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漫述-美文
家鄉地處臨城縣西部山區,境內多懸崖峭壁,且溝壑縱橫,坡陡林深,千米以上山峰俯首即是,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聞名遐邇的臨城縣小天池景區即坐落于此,風景俊秀,每年都會吸引眾多慕名而來的游客。
家鄉地勢陡峭,整個村子很難找到方圓過畝的平整地塊,鄉親們修房建屋、開田修路只能沿著山勢、河流順勢而為,以致于外地人一進入村子,首先映入眼簾且印象深刻的就是散落在半山腰的人家和星星點點的農田。有些農田修在近乎90度的山坡上,在這上面種莊稼,如果是第一次見到,確實應該感到新奇和詫異。而當地人已經完全適應和融入了這種自然生活,他們在陡峭的山坡上負重行走如履平地。相反,讓他們在平地上活動卻有些不自然,以致于走路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地把腳抬得高高的,以規避路上凸出的石頭、荊棘之類,讓城里人一眼就能猜出他們是山里人。
家鄉地理位置偏僻,很少遭受外界的干擾破壞,尤其是工業文明、后工業文明時代所產生的負面影響。至今,村里沒有一家工礦企業,也沒有大量外地人涌入所帶來的環境問題。河道里清澈的溪水經年累月潺潺地流著。晚上,夜色籠罩,山村靜幽,人跡蕭索,或許只有河里的.溪水聲、野外的蟲鳴能夠攪擾人的清夢,其它一點點聲音都沒有,一切歸于闐寂與自然。村里人的日常生活用水,根本用不著專門打井汲水,隨便在山腳或者河道旁挖一池子即有泉水涌出,水質清冽,甘甜醇厚,掬之入口,沁入心脾,遠非城里的自來水能比。也因了這個緣故,每次回鄉,總要帶上幾個水桶,盛一些家鄉的水回來。
家鄉的自然植被保存得相當完好,山間村上,大部分時間花草爛漫,郁郁蔥蔥,枝葉婆娑。周圍的山上長滿了落葉闊葉林木和高低錯落的灌木、荊棘。每到秋天,層林盡染,漫山紅葉,即便北京的香山紅葉,我想也不過如此,而且這里的紅葉分布面積更廣、種類更全。野鹿、山羊、野豬、豹子、狼、狐、獾等在其間穿行出沒,繁衍生息,時不時給莊稼、家禽、家畜帶來一些傷害,當地人也只能無可奈何。山上還有近千種的草類、蕨類、菌類植物,就連至為珍貴的靈芝、猴頭、燕窩也不罕見。記得小時候經常上山撿拾干枯的樹枝、灌木回家當柴燒,那些干枯的樹枝一番雨后往往會生長出許多粘稠透明的東西,而我總是一根一根地把它們悉數捋去扔掉。長大后,別人告訴我,被我扔掉的是一種很難得的野生食用菌類,叫作黑木耳。
家鄉盛產野生藥材,有200多種,小時候因為家里窮,每到放暑假的時候,父親總會帶上我們兄弟幾個上山刨藥材。柴胡、黃芪、遠志、川穹之類是最多的,也是首選。一個假期下來,挖草藥賣的錢不但可以抵上新學期的學費,而且還可以補貼部分家用。而這種挖草藥的營生,現在當地人也一直在持續著,這已經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收入來源。
家鄉地域狹小,較之平原地區,氣候偏寒,農作物除了種植玉米、土豆、谷物較為豐收外,其它都不太適合。當地人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于種植核桃和板栗等干鮮果樹,因為土壤、氣候等因素,這些干鮮果品質地上乘,深受市場青睞和歡迎。好的年頭,一家單靠賣核桃和板栗的收入就達二、三萬元。山里人純樸節儉,如果沒有什么大的事項,這些收入維持一年的生活光景已是豐厚有余。
近幾年,因了信息的開放和對外界文明的向往,青壯年多以打工、求學等形式離開了村子,到外面去闖蕩世界,還在村里留守的多為上了年紀的原住村民,他們執著地守望著身邊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夕陽西下,蹣跚的身影,裊裊炊煙,奔跑的小狗,遠山如墨,定格成一幅永遠的鄉村圖畫。實際上,他們已經成了小村的印記和符號。有了他們,小村的記憶才會更加完整,更加深刻,更加亙久綿延。
如今,在國家政策的惠顧和外界文明的沖擊濡染下,家鄉已經日益脫離原生態的生活方式,最明顯的變化是,通村道路變成了水泥路面,家庭轎車開進了村里,自來水流進了家庭,手機、電腦網絡成為生活必需。而且,小村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還邢臺青山綠水、走生態發展之路”的號召,著力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環境,努力引導村民改變世代斧砍鋸伐、木柴取暖做飯等傳統生活習慣,推廣利用生活廢品和莊稼秸稈生產沼氣照明做飯,在山間村上廣植林木植被,甚至一些賴以養家糊口的農田也全部換成了經濟林,村路兩旁每隔不遠還建起了垃圾池,定點定人,垃圾統一存放清運……
似水流年,家鄉永遠是我人生中的一頁珍藏,是家鄉的大山大川草地河流,還有那些可親可敬勤勞淳樸的鄉親們滋養了我的生命。我相信,在時代的發展變遷中,家鄉一定會更加天藍水綠山青,在幸福鄉村建設的主旋律中彈奏出更加優美的自然之歌。
【家鄉漫述-美文】相關文章:
愛上漫小步的美文06-24
來自觸漫的幸福美文01-19
青春漫想情感美文07-03
來自觸漫的幸福的美文01-21
漫語人生勵志美文06-12
漫月摘星的美文隨筆06-28
漫把瑤琴弄美文欣賞04-08
初冬浴日漫感經典美文06-13
漫飛思緒元宵有情美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