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科學教案

      時間:2022-07-01 13:01:12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科學教案錦集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科學教案錦集5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l 能夠通過收集資料討論生物和環境的關系。

        l 能夠觀察、記錄身邊的生物、討論其與生存環境之間的關系。

        l 能夠例舉事例解釋生物間的伙伴關系和敵對關系。

        知識與技能

        l 知道生物對環境的依賴關系。

        l 知道生物棲息地的概念。

        l 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敵對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 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

        l 感受生物之間伙伴關系和敵對關系的合理性。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引導學生去發現生物對環境的依賴關系,揭示環境對于生物的意義,難點是要突出同一環境中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包括合作關系和敵對關系。

        教學準備

        有關生物生存之間有伙伴關系和敵對關系的圖片與錄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

        出示地球圖片,講解地球是每一種生物的家園,但每一種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著一定的范圍,它們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請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

        二、學習新課

        1.觀察周圍環境里的生物,揭示棲息地的概念。

        (1)出示P26頁的圖片,認識圖上的動物。

        (2)提問:它們應該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里?

        (3)學生看圖辨析。

        (4)提問:為什么企鵝要生活在南極?南極除了企鵝還有沒有別的生物生活在那?在那會有獅子嗎?為什么?

        (5)討論:其它幾種環境里分別只生活這一種動物嗎?還應該有哪些生物?通過這幾幅圖,你發現生物與他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

        2.觀察周圍環境里的生物,揭示棲息地的概念。

        (1)出示一張包含豐富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風光圖片或錄像。

        (2)提問:圖片中有哪些生物?又有哪些非生物?

        (3)師生交流。

        (4)在圖片上有兩種顏色筆分別寫出上面的生物和非生物名稱。

        (5)討論:這些生物為什么愿意長期生存在這樣的環境里?這些自然環境為生活在這兒的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條件?

        (6)講解:像這樣一種生物愿意長期生活在某個環境里,是因為這個環境為它提供了生存、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護所等條件,這樣的生活環境被稱為生物的棲息地。

        (7)講述:一棵樹也可以成為許多生物的棲息地,下面讓我們一起考察一下校園中的一棵樹是哪些生物的棲息地。

        (8)看書27頁學習觀察方法(提示學生要愛護樹木,就搖一搖夠的著的樹枝,觀察結束,將搖下的生物放回樹上)。

        (9)教師選擇觀察的樹木,學生分組外出調查,記錄。

        (10)匯報調查結果,師生交流。

        (11)討論:這些生物為什么愿意生活在這棵樹上?這棵樹為它們的生存提供了什么?

        3.引導學生了解同一棲息地中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包括合作關系和敵對關系。

        (1)提問:在同一個棲息地,這些不同的生物又是怎樣共同生活呢?它們之間是朋友還是敵人呢?

        (2)看28頁圖片,或提供有關生物間合作關系的錄像。

        (3)提問:圖上是什么動物?它生活在哪里?與什么生物生活在一起?

        (4)討論:這些動物能離開與它們一起生活著的其它生物嗎?為什么?你能舉例說說圖上的這些生物它們之間是怎么合作生存的?

        (5)談話:向自然界中這些生物相互合作生存,你覺得它們的關系像什么?(伙伴、朋友)

        (6)你還能舉出一些其它生物伙伴相互合作生存的例子嗎?

        (7)談話: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都是這樣合作的伙伴關系嗎?你知道還可能有什么樣的關系?

        (8)出示生物之間敵對關系的圖片或錄像。

        (9)提問:它們之間為什么成為了敵對關系?是什么原因?

        (10)討論:既然自然界中有這么多兇猛的動物,它們是些弱小動物的敵人,那么我們是否應該消滅這些猛獸,而保護那些弱者?為什么?

        三、鞏固應用

        1.出示樹上非洲大草原的圖:圖上有哪些生物?它們之間的生存是哪種關系?僅僅是一對一的敵對關系嗎?

