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3-01-09 17:02:0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設計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設計1

        預習要求:

        看課本第8—9頁,然后試著算一算:6+9= 7+4= 6+8=

        15-9= 13-9= 12-9= 14-9= 16-9=

        教學內容:

        第8—10頁的內容(十幾減9的減法)

        教學目標:

        A:知識技能性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十幾減9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

        教學重、難點:

        1、經歷探討計算方法的過程

        2、能正確地、比較熟練地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書P10的圖。

        (1)引導學生看圖,提問:誰能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有15個氣球,買了9個,還有幾個?)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該怎樣列式?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板書:15—9

        (3) 提問:如果沒有圖,要算15減9等于幾,該怎樣想?

        (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互相商量。教師可提示學生聯系舊知識進行計算。)

        (4)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9加6得15,15減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減9等于6;

        (3)10減9等于1,l加5等于6;

        (4)15減5等于10,再減4等于6。

        (5)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想法,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多思考。進一步提問:這么多的想法都是對的,那么你覺得哪一種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勵學生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得15,15減9得6)同時板書得數“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戲,投了14個圈,有9個沒套中,套中了幾個?

        提問:

        (1)要求套中了幾個,該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4—9=)

        (2)得多少?怎樣想的?教師板書得數“5”。

        3.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內容?(十幾減9)教師板書課題。

        該怎樣計算這些題目呢?教師指題,引導學生總結出想加算減的方法,同時也鼓勵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擺一擺,邊操作邊小聲地說想的過程。然后指名說,再在方框里填上數。

        2.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3.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3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任指幾題,讓學生說一說最喜歡用什么方法計算。

        四、作業設計:

        1.完成教科書P11練習二第1、2題。

        板書:十幾減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教材第42頁例6及相關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比較,使學生感知100以內的數,會運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初步學習對數量的估計,逐步建立數感。

        3、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正確運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在比較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具準備:

        例6的投影片、小小養殖場和鞏固練習l以及游戲題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按順序寫敷.

        2、62后面連續的五個數是( )。

        62后面的第五個數是( )。

        3、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下列各數排列起來。

        35 87 70 62 15 6

        4、談話導入

        教師:快來看!他們在玩蹺蹺板。小老虎們玩得多高興呀!小熊看到了,它也想玩,它找來了好朋友小兔,可是他們怎么也玩不起來,為什么呢?

        教師:輕重是比出來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進行比較。在數學上我們會經常比較什么呢?

        5、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就來比一比,說一說數的大小。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在操作中初步直觀感知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教師:紅球有幾個?(58個)藍球有幾個? (15個)黃球有幾個?(10個)

        [大家一起從15數到58,數的過程體會到15到58要經過好多的數。

        教師告訴學生,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紅球比藍球多得多,那籃球比紅球少得多。

        請一個同學從10數到15,從中感受到l0到15比較接近,我們就可以說15比10多一些,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黃球比藍球少一些.]

        教師問:紅球和黃球比呢?

        小結比較方法:①直觀觀察比較 ②借助推理進行比較

        2、投影出示小小養殖場。

        [小組討論:小小養殖場,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的多,誰比誰少一些.

        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結論:鵝比鴨少一些,鵝比雞少得多,雞比鴨多的多等等。]

        三、鞏固練習。

        1、小娟有37張郵票.(投影片出示)

        [本題可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幾張郵票?(2)小紅可能有幾張郵票?]

        2、第43頁做一做

        [4人小組根據題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一句話。]

        3、練習九

        [第4題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問個別學生,集體訂正.

        數學游戲題:猜一猜瓶子里有多少個珠子?]

        4、下面各數中,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得多,誰比誰少一些?

        15 17 45

        四、課堂總結

        在比較的過程中,我們認識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我們也利用它們把比的結果說的更清楚了。下課后,請同學們也在生活中多運用運用它吧。

        教學反思:

        通過教學,讓孩子會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詞描述兩個100以內數的大小關系,進一步培養數感。這部分內容是以前教材所沒有的。教材提供給孩子比三種顏色的球的場景,引導孩子交流得出藍球比黃球多一些,通過啟發孩子思考還可以怎樣說,得到相對的另一種表述黃球比藍球少一些,并初步學習應用多一些少一些描述兩個數量間的多少關系;通過 紅球比黃球多得多的另外一種表述,讓孩子試著在理解少的多含義。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美。

        4.拼一拼講課教案: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

        拼一拼講課教案

        教法設計:

        引導觀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一個風車,并以談話引入:同學們看,這是什么?

