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比多少教學設計

      時間:2022-09-14 11:58:2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比多少人教版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比多少人教版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比多少人教版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比多少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數學上冊《比多少》。

        教學目標

        1、利用遠教資源和學生學具操作,讓學生初步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并會結合生活說一說。

        2、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互助合作精神和運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比較方法的掌握。

        教學資源

        教師:農村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課程資源。

        (視頻、PPT課件、拓展資料等)

        學生: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小朋友們,大家好!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誰能說一說你都看過哪些動畫片?大家看過的動畫片可真不少,今天呀鮑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部非常好看的動畫片,你們想看嗎?下面請欣賞童話故事“小豬幫小兔蓋房子”:

        播放動畫視頻00:35-01:37(約1分鐘)

        二、新知探究

        通過剛才的動畫片,誰能給大家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PPT課件:

        1、一共有幾只小兔?每只小兔搬幾塊磚呢?想一想:小兔和磚誰多誰少呢?為什么?

        △利用PPT課件邊講解邊演示,突出一一對應法,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進行觀察、比較,從而發現沒有多余的,充分感知“同樣多”。

        2、小朋友們,繼續在圖上找一找,還有誰和誰同樣多呢?你能說一說你的想法嗎?

        3、剛才有個小朋友說,小豬和木頭同樣多,你們同意嗎?

        誰能來說一說?

        △利用PPT課件演示,突出一一對應法,讓學生看到小豬少,木頭多。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多少”。

        三、實踐鞏固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都喜歡呀,好,下面我們就來做游戲:

        1、擺學具:

        要求:同桌兩人為一組。

        ①擺的同樣多。

        ②一個擺的多,一個擺的少。

        2、排隊游戲。

        四、聯系生活

        剛才我們學習了比多少的知識,大家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同樣多”、“多些”、“少些”的例子呢?

        五、知識應用

        通過練習、鞏固一一對應法比多少。

        1、小猴子和小花貓誰多一些??D?D視頻11:45(靜態)

        2、小公雞和小鴨子誰少一些??D?D視頻13:05(靜態)

        3、哪一盒的蛋糕多一些??D?D視頻14:08(靜態)

        比多少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新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第6~8頁。

        教學目標:

        1、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幫助學生初步感受和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

        2、經歷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事物多少的過程,并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事物的多少,初步體會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方法。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并對學生進行團結互相,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4、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體驗數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學難點:

        能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事物的多少。

        教具:

        課件、小豬圖片、小兔圖片、木頭圖片、磚塊圖片、蘋果圖片、梨圖片、圓片、三角形等。

        學具:

        學生的學具盒、小棒、鉛筆、橡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出示小豬、小兔蓋房子的動畫課件。

        師:同學們,你們愛聽故事嗎?下面就請同學們看著大屏幕聽老師講《小豬幫小兔蓋房子》的故事。

        2、老師講故事。

        在一條蜿蜒的小河邊,有一所快要蓋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動物正忙著蓋房子,這是小豬在幫小兔蓋房子。他們有的搬著磚,有的扛著木頭。河里的小魚被這熱鬧的場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個究竟.....

        3、導入新課,板書課題:比多少......

        同學們,圖上畫了些什么?

        設計意圖:抓住學生愛聽故事,喜歡看動畫片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易于學生更好、更快地了解情境中的人物及情節,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并及時抓住故事情節對學生進行團結互相,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以童話為背景,在操作活動中學習數學

        1、學習“同樣多”。

        (1)說一說,擺一擺,比一比。

        師:圖上有幾只小兔?小兔是怎么搬磚的?

        學生一邊回答,老師一邊在黑板上貼出小兔圖片和磚塊圖片,并把小兔和磚的圖片分兩排擺放好。

        同時,讓學生嘗試擺,拿出手中的學具盒,用小圓片表示小兔,用小長方形表示磚。對學生擺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選有代表性方法的學生到黑板上用放大的教具擺一擺。

        師:同學們,你認為哪種擺法好?好在哪里?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從數到擺的過程。

        師:1只小兔搬1塊磚,有沒有多余的小兔?有沒有多余的磚塊?