        2.請學生把圖上有敵對關系的動物列舉出來。

        3.師生交流結果。

        四、布置作業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板書設計:

        1.尋找生物的家園

        棲息地

        生存、生長、繁殖等條件

        教后記:

        2.有利于生存的本領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l 能結合查閱資料,例舉同類生物在形態方面適應環境的具體事例。

        l 能設計實驗驗證對仙人掌耐旱原因的解釋。

        l 會用多種形式表達、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結果。

        知識與技能:

        l 認識動植物的生存本領是與其生存的環境密切聯系的。

        l 認識并描述動植物在外形、習性等方面是如何適應生長環境的。

        l 知道環境對生物省長、生活習性等多方面有影響。

        l 知道不同動植物對環境有不同的要求。

        l 知道一些典型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環境的特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 體會到生存環境的豐富多彩和動植物生存本領的奇特有趣。

        l 想知道關于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內容,愛提出與此相關聯的問題。

        l 重視證據。

        l 意識到要愛護生命,要為生物的生存創設合適的生存環境。

        教學重難點

        本課在研究生物的生存環境的基礎上,重點研究環境對生物省長、生活習性等多

        方面的影響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

        教學準備:

        紙巾、蠟紙、保鮮膜、彩色透明紙、水彩筆、魚的圖案。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大自然的各個角落里生存著不同的生物,生物為了在各自的家園里生存下去,都形成了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領呢?(板書課題)

        二、引導學生發現植物和動物在形態上和生活習性上對環境的適應。

        1.認識沙漠環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領。

        (1)講述:大家都知道沙漠是一個條件很惡劣的環境,那里的環境有什么特點?

        (2)沙漠里有生物生存嗎?最常見的動植物是什么?

        (3)談話: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在沙漠中大約有20xx種仙人掌和仙人球。

        (4)觀察仙人掌,它有什么特點?你認為它為什么能適應沙漠這種環境?

        (5)怎么證明你的說法是正確的?

        (6)看書上得30頁實驗:這是用了一種什么實驗方法?實驗中要注意什么?比較的是什么條件?

        (7)學生分組實驗。

        (8)讓學生預測實驗結果,能證明什么問題?

        (9)小結仙人掌的本領。

        (10)談話:下面就沙漠中最典型的動物——駱駝來說,你知道它有哪些是應沙漠環境的特殊本領?

        (11)出示駱駝圖或視頻資料。

        (12)學生通過課前查找的資料交流駱駝本領。

        (13)學生匯報,教師補充。

        (14)講述:其實除了仙人掌和駱駝生活在沙漠中,如果你走進沙漠,仔細搜索一番,結果會令你大吃一驚,因為很多動植物都住在這片嚴重缺水的地方。

        (15)認識一些適宜生活在沙漠環境中的生物。

        (16)談話:課前有些同學也查找了些資料,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動植物生活在沙漠環境中?

        (17)學生介紹。

        2.認識海洋環境中生物的生存本領。

        (1)出示水母和魚的圖:一些海洋中的動物也有各自的生存本領。圖上是什么動物?

        (2)提問:它們的體色有什么特點?不同部位的體色有何不同?為什么這樣?

        (3)學生討論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設。

        (4)學生操作活動:讓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想。

        用黃色筆在白紙上畫條魚,覆上一張黃色的透明紙,觀察,有什么現象?

        (5)交流活動結果。

        (6)提問: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動物是像這樣靠體色來保護自己生存的?

        (7)學生交流。

        3.認識草原環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領。

        (1)談話:斑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典型動物,你知道它身上的條紋有什么作用嗎?

        (2)學生討論。

        (3)學生匯報。

        (4)講述:讓我們看看書上科學家研究的結論。

        (5)提問:科學家為了研究斑馬的條紋的作用蹲在草叢中觀察斑馬得出另一種結論,你猜猜另一種結論可能是什么?

        (6)學生匯報猜測結果。

        (7)播放有關斑馬的錄像。

        (8)教師小結斑馬身上條紋的作用。

        三.啟發學生討論給動植物搬家的注意事項。

        1.談話:我們知道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那么是否只有沙漠中才有仙人掌?

