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匯總六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發現紙圈魔術的秘密,并能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
2、感受魔術帶來的樂趣,并激發再次探究的欲望。
設計思路:
幼兒對一些神奇的事總是充滿了好奇,就像是魔術表演,總能引起幼兒的陣陣驚嘆聲,也總能引發幼兒的共鳴。我設計的本次活動是以魔術為載體,讓幼兒體驗魔術的樂趣,引發幼兒對魔術材料的觀察和對事物細微變化的敏感度。活動通過教師的示范、幼兒嘗試、討論、觀看多媒體等方式,讓幼兒大膽表達魔術中的細微變化,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紙圈、紙條、剪刀、PPT、紙兔子
活動重點:學會紙圈魔術
活動難點:發現紙圈魔術的秘密
活動預設流程:
一、談話導入
1、你們都看過魔術表演嗎?在哪里看的?是誰表演的?
2、今天姚老師也要來表演魔術,想看嗎?
二、紙圈魔術
1、觀看魔術,比較異同。
a、教師表演魔術并提問。
——猜猜看結果會是怎樣的?
b、幼兒嘗試。
——怎么會變成一個大圈的?你們來變變看。
c、比較發現異同并討論。
——你發現的紙圈秘密是什么?
2、幼兒再次嘗試。
a、 觀看PPT。
b、 幼兒變魔術。
3、觀看新魔術,大膽嘗試。
a、觀看魔術,發現紙圈的秘密。
——你發現了紙圈的秘密是什么?
b、個別幼兒嘗試。
c、集體嘗試變魔術。
三、設疑延伸
1、教師表演更高級的魔術。
價值分析:
通過談話將幼兒吸引到今天的主題中。
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在不斷的嘗試操作中逐漸發現紙圈魔術的秘密。
通過觀看兔子魔術進一步激發幼兒對魔術的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觀察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并對這一現象感興趣。
2、嘗試運用已有經驗,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教學準備:
1、水槽每組1個,木塊、木片、鑰匙、啤酒瓶蓋、飲料瓶、棉花、橡皮泥等物品。
2、記錄表1張,分類筐3個。
3、《科學》下p.26~27。
教學過程:
一、猜測活動。
1、請幼兒根據原有經驗猜測:這些物體放在水里面,會有什么現象產生?是沉下去還是浮在水面上?
2、將預測的結果記錄在畫冊《沉下去浮上來》的表格中,并請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操作活動。
1、請幼兒動手嘗試,看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教師觀察指導。
2、將操作結果記錄下來,并和預測結果進行對比。
三、交流活動。
1、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操作的,發現了什么。
2、請幼兒將能沉下去、能浮上來以及既不浮也不沉的物品分類放在筐里。
四、拓展活動。
1、你能讓沉下去的棉花再浮起來嗎?
2、請幼兒想辦法讓浮起來的物品沉下去,讓沉下去的物品浮起來。
3、你知道游泳時為什么身體浮在水面上?
4、說一說,海中的'什么東西是根據沉浮原理制成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仔細觀察畫面并根據已有經驗對事物做出正確判斷;
2. 通過對圖片的操作去了解不同動物在四季中的習性特點;
3. 樂意探究小動物并熱愛它們。
活動準備:
1. 前期知識:已經認識浣熊、青蛙、蝴蝶、海龜、松鼠;熟悉春夏秋冬的特點,認識它們的標記(春天—小花,夏天—天陽,秋天—樹葉,冬天—雪花,同課件上一樣)。
2. 課件《橡樹湖》;操作匹配板人手一份,動物卡片人手四張(畫有四季標記的排序板,青蛙、蝴蝶、海龜、松鼠四種動物在四季中習性特征的卡片)。
活動過程:
一. 熟悉課件中的四季場景,引出懸念
1. 師:“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叫做橡樹湖。你們看到了哪些小動物?”
2. 師:“橡樹湖邊的春夏秋冬都一樣嗎?有一些春天里的小動物在冬天的湖邊就找不到了,它們到哪里去了?”