        老師一邊問,一邊把小兔和磚塊一一對應用線連起來。

        師:請同學們看看你擺的是不是一個小圓片對著一個小長方形。

        老師巡視,糾正指導沒有一一對應擺放的同學。

        (2)老師說明:

        1只小兔搬1塊磚,沒有多余的小兔,也沒有多余的磚塊,正好一一對上,我們就說:小兔的只數和磚的塊數同樣多。

        老師同時板書:“同樣多”。

        請學生模仿老師說一遍。

        然后,請學生伸出雙手,讓左手和右手的手指一個對一個,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樣多,進一步說明這就是一一對應。

        (3)師:圖上還有哪些物體是同樣多的呢?1只小豬吃1個蘋果夠不夠?1只小兔吃1個胡蘿卜夠不夠?為什么?

        (小豬的只數和蘋果的個數同樣多,小兔的只數和胡蘿卜的個數同樣多。)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擺、說,看老師連線,讓學生明確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為學習“比多”“比少”做好鋪墊。

        (4)動手操作:完成教材第7頁“做一做”的第1題。

        同桌合作,學生獨立完成。請兩個同學到實物投影儀上擺,其他同學在課桌上擺。老師巡視指導。

        2、學習“多”“少”

        師:我們學會了用一個對一個的方法比較小兔和磚的數量。那么我們同樣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比較別的物體。

        (1)師:圖上有幾只小豬?一共有幾根木頭?

        學生一邊回答,老師一邊在黑板上貼出小豬圖片和木頭圖片,并把小豬和木頭的圖片分兩排擺放好。

        同時,讓學生嘗試擺,拿出手中的學具盒,用小正方形表示小豬,用小棒表示木頭。

        師:你能用一個對一個的方法擺一擺,比一比嗎?

        師:1只小豬對應1根木頭,有沒有多余的小豬?有沒有多余的木頭?是小豬多還是木頭多?誰多誰少?

        老師一邊問,一邊把小兔和磚塊一一對應用線連起來。

        (2)同學交流,指名回答,老師板書:多、少。

        師:1只小豬對應1根木頭,小豬沒有多余的,而木頭有多余的。就是木頭多,小豬少,我們就說“木頭的根數比小豬的只數多”,也可以說“小豬的只數比木頭的根數少”。

        請學生模仿老師再說一遍。

        (3)認真看圖,你還能說出誰多誰少,誰比誰多,誰比誰少嗎?

        讓學生用不同的形式說一說。

        (4)動手操作:完成教材第7頁“做一做”的第2題。

        全班學生獨立完成。請一個同學到實物投影儀上擺,其他同學在課桌上擺。老師巡視指導。并讓學生邊擺邊說。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多與少的含義,理解多、少是對比著說的。

        三、鞏固練習,運用新知

        1、完成教材第8頁練習一第3、第4題。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同桌互相說一說,再指名回答交流,老師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講解。

        【設計意圖:注意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在練習中多方面了解學生數數的情況及比多少方法的掌握情況。】

        2、同桌合作擺學具卡片,邊擺邊說。

        (1)一個同學擺,另一個同學擺的和他同樣多。

        (2)一個擺得多,一個擺得少。

        四、回顧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從幼兒園邁進小學,對課堂學習還不適應,容易疲勞,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觀察能力有限。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我用看動畫,聽故事的形式來進行新課的導入,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和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視、聽覺感官,全身心的投入的課堂學習中。并通過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說一說的形式,幫助學生初步感受“同樣多”“多”和“少”的含義,理解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比多少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加法和減法(一)”中的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

        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是在上學期已經學習的從總數里去掉一部分,求還剩多少的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加深了對減法的理解,讓學生學習根據減法的含義解決實際問題。為以后學習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設計說明]