        2.討論:把沙漠中的仙人掌移栽到我們居住的地區,要注意什么問題?

        3.提問:仙人掌能搬家到我們居住的地方,南極的企鵝能搬到我們這兒嗎?見過嗎?要注意什么問題?

        4.小結:給生物搬家需要了解這種生物適合生存的環境,并給它創設這樣的環境,這樣才能讓它生存下去。

        四.布置作業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板書設計:

        2.有利于生存的本領

        外形

        適應環境

        習性

        教后記:

        3.有趣的食物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l 能結用食物鏈和食物網描述生物間的食物關系。

        l 能把食物鏈中的生物劃分為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

        l 能夠分析生物間的食物關系。

        l 能夠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l 能夠尋找、分析表達食物關系的成語。

        知識與技能:

        l 知道什么是食物鏈、什么是食物網。

        l 知道食物鏈的組成。

        l 知道食物鏈的營養來自于綠色植物。

        l 認識食物鏈上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 意識到食物鏈中每一種生物的重要性。

        l 體會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聯系的。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引導學生研究同一環境內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建立起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難點是能分析食物鏈中各個角色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準備:

        不同種類分解者的圖片或視頻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 學 改 進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在前面我們了解到在同一區域中生活的各種生物之間會存在兩種生存關系:伙伴關系或敵對關系。那么是什么原因能把這些不同的生物聯系起來?(食物)

        2.動物和植物吃的“食物”有什么不同?

        二、學習新課

        1.揭示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

        (1)出示植物、老鼠、貓頭鷹三種生物圖片:這個地區的幾種生物之間是種什么生存關系?

        (2)提問:你能用箭頭表示他們之間的關系嗎?

        (3)學生畫圖表示。

        (4)講述:你們看看生物之間像這樣以“誰被誰吃”的一種食物關系連接起來,形成了鏈狀的聯系,生物學家把它稱為食物鏈。

        (5)讓學生自由談自己對食物鏈的看法。

        (6)談話:請學生在自然界中舉幾個生物的例子。師邊板書在黑板上。

        (7)提問:你們說的`這些動植物之間有沒有食物鏈的關系?

        (8)學生討論、寫食物鏈。

        (9)匯報結果:黑板上的這些食物鏈有的同學箭頭向左,有的卻向右,那到底哪種畫法才是規范的呢?

        (10)講解食物鏈的規范畫法。

        (11)同學們,中國有句古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聽過嗎?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這句話其實是自然界中生物的一種食物聯系,你能根據這句成語的意思把圖畫完整嗎?

        (12)學生畫圖P34頁。

        2.引導學生分析理解食物鏈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1)講述:生物學家給食物鏈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你知道嗎?

        (2)講解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概念。

        (3)學生討論分析35頁圖上各種生物哪些是生產者,哪些是消費者,哪些是分解者。

        (4)匯報討論結果,并說明劃分理由。

        (5)提問:你認為在食物鏈中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各自起了什么作用?

        3.引導學生分析錯綜復雜的食物鏈,建立食物網的概念。

        (1)談話:你知道自然界中有多少種動物?多少種植物?它們之間有沒有這種食物鏈關系?多不多?

        (2)看書P36圖,上面有哪些動植物?你能不能用我們剛才學的畫食物鏈的方法畫一條食物鏈?

        (3)提問:還有沒有其它食物鏈了?多不多?那怎么才能一個不漏的將所有的食物鏈畫出來呢?你有沒有什么好方法?

        (4)畫出上面所有的食物鏈,數數看有多少條?

        (5)提問:你們數過圖上有多少條食物鏈?不管有多少條,從圖上看這些食物聯系已經形成了什么?還發現了什么?比如圖中的狐貍在食物鏈中處在什么級別?它只是一條食物鏈中的角色嗎?

        (6)學生討論交流。

        三、鞏固應用

        1.出示36頁下圖:這片莊稼地中如果農民在這里噴灑農藥,那么這個場景中會發生什么?

