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科學教案

      時間:2022-09-07 17:59:00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科學教案模板匯編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科學教案模板匯編7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喜歡接觸大自然,對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現象感興趣。

        2.培養觀察能力,發現聲音的不同。

        3.在老師的引導下,能與小朋友交流發出聲音的方法。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尋找聲音。

        活動難點:發出聲音的方法。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寬敞、平整的野外場地。經驗準備: 有自然日出游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進行自然日出游,并交代任務,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今天的小任務就是去找一找哪里有聲音。請小朋友仔細去聽去尋找。

        (二)到大然中去尋找聲音。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

        1.教師帶幼兒邊走邊聽,聽一聽有什么聲音。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2.請小朋友閉上眼睛,猜一猜你聽到的是什么聲音。

        提問:你聽到的是什么聲音?請你來學一學。

        3.請小朋友說一說自己是在哪里找到的聲音。

        小結:大自然中有許多的聲音,它們的聲音都是不同的。

        (三)請幼兒自由探索制造聲音的方法,鼓勵幼兒進一步探究。

        1.請幼兒想一想,怎樣能發出聲音。

        提問:這么多奇妙的聲音,你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也能發出聲音?

        2.請幼兒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工具,自己探索制造聲音的方法。

        3.將幼兒制造的聲音對比,發現聲音的不同。

        小結:發出聲音的方法有許多,利用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幫助幼兒提升經驗。

        (四)游戲《聲音變變變》,鼓勵幼兒繼續探究,發現聲音變化的方法。

        1. 請幼兒用小朋友介紹的方法再一次去制造聲音。

        2.試一試如何讓聲音變大、變小。

        3. 分享交流自己的好辦法。

        (五)延伸:我們找到了這么多的聲音,回去在表演區表演童話劇的時候就可以用到今天我們發現的好辦法了,還可以制作樂器。

        活動總結

        1.本次活動內容的選擇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和興趣需要。《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要讓幼兒親近大自然,喜歡探究。我們每次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進行自然日

        活動的時候,孩子都有許多的發現個問題。所以我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設計了這個活 動,通過幼兒在大自然中的探索與發現,幼兒的興趣很濃。使幼兒通過自己的主動探 索,更加的親近大自然,喜歡探究活動。

        2.活動形式和教育手段選擇在大自然中學習,使幼兒更加的放松,有利于幼兒更加親 近大自然。教師可以更加有效地支持幼兒的自主探究活動。

        3.《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戲的機會, 鼓勵幼兒自主選擇、自由結伴開展活動,讓幼兒體會交往的樂趣。在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自主選擇同伴,共同探究和交流。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育目標。

        4.內容的選擇來源于生活,回歸到生活中去。通過幼兒在生活中發現的聲音,并探究出發出聲音的方法,更好的利用到游戲中,發揮活動真正的價值。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通過觀察,描述斜面構造上的要素;

        能夠就斜面要素與用力大小的關系提出疑問,了解問題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能通過實驗驗證斜面省力的原理。

        知識與技能

        知道斜面是簡單機械之一,了解它的結構特征及組成;

        知道斜面及其變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

        了解斜面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科學實驗活動,體驗和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

        關注身邊的簡單機械的應用。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⑴演示材料:盤山公路、橋梁的引橋等圖片和電教課件、斧子、葡萄酒開瓶器、瓶子上的蓋子、水龍頭、螺絲釘、一段圓木等。

        ⑵分組實驗器材:一個封閉的重盒子、長短不同的木板、鐵架臺或其他支架、彈簧秤、滑輪組、書、各種螺釘、各種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紙片。

        2、學生準備:拉鏈、帶蓋子的塑料瓶等實物。

        教學過程設計

        一、設置情境,引入斜面。

        1、提問:我們已經學過了哪幾種簡單機械?這些簡單機械各有什么作用?

        2、談話:假如有一個沉重的機器要你從低處搬到高處,你會怎么做?小組討論,并利用身邊的現有材料操作演示搬運活動。

        3、交流,比較:哪一種方法搬運起來更容易些呢?

        4、小結:利用斜坡,搬運工作會簡單許多。用了斜坡,將沉重的機器用手推車推到高一點的地方就不是很困難了。(畫示意圖)

        二、觀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1、利用多媒體出示盤山公路、橋梁的引橋、樓梯等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交流、歸納總結:都可以將物體提升到一個高度;都具有一個傾斜面。

        3、揭示:像盤山公路、橋梁引橋這樣的斜坡或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與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板書:斜面)

        4、討論:影響斜面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來調整斜面的傾斜度?(影響斜面傾斜度的因素有兩個方面:一是斜面的長度,二是斜面的高度。這也是斜面的兩個要素。)

        5、圖片出示兩座高度相等、引橋長度不等的拱橋的圖片。提問:如果你騎自行車上橋,上哪一座橋比較輕松些呢?說說你以往的體驗和感受。

        6、談話:為什么同樣高的拱橋,騎到上面所要用的力氣不一樣呢?當引橋變得更長些時,引橋這一個斜面的坡度變得更小了。

        三、實踐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對力的影響。

        1、出示問題:一個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長短)到底是如何影響小車運動時拉力的大小的呢?

