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科學教案

      時間:2022-10-19 20:13:10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科學教案匯總七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科學教案匯總七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生生交談和師生對話,通過填寫調查表格,展示與教材相關知識和學習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識經驗基礎和學習背景,為確立今后的學習目標打下伏筆。

        2、討論適合本班科學學習的學習模式,用較科學的方法分好學習小組,提出一些感興趣的科學過程評價方法,討論形成常規的科學學習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學期的學習任務和內容,了解課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學輔助學習內容。

        【教學準備】調查表格。

        【教學過程】

        1、自由談話,了解科學學習背景:

        師: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關科學的事情?請共享。

        師:把經歷過的科學發現過程或科學疑問記錄下來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書等科學資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課余閱讀交流。

        2、討論交流,形成科學學習制度:

        生:確定新的4人小組學習單位,小組長每月輪換。

        推選2位科學課代表,明確相關責任和權利。

        討論每月科學之家欄目的操作方法(從優秀作業展覽、資料匯萃、創新方法選編等方面分工合作。)

        3、閱讀反思,了解科學學習內容:

        師: 組織學生看封面,了解圖中意思。閱讀目錄,本年級科學有哪些內容呢,讓我們也來了解一下。有哪些內容需要課外補充完成,請做好記錄。

        生:完成調查表內容:針對三上冊教學內容已經有的初始概念呈現及問題提出。

        小結: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有待于通過課堂內外的科學學習來逐一解決,當學期結束后,回過頭來再來看一看這份調查表,希望我們從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三上教科版科學第一單元 植物

        第一課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

        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發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引言

        1.校園里、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的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現有關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你能發現幾點?)

        2.學生匯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細傾聽,并大膽說出新的發現,同時區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信息。)

        三、回憶中的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現的東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經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樣嗎?

        2.學生匯報:回憶我的大樹,我曾經看到過什么?

        3.教師激趣:同學們的匯報內容真豐富,有的內容大家都看見過,有的內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樹嗎?

        4.學生交流: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教師總結:這樣帶著目的去仔仔細細看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如果現在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么?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1.交流: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的觀察大樹的個人計劃。(觀察內容、觀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動:現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的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的發現。同時把觀察到的信息,用簡短的詞語記錄下來。(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老師帶學生按計劃開展真正的實地觀察活動。)

        3.評價:回教室后每小組互相欣賞各自的觀察內容,說說從不同的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的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的記錄單張貼于科學活動專欄內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的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的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4.總結: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么多的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現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觀察更多的樹呢?請在課外繼續觀察不同的樹。

      科學教案 篇2

        教案目的:

        1、感知各種甜食的分類,初步學習分類。

        2、激發樂于助人的情感,培養幼兒與同伴的合作能力。

        3、體驗與同伴共同品嘗的樂趣。

        教案準備:

        1、各種甜食

        2、創設“甜甜美食屋”

        3、教師自制分類標志

        4、輕松活潑的音樂

        教案流程:

        1、到“甜甜美食屋”做客,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們要到維尼的“甜甜美食屋”去做客。走,我們出發吧!

        2、通過情景表演,激發幼兒幫助別人的情感。

        場景:甜食凌亂的堆在地上。

        3、整理“甜甜美食屋”,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心情。

        4、引導幼兒自由探索分類,教師巡回指導。

        5、教師總結分類標準,幼兒再次分類。

        6、共同品嘗甜食,交流品嘗的感覺。

        在共同品嘗甜食時教師引導幼兒知道好吃的東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甜食不能多吃。做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延伸:

        帶領幼兒回教室后漱口,養成良好習慣。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三維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制作降落傘,測試它的下降速度分析下降的速度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并進行研究。

        2、知識與技能:能夠利用現有材料制作簡易降落傘,并能設計實驗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和積極探究科學的素養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探究出降落傘下降的速度與哪些因素有關。

        2、難點:制作一個性能良好的降落傘。

        三、器材準備:細線、鐵夾子、大小不同的塑料紙、布、剪刀等。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出示有關降落傘的謎語。“一張大傘,飄在空中,落到地上,跳出英雄。”

        對,這就是降落傘。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第14課:降落傘。想不想欣賞降落傘的精彩表演?請看——播放視頻。看了這段視頻,你們對降落傘都有哪些感興趣的問題呢?