        這節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情景,激發孩子學習興趣。把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數學操作中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為孩子營造廣闊思維空間。開展游戲活動,通過生生合作、互動、交流讓每一個學生都在進行個性的數學學習,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充滿人文關懷。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多多少(或少多少)用減法計算。從而會解決日常生活中類似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情趣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復習導入

        1. 智慧老爺爺聽說小朋友特別愛動腦筋,心里可高興。送了份禮物給大家,要想打開禮物,先解開盒上的密碼:

        (課件:7比4 6比9 8比3 2比9)

        學生口答

        2. 打開禮物出現水果。(課件出示)讓學生對兩種水果進行比較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生活中常見事物數量比較,自然導入新課,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為下面解決問題作鋪墊。]

        二、引導探索 解決問題

        1.數圓片

        師:數數信封里的圓片,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紅圓片13個

        生:藍圓片8個

        師:根據這些信息,我們可以提哪些數學問題?

        生:紅圓片比藍圓片多多少個?

        生:藍圓片比紅圓片少多少個?

        生:圓片和紅圓片一共多少個?

        [讓學生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維意識。]

        2.擺圓片

        讓學生擺圓片,擺出的圓片必須一眼就能看出紅圓片比藍圓片多多少個?

        學生擺,教師巡視

        展示學生擺的情況,說出擺的方法(一個一個對齊)

        [學生在具體的數學實踐活動中,通過動手、觀察感知一一對應,直觀的發現誰比誰多。]

        3.領悟算法

        (1)讓學生把紅圓片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數量和藍圓片同樣多。

        (2)討論:老師:什么要這樣分?學生:發表意見。

        (3)要求紅圓片比藍圓片多多少只要怎樣?用什么方法?(反過來問又怎樣列式?)

        從(13)里面去掉和(藍圓片)同樣多(8)個。剩下的是多出的部分。(課件展示)

        學生列式

        (4)提問:13-8=5可以表示什么?

        教師適當的引導如:13-8=5可表示為:小明有13朵花,小紅有8朵花,小明比小紅多多少朵花?

        學生表述,教師評價。

        小結:求誰比誰多多少?誰比誰少多少?就是從多的部分里去掉少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出的部分(少出的部分)

        [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通過手動、口動、腦動、眼動把抽象的理論變得簡單形象,幫助學生理解問題,從而悟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計算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從算式入手“13-8=5可以表示什么。”把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給孩子營造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既鞏固知識又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三、開展游戲 設問解答

        1. 分6組

        2. 交代游戲規則:

        (1)每組選三人抓棋。

        (2)抓棋的人先把自己的名字寫在表格里,然后每人抓一次,數一數抓棋的個數,寫在自己每名字的下面。

        (3)填好表后,每人根據自己組里填表情況提一個“比多少”的數學問題寫在紙條上,最后把紙條貼在表格里。

        紙條:

        表格:

        3. 學生抓棋提問,師巡視。

        4. 展示學生填表情況,檢查是否有誤?

        5. 評選最佳學習小組和最佳合作小組。

        [此次游戲面向全班,讓每一個個人都動手動腦,學生在游戲中發現問題,設法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發展學生的思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聯系生活 鞏固拓展

        1. 獻愛心

        師:小朋友們,老師看到你們在這樣寬敞明亮的教室學習,心理真高興,但是你們知道嗎?在一個偏遠的小學里有23個小朋友家里很窮,沒有鞋穿。一些熱心的叔叔、阿姨捐錢給他們買了17雙鞋,還要買幾雙鞋他們才每人都有鞋穿?

        (課件再現孩子沒有鞋穿的情景)

        學生列式、作答

        師:小朋友們,看到他們還少6雙鞋,你們會怎么做?

        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

        (課中有的孩子愿用自己零花錢為他們買鞋、有的孩子愿把自己的鞋給他們、有的孩子還想把他們接過來和自己一起生活......)

        教師表揚熱心腸的孩子,同時也教育他們要努力學習,從根本上讓孩子過的幸福。

        2. 小小裁判員

        教師假裝與大象伯伯打電話,邀請同學們到動物樂園給小動物當裁判。

        (課件:動物們采摘的東西情景。)

        讓學生給自己喜歡的動物當裁判,說說誰贏了,多采多少?誰輸了,少采多少?

