧氣(O2),所以可表示為:

        水(H2O)氫氣(H2)+氧氣(O2)

        師:從上面這個反應式中可以看出,水中含哪些元素?

        生:含有氫(H)、氧(O)兩種元素。

        師:電解水的反應類型是什么?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水的組成。

        (2)知道氫氣的有關性質,能說出氫氣驗純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能根據實驗現象進行推理、分析、判斷。從水的電解的實驗探究中,學會對實驗現象的分析,進一步得出結論。在合作與討論中,學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科學素養

        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

        教學難點:通過電解水的實驗歸納、分析得出水的組成

        教學準備:直流電源、水電解器、電解用水、火柴、木條、酒精燈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趣引課

        由海水燃燒的故事引課。

        二、探究新知:

        (一)水的生成

        1、學生自學課本:完成表格

        學生自學后,得出氫氣的物理性質:色、味、態、密度、溶解性。

        教師小結:

        上面表格中主要體現的是氫氣的物理性質,那么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學生回答:氫氣具有可燃性。

        教師強調:純凈的氫氣可以安靜的燃燒,不純的氫氣燃燒時可能發生爆炸。如何檢驗氫氣的純度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演示實驗。

        2、演示實驗:氫氣的驗純方法及氫氣的燃燒實驗。

        教師總結:氫氣的驗純方法。

        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

        氫氣燃燒實驗:

        學生觀察演示實驗中的實驗現象。描述氫氣燃燒的實驗現象。

        氫氣燃燒的現象:

        (1)產生淡藍色火焰

        (2)放出熱量

        (3)有水滴產生

        思考:

        a. 上述實驗中有無新物質生成?發生了什么變化

        b. 上述實驗中有什么物質生成?屬于什么反應類型?

        點燃

        C 寫出文字表達式:

        教師:我們知道氫氣在空氣或氧氣里燃燒能生成水之后,就會思考水在一定的條件下會不會分解呢?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試一試。

        (二)、水的分解。

        演示實驗,教師接通直流電源,演示水的分解實驗。同時觀看水電解的錄像 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在實驗的過程中,介紹水電解器,并強調:

        (1)是直流電源。

        (2)水中可加適量的硫酸鈉溶液或氫氧化鈉溶液,以增強水的導電性。

        指導學生觀察并記錄兩個電極附近和玻璃管內發生的現象。

        提問:兩電極產生的氣體分別是什么?指導學生閱讀課本81頁資料卡片,水的組成揭秘。(讓學生猜想產生的氣體可能是氫氣、氧氣。為下一步的驗證作鋪墊。)

        討論:讓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檢驗氫氣、氧氣最佳。

        驗證實驗:切斷電源,用燃著的木條分別在兩個玻璃管尖嘴口檢驗電解反應

        中產生的氣體。

        學生觀察并記錄發生的現象:

        小結:水電解巧記憶:

        給水通上直流電,兩級均有氣泡現,正氧負氫一比二,助燃可燃來檢驗。

        【 或者:正氧負氫、氫二氧一(V ) 】

        思考:

        a 上述實驗中有無新的物質生成?發生了什么變化?

        b 上述實驗中有什么物質生成?屬于什么反應類型?

        c 水電解的文字表達式: 水 通電 氫氣 + 氧氣 →播放:水分子分解的flash 。

        讓學生感受化學變化過程中,微觀粒子的變化,體會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變,而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分子的過程。

        討論:通過水的分解實驗以及水的分解微觀示意圖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呢?

        教師總結:

        1、通過水的生成以及水的分解我們知道了水是由氫元素、氧元素組成的。

        2、揭秘:海水燃燒的秘密。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哪些收獲,讓學生發表一下的看法:

        1、我知道了水是由氫元素、氧元素組成的。

        2、水通電能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

        四、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還有哪些困惑呢?

        讓學生經過討論后發表自己的看法。預設可能有:

        1、為什么水的化學符號為H 2O讓學生知道在下面即將學習的化合價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可以得到解決。

        2、為什么在剛才的實驗過程中氫氣、氧氣的體積比大于2:1 引導學生從兩方面分析:

        (1)氧氣不易溶于水,氫氣難溶于水。

        (2)氧氣可能與電極反應、而氫氣沒有與電極反應。 致使氧氣的量減少,所以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大于2:1

        五、隨堂檢測:

        1、阿伏加德羅曾經總結出一條定律:在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數,下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

        (1)電源的A為 極,B為 極,事先向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的'目的是 .

        (2)C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是 ,用 檢驗;D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是 ,可用 檢驗;C、D中兩種氣體的分子個數比為 .

        (3)根據上述實驗事實可以得出,水是由 組成.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屬于混合物

        B. 檢驗氫氣純度時,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證明不純

        C. 氫氣是無色、無氣味,難溶于水的氣體,實驗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氫氣

        D.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唯一產物——水,該反應也能證明水的組成

        板書設計:

        課題3 水的組成

        一、水的生成

        二、水的分解

        氫氣的物理性質

        1、現象

        2、檢驗氫氣的純度

        3、檢驗

        4、氫氣的可燃性

        5、表達式:

        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復習元素、單質、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氣的性質。

        2.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了解水的組成。

        3.鞏固“在化學反應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卻不能再分”的認識。

        4.了解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教學用具

        水電解器(霍夫曼電解器)、6v低壓直流電源、用氧氣飽和的5%~15%氫氧化鈉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木條、火柴、簡易氫氣發生裝置(含試劑)、尖嘴導管、盛氧氣的干燥集氣瓶、蒸餾水一瓶。

        【引言】在第一章里,我們學過氧、分子和原子的知識,知道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等概念。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什么叫元素?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在哪里?