二. 聽小故事,打開思路
1. 師:在橡樹湖邊,浣熊發生了哪些事情呢?(根據課件講述小故事)
2. 關于故事內容進行浣熊在四季中習性的提問(春天來了蘇醒---夏天會外出活動---秋天不停地吃東西補充養份---在樹洞里睡覺過冬)
三. 為動物卡片匹配正確的順序
1. 師:“可愛的浣熊是這樣過一年四季的,我這里還有四種可愛的動物(出示圖片)青蛙、蝴蝶、海龜和松鼠。它們又是怎么生活的呢?”(課件關,請小朋友先自由說一說。)
2. 師:“老師為每位小朋友都準備了底版,上面有春夏秋冬的標記,每位小朋友為一種動物安排它們的生活。如果你覺得海龜在冬天里是冬眠的,就把它冬眠的卡片放在雪花旁邊,那么春天海龜做什么事呢?找找看筐子里有沒有適合放在春天的標記旁的海龜卡片。”(小朋友進行操作,教師觀察他們的匹配情況。每桌膠水,小朋友確定了,就可以把自己匹配的卡片粘牢在底版上。)
3. 師:“誰來說一說他為小動物在春夏秋冬里安排了哪些生活?”(請小朋友帶上他們的匹配作品來說說為什么這樣安排,小朋友可以有反對意見并提出疑問。教師打開課件進行答案揭曉。)
4. 師:“把自己為小動物的安排重新搭配一下。”(有條件可以讓幼兒上機進行操作。)
四. 思路延伸
師:“瞧瞧地洞里有什么?(課件中的‘冬’里點擊地洞后會出現一只土撥鼠)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老師將把它的樣子畫下來帖在智慧欄,先回家問問爸爸媽媽好嗎?關于它的趣事可更多呢!”(自然結束)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了解蝴蝶的蛻變過程。
2、能夠把自己搜集來的資料與同伴一起分享與交流。
重難點:了解蝴蝶蛻變的過程,并能與同伴一起交流。
二、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回家了解有關蝴蝶的知識,并把相關資料帶到幼兒園。
2、課件《蛻變的花蝴蝶》
3、蝴蝶的蛻變音樂(卵、幼蟲、蛹、蝴蝶音樂四段)
三、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各種蝴蝶的圖片,引起興趣。
請幼兒進行交流:
1、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2、你見過蝴蝶嗎?在哪見過的?
(二)觀察蝴蝶的特征。
1、師:蝴蝶的翅膀是什么樣子的?(形狀、顏色、花紋)它的翅膀為什么是五顏六色的?(有的蝴蝶是靠顏色保護自己的。)你還知道蝴蝶有哪些保護自己的辦法呢?(教師參考:蝴蝶具有敏銳的感覺構造,可偵測到敵人的來臨,而迅速逃逸。且成蝶具有兩對翅膀,可協助快速飛離現場。)
2、師:猜猜看蝴蝶的嘴巴長什么樣?(蝴蝶的嘴巴不吃食物時是收起來的,像卷曲的彈簧一樣。吃食物時,將嘴伸直,吸取花蜜,像吸管一樣。)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搜集來的資料與同伴一起分享與交流)
(三)了解蝴蝶一生(卵、幼蟲、蛹、蝴蝶)。
1、請幼兒猜猜:蝴蝶的一生一直在變化,你知道蝴蝶是怎么變出來的嗎?
2、師:他們每個階段都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根據圖片說一說。)
3、教師在幫助幼兒梳理語言的時候,可以用肢體語言來配合講解。
4、游戲:蝴蝶的一生。
(1)請幼兒說一說:蝴蝶在卵、幼蟲、蛹、成蟲的時候是什么樣子?你會用動作來表現嗎?
(2)請幼兒跟著不同的音樂,用肢體語言來表現蝴蝶的蛻變時的不同樣子。
(四)結束活動。
1、教師總結:今天我們了解了關于蝴蝶的這么多的知識,我們知道蝴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蝴蝶四個階段。
2、教師提問:老師還知道有一種昆蟲和蝴蝶長的像極了(出示蛾的圖片),他不是蝴蝶,他的名字叫做蛾,小朋友們今天回家以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上網搜索一些有關于蛾的知識:蝴蝶和蛾究竟會有什么區別呢?請你把答案明天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對稱的物體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對稱的形式不僅美化著我們的生活,而且蘊含著一定的科學知識。而折印的方法就像一座學習的橋,讓小朋友很容易就能理解對稱的原理。我們力圖通過這種生活中最常見的形象,培養幼兒關注生活,并在生活中學習、思考的習慣。
二、活動目標。
1、了解、欣賞對稱圖形的美,嘗試制作對稱的藝術作品。
2、培養幼兒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1、卡紙、水粉、剪刀等。對稱的物品若干(蝴蝶、橋、風箏、中國結等)。
2、知識準備:幼兒排練過有對稱動作的舞蹈,進行過有關對稱的親子裁剪活動等。
3、收集各種圖片,如:蝴蝶、亭子、風箏、小船、寶塔、楓葉、天安門、獎杯、汽車、窗子、古代青銅器、天壇、中國結、窗花、鐵橋、飛機等,并準備好小組學習的資料。(分為六個小組。)
四、活動過程。
(一)玩魔術游戲。
1、以魔術游戲導入。
老師在一張對折后有中心軸印的紙上,緊靠著軸線用水粉畫大、小圓兩個,請小朋友看老師玩魔術游戲,對折紙后會出現什么現象。
2、幼兒討論現象出現的原因。
師:你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嗎?你能變這個魔術嗎?