        3. 腦筋轉轉轉

        小明今年11歲,爸爸今年39歲,十年后,爸爸比小明大( )歲?二十年后呢?三十年后呢?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比多少,也就是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比多少現象,希望你們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

        [童心是純真的,在數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讓數學課堂邊的更加豐富多彩。邀請同學當裁判員,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使孩子們在玩中用數學。設計這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題,讓學生主動從數學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之感受到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比多少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8頁。

        教學目標:

        使學生知道“同樣多”的含義。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進行互相幫助、樂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具:

        主題圖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1.故事引入。

        一天,小魚歡快的在水里游來游去,它被草地上熱鬧的場面感動了,原來是熱心的小豬幫助小兔子蓋房子呢,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課件。

        2.觀察圖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匯報交流。

        3、圖上有幾只兔子?一只兔子搬幾塊磚?

        學生匯報:4只兔子.(屏幕出示擺好的4只兔子)。

        找生說怎樣擺磚。(教研員說最好讓學生找圓片、長方形代替兔子和磚擺一擺。)

        一只兔子對著一塊磚,兔子和磚都沒有多余的,在數學上我們就說兔子的只數和磚的塊數同樣多。

        4.找學生說同樣多。

        5.同桌互相說。齊說。

        6.繼續觀察圖,大家都來數一數,是不是一只兔子搬一塊磚,看磚有沒有多余的?兔子有沒有多余的?

        7.找一找圖中還有什么和什么同樣多?

        8.再看圖,圖中小豬在干什么?

        學生匯報后,(屏幕出示擺好的3只豬圖片)。

        9、一只小豬扛幾根木頭?

        學生匯報。

        10、木頭又怎樣擺呢?

        學生匯報,老師一邊課件出示,一邊問:是這樣擺嗎?

        看一看有沒有多余的木頭?(引出地下放的一根木頭)。用鼠標點出地下放的一根木頭。

        11、觀察小豬和木頭,你又知道了什么?

        小結:一只小豬扛1根木頭,沒有多余的小豬,木頭有多余的1根,

        我們就說木頭的根數比小豬的只數多,小豬的只數比木頭的根數少。

        12.找學生說同樣多。

        13.同桌互相說。

        14、齊說。

        15、找一找圖中還有誰比誰多?誰比誰少?

        16.揭示課題并板書。

        17、全體輕松一下。

        三、鞏固提高。

        1.學生擺同樣多。

        要求:先擺5個正方形圖片,再擺圓片,要求圓片個數和正方形個數同樣多。怎樣擺,老師一眼就能看出同樣多?

        2.拿走一個圓片,圓片和正方形誰多?(教師巡回指導)

        學生匯報。

        2.完成課件中練習1題。(學生匯報交流想法。)

        3.完成課件中練習2題。

        4.比比誰聰明:完成練習3題。一串紅、黃相間的珠子,讓學生判斷哪種顏色的珠子多。同桌說。

        b.交流。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比多少

        兔子和磚同樣多。

        木頭比小豬多,小豬比木頭少

        比多少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同樣多"的含義。

        2、讓學生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4、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主動參與學習的精神。

        教學重點:

        知道"同樣多"的含義。會正確進行"多、少"的比較。掌握比的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會比較多個物體的多少。掌握自己認為適用的好的比較方法。

        教學方法:

        情境演示、啟發式教學、小組研討,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及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1、多媒體課件展示小豬、小兔蓋蓋房子的情境動畫。

        學生觀看動畫,用所看到的動畫內容講小故事給同學們聽,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教學中。

        2、談話導入:請小朋友看一看,在我們班中,是男同學多,還是女同學多。還是一樣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比較多少。

        板書課題:比多少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1、小組合作,觀察動畫處,組內交流。說一說動畫片里的故事都講了什么?