        你們喜歡風車嗎?誰動手做過這樣的風車?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這樣的風車要用哪些東西?

        二、感受新知,觀察比較

        1.提問:你們說得很對,作風車的風葉要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正方形上個學期跟我們見過面了,是個老朋友了,回憶一下,上學期除了正方形你還認識哪些圖形?

        在這些圖形中,哪些圖形和正方形最相似?為什么?

        2.提問:它們都有四個角,四條邊,先來看看長方形,它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

        上面的邊對著下面的邊,這樣相對的邊我們把它叫做對邊。

        3.引導學生繼續觀察長方形的邊。

        提問:我們能想辦法證明長方形對邊相等嗎?

        生可以自由選擇證明方法,如對折、測量等,并請用不同的方法的學生上臺演示。(教師板書:對邊相等)

        4.引導學生觀察正方形的邊,有什么發現?

        你能證明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嗎?

        5.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通過你的觀察,動手驗證了兩種圖形邊的特點,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師發給你的長方形的紙做一個風車呢?(全班同學動手做風車,教師給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說一說你在做風車的過程中發現了哪些圖形?

        6.一個簡簡單單的風車,就讓我們發現了這么多的圖形,你能試著用這些圖形來拼更多的圖形嗎?大家來試試!

        三、動手實踐

        1.學生獨立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

        2.第6頁的第4題。

        3.第6頁的第5題。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進行了圖形的拼擺,同學們學得很投入,課下請大家留心觀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圖形拼成的圖案,說不定會有更多更好的發現。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三數學下學期教學計劃設計06-10

      一年級下學期美術教學設計06-13

      一年級下學期音樂教學設計06-13

      一年級下學期《粽子》教學設計06-14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03-24

      數學一年級教學設計12-30

      一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12-27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06-24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09-03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伊人大杳蕉久久动漫 | 杨幂在日本一区二区视频 | 午夜性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在线看又黄又爽成年视频 |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 久久国产精品二区视频 |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設計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設計1

          預習要求:

          看課本第8—9頁,然后試著算一算:6+9= 7+4= 6+8=

          15-9= 13-9= 12-9= 14-9= 16-9=

          教學內容:

          第8—10頁的內容(十幾減9的減法)

          教學目標:

          A:知識技能性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十幾減9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

          教學重、難點:

          1、經歷探討計算方法的過程

          2、能正確地、比較熟練地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書P10的圖。

          (1)引導學生看圖,提問:誰能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有15個氣球,買了9個,還有幾個?)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該怎樣列式?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板書:15—9

          (3) 提問:如果沒有圖,要算15減9等于幾,該怎樣想?

          (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互相商量。教師可提示學生聯系舊知識進行計算。)

          (4)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9加6得15,15減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減9等于6;

          (3)10減9等于1,l加5等于6;

          (4)15減5等于10,再減4等于6。

          (5)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想法,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多思考。進一步提問:這么多的想法都是對的,那么你覺得哪一種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勵學生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得15,15減9得6)同時板書得數“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戲,投了14個圈,有9個沒套中,套中了幾個?

          提問:

          (1)要求套中了幾個,該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4—9=)

          (2)得多少?怎樣想的?教師板書得數“5”。

          3.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內容?(十幾減9)教師板書課題。

          該怎樣計算這些題目呢?教師指題,引導學生總結出想加算減的方法,同時也鼓勵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擺一擺,邊操作邊小聲地說想的過程。然后指名說,再在方框里填上數。

          2.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3.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3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任指幾題,讓學生說一說最喜歡用什么方法計算。

          四、作業設計:

          1.完成教科書P11練習二第1、2題。

          板書:十幾減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教材第42頁例6及相關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比較,使學生感知100以內的數,會運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初步學習對數量的估計,逐步建立數感。

          3、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正確運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在比較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具準備:

          例6的投影片、小小養殖場和鞏固練習l以及游戲題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按順序寫敷.

