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加法教學設計課題

      時間:2022-11-03 15:59:2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加法教學設計課題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加法教學設計課題,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法教學設計課題

      加法教學設計課題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看三幅實物圖列算式,學習2的加減法,認識加號、減號、等號(理解其含義)。

        2、啟發幼兒用一句話表達出一幅圖的圖意,注意用詞正確。

        3、學習書寫加減法算式。

        活動準備:

        教具實物圖。

        學具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看三幅圖,學習2的加法。

        (1)出示圖一。

        “這三幅圖說的是一件什么事,每幅圖用一句話就可以講清楚了。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完后講給大家聽。”“先講第一幅,什么地方有誰?”(草地上有一只雞)“再看第二幅圖應該怎么講?(又來了一只雞)把第一、二幅圖連起來講。”“第三幅誰會講?(一共有二只雞)誰會把這三幅圖連起來說?”幼兒個別、集體講述三句話。“我們怎樣把剛才的事記下來呢?草地上有1只雞怎樣表示?又來了1只雞怎樣表示?一共有兩只雞怎樣表示?”幼兒回答老師邊用數字記錄。“用什么符號表示又來了呢?(+)用什么符號表示一共有呢?(=)”(指+)“這是什么符號?”(加號)“怎么讀?”(加)(指=號)“這是什么符號?”(等號)“怎么讀?”(等于)(1+1=2)“這算式什么意思?我們一起說說看。”邊指數字、符號邊講述圖意(對應如下):

        草地上有1只雞又來了1只雞一共有兩只雞

        1+1=2

        “大家一起把算式讀兩遍。”

        (2)出示圖二。

        “這三幅圖說的也是一件事,誰會把每幅圖用一句話說清楚?那用算式怎樣來表示呢?”(1+1=2)

        “大家一起把算式讀兩遍。”

        2、看三幅圖,學習2的減法。

        (1)出示圖三。

        “那這三幅圖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呢?先將第一幅圖(草地上有兩只小兔)。”“看看第二幅圖誰會講?”“到底是‘來了’還是‘走了’?你怎么看出來的?”“我們把第一、二幅連起來說一說,再想想第三幅應該怎么說?”“大家把三幅圖兩起來說一遍。”“誰會用算式來記錄這件事?”

        草地上有兩只小兔走掉了1只小兔還剩1只小兔

        2—1=1

        “這個符號(—),你們認識嗎?叫什么名字?(減號)怎樣讀?(減)這道算式叫做減法算式。”“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2)出示圖四。

        “這三幅圖也是說了一件事,你能用三句話把它的意思說清楚嗎?”“誰會用算式來記錄的?”(2—1=1)“誰來說說這道算式里的每個數字和符號都表示圖上的什么意思呢?”

        二、小組活動

        1、看圖講述含義,指導幼兒正確列出2的加減算式。

        先看著圖用三句話講清楚含義,然后列出算式。

        2、看分合式寫數字。

        3、依樣填空格。

      加法教學設計課題2

        【活動目標】

        1、認識加號、等號,知道它們表示的意思,初步學習2的加法算式,并進行運算。

        2、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三副圖的意思。

        3、專心的進行自己的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螃蟹

        2、數字卡1、1、2,符號+、=。

        3、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一、小螃蟹吐泡泡。

        1、教師出示一只小螃蟹圖片,邊演示邊引導幼兒觀察:

        小螃蟹吐泡泡,它是怎么吐的?

        鼓勵幼兒講述小螃蟹先吐了1個泡泡,又吐了1個泡泡,小螃蟹一共吐了2個泡泡。

        2、啟發幼兒思考:

        小螃蟹先吐的1個泡泡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又吐的1個泡泡可以用什么符號和數字幾來表示?

        一共吐了2個泡泡可以用什么符號和數字幾來表示?

        3、引出"+和=",初步了解加號表示把它兩邊的數合起來,讓幼兒知道可以用"+1表示又吐了1個泡泡,

        等號表示它兩邊的.數一樣多。幼兒認讀并空手練習書寫加號、等號。

        4、教師完整地列出算式1+1=2,引導幼兒說一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操作活動。

        1、看圖列2的加法算式。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三幅圖,看圖說說三幅圖的含義,并在下面的空格處寫上算式,理解加法的意義。

        2、看分合式寫數字。

        仔細觀察分合式,在空格處天上正確的數字。

        3、看圖說算式。

        請幼兒介紹看圖的加算式活動,說一說三幅圖的含義,引導幼兒講述為什么要用加法。

      加法教學設計課題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到“小猴摘桃”的數學活動中,并能遵守游戲規則。幫助幼兒能正確熟練地運算,提高計算能力。

        2.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思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3.通過數學游戲化,進一步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重點:

        引導幼兒積極參加活動,遵守游戲規則,能正確熟練地運算,掌握運算方法,提高運算能力。

        難點:

        運算中能靈活運用運算方法,思維靈活。

        活動準備:

        場景設置:自制一棵桃樹(桃樹上結滿了桃子)、石塊(泡沫墊子)、皺紙(溪水)、小猴頭飾若干、自制籃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