        允許學生各抒己見。

        二、自學課本,初步感知。

        同學們提的問題都非常好,有關于降落傘的知識真是太多了,今天我們就先來研究以下兩個問題。其余問題,你們可以留到課后研究討論。

        1、什么是降落傘?

        2、降落傘有什么作用?

        請同學們自學課本第32頁,在小組內合作交流,解決上面的問題。

        學生小組內交流,討論。

        全班交流。

        1、交流過程中出示降落傘的定義。

        降落傘是一種利用空氣阻力實現從高空緩慢下降的專用工具。它后來發展成具有各種功能的空氣阻力傘。

        降落傘有什么作用?

        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談談,調動自己的日常生活積累。

        (增加受阻面,加大阻力,降低下降速度。)

        降落傘為什么會有這么特殊的作用呢?這與它的構造有關。現在張老師真想畫一個降落傘,你們認為應該怎么畫?(畫上降落傘的哪幾部分?)

        教師隨即在黑板上畫出降落傘的圖片來。

        三、動手制作,發現問題。

        明白了降落傘的結構,你想做個降落傘嗎?這都需要什么材料,應該怎么制作呢?請同學們先小組內討論一下。

        你愿意把你們小組合作交流的成果說給同學們聽聽嗎?其余同學有沒有什么補充?老師也制作了一個降落傘,想看看我是怎么制作的嗎?

        課件出示制作降落傘的步驟。

        并提出制作要求。

        1.降落傘的四根傘繩要一樣長。

        2.作為懸掛物的夾子要加緊四根繩,不能松開任何一根。

        3.最后找到降落傘傘面中心,整理好并嘗試放飛。

        4.在制作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五分鐘內完成。每一小組選擇一名同學上臺放飛降落傘。仔細觀察,看看你有哪些發現。學生開始分組制作降落傘。教師巡視指導。

        活動結束后,每組選一位同學上臺,在放飛之前,老師提問:為了保證比賽公平、準確,在放飛時要注意什么?(放飛的高度要相同,要同時放飛。教師拉好線繩,下面掛的重物與線同高度。放飛兩次。)

        教師喊口令,開始放飛。其他同學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什么?為了讓大家觀察得更清楚,我們再放飛一次。

        生提出自己的觀察發現。

        比賽結束后引導學生發現與提出問題。師:看到這個結果,你有什么問題嗎?你認為降落傘下降的速度與哪些因素有關?引導學生進行猜測。同學們猜測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因素。

        四、對比實驗,驗證猜測。

        1、引導學生進行計劃與組織。

        師:剛才同學們的猜測僅僅是我們的假設,究竟是否正確,必須通過我們親自實驗才能下結論,而在此之前,它只能叫“假設”。要想得出讓人信服的結論。就需要用實驗來驗證。你們打算怎樣來驗證呢?

        2、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3、教師出示實驗記錄表,提示學生用對比實驗來驗證,每組選一個因素進行研究。

        假如我們想研究重物的不同對于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影響,就讓重物這個條件不同,其他的因素如傘面大小,傘面材料,傘繩長短都應相同。使學生明白研究與哪個因素有關,就讓哪個因素不同,其它的因素都應相同。

        這就是對比實驗。介紹傘面材料時可以從是否透氣來區分。每種實驗多做幾次,這樣取得的數據才準確。

        看,老師已經給大家設立了自選材料超市,請各組組長到超市來領取適合自己的實驗材料。

        4、學生自主實驗與研究。

        在實驗之前老師給大家提出了幾個要求(出示):

        出示“活動溫馨提示”

        ○1組長合理分工,組員合作,迅速完成實驗。

        ○2實驗過程中要認真觀察,記錄員及時記錄,實驗完成后共同得出結論。

        ○3實驗結束后,整理好實驗材料,把實驗材料放到桌子的右上角。

        實驗記錄表

        學生開始分組填寫研究計劃,完成之后分別講評。

        學生匯報、交流實驗結果。

        5、匯報交流,你認為那些因素是影響降落傘降落快慢的原因呢?由此總結出:

        傘面越大,降落傘下降的就越慢。

        傘面透氣性差的降落傘下降的慢。

        繩子長的下降得快,繩子短的下降得慢。

        懸吊物越重,降落傘下降的就快。

        我們知道了傘面材料不同,傘面大小不同,懸掛重物重量不同,掛繩長度不同,會對降落傘的下落速度有不同的影響,那么,如果我們到室外自然環境中去做降落傘的'下落試驗,還有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五、補充積累,拓展延伸。

        人們根據降落傘的這種性質,創造發明了各種各樣的降落傘。今天,降落傘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很多,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減緩飛行速度這一方面了。請看——(課件出示降落傘的圖片)今天,我們知道了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有什么,

        老師希望同學們在課后自己去實驗,得出能讓人信服的結論。老師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同學們能用自己學得的知識為大家設計更好的降落傘。

        七、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你怎樣設計一個降落傘,保護一個雞蛋從三樓落下而不摔破呢?

        我的實驗記錄

        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研究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這一特點制作水鐘用來計時。

        過程與方法: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根據記錄推測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實驗觀察的重要性;激發研究用水計時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滴漏實驗

        【教學難點】滴漏實驗

        【教學準備】有關水鐘的資料、每個小組一個鐵架臺、一個漏杯、一個量筒、裝300毫升水的燒杯、電子表,實驗記錄單,毛巾一塊。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們還曾經利用流水來計時,他們是怎樣設計這種計時工具的呢?

        2、揭題:用水測量時間。(板書課題)

        二、古代的水鐘:

        1、播放用水計時的錄象資料。

        2、學生獨立閱讀課本P54有關古代水鐘的內容。

        3、嘗試解釋這些水鐘是怎樣計時的?

        4、討論:古人是怎樣想到用流水來制作計時工具的?水鐘的字捉必須解決什么問題?

        三、滴漏實驗:

        1、師出示滴漏實驗裝置,介紹課本P55上的滴漏實驗。

        2、實驗一: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

        3、匯報交流實驗結果。討論:結果為什么會存在差異。

        4、根據自己小組的記錄結果,推測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5、實驗二:測量記錄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6、反饋:我們的推測與實驗結果接近嗎?想一想:為什么?

        7、引導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嗎?能讓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嗎?古人是怎樣保持水鐘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樣的瓶子里裝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時間將怎樣變化?

        板書設計:

        用水測量時間古代的水鐘:受水型、泄水型滴漏實驗:流100毫升水需要( ),推測:流10毫升水需要( ),流50毫升水需要( ),流300毫升水需要(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會比較植物和動物的相似和不同。

        2、會比較人與黑猩猩的相似和不同。

        3、能通過文字、語言交流比較結果。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動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間、能生長、能繁殖后代、會死亡等。

        2、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員,人和動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權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與其它生物和諧共處。

        2、意識到要為自己及其它生物保持一個健康的生存環境。

        3、養成愛惜生命、愛小動物、愛護花草樹木的好品質。

        二、教學準備:各種動植物、人的圖片。

        三、教學課時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你知道哪些動植物?

        2、每種動植物都一樣嗎?

        3、人是不是動物?

        4、人與動物有何關系?

        二、新課

        1、揭題:“植物 動物 人”

        2、動物與植物有什么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以兔子和蘿卜為例作比較)

        相同點:

        (1)都是生物。

        (2)都會生長。

        (3)都需要水、陽光。

        (4)都需要營養……

        不同點:

        (1)兔子會運動。

        (2)兔子有血、肉、骨。

        (3)它們的生活環境不一樣。

        (4)各自的味道也不一樣……

        3、 觀察書本上第18頁。

        (1)這些是動物還是植物?

        (2)這樣有什么好處?

        (3)教師小結:有些動物在某些時候與植物幾乎一模一樣,有些植物在某些時候與動物十分相似,簡直是真假難辯!怎么會出現這樣奇怪的現象的呢?它們這樣是為了更好的偽裝自己,防止被敵人發現,有時也為了捕捉獵物。

        4、這些動物和植物之間有什么不同與相同之處?