        【討論】讓學生三三兩兩議論,然后請一位同學回答,教師糾正。

        【投影】物質的簡單分類

        【講述】水是我們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物質之一。水究竟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是單質還是化合物呢?水的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水的組成

        【投影】地球上水的分布

        【講述】地球表面約3/4的地方被水覆蓋,水資源極為豐富,但可直接供人類生活、生產用的淡水僅占總水量的千分之一左右,十分有限。因此保護水資源十分重要。

        [評注:教師在教學中極其自然地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

        【提問】根據生活經驗,請學生自己歸納水的用途。(提問2~3人。)

        【講述】水是如此重要,那么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呢?下面我們用實驗來回答這個問題。

        【演示】在水電解器玻璃管里注滿水[這里的水是用氧氣飽和的、含有5%~15%氫氧化鈉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電,一個電極接電源正極,另一個電極接電源負極。

        師:注意觀察電極上發生什么現象。

        生:接通電源后,電極上有氣泡產生。

        師:兩支玻璃管內的液面有什么變化?

        生:兩支玻璃管里匯集了無色氣體,液面降低,其中連接正極一端產生的氣體比連接負極一端產生的氣體少。

        師:片刻后,用準備好的劃有刻度的紙,比較兩支玻璃管中產生氣體的體積。

        生:接負極一端玻璃管內氣體的體積大約是按正極一端玻璃管內氣體體積的`兩倍。

        【講述】水電解后兩支玻璃管中得到的氣體是同一物質,還是不同物質?電解得到的物質究竟是什么?我們通過實驗來鑒定。

        【演示】用一根帶火星的木條接近液面下降較少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開啟活塞。

        師:注意觀察現象。

        生:木條燃燒得更旺。

        師:這種氣體能使木條余燼復燃,當燃著木條遠離尖嘴口時火焰漸滅。這種能使余燼復燃的氣體是什么氣體?

        生:氧氣。

        【演示】用一根點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較多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開啟活塞。

        師:注意觀察現象。

        生:看到微弱的淺藍色火焰(或聽到爆鳴聲)。

        師:這種氣體能燃燒,說明不同于上一種氣體。這種氣體就是氫氣。

        【板書】水 氫氣(h2)+氧氣(o2)

        【講述】實驗表明:水電解后生成氫氣和氧氣。引導學生思考這種變化是什么變化,這種反應屬什么類型。(學生議論后,教師提問1~2名學生。)

        生甲:這種變化是化學變化。

        生乙:這種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講述】水電解時發生分解反應。水分子分解生成氫分子和氧分子,轉變成跟水的狀態和性質都不同的氫氣和氧氣,說明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微粒。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水的電解實驗探究活動認識水的組成。

        2、通過自學、討論等形式了解單質、化合物的區別。

        3、通過查閱“水的組成揭秘”等資料了解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活動分析水的組成

        【教學難點】

        認識事物的科學的思維方法的形成

        【實驗準備】

        水電解器簡易裝置、10%的NaOH溶液、火柴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板塊Ⅰ引入:多彩水世界

        內容1:請你欣賞——明白學習對象

        (電腦顯示圖片資料)

        ①教材第三單元的封面

        ②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③組材(與水有關的風景圖片如水電站、噴灌圖、水產養殖、海濱浴場等等)

        師:我們欣賞到的資料的主題是什么?

        生:水

        【點評】

        俗語說:“熟悉的地方無風景”。水是學生最熟悉不過的物質了,但教師用豐富的素材讓學生感知學生熟悉學習對象,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用科學家的眼睛來探視水的未知和魅力。

        內容2:浮想連翩——認識水是生命之源

        師:地球上適宜生命存在的三大基本因素是什么?

        生:空氣、水和適宜的溫度。

        師:(播放火星車在火星上拍攝照片,及證明火星曾經有水的證據的報道)同學們看到這些資料和報道后對火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不同的學生印象肯定不同,讓他們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涼,火星上也許從前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礦、火星沒有地球有生機……

        師:科學家為什么在火星上搜尋曾經有水的證據呢?

        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過。

        師:美國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已經找到了火星原來有水的痕跡,之后在報刊上很快出現了“地球人原來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想。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種猜的'最核心的依據是什么?

        生:水是生命之源。

        點評:教師應用近期媒體報道的美國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探測的最新工作進展,讓學生通過對比,聯想感知水是生命之源。

        內容3:高談闊論——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

        ①水的作用

        師:同學們吃過新疆葡萄干嗎?

        生:吃過,甜甜的,酸酸的,很好吃。

        師:是的,很好吃,新疆哪個地方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十分利于葡萄的生長,但是新疆這片廣闊的大地上,適宜種植葡萄的地方不到10%,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嗎?

        生:交流、討論,最后形成的意見是——缺水。

        師:同學們分析得非常正確,如果新疆不缺水,它生產出來的葡萄用來釀葡萄酒供全世界所有的人來飲用都用不完。在世界各地水資源分布很不合理,有的地方水資源很豐富,如我們的家鄉。但有些地區又極端缺水,難以適宜人類居住,比如我國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古代有許多城池都被廢棄了,原因就是自然環境嚴重惡化,缺水造成的。你們知道自然界的水是由哪些形式存在的嗎?

        ②自然界中水的分布形式:

        生:河水、湖水、地下水、極地的冰蓋、空氣中的水等等。

        師:同學們概括了很多,這些叫自然界的自然水。據你們所知,還有什么地方有水嗎?

