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所見》教學設計及反思

      時間:2023-02-24 17:31:2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所見》教學設計及反思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所見》教學設計及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所見》教學設計及反思

      《所見》教學設計及反思1

        教學目標:

        1、認識“牧”、“騎”、“振”、“樾”等字。

        2、理解古詩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具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節。天空那么藍;遠處是青青樹林,池塘邊,柳樹上的嫩葉,象剛洗刷過似的。一幅動人的畫面印入了我們的眼簾。

        2、看圖了解詩意:

        A、誰能把你所看到的說說給大家聽聽?(指名說圖意)

        B、師總結:夏季的一天,詩人在房間里悶熱難當,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間,來到樹林里。看見整個樹林枝葉繁茂,林間的小道上滿是樹蔭,行走在這樣的林間小道上,陣陣涼風迎面吹拂而來,好愜意。作者很高興的將自己看見的情境,用詩句記錄了下來。詩名就叫《所見》,你知道這位詩人是誰?(袁枚)

        3、介紹作者:

        這位清代的詩人將他看到這動人的情景,用筆記錄下來,寫成了一首小詩《所見》。古詩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現出豐富的畫面。今天我們用讀詩句、想畫面的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

        釋題:

        見是什么意思?(看見)為什么是看見的意思?

        見(見字原來是這樣寫的),兒指人,目指望人的眼睛,一個人睜大眼睛在干什么?(看)

        所見就是?——所看見的東西。是誰看見呢?前面要加上詩人的名字,就是對題目完整的解釋了。請一個同學把題目的意思完整說一遍。師配樂范讀全詩。

        二、初讀古詩

        1、指名讀生字。出示:騎振蟬

        2、記憶字形,騎字:左邊是馬意為牲口的代表,右邊是音。是左形右聲的字。

        蟬:形聲。從蟲,單聲。蟲+單,它是一種特別可愛的`小動物。夏天的時候,特別怕熱,就趴在樹上不停地叫,別稱:“知了”。

        開火車讀生字,組詞。

        開來同學們預習的很認真。讓我們聽聽古詩讀得如何呢?

        3、指名學生朗讀全詩。

        4、學生自讀詩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欲:在詩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樹陰”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鳴:“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讀古詩

        1、讀第一、二句。

        (1)觀察課文插圖,這是怎樣的一幅圖?(放牛的孩子,騎在牛背上。)想象: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優美動聽、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中振蕩。)

        (2)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躍。這可真是一個快樂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這是一幅多美的圖畫呀!同學們想不想也欣賞一番呢?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著音樂,隨著老師描述,想象自己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樹林里,有一條彎彎曲曲的林間小路,咦!路的那頭走來一頭黃牛,牛兒吃得飽飽的,正晃悠悠地走著,背上還騎著一個十分可愛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著響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聲在樹林里回蕩著。

        是啊,讓小牧童高興的事可真不少,讓我們和小牧童一起走進樹林,大家邊讀邊想,邊讀邊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風景。

        A美美的讀一讀。

        B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當時的情景

        2、讀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騎在黃牛背上,聽到那悅耳的歌聲,正欣賞著,突然,一個小插曲出現了。

        出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觀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樹上有知了?(學生找到“鳴”字。)

        C讀到這里,你覺得牧童是個什么樣的小孩?(活潑,頑皮,機敏,愉快,可愛……)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3)誰能把這有趣的一幕讀出來呢?個人讀、小組讀。

        3、多美的一首詩啊!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A 配樂誦讀,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B 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背誦。

        C 美美的吟誦整首詩。(齊背、個別背、)

        (4)牧童捉到蟬了嗎?編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板書設計:

        所見(迷人的田園風光圖)

        牧童    黃牛

        林樾    鳴蟬

        教學反思:

        上完《所見》這首詩后,我感覺自己有許多不足。

        本詩生動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詩情畫意,躍然紙上。

        古詩中,天真爛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們喜歡的: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時的情景,是那樣自在神氣!捉蟬時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么專注啊!整首詩童趣橫生,情趣盎然。嚴羽曾說:“詩有別趣,非關理也。”因此,詩趣,應該是我教學這堂課的靈魂所在。只有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到這種詩趣,他們才能在學習全過程中全心投入,渾然忘我。而一旦學生領悟到這種詩趣,那么他對詩的意境就體會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學中怎樣幫助學生領悟到這種情趣呢?

        就這一點,我處理的不夠好,沒有把學生帶入這樣的情景中。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有所改進。

      《所見》教學設計及反思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讀通”“讀懂”“讀美”三個層次理解古詩,以讀促講,以讀促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解題

        1、同學們,暑期生活剛剛結束,誰能說說你的假期都去哪里游玩了?