        2、學生提出假設。

        3、如何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小組討論,設計實驗。

        4、交流:你是如何設計實驗的?需要什么材料?(鼓勵學生盡量使用身邊現有的材料來做簡單的實驗)。

        5、評點學生的實驗設計,并作指導。

        可以分別從影響斜面傾斜度的兩個因素去考慮并實驗操作:斜面的長度和斜面的長度。各組同學在實驗操作時要保持其中一個量的不變。

        6、學生按假設的不同分組實驗,收集相關數據,填寫活動記錄。

        斜面的坡度大小對小車拉力影響的實驗記錄

        斜面坡度

        (書本數) 豎直提起所需的拉力、斜面的長度對小車拉力的影響的實驗記錄

        斜面的.長度 豎直提起 60厘米、 90厘米 、120厘米 所需的拉力

        7、匯報實驗現象,交流實驗收獲。

        8、提問:比較全班同學測得的數據,你有什么發現?

        9、小結:如果斜坡的長度不變,斜坡的坡度越大,小車運動所需的拉力也越大;如果保持斜面的高度不變,增加斜面的長度,斜坡越長,小車運動時所需的拉力越小。

        10、出示盤山公路的圖片,提問:通往山頂的公路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樣的斜面?公路繞著山盤旋而上,與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變?盤山公路為什么要修成這樣呢?

        四、認識變形的斜面。

        1、實踐操作活動:從紙上剪下一個直角三角形,將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貼在一支鉛筆上,然后將紙圍著鉛筆繞起來。你發現了什么?

        2、出示螺釘,組織觀察并討論:螺釘上的螺紋與斜面有什么關系?

        3、小結:螺旋是一種變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長,繞在圓柱形物體上的螺紋就越密。

        4、討論: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嗎?為什么要把釘子做成螺旋狀的?

        5、出示一段圓木,你可以把它掰開嗎?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這段圓木分開?(出示:斧子)觀察斧子的剖面結構。我們把這種形狀叫做“楔形”。楔形是兩個背對背的斜面。

        6、指導一學生操作實踐,利用斧子的楔形結構將圓木劈開。說說感受。

        7、還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

        8、組織學生觀察拉鏈:你是否嘗試過用手把拉鏈的兩邊扣到一起?怎么樣把拉鏈的兩邊分開或者合上呢?

        實踐操作,體驗拉鎖的重要作作用。

        9、小結: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變形。

        五、學習應用,遷移拓展。

        1、利用多媒體出示多幅圖片,解釋一下它們是如何省力的?

        2、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了斜面和螺旋,它們的作用各是什么?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兩個朋友為什么玩不一塊。

        2、了解兩只蝴蝶的成長變化過程,知道它們的生活習性不同。

        3、欣賞并學說故事中優美的詞句。

        活動準備:

        1、花園背景圖一幅,彩蝶、夜蝶的相關圖片。

        2、《彩蝶和夜蝶》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分析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完整講述一遍故事,根據需要可設計以下提問:這兩個朋友分別是誰?一開始它們是什么樣的?后來分別變成了什么?它們為什么玩不到一塊呢?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分析毛毛蟲、斑斑蟲是怎樣變蝴蝶的。分析它們不同的生活習性。會說"日蝶喜歡太陽和溫暖,夜蝶喜歡在月光里飛舞。"

        (3)請幼兒學一學故事中優美的詞句:明媚的陽光,暖融融的天空,蔚藍色的湖。

        2、引導幼兒說一說還有哪些動物的幼蟲和成蟲是不同的,了解它們的變化過程。提醒幼兒注意搜集這方面的信息和資料。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知道瓶蓋的作用,能根據瓶口的特征(大小、有無羅紋等)選擇合適的蓋子。

        2.積極探索瓶蓋的開關方法。

        3.在活動中體驗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各種不同形狀、功用的瓶子;

        2.塑料筐若干(和幼兒小組數相當);

        3.哭泣的瓶子及高興地瓶子。

        活動過程:

        一、出示瓶子,引出活動。(出示哭泣的瓶子寶寶)

        師: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聽到什么聲音啊?嗚嗚...嗚嗚... 是誰哭了呢?我們來看看!