        2.學生討論,交流。

        3.提問:你能將這幅圖中的動植物包括人畫出一條食物鏈嗎?

        四、布置作業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板書設計:

        3. 有趣的食物鏈

        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

        (植物) (動物)

        教后記:

        4.生態平衡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l 能夠通過收集資料,對目前的生態現象做出判斷。

        l 能夠參與討論人類危害環境的行為。

        l 能夠就破壞生態平衡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

        l 能夠做一個生態瓶,研究生態平衡的問題。

        知識與技能

        l 知道生態系統與生態平衡,了解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l 知道人在食物鏈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 培養保護生態平衡的思想意識。

        l 意識到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唯一家園。

        l 意識到保護環境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通過大量生動事例和探究破壞生態平衡的危害性,讓學生感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有關生態系統被破壞的例子、我國自然保護區情況介紹以及有關生態農業和藍色農業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 學 改 進

        一、導入新課

        建立生態平衡概念。

        1.講述: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種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環境中,生物與生物之間都有著一定的食物聯系,形成了復雜的食物網,而這些生物與他們所生存的環境也就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2.出示一張動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圖:你知道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中要有哪些成員嗎?(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無生命的物質)

        3.說說這些成員在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

        4.講述:在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中,動物、植物、微生物的數量通常都要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變化不大,這時這個系統就能達到平衡狀態,我們在科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生態平衡。(板書課題)

        5.師舉例說明。

        二、學習新課

        1.模擬生態平衡。

        (1)制作魚缸養魚的生態瓶。

        看37頁圖文說明,學習方法。

        設計要求:

        A這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

        B瓶中生物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能夠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C生態瓶必須透明,讓生物得到陽光并便于觀察。

        D生態瓶的采光以比較強的散射光為好,不能采用強烈的直射光。

        飼養提示:

        A魚的生命較脆弱,可用螺螄替代養。

        B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長陪同,注意安全。

        (2)制作小草的生態瓶。

        設計這兩個生態瓶時為什么要密封?

        (3)預測一下,:

        A不給魚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魚到魚缸里,情況會怎么樣?

        B不打開瓶蓋,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4)提問:說說這個生態瓶中有哪些成員?魚缸和魚缸里的東西、瓶子和瓶子里的東西是如何模擬一個生態系統的?

        (5)學生制作生態瓶。(課堂組裝一種,要求回家觀察記錄)

        2.知道破壞生態平衡會帶來嚴重后果。

        (1)談話:自然界長期形成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維系著生態系統的平衡,這些鏈、網中的任何環節遭到破壞,這個平衡關系就會遭到破壞,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災難。

        (2)討論書上38頁的三幅圖:圖上人們的行為會給這個生態系統帶來影響嗎?你認為會造成什么影響?為什么?

        (3)師舉例說明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蛇與莊稼的故事。

        (4)啟發學生回憶還有哪些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

        (5)閱讀書上39頁資料,思考討論:

        在這個亞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獅、狼是什么關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們的這樣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數量過大,又帶來了什么問題?

        現在人們這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三種解決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態學家,你會建議采取什么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呢?說說理由。

        3.知道保護生態平衡的途徑。

        (1)談話:既然生物們在他們生存的環境中都起著維持一定生態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國都相應的建立起各個自然保護區,我們國家業已建立了226個自然保護區,你知道我國有哪些自然保護區嗎?這些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哪些生物?

        (2)教師適當介紹我國一些著名的自然保護區情況。(也可借助圖片錄像資料)

        (3)討論:國家對于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護區,那么我們同學自己對于保護生態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鞏固應用

        1.談話:現如今國家為了保護生態平衡還建設了不少生態工程呢,你聽說過生態農業和藍色農業嗎?