        小組交流:有4個蘿卜、3個蘋果、4只小兔、3只小豬、4根木頭、4只小凳……

        2、引導觀察,初步感知"同樣多"

        ⑴、小朋友們,你們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學生數一數)

        ⑵、問:小免去搬磚,有幾只小免,有幾塊磚,小免和磚誰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嗎

        ⑶、問:這樣一個對著一個,都沒有多余的,我們就說小免和磚的塊數怎么樣?(一樣多)用一個算式表示是:

        板書:4=4學生書空并齊讀老師介紹等號

        ⑷、學生動腦筋:看看,動畫片里還有什么和什么"同樣多"?

        ⑸、動手操作:學生用學具袋中的物品擺"同樣多"的物品

        比如說:圓片和三角形

        3、理解新知

        ⑴小免和小豬比,誰多,誰少呢?

        學生操作:用圓片代表小兔,用正方形代表小豬在桌子上擺一擺。

        小兔:

        小豬:

        學生匯報結果老師演示:小兔比小豬多。也就是幾比幾多?用一個算式表示是:

        板書:4>3大于號

        3<4小于號

        小組讀寫大于號與小于號

        ⑵同桌相互說一說:動畫片中還有什么比什么多或什么比什么少?

        三、鞏固就用,深化拓展

        1、找朋友,把同樣多的連起來。

        2、同桌合作,擺學具卡片,邊擺邊說。

        ⑴一個同學擺,同桌擺的和他同樣多。

        ⑵同桌合作,一個擺的多,一個擺的少。

        思考:想一想,怎樣擺,我們才能一眼就看出誰多誰少呢?

        ⑶、說說生活中同樣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比一比,誰多誰少。誰最多,誰最少呢?

        4、動腦筋:誰能用最少的時間分清圖片里物品的多少呢?

        考考你的眼力:

        5、填一填:

        A:7○34○93○35○810○1

        B:2>□6>□6=□□=8□<9

        6、試一試(四杯水的深淺不一樣)

        模擬活動:把4塊同樣的糖放入相應的4杯水中,讓糖溶化。請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請你說給大家聽。

        四、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比多少",知道在比較時,一定要一個對著一個比,就會得到正確的結果。

        比多少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3頁及做一做。

        教學目的:

        1、通過具體的情景讓學生感知100以內的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2、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估計,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等多種能力,培養數感。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準確的語言描述100以內數之間的大小。

        教法學法:

        利用舊知前一類推引出新知,在通過觀察、示范學習新知,最后總結規律鞏故新知。

        教具準備:

        例6主題圖和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對對子(上、下,前、后,左、右,大、小,多、少)。

        2、數數1-100

        3、比較數的大小。

        65>62 99>20

        27>25 85>23

        89>86 57>8

        完成后讓學生說出比較的方法,引入:今天繼續來學習“比多少”的有關內容。(板書課題)

        過度:今天看看誰最愛動腦,觀察的仔細,老師就獎勵他一支鉛筆。

        二、探究新知

        1、觀察65比62多,99比20多。都是多,多的程度有什么不同?生……(差距不同)怎樣來形容65與62的差距不大呢?

        生……

        師:這樣比較小的差距,數學上叫做多一些(板書)

        師:65比62多一些。讓學生試著說27和25、89和86。

        師:根據上課時我們對的對子,65比62多一些,反過來怎樣說?生試著說一說。62比65少一些(板書)。讓學生試著說25和27、86和89。

        2、 99和20的差距大不大?怎樣來形容99與20的差距大呢?

        生……

        師:這樣差距比較大的,數學上叫做多的多(板書),師:99比20多的多。讓學生試著說85和23,57和8。

        師:99比20多的多,反過來怎樣說?生試著說一說(20比90少得多)。(板書)。讓學生試著說23和85, 8和57。

        3、 小結:結合板書,什么時候用多一些、少一些,(差距小時)。什么時候用多得多、少得多。(差距大時)(板書)

        4、看書43頁例6,提問:書中是誰和誰比的?怎樣比的?紅球比藍球多得多,還可以怎樣說?(藍球比紅球少得多)。黃球比藍球少一些,還可以怎樣說?