        師:原來是瓶子寶寶哭了,你們知道它為什么哭嗎?

        幼兒回答......(瓶子寶寶沒有了蓋子)

        師:瓶子寶寶沒有了蓋子,它在擔心什么呢?

        幼兒回答......

        小結:原來瓶子寶寶沒有了蓋子,它擔心瓶子中的水會流出來,瓶子里的東西會掉出來。

        二、操作(出示各種瓶子,請幼兒操作)

        師:那你們愿意幫幫瓶子寶寶嗎?(愿意)

        那我們就來試試,看誰能為瓶子寶寶找到最合適的蓋子,并蓋緊。

        師:你是怎樣為瓶子寶寶找到好朋友瓶蓋的?(顏色、瓶口大小、形狀相同)

        小結:瓶蓋和瓶口正好一樣大才能蓋上。

        師:小朋友,現在我們換一個瓶子來找瓶蓋朋友,找到后,想個辦法把它蓋緊。

        師:你的瓶蓋蓋緊了嗎?(蓋緊了)

        你是怎樣用你的小手把蓋子蓋上的?(旋轉)你是用擰的方法,為什么這個瓶蓋要擰?你們發現瓶蓋和瓶口有個小秘密嗎?里面有一圈一圈的叫螺紋,有螺紋的就要擰,沒有螺紋的就用按得方法。

        總結:瓶口大的瓶子的蓋子也大,瓶口小的瓶子的蓋子也小,瓶子的顏色可能會和蓋子的顏色是一樣的。

        三、游戲(瓶子找蓋子)

        師:今天呀,老師也帶來了好多瓶子和蓋子,這些瓶子和蓋子呢,它們也分開了,老師想請小朋友來幫幫它們,幫瓶子寶寶找到它的蓋子朋友!(分組進行)

        四、結束

        師:瓶子寶寶都找到了自己的蓋子朋友,看看瓶子寶寶們不哭了,它笑了。瓶子寶寶在說:“小朋友們,謝謝你們,我找到了朋友,現在可開心了,我的好朋友們呀,要謝謝你們,它們決定留下來和小朋友們一起做游戲呢!

        活動反思:

        這節課是一節科學課,主要是讓小朋友通過顏色、瓶口的特征(大小、有無羅紋等)讓小朋友自己動手找瓶蓋。上完這節課后,我的時間有點不夠,還有在最后小朋友操作部分缺少一個點評。我決定通過在讓小朋友自己動手還是那個來試一試的環節上再增加兩組操作,讓小朋友在多種田間下選擇最合適的瓶蓋。還有最后一個結尾部分,可以再準備一些瓶子,里面裝一些沙子、豆子之類,請小朋友和瓶子寶寶做游戲,跟著音樂一起請瓶子寶寶碰一碰。這樣的一節課才更加完整。

      科學教案 篇5

        多姿多彩的天氣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會描述不同天氣現象的特點,湘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能用游戲等方式來表現天氣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欣賞美麗的天氣。

        知道我國古代就有了天氣現象的各種記錄。

        科學知識

        知道各種不同的天氣現象

        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

        體驗到天氣對人類工作、生活的影響。

        教學準備:

        各種天氣現象的圖像資料;有關天氣現象的詩歌、成語(課件);各種天氣現象的卡片與之相適應的人們生活、生產活動的卡片。

        一.教學導入:

        1.課件出示:古代有關天氣現象的記錄。

        2.提問:我們知道有哪些天氣現象?

        二.活動欣賞天氣現象

        1.認識各種天氣現象并描述其特點。

        (1、)課件出示:教材第16的插圖。

        要求:仔細觀察,認識各種天氣現象。

        (2.)提問: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天氣的特點。

        (3.)組內同學互述。

        (4.)指名全班描述。

        (5.)教師總結概括不同天氣的特點。

        2.收集有關天氣現象的詩歌與成語。

        (1.)課件出示教師搜集的有關天氣現象的詩歌、成語。

        (2.)學生欣賞,教師針對資料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此環節能實現科學與語文、美術等學科的整合。)

        (3.)布置學生課后收集資料并編成小報進行傳閱與展示。

        三.活動我們與天氣

        1.布置任務:設計用游戲來表現天氣與人們生活、生產的關系。

        2.指導學生看教材的兩幅圖,提問:從圖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3.交待游戲規則與注意事項。

        4.學生游戲。

        四.小結

        1.總結不同的天氣現象及其特點。

        2.評價在每一環節中表現好的小組和個人。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和認知小型動物的興趣。

        2.發展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

        3.認識蜘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了解各種各樣的小型動物。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蜘蛛在哪里

        2.課件:照片-蜘蛛

        3.ppt課件:蜘蛛

        動畫片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謎語:一個小珠子,吐絲結網子,網子粘蟲子,吃成小胖子。

        二、 展開:

        1.播放動畫片:蜘蛛在哪里

        觀察探索蜘蛛的外形特征,說一說蜘蛛長什么樣子。

        2. 課件:照片-蜘蛛

        通過蜘蛛照片,細致的觀察蜘蛛的外形特征。

        蜘蛛的頭胸部長著什么?