        2、你們的夏天真豐富。古時候有個叫袁枚的詩人,有一天他來到一片樹林里,看到一幅非常有趣的畫面,于是,他把看到的寫成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古詩《所見》。(板書課題)。

        3、釋題: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4、出示課文插圖投影:你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

        過渡:同學們說了這么多,可詩人卻用短短的文字將它表現出來,就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走進文字。

        二、學習古詩

        (一)讀通古詩

        1、自讀古詩,讀準生字,讀通詩句。

        2、讀出古詩的節奏。

        (二)讀懂古詩

        1、理解字詞。(相機指導“蟬”的筆順)

        2、走入文字背后。

        (1)賞牧童騎牛圖:

        A請自由讀詩的前兩句,看一看詩人所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牧童呢?從哪里看出來的?

        B交流:

        a騎黃牛。他是怎樣騎的?

        b想象說話:讓我們和小牧童一起走進樹林,大家邊讀邊想,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風景。所以,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起來。誰來讀一讀這一句?

        C指導朗讀。

        (2)鑒牧童捕蟬圖

        A就在這曠野中,林陰下,小小牧童騎著牛,旁若無人地唱著,可是他卻忽然停止,能推測一下這是為什么嗎?

        B你為什么這樣想啊?

        C課件出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D此時此刻,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牧童?

        (3)體會情感

        站在一旁的詩人心情又是怎樣的?

        (三)讀美古詩

        讓我們看看畫面美美地吟誦這首詩,把這如畫的'詩、如詩的畫留在我們的心里吧。

        三、背誦古詩

        四、同題拓展,積累古詩

        1、誦讀畫中的畫境可以入詩,詩中的意境可以入畫,詩和畫的關系是何等的親密,袁枚的《題畫》就是其中的一首。(播放《題畫》)請大家參看注釋,自由誦讀,看一看這兩首詩有什么相同點。

        2、你還知道哪些表現兒童生活的詩句?

        3、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五、作業

        用本節課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宋代詩人黃庭堅的《牧童》一詩。

      《所見》教學設計及反思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一)觀察課文配圖

        1.圖上都有什么?(兒童、牛、大樹、蟬)

        2.仔細觀察圖畫,看看這個兒童是什么時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導學生抓住兒童的衣著及牛和兒童手上的鞭子的聯系,明白這個兒童是古時的一個放牛娃。也叫牧童。)

        3.圖上的兒童在干什么?(指導觀察兒童的表情,初步體會牧童看見樹上的蟬時的心情。)

        (二)揭題,解題

        1.解釋題意: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切給一個叫袁枚的詩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容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2.出示課題:“所見”,讀題。“見”還可怎么組詞呢?請大家想一想,“所見”是什么意思?

        3.介紹作者:袁枚,清代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二、反復練習,讀準讀熟

        (一)初讀課文

        l.教師范讀古詩

        2.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3、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卡:

        (2)注意翹舌音,前鼻音:振、蟬

        4.學生試讀、教師檢查讀。

        (三)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這幅圖,,想想我們讀的詩句,你發現我們剛才只是從圖中用眼睛看了畫面上的內容,可作者所見的,還有什么?

        1、“見”不光是“看見”,還包括“聽見”……再看看這幅圖,再讀讀課文,,你能說出這首詩的意思嗎?先看第一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中那些詞語不理解?

        2、學生質疑。3、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句子的'意思。

        4、牧童在牛背上高聲唱歌時的心情怎樣?想象這時畫面的情景。

        5、指導讀出牧童高興的心情。

        6、起初,牧童在牛背上高興地唱著歌,后來呢?請大家看第二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這一句有那些地方不懂呢?

        7、學生質疑。

        8、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句子的意思?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

        9、你捉過什么東西?“忽然閉口立。”,你能想象出牧童當時的樣子嗎?

        10、你認為這句怎么讀?與第一句的情景有什么不同?你認為那些詞語寫得最有意思?你喜歡這個小牧童嗎?

        11、教師引讀。

        12、這個小牧童捉到蟬了嗎?為什么?

        四、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1、想象著古詩的內容,練習背誦。

        2、檢查背誦。

        五、指導寫字

        1、分析結構,說偏旁。

        2、分析字形,指導寫字。

      【《所見》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所見》教學反思04-06

      所見的教學反思12-11

      《所見》的教學反思06-23

      所見的教學反思06-29

      《所見》教學設計02-16

      《所見》教學設計02-24

      所見小池教學反思03-15

      所見的詩歌教學反思02-24

      所見教學反思05-04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不卡网AV在线 | 日本免费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四 | 日韩v欧美v中文在线 | 免费h片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原创国产中文AV | 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不卡无毒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