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線就是道路生命線雜文隨筆
自從去年12月份開展的公交車“文明禮讓斑馬線”活動以來,已有大半年時間了,盡管一開始時,駕駛員們有些不適應,但效果立竿見影,不僅從行為上,而且從思想上讓每一個駕駛員上了安全預防的緊箍咒。而7月1日又是“文明禮讓斑馬線”工作的第二階段的開始,令人又重新梳理了一下此次活動的過程和意義。
“斑馬線上有人或有行人通過時,駕駛員需提前50米減速;有人準備通過時,公交車必須停下,并打手勢請行人先行;而車輛通過斑馬線時,車速不能高于15公里每小時。”這是文明禮讓斑馬線的具體內容,很好地詮釋了“一慢二看三通過”的安全俗語。
在我看來,文明禮讓斑馬線的具體內容,其實道出了兩條辯證關系。其一,是快與慢的關系。一般而言,公交車是限速行駛的,這里的快與慢,只不過是相對而言的。譬如,公交245路的最高限速是40公里每小時,接近這個值,就是快了。小于15公里每小時,就應該是慢。正常營運時,提倡勻速行駛。什么時候該慢,什么時候該快,應該視路況而定,但車輛通過斑馬線時,一定要慢;其二,是動與靜的'關系。動與靜也是相對而言的,把行駛的車輛視為靜,那么靜止的物件就是動了,反之亦然。但在斑馬線前,應該學會觀察行人車輛的動態,尤其是行人。寧愿將速度慢下來,或是將車輛停下來,也不要心存僥幸,誤判了動與靜的對立,因為,動與靜是會相互轉換的,一秒前,行人是靜止的,一秒后行人就變成了動態了。
而這兩組關系哲學,體現在了細節處,正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所以,駕駛員不僅要擺正心態,還要學會觀察,注意細節。這也印證了安全二十字要訣:心態平和,全神貫注,規范操作,準確判斷,正確處置。
吃透了文明禮讓斑馬線的內容,又理清了其中關系哲學的奧妙,鋪于我們駕駛員的技能與素養,“文明”倆字不就體現出來了嗎?我想,你文明,他文明,大家一起文明,和諧社會就此幸福美滿了。
不過,說到底,文明禮讓斑馬線的活動,其實質,體現的還是重視生命的話題,即斑馬線就是道路生命線。在斑馬線上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危及人的生命。試想,區區血肉之軀,又怎么敵得過滾滾車輪?
做為一名駕駛員,我們要讓自己的服務規范化、標準化、日常化,摒棄陋習,文明禮讓。因為,我們都是文明的參與者,也都是幸福家園的建設者,同時也都是受益者。
那么,就讓我們再次審視,再次行動,一起“文明禮讓斑馬線”!
【斑馬線就是道路生命線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道路就是生活雜文隨筆11-22
這就是家雜文隨筆12-24
大概就是學習的理由雜文隨筆12-23
最大的財富就是自己雜文隨筆12-08
風就是我的朋友-雜文隨筆04-18
生活就是要找樂子雜文隨筆11-23
就是它惹出的麻煩雜文隨筆12-28
或許這就是成長吧的雜文隨筆01-09
記錄時間就是記錄人生雜文隨筆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