        生:……紅球和黃球比呢?這里可以用課件投到屏幕上,讓學生回答。

        三、多樣練習,深化新知。

        1、課本43頁做一做

        四、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1、舉生活中的例子:師: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話來表示出兩個數量間的大小關系。想一想,在我們身邊,你能用語言描述出某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嗎?

        教室里的課桌數量和講臺數量比,風扇數量和燈棍數量比,學生人數和老師人數比,頭發根數和眉毛根數比,老師的年齡和學生的年齡比。

        2、活動:師:老師上了一節課,累的腰酸背疼,誰來給老師錘錘,指明兩個上來錘,要求,記住自己錘的下數,然后用學過的知識比較一下,老師給學生錘2下,讓學生錘的下數和老師錘的下數比比。

        五、 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六、作業:回家舉個例子,把所學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

        思考題:把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和少得多四個詞分類,并說出分類標準。

        板書設計

        比多少:

        65比62多一些99比20多得多。

        少一些少得多。

        27 > 25 85 > 23

        89 > 86 57 > 8

        差距小差距大。

        比多少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教科書6-8頁練習一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同樣多”的含義。

        2、初步學會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第6-7頁的主題圖、學具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小兔蓋房子的動畫。誰能根據我們看到的動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通過講故事、看動畫,你學到了什么?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說一說嗎?

        二、合作探究

        小組交流,并說出你發現了什么?

        一只兔子搬一塊磚,沒有剩余的磚。

        一只小豬扛一根木頭,還剩一根。是誰多誰少?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比一比。板書課題

        三、應用拓展:

        說說生活中同樣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四、比誰聰明:

        出示一串紅、黃相同的珠子,讓學生判斷,哪種顏色的珠子多?

        五、小結:

        你們今天學到什么知識?數學王國有許多奧秘,你們愿意探索嗎?

        六、作業設計:

        課本第8頁3、4題。

        比多少教學設計 篇8

        一、教材內容分析

        比多少是學生會用關系符號“>”、“=”或“<”來表示兩個數的大小的基礎上的深入學習,讓學生在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的同時,還會用語言“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來描述兩數之間的大小關系。教材還滲透了學生方法的指導。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意義。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培養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經歷解決問題、探索、交流算法的過程,體現算法的多樣化,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教學中要著力創造條件,不失時機地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環境,通過學生喜歡的游戲、故事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難點 理解“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意義

        五、教學資源

        實驗(演示)教具

        小樹卡片、八張綠色卡紙、小棍、投影儀

        教學支持資源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1 情景導入:將學生分成八組讓學生在綠色卡紙上用小數卡片上植樹,各組進行比賽,評選“優秀植樹小組。”

        教學活動2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投影:植樹活動)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互相說說你發現了那些有趣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有用的數學問題呢?(1)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2)他們一共要掛多少個牌子?(3)掛牌的和澆花的一共有多少人?(4)掛牌的比澆花的多多少人?

        【解決問題1】先來解決“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這個問題。同學們,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那些信息呢?如何利用這些信息列出算式呢?該如何計算呢?(用課件出示這三個問題)通過小組討論、全班研討將優秀的解決方法進行板書,給予表揚(設計意圖:主動猜測,多種算法。在教學口算25+3=?時,提供自主思考學習的機會。)

        【小練習】a、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這兩道題嗎?21+8=------ 4+53=------

        b誰愿意把你的計算結果說給大家聽?你是怎樣算的?