        2.師介紹桑基魚塘生態農業模式。

        四、布置作業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板書設計

        4.生態平衡

        教后記: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物體的溫度可以用溫度計測量。

        2、常用液體溫度計是利用玻璃管內的液注隨溫度變化而上升和下降來測量溫度的。

        過程與方法:

        1、觀察和研究作為測量工具的常用液體溫度計的主要構造。

        2、識讀溫度計(模型)刻度上的數字,并把刻度上的數字與更熱或更冷的溫度聯系起來。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測量工具使用規定的意義,并愿意遵守這些規定。

        【教學重點】攝氏溫度的讀與寫。

        【教學難點】識讀零下溫度。

        【教學準備】

        小組:體溫計(1)、氣溫計(1)、水溫計(刻度范圍-20℃——110℃)(2)

        全班:自制溫度計模型(刻度范圍在-20℃——110℃)

        【教學過程】

        一、比較水的溫度

        1、引入:同學們,在生活中用手觸摸過冷水和熱水嗎?有什么感覺?

        2、出示冷熱不同的兩杯水,請學生用手觸摸感知哪一杯溫度高,哪一杯溫度低,回答后指導:溫度是感知物體的冷熱程度的。

        板書:溫度

        講述:溫度的單位通常用攝氏度(℃)來表示,我們可以通過皮膚等觸覺器官感知、比較物體的冷熱情況。

        3、師:我們再來感知一下,每個小組的桌上有四杯水(1號杯內裝的是涼水,2號、3號杯內裝的是溫水,4號杯內裝的是熱水)。大家一起安靜的來完成下列活動: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時分別插入1號杯和4號杯,比較它們的冷熱,然后馬上將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時分別插入2號杯和3號杯,比較它們的冷熱。

        4、匯報。(預設:4號杯的水熱,1號杯的水冷;3號杯的水比2號杯的水冷。)

        5、師:我們再來一次,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時分別插入2號杯和3號杯,比較它們的冷熱,然后馬上將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時分別插入1號杯和4號杯,比較他們的冷熱。(預設:2號和3號杯的水溫度差不多,1號杯的水冷,4號杯的水熱)

        6、師:同樣的四杯水,由于實驗順序不同,手指獲得的感覺是不同的,那有什么辦法可以準確地知道物體的冷熱程度呢?

        板書:溫度計

        二、觀察溫度計

        1、出示溫度計,我們要正確使用溫度計,首先必須要認識這個溫度計,了解它有哪幾個部分組成?

        2、分發溫度計,提示:先想一想你準備怎么觀察溫度計,然后仔細觀察。觀察時注意溫度計要小心拿放,謹防破裂。如果溫度計的管子劈裂,請立即告訴老師。

        3、學生觀察溫度計的構造、刻度、標記、數字等內容,教師巡視。

        4、匯報交流。出示:“使用溫度計前需要看清楚的問題(教材上P43的3個)”,這三個問題你們都解決了嗎?如果沒有,再觀察一次。

        5、學生對照問題,檢查自己是否都解決了。再觀察。

        (根據學生匯報時的情況,教師適當補充講完整:溫度計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組成;量程;刻度)

        6、用手捂住溫度計的玻璃泡,觀察溫度計產生的變化。放開手等一會兒再觀察。匯報交流。(預設:手捂住溫度計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開后一會,液面下降。)

        三、攝氏溫度的讀和寫

        1、師:出個題目考考你:“25℃”,你會讀嗎?

        學生試讀

        2、師:廣播、電視中的天氣預報員是怎樣預報天氣的?

        例:“28攝氏度”怎么寫?“零下8攝氏度”怎么寫?

        學生讀一讀,寫一寫。

        師:我們再來試一下,出示:0℃ 37℃ —5℃ —10℃

        (此部分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適當調整。)

        3、出示自制模型溫度計,然后教師設置溫度,請同學讀或者寫,鞏固。同時強調:零下溫度自0℃往下,數字越大,表示溫度越低。

        四、讀出溫度計指示的溫度

        1、現在請每個同學觀察自己溫度計上的液面,并記錄。

        2、交流:結果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那什么會不同呢?(參考P44圖)

        (預設: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這樣幾種:俯視、仰視;從嘴里呼出的熱氣。)