        生:蔬菜里有水、果凍里有水、人體里有水、紙張里有水、結晶水合物里有水等。

        師:大家分析很有道理,這些水與自然界里的水存在的形式不一樣,叫“結合水”。

        師:請同學們分析三峽樞紐工程的意義。

        生:先討論、交流,后概括:發電、抗旱防洪、灌溉、調節氣侯,航運、旅游……

        【點評】

        教師先從具體的事例——新疆葡萄入手,讓學生認識水資源的寶貴,然后了解地球上水資源的兩種存在形式,當然,“結合水”只給學生作了簡單的交待,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三峽樞紐工程的意義”,使學生結合身邊的具體事例體會出水的無窮價值,而且把愛護水的這一價值觀也寓于其中。

        板塊Ⅱ實驗探究:水的組成

        內容4:猜測水的組成

        師:給出水的化學式——H2O,請學生猜測水的組成。

        生(可能作答):由H2和O組成,由H2O組成,不知道,……

        師:介紹電解水簡易裝置,接通電源。

        生:看到兩極產生氣泡,正極慢,負極快。

        師:兩極產生的氣體是什么?水蒸氣還是其它氣體?

        【點評】

        猜測是探究的一種重要方式,教師引導學生猜測,則是挑起學生的思維矛盾,這樣為下一步探究開發了素材,也激發學生探究欲。

        內容5:(電解水的過程中)學習科學家研究水的組成的思路。

        師:指導閱讀P45-46頁資料“水的組成揭秘”。

        生:閱讀。

        師:我們一起推測一下拉瓦錫設計實驗前的想法。

        生:討論。

        師-生:既然“易燃空氣”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水,那么水在一定條件下,能否得到“易燃空氣”;如果能設計一個方案從水中得氣體,并證明它是“易燃空氣”,那么也就證明了水的組成了。

        師-生:從上述思路中我們可以整理出科學家的探究過程提出假設→設計方案→探究實驗→現象論證→結論推理

        師:我們的實驗正是按拉瓦錫的思路進行驗證。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 篇5

        一、水的組成

        1.電解水的實驗:

        (1)現象:出現氣泡,V正極∶V負極=1∶2(體積比)

        (2)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水氫氣+氧氣

        (H2O)(H2)(O2)

        2.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二、單質和化合物

        1.單質:如O2、H2、N2

        2.化合物:如H2O、CO2、Fe3O4、Al2O3、P2O5

        3.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其他任何一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布置作業

        1.水是()

        ①單質②化合物③純凈物④混合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

        2.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是()

        A.氧氣B.水C.蛋白質D.脂肪

        3.關于水的組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水由水元素組成

        B.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C.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D.水的組成很復雜,至今沒有明確的答案

        4.下列物質中屬于化合物的是()

        A.空氣B.河水C.冰D.紅磷

        答案:1.B2.B3.C4.C

        教學反思

        本課題通過實驗證明了水的'組成,學生比較有興趣,也很容易掌握,在介紹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時學生很容易明白,并且掌握較好。介紹有關單質等概念教師語言不宜過多,可以采取讓學生自學的方式理解概念,然后通過練習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備課資料

        水與日常生活

        人類社會為了滿足生活需求,需從各種天然水體中取用大量的水。除飲用外,水也是人們進行炊事、洗滌、沐浴、清潔等所必需的物質。有人估計人的生理需水量約為2.5升/日,但每日全部生活用水量卻需要數十升至數百升。

        飲用水是指作為人們日常生活飲用或炊事用的水。其水質是否良好,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為此,各個國家對飲用水都規定有水質標準。飲用水的水源可采用河水、湖沼水和地下水等自然水,但由于其中含有一定數量的雜質,需要經過適當處理才能飲用。目前我國大、中城市供水設施較完備,通過自來水廠能為人們提供比較衛生的飲用水,但廣大農村絕大多數仍以河水、井水等自然水直接作飲用水,應指出的是近年來許多農村也建立了自來水設備。

        作為生活飲用水,首先要求對人體健康無害而有益,要不含病菌、病毒,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并且要含有人體所需要的成分。當然在感官上也要求無色、澄清和無臭味。

        我們國家的人習慣飲用煮沸過的水,是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飲用水不是越純越好。像有些地區飲水中缺碘,就易使人造成智力低下(這些地區政府部門特配給人們含碘食鹽)。飲用水中缺氟易使兒童生齲齒。

        化學實驗的學習方法

        (一)實驗——學習化學的手段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也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手段。

        (二)觀察實驗要與思考相結合

        化學實驗的觀察,一般是按照“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后”的順序,分別進行觀察。觀察的同時還要積極地思維。例如:在觀察銅、鋅分別投入稀硫酸中的現象時,要想為什么會看到鋅放在稀硫酸中會產生氣體,而銅放在稀硫酸中卻無氣體產生呢?通過思考,把感性知識升華,就會獲得較深的認識:鋅的活動性比氫強,能將氫從酸中置換出來,而銅沒有氫活潑,故不能置換酸中的氫。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 篇6

        一、學習目標

        1、認識水的組成。

        2、了解單質、化合物的區別。

        3、了解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和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實驗活動分析水的組成

        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定義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準備

        電解水實驗裝置、火柴、圖片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電腦顯示圖片資料或錄像資料)

        素材(與水有關的風景圖片如水電站、噴灌圖、水產養殖、海濱浴場、教材第三單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提問:我們欣賞到的資料的主題是什么?

        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

        [提問]你們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嗎?

        [追問] 還有什么地方有水?結合教材P46的資料談談你的看法。

        提問:

        (1)水對于我們人類重要嗎?想象一下如果沒有水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

        (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維系生命,還有什么作用?

        總結水的用途: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46第2自然段。

        內容1:實驗探究水的組成

        [過渡語]水如此重要,今天我們就來探究它的組成。

        (1)水在化學中用H2O表示,大膽猜測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

        (2)如何來證明一種物質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呢?提供資料:氧 汞→汞+氧氣

        告知學生:水在通電的條件下能分解生成

        氫氣和氧氣。提問:回憶如何檢驗氧氣?