        (1)老虎和松樹

        (2)魚和水草

        (3)袋鼠和樹葉

        (學生討論、匯報、交流,完成在自備本上)

        5、人

        (1)人是動物嗎?

        (2)為什么?

        (3)人與黑猩猩比較,完成表格。

        人和黑猩猩的相似點人和黑猩猩的不同點

        都要吃東西人會制造東西

      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1.本課程讓學生了解植物對環境的適應,了解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本節內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2.通過對本節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對植物適應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對植物的生活習性有一定的認識.

        學情分析

        1.根據對該校學生的了解,應當多舉例說明,適當可以讓學生自己到田野中觀察.

        教學目標

        1.能夠對觀察到的自然現象(或所提供的事實)進行猜想。

        2.能夠設計實驗研究植物的向性運動。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植物的向地性

        2.植物的向水性

        3.植物的向光性

        4.植物的葉片互不遮蓋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1.提問:請你觀察傾倒在河邊的小樹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講述:生活中是否還見過類似的情況——是什么原因使它們變成現在的樣子?

        3. 猜想假設:傾倒的小樹發生這些變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學生猜想: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4.過渡:我們就從這些方面來研究大樹倒了后這些奇怪的變化吧!

        二.活動 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1.擺出研究的問題: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2.組內討論:老師這里有一些菜豆種子,你們能組內設計研究方案嗎?

        3.匯報、交流設計的方案,教師引導學生看教材第3頁,了解實驗設計范例,完善實驗設計。

        4.學生動手組裝裝置。

        5.布置任務:經常在杯內的紙上澆寫些水,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下星期交流。

        三.活動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1.擺出問題。

        2.組內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3.匯報、交流、完善。

        4.組裝實驗裝置。

        5.布置任務:按要求完成操作,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便于交流。

        四.活動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1.學生設計方案。

        2.匯報、交流、完善方案。

        3.保護盆栽植物,堅持研究。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結合讀句子體會也的用法。

        3、 體會課文通過幾個事例些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寫一個科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

        教學過程:

        一、基礎性診斷練習

        1、 從題目入手

        (1) 審題科學怪人指誰?課文題目為什么要加引號?

        (2)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 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 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

        (3) 理清思路。根據科學怪人的怪與不怪把課文分為兩部分。

        二、優化新授

        1研讀事例,體悟精神

        (1) 自主讀書,自讀自悟

        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自讀自悟,教師巡視指導。

        (2) 組織小組交流,提出問題,梳理排序。

        (3) 班上交流,教師點撥,逐一擊破。

        三、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1、 理解重點詞語:考究、特別、珍愛、珍惜,讓學生先給它們尋找近、反義詞,再讀課文,進行比較。

        2、 在理解珍愛一詞時,引出一個問題:開文迪許自己從書架上拿走一本書,也要辦理一下手續。這里的也補充一段起什么作用?開文迪許為什么要這樣做?

        (1) 去掉也字,讓學生讀讀比比。

        (2) 開文迪許對待慕名而來的客人什么態度?對不對?讓學生通過讀議來體會。

        3、 小結歸納:開文迪許怪在哪兒?

        怪在: 衣著講究

        家里布置特別

        珍愛圖書

        珍惜時間

        4、 讀課文最后一部分,體會他的怪是由他的不怪引起的。那是因為他不愿意把心思用在那些生活瑣事上,而是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

        四、自主性學習診斷

        1、積累內化

        學會復述課文內容

        (1)自由熟讀課文

        (2)同桌根據老師板書編列復述提綱。

        (3)放手讓學生練說,師生共同補充評議

        2、拓展練習

        (1)指導學生上網或到圖書館搜集有關科學家的小故事,再讓學生借鑒此寫作方法,寫一篇小習作。

        (2)指導學生對自己所寫的科學家的故事進行修改加工,班隊活動課上舉行故事會。

        五、共同小結

        六、寫字指導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蝸牛09-11

      春天科學教案03-09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4

      關于科學教案07-27

      《氣球》科學教案08-27

      《種子》科學教案09-30

      有關科學教案06-12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中文字幕99久久亚洲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嗯嗯嗯 | 熟女一区二区不卡 | 日韩综合在线视频小说 | 亚洲天堂午夜影院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