        師生討論,并明白:觀測溫度時,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應持平;要盡可能消除各種影響測定溫度準確性的不利因素。

        五、拓展

        1、師: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2、師:課后考慮一下如何用溫度計來測量水的溫度。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幼兒在學習了溶解和密度的知識后,由于密度這一概念比較抽象,幼兒不易理解,如何讓簡單的科學原理生動有趣,幼兒樂于探索呢?酸甜可口、顏色多彩的飲料一直深受幼兒喜愛,很多飲料它們的密度都不是一樣的,能不能根據每種飲料密度的不同調出兩層顏色的飲料,甚至更多層顏色的飲料,經過多次的調試,我成功了.調出的飲料不僅非常好看,而且一個杯子能品嘗到幾種味道的飲料。我想,如果以飲料為載體,引導幼兒探索液體密度的奧妙,一定能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讓幼兒體驗到探索和成功帶來的喜悅。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操作感知兩種液體用同樣的方法相配時:密度相同的液體相混合,密度大的液體下沉,密度小的液體上浮。

        2、嘗試調兩層顏色的飲料,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知識積累:幼兒已掌握密度的相關知識。

        2、每組幼兒一張記錄表、一盒彩筆、密度相同的藍莓汁和西瓜汁各三杯,一小碗白糖,教師調好的兩層顏色的飲料若干。

        3、場景:布置一個小小飲料吧。

        4、音樂:回家。

        活動過程:

        (一)觀察調好的兩層顏色的飲料,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

        師:咦!這里面藏著什么?(教師掀開藏著的飲料)哇,好漂亮,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

        師:它和我們平時喝的飲料有什么不一樣?

        師:它是怎么調出來的?我們一起來做個有趣的實驗。

        (二)實驗操作感知:液體沉浮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1、教師介紹實驗操作的內容和要求。

        第一次,把密度同樣大的藍莓汁沿著杯子邊輕輕倒入到西瓜汁中,觀察果汁的變化,并記錄在記錄表里。

        第二次,在藍莓汁里加糖,使藍莓汁達到飽和狀態,再把藍莓汁以同樣方法倒入到西瓜汁,觀察果汁的變化,并記錄在記錄表里。

        第三次,在西瓜汁里加糖,藍莓汁里不加糖,觀察果汁的變化,并記錄在記錄表里。

        2、指導幼兒操作實驗。

        3、引導幼兒總結實驗結果:

        師:第一次實驗你是怎么做的,你發了現什么?

        第二次實驗你是怎么做的,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藍莓汁會下沉?

        第三次實驗你又是怎么做的,你又發現了什么?這一次為什么西瓜汁下沉?

        教師總結:通過三次實驗結果對比得知:密度相同的飲料倒在一起混合了,密度不一樣的飲料,密度大的重一些沉下去,密度小的輕一些浮上來。這樣一個杯子里就會出現兩層顏色的飲料。

        4、檢查幼兒實驗情況,分析實驗不成功的原因。

        (三)進一步理解密度大的飲料沉下去,密度小的飲料浮上來的科學原理。

        師:老師也想試一試,看,我手上有一杯農夫果園和一杯椰果,能不能調出兩層顏色的飲料(教師操作),哇,我調出來了,真漂亮。

        師:為什么農夫果園會沉到下面。

        師:如果老師想讓浮上來的椰果沉下去,你有什么辦法?

        教師總結:原來有很多飲料它們的密度都不是一樣的,一個密度大、一個密度小,就能調出兩層顏色的飲料。

        (四)幼兒游戲:《小小飲料吧》幼兒嘗試調兩層顏色的飲料,體驗成功所帶來的喜悅。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用圖畫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態特征;能應用已有經驗對星座變化規律進行預測;在長期的觀察活動中培養記錄、分析資料并對科學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的能力。

        2、能參與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體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做到尊重科學、尊重證據。

        3、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獵戶座的具體位置及變化規律;了解不同季節、不同時刻星座變化是有規律的。

        拓展性目標:

        使學生能持之以恒地進行觀察星座。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觀星記錄表、搜集有關星空的文字及圖片資料。

        教師準備:

        有關四季星空的音像資料、圖片。

        活動時間:

        1課時

        活動過程:

        談話引出問題:四季星空中閃爍的星星有沒有變化?