          2、62后面連續的五個數是( )。

          62后面的第五個數是( )。

          3、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下列各數排列起來。

          35 87 70 62 15 6

          4、談話導入

          教師:快來看!他們在玩蹺蹺板。小老虎們玩得多高興呀!小熊看到了,它也想玩,它找來了好朋友小兔,可是他們怎么也玩不起來,為什么呢?

          教師:輕重是比出來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進行比較。在數學上我們會經常比較什么呢?

          5、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就來比一比,說一說數的大小。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在操作中初步直觀感知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教師:紅球有幾個?(58個)藍球有幾個? (15個)黃球有幾個?(10個)

          [大家一起從15數到58,數的過程體會到15到58要經過好多的數。

          教師告訴學生,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紅球比藍球多得多,那籃球比紅球少得多。

          請一個同學從10數到15,從中感受到l0到15比較接近,我們就可以說15比10多一些,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黃球比藍球少一些.]

          教師問:紅球和黃球比呢?

          小結比較方法:①直觀觀察比較 ②借助推理進行比較

          2、投影出示小小養殖場。

          [小組討論:小小養殖場,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的多,誰比誰少一些.

          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結論:鵝比鴨少一些,鵝比雞少得多,雞比鴨多的多等等。]

          三、鞏固練習。

          1、小娟有37張郵票.(投影片出示)

          [本題可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幾張郵票?(2)小紅可能有幾張郵票?]

          2、第43頁做一做

          [4人小組根據題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一句話。]

          3、練習九

          [第4題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問個別學生,集體訂正.

          數學游戲題:猜一猜瓶子里有多少個珠子?]

          4、下面各數中,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得多,誰比誰少一些?

          15 17 45

          四、課堂總結

          在比較的過程中,我們認識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我們也利用它們把比的結果說的更清楚了。下課后,請同學們也在生活中多運用運用它吧。

          教學反思:

          通過教學,讓孩子會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詞描述兩個100以內數的大小關系,進一步培養數感。這部分內容是以前教材所沒有的。教材提供給孩子比三種顏色的球的場景,引導孩子交流得出藍球比黃球多一些,通過啟發孩子思考還可以怎樣說,得到相對的另一種表述黃球比藍球少一些,并初步學習應用多一些少一些描述兩個數量間的多少關系;通過 紅球比黃球多得多的另外一種表述,讓孩子試著在理解少的多含義。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美。

          4.拼一拼講課教案: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

          拼一拼講課教案

          教法設計:

          引導觀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一個風車,并以談話引入:同學們看,這是什么?

          你們喜歡風車嗎?誰動手做過這樣的風車?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這樣的風車要用哪些東西?

          二、感受新知,觀察比較

          1.提問:你們說得很對,作風車的風葉要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正方形上個學期跟我們見過面了,是個老朋友了,回憶一下,上學期除了正方形你還認識哪些圖形?

          在這些圖形中,哪些圖形和正方形最相似?為什么?

          2.提問:它們都有四個角,四條邊,先來看看長方形,它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

          上面的邊對著下面的邊,這樣相對的邊我們把它叫做對邊。

          3.引導學生繼續觀察長方形的邊。

          提問:我們能想辦法證明長方形對邊相等嗎?

          生可以自由選擇證明方法,如對折、測量等,并請用不同的方法的學生上臺演示。(教師板書:對邊相等)

          4.引導學生觀察正方形的邊,有什么發現?

          你能證明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嗎?

          5.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通過你的觀察,動手驗證了兩種圖形邊的特點,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師發給你的長方形的紙做一個風車呢?(全班同學動手做風車,教師給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說一說你在做風車的過程中發現了哪些圖形?

          6.一個簡簡單單的風車,就讓我們發現了這么多的圖形,你能試著用這些圖形來拼更多的圖形嗎?大家來試試!

          三、動手實踐

          1.學生獨立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

          2.第6頁的第4題。

          3.第6頁的第5題。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進行了圖形的拼擺,同學們學得很投入,課下請大家留心觀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圖形拼成的圖案,說不定會有更多更好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