        它的腹部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蜘蛛的身體分頭胸部和腹部兩部分。頭胸部有蜘蛛的口器、八只步足,

        腹部一般為圓形和卵圓形,能紡出絲的紡織器在腹部。

        3. ppt課件:蜘蛛,了解生活習性。

        你在哪里見過蜘蛛?

        蜘蛛是怎樣捕食的?

        蜘蛛喜歡吃什么?

        小結:蜘蛛生活在樹上、草間、石下、水邊、洞穴、灌木叢等處,能適應各種環境,

        有的蜘蛛結網捕食,有的蜘蛛四處找吃的,還有的生活在洞穴中,蜘蛛以昆蟲、多足類動物為食物。

        4. 了解蜘蛛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蜘蛛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幫助?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小蜘蛛?

        小結:蜘蛛能捕捉農田里的很多害蟲,有的蜘蛛還可以入藥。

        因此,蜘蛛是益蟲,我們要保護和利用蜘蛛。

        三、結束

        鼓勵幼兒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其他小型動物,激發對小型動物觀察活動的興趣,拓寬幼兒視野。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激發探究植物奧秘的欲望。

        2、知道到馬鈴薯的食用方法,喜歡吃馬鈴薯。

        活動準備

        1、圖片:食用馬鈴薯的圖片 , 生長的馬鈴薯,發芽的馬鈴薯。

        教學過程

        一、出示薯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這是什么?你們吃過嗎?這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兒討論

        教師: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土豆”,它還有一個名字叫“馬鈴薯”。今天我們來認識馬鈴薯。

        二、認識馬鈴薯及其生長過程

        1、出示圖片:馬鈴薯

        教師:這是什么?它還有一個名字呢,知道叫什么嗎?

        2、出示發芽的馬鈴薯圖片。

        請小朋友看看這個馬鈴薯有什么不同?

        教師:仔細觀察,看看馬鈴薯哪里最容易長出小芽?

        猜猜把長芽的埋到土里會不會長出葉子,會結出新的馬鈴薯嗎?

        3、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1)讓幼兒討論:發了芽的馬鈴薯切成幾塊,切口朝下埋在土里會發生什么事情?

        (2)教師:馬鈴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長出來。

        馬鈴薯的根是從有芽的地方長出來的,你知道芽朝哪里長嗎?

        往地里長還是往有陽光的地方長?

        幼兒討論后知道,芽朝著有陽關的地方長。

        (3)教師:什么時候長出葉子了,看到露出地面長出嫩嫩的葉子,

        你就會知道在這個地方有一棵馬鈴薯了。

        (4)教師:葉子越長越多,地底下發生什么事呢?

        (幼兒自由討論。)

        (5)教師:馬鈴薯寶寶要長出來了,知道寶寶長在哪里嗎?

        原來是長在根的最前端。寶寶在地下長,地上面開出漂亮的花了!

        (6)提問:我們什么時間才能把馬鈴薯從土里挖出來?

        (7)出示圖片,觀察地里成熟后的馬鈴薯。

        教師:花謝了,葉子也枯萎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挖出長大的馬鈴薯了。

        4、教師小結馬鈴薯生長的過程:

        把發芽的馬鈴薯切成塊,切面朝下埋在土里,有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在土里發芽長根,

        露出地面時長出嫩嫩的葉子,長了許多葉子以后開出漂亮的花,馬鈴薯寶寶在土里慢慢長大,

        等到花和葉子枯萎了,馬鈴薯就長大了,我們就可以吃了。

        三、馬鈴薯的食用

        1、提問:是不是所有的馬鈴薯都可以吃?長芽的,已經變綠了的可以吃嗎?

        教師:長芽的,已經變綠的馬鈴薯有毒素是不可以可以吃的。

        2、提問:馬鈴薯可以怎么吃呢?

        幼兒討論

        3、出示馬鈴薯制成的食物圖片

        教師和幼兒一起歸納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塊,絲,整個,土豆泥等。

        教師:想不想吃馬鈴薯啊?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美味的馬鈴薯食品吧!

        活動總結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有關科學教案06-12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7

      關于科學教案07-24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蝸牛09-11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精品911在线 | 日韩欧美永久在线 | 欧洲亚洲国产精品 | 五月天婷婷综合久久 |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 日韩女同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