        活動一:

        1、學生交流各自的觀察記錄,談談自己觀察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

        2、引導學生將北斗七星的樣子畫下來。

        要求:在畫圖的時候要注意用方向標進行標示。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或者自由組合成合作學習小組進行整理。

        3、觀察結果進行初步整理。

        4、對觀察記錄進行分析:從東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內”和“從東到春”是怎樣變化的?

        5、學生交流、表達。形式可以多樣。

        活動二:

        1、提出問題:無限的宇宙蘊藏著無數的奧妙,讓我們繼續將觀察活動進行下去。在繼續觀察中,你有什么問題嗎?

        2、引導學生匯報實際情況。

        3、問題:你有興趣研究一下別的星星嗎?讓我們選定新目標進行探索好嗎?

        請同學們預測:從春天到夏天,北斗七星會發生什么變化?春季其他星座會發生什么變化?將預測的結果畫出來。

        展示學生畫的預測圖案。

        自由活動:

        1、讓學生進行尋找北極星的活動。不管學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2、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一系列探索活動進行評價。

        拓展活動:

        用激勵性語言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能持之以恒地進行觀察。

      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昆蟲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類群,無論是個體數量、生物數量、種類與基因數,它們在生物多樣性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昆蟲與人類的關系復雜而密切,有些昆蟲給人類造成深重的災難,有些種類給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夏、秋兩季是昆蟲最多的季節,孩子對昆蟲有濃厚的興趣,我抓住這一契機設計了《昆蟲運動會》,從健康快樂教育的角度,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幫助孩子們掌握昆蟲的基本信息,提高他們的對昆蟲的了解。

        活動目標

        1、通過捕捉、觀察各種昆蟲。

        2、使幼兒了解昆蟲的外形特征與活動方式,并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系。

        活動準備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捕捉昆蟲

        幼兒到草地上捕捉昆蟲。將捕到的昆蟲按會爬的、會跳的、會飛的……分類放在容器中。

        (二)昆蟲運動會

        將幼兒捕捉的各種昆蟲放在一起,準備舉辦昆蟲運動會。

        1、將會跳的蟲子放在大紙盒子內,比一比誰跳得高。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昆蟲的前腿與后腿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有的昆蟲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將會爬的蟲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誰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車,套在昆蟲的身上,比比誰拉得動,誰的力氣大。讓幼兒觀察這些昆蟲的身體和腿的特點,想一想它們為什么不會跳?

        3、將會飛的蟲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誰飛得遠。注意觀察它們的身體與翅膀的特點,想一想它們為什么會飛。

        4、將昆蟲放到水中,看看誰會游泳,誰害怕水?

        5、將昆蟲肚皮朝上放置,讓幼兒觀察它們怎樣翻身。

        (三)飼養昆蟲

        將幾種常見昆蟲,放在容器中飼養。讓幼兒觀察它們如何活動,如何進食。

        活動建議

        此活動適合在夏、秋季進行。捕捉的昆蟲最好是當地常見的種類。

        活動結束

        孩子們,昆蟲運動會就要開始了,讓我們趕緊去看運動會吧。

        活動反思

        今天的幼兒,將是未來世界建設的主力軍,面向高速發展的新時代,幼兒科學教育越來越受重視。活動我以昆蟲運動會為線索,貫穿整個活動,又在環節中設計了小游戲。活動中認真觀察每位幼兒的行為,科學地設計與組織科學活動,是完成與落實以上目標的有效手段。促進幼兒身體與心理的協調健康發展。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范文04-06

      有關科學教案06-12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病毒》10-16

      科學教案:泡泡09-18

      科學教案:刷子09-20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男女Av中文字幕 | 起碰97在线视频国产 | 特级精品三级AV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国产_亚洲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第一 | 最新国产精品自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