        指導學生自學教材P47第2自然段學習氫氣的性質及檢驗方法。

        (3)展示電解水裝置,開始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由于此實驗速度較慢,反應開始一會后,可配合此實驗的錄像課件,讓學生觀察)

        引導學生總結實驗:正氧負氫,體積比1:2,寫出此反應文字表達式,說出屬于什么基本反應類型。

        內容2:(電解水的過程中)學習研究水的組成的思路。

        從上述思路中我們整理出科學探究過程

        提出假設→設計方案→探究實驗→現象論證→結論推理

        內容6:體驗感悟,形成概念:

        提問: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礦泉水…等屬于純凈物還是混合物?水,氫氣,氧氣屬于純凈物還是混合物?

        強調:如果只說水就指的是純凈物。以水、氫氣、氧氣為例讓學生說出它們組成上的不同,引出單質、化合物的概念。

        練習:CO2 N2 P2O5 KClO3 Fe

        KMnO4 H2O2 指出它們是單質還是化合物

        布置任務:結合教材P47的內容,將上邊練習中的化合物簡單分類。

        提問:你能說出氧化物的基本要素嗎?

        回憶所學知識和新學知識給物質簡單反類

        六、板書設計:

        課題1 水的組成

        一 水的組成

        1. 電解水實驗

        (1)現象:兩極產生氣泡(正氧,負氫)V正:V負=1:2

        (2)表達式: 水 氫氣+氧氣

        2.結論: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二 單質和化合物

        1、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2、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3、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七、教后反思:

        八、效果檢測:

        1.水是 ( )

        ①單質 ②化合物 ③純凈物 ④混合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是 ( )

        A. 氧氣 B.水 C.蛋白質 D.脂肪

        3.關于水的組成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水是水元素組成 B. 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C.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D. 水的組成很復雜,至今沒有明確的`答案

        4.下列物質中屬于化合物的是( )

        A.空氣 B.河水 C.冰 D.紅磷

        5.在電解水實驗中如果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匯集了a L氣體,那么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匯集的是( )

        A.a L B. 0.5a L C.2a L D.無法確定

        6.下列有關氫氣的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 無色、無味 B.能夠燃燒 C. 難溶于水 D.密度很小

        7.檢驗氫氣純度時,判斷氫氣較純的現象是( )

        A. 聽到尖銳的爆鳴聲 B. 未聽到聲音 C.聽到聲音很小 D. 試管爆炸

        8.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 水電解 B.蠟燭燃燒 C. 呼吸過程 D.酒精揮發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水的物理性質,水的組成及其它初步知識;通過對水組成的分析實驗,鞏固和提高基本實驗操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電解水實驗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一種物質的化學式并非臆造而是根據實驗結果所得。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熟悉的水進行科學的認識和研究,培養科學、嚴謹的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據電解水的實驗確定水的組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單質、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2、難點:電解水實驗及其對實驗結論的理解。

        實驗準備

        課本第48頁[實驗3—1][實驗3—2]教學用品

        水槽、試管、直流電源、帶電極的導線、燒杯;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小黑板出示)(提問)

        1、下列符號的意義:(追問2的意義)H____,2H_____,H2_____,2H2_____,H2O_____,2H2O____。

        2、水中氫、氧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氫、氧元素的質量分數各是多少?

        二、引入新課

        (引言)我們已學了水的化學式H2O,通過第2題的練習,知道了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也會計算出水中氫、氧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是1:8,但事實是否如此?

        三、新課講授

        1、水的物質性質

        (觀察)展示一杯純凈的水。引導學生按照氧氣的物理性質順序認識論述水的物理性質。

        (閱讀)課本第47頁水的物理性質。

        (小結)

        (1)常溫下,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

        (2)凝固點:0℃,沸點:100℃;

        (3)1標準大氣壓下,4℃時密度最大為1g/mL。

        (4)冰的密度比水小。

        2、水的組成

        (實驗)課本[實驗3—1] (觀察)通電后電極上有氣泡出現。

        (討論)正、負兩極管內分別為什么氣體?如何檢驗?(實驗)課本[實驗3—2] (觀察)用點燃的木條分別進行檢驗,可以觀察到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氣體能使點燃的木條燃燒得更旺;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可,發出淡藍色的火焰。

        (小結)由此可見,陽極(正極)產生氧氣,陰極(負極)產生氫氣。

        (提問)通過電解水的實驗證明了什么?(分析)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然后互相討論,最后教師總結講解,分析過程可用投影。

        (小結)

        (1)水在直流電作用下生成了氫氣,證明了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

        (2)水在直流電作用下生成氫和氧氣兩種單質,證明水在直流電作用下發生了分解反應,水氫氧+氧氣。

        (3)根據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2:1可進一步扒導水的化學式是H2O。 根據實驗事實。

        生成氣體的體積比VH2:VO2=2:1 氫氣的密度為0.0899g/L,氧氣的密度為1.429g/L。

        所以,氣體的質量比:H2:O2=(2×0.0899):(1×1.429)=1:8 所以,水中H元素:O元素=H:O=1:8 氫的原子量為1,氧的原子量為16,所以,H2O中原子個數比為H:O=

        根據實驗測得水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8 (結論)

        (1)一個水分子只能由2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2)水的化學式為H2O

        四、鞏固練習

        1、鞏固練習(小黑板展示)

        (1)通電分解水可得到氫氣和氧氣的實驗事實證明( )

        A、水的組成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B、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C、通電時,水發生了化學反應

        D、通電可使水中的氫氣和氧氣分離

        E、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

        (2)計算水中H、O元素的質量分數。

        (提示:①B、C ②H%=11.1% O%=88.9%)

        五、典例分析

        例1根據電解水的實驗結果所得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2:1,又知在標準狀況下氫氣的密度為0.889G/L,氧氣的密度為1.429G/L及水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8,通電計算確定水的化學式。

        (分析)這是一道根據實驗數據判斷物質組成的計算題,一般情況下確定物質的化學式的步驟是:

        (1)確定該物質組成的無種類,例如該題中根據實驗事實得知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2)根據各種元素的質量分數及該物質的相對分發子質量確定它的各元素的原子個數比;