        師:“小猴子們,猴外婆打來電話說院子里的桃子熟了,叫我們小猴子們去摘桃,高興嗎?(高興)好!那我們就出發吧!外婆家離我們比較遠,我們可要勇敢呦!不怕困難。”

        二.小猴去摘桃

        1、過小溪:

        (1)“猴媽媽”(老師)帶著“小猴子”(小朋友)去摘桃,可有一條小溪擋住了去路,小溪里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石塊。小溪邊還有一塊牌子(請你踩著石塊走,只能踩算出來得數是10的石塊,踩錯了要掉進水里的)。

        (2)師:“趕快找找能踩的石塊吧,哪塊石頭可以踩?為什么?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3)幼兒進行相應的計算:4+6、3+7、8+2等,并說出運算過程。

        (4)找出后,幼兒一個一個過小溪。

        2、租籃子:

        (1)總算安全地過了小溪,小猴們繼續往前走,咦?路邊還有個出租屋,專門出租籃子,真好。正好可以把籃子借給我們用。出租屋的外面還有一塊牌子呢(只出租10號籃子,請你看清楚三個數,相加是10,這只籃子就租給你)。

        (2)師:“小猴們趕快找找哪些是10號籃子,說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算”?(又快又準確)

        (3)幼兒進行相應的運算:3+3+4、2+3+5、1+4+5等。

        三.小猴摘桃:

        師生:哇!又大又紅的桃子真多呀!

        小猴準備摘桃。

        (1)老師講明要求:有的桃子上有算式,有的桃子上有數字(4、6、或2、3、5)。

        (2)只摘相加得數是10的桃子。

        四.慶豐收:

        (1)老師播放歡快的音樂,小猴們歡天喜地分享勞動的收獲與喜悅。

        (2)老師播放輕松的音樂,小猴們穩定情緒,休息吃“桃子”。

        五.課后延伸:

        游戲“賣桃子”。

      加法教學設計課題4

        設計背景

        幼兒在學習5的加法上,已經知道數字5的分成,但幼兒的靈活反應能力和書寫太差了。因此,在接下來組織幼兒學習5的加法時,我把重點放在幼兒觀察與動手能力上面,并進一步學習5的加法。使其更深入的了解的組成。同時,我又考慮到學習數字組成的枯燥性,采用了游戲的形式開展本次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以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化的結合。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圖和操作順序,感知圖中事物的數量關系,學習列出算式。

        2、復習5的組成,并知道41、32及前后位置互換都等于5。

        3、進一步認識理解“+”、“=”號的含義。

        4、在活動中,體驗游戲的愉悅,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如何5的加法。

        難點:書寫5的加法算式。

        活動準備

        教具:數量不等的物體、樹葉圖片,1—5數字,加、減、等號各一個。

        學具:數量不等的物體圖片(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復習5的組成

        幼兒人手一份卡片,教師引導一起共同復習5的組成。

        (二)學習5的加法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出示背景圖,以小動物一起玩游戲的情節進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戲,后來跑來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小動物?(5只)

        2、師生一起共同游戲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會跟著老師一起來玩游戲。老師昨天買回4個蘋果,小蘭又帶來1個蘋果,那么班里一共就有5個蘋果了。”幼兒一邊聽老師講述,一邊擺卡片。

        3、啟發幼兒用一道算式來表示這個游戲中所講的事情,并說出算式及符號所表示的含義。

        (1)4+1=54表示什么?(4表示老師買回的4個蘋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帶來的1個蘋果)

        5表示什么?(老師和小蘭的蘋果合起來)

        (2)啟發幼兒再用一道算是表示這個游戲。

        1+4=5(集體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較兩道算式,說一說它們的異同點

        4+1=5和1+4=5,位置換過來了,但是得數是一樣的。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四棵數,小朋友上黑板按老師的要求給小樹貼上樹葉,下面小朋友思考,并列出算式。(圖片略)

        1+4=54+1=52+3=53+2=5

        (四)請幼兒相互把算式讀一讀,體驗游戲成功的喜悅。再數一數,黑板上一共記錄了幾道算式。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通過讓幼兒自主嘗試探索,層層遞進,每個環節發散幼兒思維,從而知道了如何運算5的加法,并能靈活的掌握5的加法。在活動中,幼兒跟老師不夠配合,課堂不夠活躍,可能是后面的設計有點抽象,難度大點,沒有針對這里的幼兒的認知水平來設這課。下次我再上,我改用讓小朋友動手擺物體,然后把式子寫寫出來,這樣他們就學會了、動手、眼、腦,也達到了就這結課的目的。

      【加法教學設計課題】相關文章:

      《加法》教學設計09-08

      加法教學設計11-03

      加法教學設計04-11

      《加法》教學設計04-11

      進位加法教學設計04-10

      數學《加法》教學設計07-16

      《加法估算》的教學設計11-23

      數學加法運算教學設計06-14

      加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12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日韩∧V精品在线 | 日本一区动图视频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观看 |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动漫日韩精品一区 |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