3、幼兒嘗試這個游戲,了解這種處理方法――折印,了解這種處理效果――對稱。(重點幫助幼兒理解對稱,就是樣子和大小都一樣,而方向不一樣。)
4、展示幼兒嘗試的作品,引導幼兒分享、欣賞他人的創作。
(二)新的折印方法。
1、提出更新的折印方法:
師:有沒有其他的折印方法,出現新的折印效果呢?老師給你們材料,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注意怎樣才能折出不同的對稱圖。
幼兒分組進行討論是不是對稱圖,為什么。各組整理討論結果,清晰地表達組內的想法。
2、幼兒操作,通過折印畫檢驗自己的想法。
師:用你想到的辦法能把它表現出來嗎?你愿意去試試嗎?
3、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三)生活創造。
1、利用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學習。
師: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許多東西是對稱的,我們先從收集的圖片資料中找找,能發現什么呢?
幼兒分成六個學習小組。分析收集到的圖片,并將分析的結果清晰地表達出來。
師:你認為對稱的理由是什么?不對稱的理由是什么?
2、游戲:猜猜這是什么?
教師出示只有一半圖形的物品圖案,請小朋友看圖猜這個物品是什么。
3、幼兒運用對稱手法進行設計比賽。
師:會動手動腦的小朋友,應該會靈活運用學到的本領。我們可以用色彩來表現對稱的物體,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來表現對稱的效果。想想還可以用什么形式來表現呢?幫助幼兒確定一個主題進行設計比賽,鼓勵幼兒用剪紙、模型、舞蹈等形式來嘗試表現對稱的效果。
五、設計評析。
進入大班,小朋友們更會利用資料進行學習了。這個活動從小的知識點入手,通過多層次的操作游戲,針對一個原理讓小朋友們不斷思考、操作嘗試,實現自己的想法,并發現新的方法。希望這個活動讓這些小朋友進入小學后,能夠運用學習到的有用原理,通過自己的思維進行遷移及推理,從而有效提升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大膽交流竹子的各種功用,感知竹子用處大。
2、學習初步的分類方法,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各種竹制品:筷子、簸箕、菜板、扁擔、竹簍、竹籃、牙簽等,各種竹制品上都貼有標簽;“貨架”三只,上面貼有標簽。
三、活動過程:
1、導入:
師:“前幾天,小朋友們出去找春天發現了一個秘密,那就是小竹筍長大后就是非常有用的竹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竹子的本領。”
2、交流調查表:生活中有什么東西是用竹子做的?
請幼兒以小組調查的方式交流調查表:
第一組調查的是廚房用具:(表格內以繪畫方式表示)廚房用具菜板 蒸架 … …
第二組調查的是農用工具:(表格內以繪畫方式表示)農用工具扁擔 竹簍 … …
第三組調查的是生活用品及其他:(表格內以繪畫方式表示)生活用品及其他席子 牙簽 … …
3、除了以上小朋友剛剛說的之外,你還知道竹子可以做什么東西?請幼兒補充說明,(如窗簾、茶具、工藝品等)(幼兒沒有說到的也可有老師補充)師小結:竹子的本領真大,像扁擔、畚箕、竹籃、牙簽、席子、坐墊等等,都是用竹子做的。
4、開竹制品商店:
師:“今天我們教室里也來了很多竹制品朋友,讓我們也來開一家竹制品商店,好不好?”
請幼兒將竹制品按要求分類擺放:(各竹制品上貼有標簽,如菜板貼上101,就將菜板放到廚房用具柜的101處)
5、師小結,結束本次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日歷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他們在移動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紙桌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磁鐵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好忙的蜘蛛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玩斜坡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電》科學教案10-08
大班《地球》科學教案10-08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