        (3)根據各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寫出該物質的化學式。

        (詳細解題步驟見新課講授中的最后小結中第(3)點。)

        例2下圖是簡易的`電解水的裝置:

        (1)在圖括號內標出電的正、負極;

        (2)與正極相連的試管里產生的是________氣,與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產生的是_____________氣,兩種氣體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__分子個數比_______。

        (分析)由電解水的實驗現象得知:

        (1)負極產生的氣體為H2,正極產生的氣體為O2。

        (2)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2:1.所以分子個數比也是2:1,因此根據氧氣、氫氣的密度計算出它們的質量比為:mH2:mO2=2×0.0899g/L:1×1.429g/L=1:8

        六、歸納小結

        1、了解水的物理性質。

        2、掌握水的組成,水分子的構成。會用符號表達式表示電解的水的反應。

        3、通過電解水生成了氫氣的和氧氣的事實進一步認識化學反應實質,理解分子與原子的本質區別。

        七、作業布置

        1、課后習題

        2、課時作業設計:第一大題。

        八、板書設計

        第二節水的組成

        一、水的物理性質:見課文第47頁

        二、水的組成:電解水的實驗現象:

        1、有氣體生成;

        2、負極產生的氣體能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H2

        正極產生的氣體能使燃著的木條燃燒得更旺——O2

        3、氫氣與氧氣的全積比為2:1 4。結論:(根據實驗事實)

        (1)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

        (2)水在直流電作用下發生分解反應,水氫氣+氧氣;

        (3)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了和一個氧原子構成,水的化學式是H2O;

        (4)電解水的符號表達式:H2O H2↑+O2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 篇8

        (一)、設計指導思想:

        這堂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初步形成純凈物、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等概念,理解它們的相互關系。在教學設計時,教師結合當今社會熱點問題之一保護水資源——來構思和組織學習活動。

        水的組成的學習以實驗為出發點,盡量以科學探究教學模式組織教學。通過實驗和討論,使學生逐步地了解水的組成和構成,力圖讓學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質組成的方法。在拓展部分——保護水資源方面,主要以討論的形式進行。

        本課設計力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讓學生得到一些水的知識,還要讓他們感知認識事物的方法和途徑,培養他們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雖然水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質,但怎樣以化學的眼光認識水,學生是陌生和不習慣的。本課題以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簡要史實引入并展開,符合事物的認識規律,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縮小學生對化學科學的距離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不沖淡本課題的主體知識──水的組成,作為引入的史實很簡短,但在課題之后提供了稍詳細些的資料,用作對這段引入的呼應,供師生教學中靈活選用。

        對水的組成的認識是通過水的電解實驗和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分析獲得的,它既與史實相符,又體現了認識客觀世界的科學過程和方法。這樣展現知識具有啟發學生思維的作用,同時也滲透了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認識了水的組成的基礎上,結合前一單元所學氧氣的知識,從它們組成上的區別歸納出單質、化合物的概念。

        重點:水的組成實驗。

        難點:水的組成的論述和表述。

        (三)、學情分析:

        通過第一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用感覺器官來觀察化學變化的現象的體驗,但還不知道如何從現象來分析總結化學變化的實質,通過第二單元水分子運動的學習,學生知道了物理變化的實質是分子本身不變,變化的只是分子的間隔,但卻不知道化學變化過程中分子是如何改變的。

        在對教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我把如何根據水電解的實驗現象分析得出水的組成和探討化學變化的微觀實質作為本節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水的電解實驗探究活動認識水的組成。

        (2)通過自學、討論等形式了解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區別。

        (3)通過查閱“水的組成揭秘”等資料了解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和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從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過程體會科學研究和思維的方法,認識實驗研究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2)學習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描述、分析、歸納、和總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電解水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欲

        (五)、教法學法:

        創設學習情景→實驗探究→驗證實驗→講解總結→拓展視野→升華提高

        (六)、媒體選擇:

        多媒體電腦、試管、鐵架臺、酒精燈、火柴、水的電解裝置。

        (七)、教學程序

        (一)對水的組成的探究

        師:水是大家非常熟悉一種物質。江、河、湖、海、大氣中、生物體內都含有水。水與人類的關系也非常密切,工業上用水作原料、冷卻機器等,農業用水澆灌農田,生活中用水洗衣、做飯。那么,水重不重要?

        生:重要!

        師:可以這樣說:水是生命之源!既然水這么重要,那水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生1: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師:這個結論你是從哪兒獲得的?

        生1:從書上找到的`。

        師:你們從書上獲得的結論只是一種理性的認識,是抽象的。下面我們用實驗探究的方法來認識水的組成。

        師:[演示實驗3-1]取水電解器,加入電解用水(為讓學生好觀察,將水染成紅色),接通直流電源,觀察與電源正極、負極相連的電極上和玻璃管內發生的現象。投影出示表一:

        觀察點

        現象

        電極上

        玻璃管內

        生2:電極上有氣泡產生,負極上的氣泡比正極上的多

        生3:玻璃管內夜面下降,負極玻璃管內的氣體比正極玻璃管內氣體要多。

        師:能否用具體的數據或比值來衡量氣體的多少關系?

        生4:近距離觀察后得出:2:1

        師:這個實驗是比較粗略的,經過更精確的實驗,其體積比約為2:1。

        師:那正、負極玻璃管內的氣體分別是什么氣體呢?

        生5:氫氣和氧氣。

        師:同學們有很多猜想,究竟是什么,請看下面的鑒定實驗。

        師:投影出示鑒定方法,師生協作演示鑒定正、負極產生的氣體,要求學生觀察并記錄。

        檢驗方法

        現象

        結論

        正極玻璃管內的氣體

        伸入帶火星的木條

        負極玻璃管內的氣體

        用火柴點燃

        師:鑒定正極玻璃管內的氣體時有什么現象,由此你獲得的結論是什么?