        【解決問題2】他們一共要掛多少個牌子?組內交流討論

        【小練習】a、小朋友請看屏幕,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這兩道題嗎?45+30=---- 10+36=-----

        b、誰愿意把你的計算結果說給大家聽?你是怎樣算的?(引導學生發現:兩位數加一位數是個位相加;兩位數加整十數是十位相加)。(設計意圖:驗證猜想,探究算法。通過多樣的練習讓學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優缺點,進而自主的選擇最優的口算的方法。)

        教學活動3 三、課堂練習:1、你們太棒了,老師真佩服你們!我這里有一些問題需要同學們幫忙解決。看一看這節,課誰學的最棒! (1)、學校要給一些小樹掛牌,現在已經做好了23個牌子,還有5個沒有做好,你能知道我們一共要給多少棵小樹掛牌子嗎? (2)、如果我們大家要去植樹,男同學有18人,女同學有20人,如果一人栽一棵樹, 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3)、要挖38個坑,男同學已經挖了26個坑,女同學挖了10個坑,我們挖的坑夠不夠?

        2、游戲:找樹葉。 同學們表現得這么棒,為了獎勵大家,我們來做個游戲:“找樹葉”。 小組活動:大樹的四個枝上寫上不同的得數,樹葉上寫算式,讓學生找一找:看看每片葉子應該長在這棵大樹的哪個枝上?

        教學活動4 四、課堂小結:小朋友,你今天學到了什么?你們可真了不起,每一個小組都種了這么多的樹,表現太棒了!不但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法的題,而且還想出了這么多的計算方法,老師真為你們驕傲!希望小朋友們繼續努力

        七、教學評價

        本節內容通過激趣--學生常見的植樹問題引出了教學內容,通過質疑--學生觀察植樹活動的場景,提出了要解決的問題,繼而通過探究---學生互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鞏固,達到聊預期的效果。

        八、教學反思

        口算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是:能正確、迅速地算出。而評價的標準也很簡單,即檢驗一個學生的口算能力就是看他一分鐘能口算多少題。算法多樣化就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計算。 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理念,按照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學生進行數學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這樣的教學不但使得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愉悅,而且能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數學。但是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指導學生選擇口算的最優方法,所以,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說出自己的口算方法,小組內進行評價,進行辯論,進而形成最優的口算方法,通過多樣的練習讓學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優缺點,進而自主的選擇最優的口算的方法,并且通過練習達到認可和鞏固的作用。

        比多少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初步認識“同樣多”、“多”、“少”的含義。

        2、讓學生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

        3、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學重點

        知道“同樣多”的含義。會正確進行“多、少”的比較。掌握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會比較多個物體的多少。掌握自己認為適用的好的比較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及圖片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小豬、小兔蓋房的情境圖。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看到圖中都有些什么呢?能和同桌說一說嗎?

        師:你們還能在這幅圖中發現有關數學的問題嗎?

        學生可能會說:有4只兔子、3只小豬、3個蘋果、4根木頭等等。

        二、探究比較方法

        1、教師選出學生所說的數量:3只小豬、4根木頭。

        要求學生擺出學具。(課件也出示卡片)

        師:看到擺出的學具,小朋友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小豬少,木頭多。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學生同桌互說,再指名匯報。

        學生可能會說:①數一數,小豬3只,木頭4根,所以木頭多。

        ②把木頭分給每只小豬,還多了一根木頭。

        教師要求有第②種想法的學生在投影儀上用學具擺一擺是怎樣分的。

        學生可能會出現:①把木頭放在每只小豬旁邊。

        ②也可能把木頭對齊小豬放在下面。

        教師對以上方法進行表揚,用課件演示強調第②種方法。(課件閃爍多余的1根木頭)

        師小結:1只小豬扛1根木頭,還多了1根木頭,我們就可以說木頭——(生:木頭多),也可以說小豬——(生:小豬少)。

        2、完成練習一

        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是怎樣比的。

        3、教師演示課件:(小豬、木頭圖中多余的木頭消失)

        師:你們又有什么發現呢?小豬和木頭誰多誰少?

        生:小豬和木頭一樣多。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會說:1只小豬扛1根木頭,木頭沒有多,剛剛好。

        師強調:1只小豬對1根木頭沒有多余,我們就可以說小豬和木頭同樣多。(課件顯示:同樣多)

        學生齊聲說:小豬和木頭同樣多。

        (課件重新回到小豬、木頭圖)

        師:現在木頭不消失,怎樣做也可以使它們同樣多?