        生8: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這種氣體是氧氣。

        師:點燃負極試管內的氣體時有什么現象?

        生9:氣體燃燒,產生黃色火焰。

        師:這種氣體在玻璃管口燃燒時,由于受玻璃管內鈉離子的干擾,產生的是黃色火焰,實際上,這種氣體燃燒時發出的是淡藍色火焰。經過更科學的實驗鑒定,這種氣體是氫氣。

        師:好!我們來歸納一下:電解水的實驗現象是:“正氧負氫,氫二氧一。”

        師:在水的電解實驗里,有新物質產生嗎?水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10:有。水發生了化學變化。

        師:你能寫出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嗎?

        生11:在黑板上寫出:水通電氫氣+氧氣

        師:從上面的實驗和發生的化學反應,你能得出有關水的組成的什么結論?

        生12: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生13: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

        生14: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師:生12說的對嗎?

        生15:不對。所以水不可能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師:說的棒極了!同學們聽懂了嗎?以后千萬不要說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喲!

        師:生13說的對嗎?

        生:不知道。

        師:生13的說法也不對。因為“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說法中,“氫和氧”是指氫元素和氧元素還是氫氣和氧氣,是不具體的,所以是不具體的說法。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才是正確的說法。

        師:水是由什么組成的?那么氫氣和氧氣又分別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生16: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的;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

        師:說的很好!那么請同學們思考47頁討論題2:化學變化前后,參與反應的元素種類有無變化?

        生17:沒有變化。

        師:說的也很好!掌聲鼓勵!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或體會?

        生23: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知道了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水是純凈物、化合物、氧化物。

        生24:我懂得了實驗是進行化學研究的好方法。我們在做實驗時要認真觀察、思考。

        生25:我知道了化學變化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師:說的都很好!相信通過努力,你們在化學的海洋中一定會獲得更多的知識。為了鞏固大家今天所學知識,請大家完成教材49頁2、3、4題。

        (說明:生1、生2……只是代表學生,有可能是同一人。)

        (八)、教學評價設計:

        探究發現不是一個高不可攀的過程,它可以是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可以是發明家的發明過程,可以是技工學習某種技巧的過程,可以是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因此探究發現應分不同層次,主要是根據研究的主體(人)掌握知識的程度及科學實踐能力高低,以及相關經驗閱歷的深淺而定。只要是一個人在一定的知識、技能、經驗等水平上自己經過鉆研學會了過去不曾會操作的方法、過程或技巧,都應屬于探究發現。在探究發現過程中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是在同伴互助下、老師的引導下完成的,這都屬于發現式學習。本案例在發現式學習上作了較好的嘗試。

        1、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在化學課堂中,如果老師能夠抓住有利時機,利用簡短的語言把學生好奇心緊緊抓住,使學生情不自禁地產生了興趣并設法論出個究竟,它會比老師直接灌輸知識或逼著學生去學作用大許多。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奇是興趣的起源。有了興趣有時會達到無師自通的程度。本案例中教師用水受熱有三態變化,水的化學式有2個氧原子1個氫原子組成等,學生已有的知識導入,然后設下懸念:“如果水中插入電極,情形是否與受熱有所不同呢?”用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興趣,從而產生探究的欲望。語言雖然簡單,但收到了投石激浪的效果,可謂事半功倍。

        2、巧設臺階,引導學生實驗操作的完成

        知識的發現往往是一個較復雜的過程,學生即便產生了探究欲望,但受知識的局限、經驗的缺乏限制,因而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會把探究過程分解為幾步,并會啟發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從而讓學生沿著老師設好的臺階逐漸蹦級。本案例中,老師巧妙的把實驗過程分為兩步,第一步水的電離,第二步生成氣體的檢驗。還恰到好處的點撥學生:“水中插入電極將如何?”“生成的氣體不是水蒸氣呢?是不是CO2、H2、O2等常見氣體呢?”這種逐級遞升的引導,使學生自然地沿著老師設定的途徑去操作。克服了探究過程的盲目性,又引導他們掌握了探究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捷徑,可謂提高了探究過程的高效性。

        3、順水推舟,促成學生分析實驗結果

        自然科學知識的探究經常需要實驗作依托,但實驗獲得的結果往往是具體表面現象,正確結論往往是抽象概括的本質內容,實驗結果距緒論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兩者有質的區別,如果僅能得出正確的實驗結果而不能得出正確結論,那么知識就沒有被發現,也可謂是功虧一簣。因此教師還應抓住有利時機,順勢引導學生用發散思維來分析實驗結果。本案例中引導學生注意氣體V正極:V負極=1:2,幫助學生猜想氣體會不會是CO2、H2、O2等,最后讓學生知道O2:H2=1:2等。至此,完成了使學生從宏觀的體積的不同推論出微觀上原子個數不同的認識。這些都是自然而然地促成學生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可稱得上乘借東風、順水推舟、水到渠成。

        4、巧妙點撥,誘導學生由結果上升理論

        中學生的抽象思維還不很成熟,對概念等抽象問題認識較片面,這時就需教師適時搭設鋪墊,誘發其抽象思維。本案例中教師能從能量角度、從元素組成角度、從微粒組成角度啟發學生自己進行飛躍式思維得出結論:2H2O2H2↑+O2↑同時還誘導學生認識到H2O通電生成H2和O2的過程中有分子結構的破壞及原子重新組成分子的過程。學生經過教師的鋪墊點撥,自己的思維經過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螺旋式上升變化,最后才產生思維結果。學生不僅發現了知識,而且掌握由實踐到理論的一般方法。如果師生們長期堅持,對學生未來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 篇9

        1 、設計思路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從學生熟悉的水對生命的重要性引入。學生對水的最直觀的認識是水的物理性質,教師與學生共同回顧生活中水的應用和水的物理性質,在探究中引導學生從化學角度去認識水,強化化學用語和表達規范等相關知識,理解多方面、多角度認識事物的方法,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試驗探究,明確水是由H、O兩種元素組成,讓學生認識到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

        2 、教學目標:

        2.1知識與能力: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氫氣(H2)的制取與物理、化學性質,理解水的組成及其化學式的確定。

        2.2過程與方法:通過H2的制取與燃燒、電解水等探究實驗,讓學生感知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體驗通過科學探究獲得科學結論的過程。

        2.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了實驗是化學探究的基礎,明白化學與生活是緊密相聯的,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

        3.1 H2燃燒的現象及其產物,理解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3.2通過電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的實驗,進一步探究水的組成,通過實驗產物的體積比是V(H2):V(O2)=2:1,進一步理解水的化學式――H2O。

        4 、教學難點:

        H2燃燒,推斷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是理論上的推斷,電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的實驗充分證實了推斷是正確的,探討并確定了水的化學式。

        5、教學過程:

        5.1創設情景引入主題

        [教師](出示燒杯盛裝的水)說出水的重要性,你們對水的了解有多少?

        [學生]回答。

        [教師]這是從那個角度對水的認識?

        [學生]這是從物理性質的角度認識。

        [教師]導入新課:水的組成。

        5.2 H2的儀器介紹和制取原理

        [教師]在了解如何制取氫氣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我手中的這套儀器————啟普發生器,(講啟普發生器的作用)。實驗室是用鋅片和稀硫酸反映制取,現在我們先來討論一下為什么不用稀HCl來制取氫氣。

        [學生]交流討論結果

        [教師]大家總結的很好。不用稀HCl的原因正是同學們分析得到的結論,因為HCl有揮發性,制得的H2中會混有HCl氣體而是氫氣不純。(將鋅粒和稀H2SO4裝入啟普發生器中,準備制取H2)。

        5.3 H2的爆炸實驗

        [教師](實驗)大家觀察看到了什么?

        [學生]肥皂泡快速上升。

        [教師]這說明什么。

        [學生]氫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小。

        [教師](將導管插入水槽中,有大量氣泡冒出)這說明什么?

        [學生]說明H2難溶于水。

        [教師]你們總結的氫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小且難溶于水是氫氣的什么性質呢?

        [學生]是物理性質。

        [教師]氫氣還具有可燃性,現在我就將氫氣點燃,請同學們觀察。我點燃H2的結果與課本上的結果一樣嗎,為會么?怎樣才能讓H2安靜的燃燒呢?

        [學生思考討論]點燃前要對氫氣進行驗純,而老師在點燃氫氣前沒有進行驗純,所以發生了爆炸。

        5.4 H2的驗純

        [教師]氫氣如何驗純呢,如何判斷氫氣是否純凈呢?

        [學生]根據課本描述H2驗純試驗的操作過程。

        [教師](按試驗要求進行驗純試驗)根據同學的描述,大家判斷現在氫氣是否純凈,是否可以點燃了。

        [學生]爆鳴聲小,說明氫氣純凈度高,可以點燃了。

        [教師]請同學們思考,點燃其他可燃氣體時是否需要驗純?

        [學生]需要,點燃可燃氣體時都需要進行驗純。

        [教師]那么點燃可燃氣體在什么情況下會發生爆炸呢?我們需要知道另一個名詞————爆炸極限。(解釋)我們現在已知氫氣的爆炸極限是4。0%—74%(體積分數)

        5.5 H2的安全點燃

        [教師](點燃導管口的氫氣)同學們觀察火焰的顏色。

        [學生]火焰的顏色是淡黃色的,與課本上描述的不一樣,為什么呢?

        [教師]釋疑。

        5.6 H2燃燒的實質

        [教師](在燃燒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燒杯)請同學們觀察有什么現象。

        [學生]燒杯上有水霧生成。

        [教師]這說明什么呢?

        [學生]說明H2燃燒產生了水,發生了化學變化。

        [教師]這正好說明水是由H、O兩種元素組成的。大家能否寫出H2與O2通過燃燒發生了化學反應的表達式呢。

        [學生](板書)氫氣+氧氣燃燒水

        [教師]用元素符號如何表示這個化學反應的表達式呢?(在下面寫出)

        5.7電解水實驗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電解水實驗)讓學生觀察。

        [學生]交流觀察到的現象。

        [教師]請大家思考一下,這兩個試管中分別收集到的是什么氣體,并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驗證你們的猜想。

        [學生]交流。

        [教師]總結。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了新物質氫氣和氧氣,這是一個物理變化的還是化學變化?

        [學生]是化學變化,

        [教師]在這個化學變化中參加反應的元素在反應前后有沒有發生變化?

        [學生]反應前后參加反應的元素沒有發生變化。

        [教師]通過水的電解實驗,同學們還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電解水的表達式是H2O電解H2 + O2

        [教師](總結)

        5.8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

        [教師]從上面的實驗和發生的化學反應可以說明,水中含有氫(H)氧(O)兩種元素。這種組成中含有不同種元素的純凈物叫化合物。我們知道的化合物還有哪些?

        [學生]學生舉例。

        [教師]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上面同學們指出的化合物中哪里些是氧化物?

        [學生]學生舉例。

        [教師]我們在實驗中還接觸到象H

        2、O2這樣由同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我們把它們叫做單質。同學們總結一下單質的定義。

        [學生]由同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

        6、教學反思:

        6.1本課為《自然節的水》一章的第一節“水的組成”,課程讓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認識了水的組成。改版前的課程中將氫氣的燃燒做為選學內容,認識水直接從電解水入手,改版后將氫氣的燃燒改為必學內容,讓學生從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兩方面去認識水的組成。我認為是這樣設置更科學,更合理,學生可以更全面地接受知識。

        6.2引導學生探討液化氣、天然氣使用中的安全防范知識,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常識結合起來,用理論去指導生活實踐,體現了化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學習理念,培育了學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價值觀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水的組成,培養學生觀察歸納的能力。

        2、理解單質、化合物的概念。

        教學重點:

        1、認識水的組成。

        2、電解水所得出的結論。

        3、了解化合物,單質的區別。.