        生:小豬再來1只。(課件出示1只小豬與木頭對應)

        4、動手操作

        ①師:這幅圖中還有別的東西可以用“多”、“少”、“同樣多”來表示嗎?

        a、指名說幾個。

        b、剩余的要求學生同桌互說。

        ②引導學生選其中一樣,擺一擺學具卡片。

        教師巡視,特別表揚用“一一對應”擺法的學生。

        5、指名說說生活中間同樣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三、教師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回去跟爸爸、媽媽說一下。

        比多少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一一對應,知道同樣多的含義;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

        2、通過操作、觀察,初步體驗數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比較的方法,會正確的進行比較。

        教學準備

        小兔頭圖片,小豬頭圖片,磚塊圖片,木頭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1、聽故事,《小豬幫小兔蓋房子》。同學們,大家好!你們喜歡看《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嗎?(喜歡)你們最喜歡動畫片里的誰呢?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喜羊羊。”今天呀老師就把這個貴賓請到了我們的課堂,大家高興嗎?(出示課件:喜羊羊),它還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非常好聽的童話故事,下面就請欣賞童話故事《小豬幫小兔蓋房子》,(多媒體播放小白兔、小豬蓋房子的動畫課件,進行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

        2、引導觀察,初步感知。

        師: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看著這個畫面,你能從中發現數學問題嗎?

        生1:圖上有4只小白兔、3只小豬、2條魚。

        生2:有1張桌子、4把凳子。

        生3:桌子上還擺有3個蘋果、4根蘿卜。

        生4:小豬扛木頭、小白兔搬磚。

        師:同學們觀察真仔細,聽的真認真。今天我們就和喜羊羊一起來學習比較多少。(板書課題:比多少)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教學“同樣多”

        (1)師: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這個動畫課件,圖上有幾只小兔?每個小兔搬多少塊磚?(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貼小兔頭圖片、磚頭圖片。)

        (2)一只小兔搬一塊磚,有沒有多余的磚頭?有沒有多余的小兔?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像這樣一個對著一個,小白兔有4只,水泥磚也有4塊,都沒有多余的,我們就說。小白兔的只數和水泥磚的塊數同樣多(或一樣多)。(板書:和同樣多。)

        (3)小組合作,找一找,除了小白兔的只數和水泥磚的塊數同樣多外,還有什么和什么同樣多呢?(引導學生找出小豬只數與蘋果個數、小白兔只數與蘿卜個數等同樣多)

        (4)操作(教科書“做一做”第1題)

        a、教師引導學生擺“同樣多”。教師擺六塊橡皮后,請學生對著橡皮擺鉛筆,要求鉛筆和橡皮擺得同樣多。指1名學生到投影儀上擺,其他學生在課桌上擺。最后學生看自己擺的和投影儀上擺的是否一樣。

        b、全班學生獨立擺“同樣多”。(擺5個蘋果,擺的梨片要和蘋果片同樣多。)

        2、教學“多些、少些、同樣多”

        (1)師:

        同學們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兔子和磚頭同樣多,那你們知道小豬和木頭分別有多少嗎?現在就請同學們拿出學具在桌面上動手擺一擺。

        反思:

        在教學本課時,要重點利用教材情境圖,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并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通過擺一擺、數一數、比一比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學會比較物體的多少,重點學會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在教學中有令人欣喜的地方,如在學習“同樣多”是,學生的觀察能力真令人佩服,課上學生除了說“小兔和蘿卜同樣多,小豬和蘋果同樣多......”還觀察到“橋和房子同樣多”。

      【比多少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比多少》教學設計01-11

      《比多少》教學設計06-01

      比多少教學設計03-28

      比多少教學設計04-26

      《比多少》教學設計15篇10-18

      《比多少》教學設計4篇03-14

      《比多少》教學設計10篇04-08

      比多少教學設計14篇09-05

      比多少教學設計(14篇)09-05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怡红院 | 亚洲精品国产官网 | 日本系列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乱码国产精品 | 日本青青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高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