        4、初步學會從微觀角度去分析問題。

        難點:化合物,單質概念的理解.。對實驗現象的解釋。

        教學過程:

        1.強化學生的“現象論證-結論推理”的能力。

        2.加深單質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3.要學生學會用微觀的角度去分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教學反思:

        1.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是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薄弱環節,困此要加強培養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實驗的結論不能直接,牽強地告訴學生,而是要引導他們自已根據實驗的現象去分析總結.

        2.學生明白水電解的'生成物是氧氣和氫氣后,提示他們去看P50頁圖3-12,可以幫助他們較快地,較直觀理解水的元素組成.同時,幫助他們學會從微觀的角度去分析問題.

        3.要注意單質和化合概念的理解,有個前提,都必須是純凈物,不少同學會以為空氣是一種化合物,因此,要加強在這方面的練習.

        4.講課的過程中加入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的實物練習,可以加深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理解.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 篇11

        知識目標:

        1、了解水的物理性質

        2、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了解水是由氫、氧兩種無素組成的,它的化學式是H2O

        科學素養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鉆研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根據電解水的實驗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氫氣實驗器村,學生電源1只,霍夫曼水電解器1只,玻璃水槽1個,長導線2根,小試管兩支,酒精燈1個,火柴1盒,木條1根。

        教學過程:

        復習討論:

        研究性學習,調查本縣的空氣,水源等污染情況,同學們調查情況如何,互相展示成果,污染現狀如何,污染原因有哪些,應如何消除或減少污染。

        參考要點:

        ①污染形勢較為嚴峻。

        ②污染原因

        a工業“三廢”

        b農業生產上不合理施用農藥,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

        ③消除或減少污染的建議

        a嚴控工業“三廢”

        b嚴控農業上的污染

        c嚴控生活上的污染

        設問導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它屬于純凈物還是混合物?是單質還是化合物?

        講 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廣,地球表面積的約3/4為水覆蓋,地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被稱之為“水球”。水與我們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例如,人體含水約占人體質量的2/3,這就需要我們搞清楚有關水的知識,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水的組成。

        板書課題:水的'組成

        講 述:下面大家一起來觀察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關水的物理性質?

        學生討論:小組匯報

        要 點:

        1、無色無味液體

        2、在/0/KPa時,凝固點是O℃沸點是100℃

        3、40℃時密度最大,為1g/cm3

        4、水結成冰時,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學生實驗:研究水的組成(實驗3-1)

        經過實驗,學生得到下列結論

        給水通電一段時間后,正負極產生氣體體積大約為1:2學生如若測得數字誤差較大,應要求他們重做,以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學生實驗:(實驗3-2)驗證正負極氣體的屬性,判斷是何種氣體。

        要 點:正極氣體具有助燃性,是氫氣, 負極氣體能燃燒,是氫氣

        電解水的表達式:水通電,氧氣+氫氣屬于分解反應,學生結合上述實驗結論討論水的組成。

        要 點:∵VH2:VO2=2:1 ρH2:ρO2=0.899g/L:429g/L

        ∴mH2:mo2=

        查相對原子質量,可知H-1,O-16

        ∴在水中,氫原子數:氧原子數= : =2:1

        即在每個水分子牛,氫原子數,氧原子數2:1

        所以水分子為HzO

        引導學生觀察書P49圖3-4,讓學生討論圖的科學含義:

        要 點:形象地說明了水的組成,進一步驗證了在化學反應里,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卻不能再分鞏固練習。

        課堂小結:

        1、水的物理性質

        2、水的組成H2O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水的組成。了解單質、化合物的區別;

        2、過程與方法:學習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歸納、總結,體會科學研究和思維方法,認識實驗研究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3、情感與價值觀: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

        【教學重點】

        1.水的組成

        2.單質、化合物的區別。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歸納總結能力。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直流電源 、 水電解器,試管、酒精燈、火柴

        【教學設計】

        板塊Ⅰ引入:多彩水世界

        內容1:請你欣賞——明白學習對象

        (電腦顯示圖片資料)

        ①教材第三單元的封面

        ②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③組材(與水有關的風景圖片如水電站、噴灌圖、水產養殖、海濱浴場等等)

        師:我們欣賞到的資料的主題是什么?

        生:水

        內容2:浮想連翩——認識水是生命之源

        師:地球上適宜生命存在的三大基本因素是什么?

        生:空氣、水和適宜的溫度。

        師:(播放火星車在火星上拍攝照片,及證明火星曾經有水的證據的`報道)同學們看

        到這些資料和報道后對火星的第一印象 是什么?

        生:(不同的學生印象肯定不同,讓他們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涼,火星上也許從前

        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礦、火星沒有地球有生機……

        師:科 學家為什么在火星上搜尋曾經有水的證據呢?

        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過。

        師:美國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已經找到了火星原來有水的痕跡,之后在報刊上很快出現了“地球人原來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想。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種猜的最核心的依據是什么?

        生:水是生命之源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04-24

      水組成教學設計04-12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7篇04-24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9篇06-01

      《水的組成》教學反思09-17

      《水的組成》的教學反思08-15

      九年級化學《水的組成》教學設計范文04-23

      《巖石的組成》的教學設計05-25

      《10的組成》教學設計03-07

      水的組成教學反思(9篇)09-14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第一福利天堂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久久Aⅴ这里有精品免费看 永久字幕天天综合 | 思思久久96热视频主播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日本欧洲aⅴ在线观看 加勒比色老久久综合网高清 | 亚洲天堂网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