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縣一中 任興社
語文教育的任務是給學生真善美的熏陶與教育,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讓學生掌握恰到好處的語文知識。通過語文課讓學生有一定的語文方面的積累。語文學習應該讓學生具有文學的感覺、藝術的感覺、美的感覺。通過語文教育,增強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學習語文,首要的是在課內學習教科書。但課時有限,課文的數量不能多,只憑一套教科書培養語文能力,顯然是難以奏效的。因此還必須加強課外閱讀,擴大視野,增加積累,即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培根語)。把課內學到的知識用于課外閱讀,形成閱讀能力,所謂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九七年的試驗本和兩千年的試驗修訂本都增加了《語文讀本》正是出于這個意圖。如何利用《語文讀本》和進行課外閱讀,正適合現在提倡的研究性學習。因此,本文就如何進行閱讀,給語文教師和廣大學生提供學習的方法。
閱讀的類型
我們把閱讀分成三種類型:發展性閱讀、功用性閱讀和消遣性閱讀。在發展性閱讀中,主要目標是促使學生提高閱讀能力--這是一種以學會閱讀為主要目的活動。功用性閱讀包括以獲取信息為基本目的各種閱讀活動,換言之,它是通過閱讀去學習。消遣性閱讀指的是以享受,娛樂和欣賞為首要目的的各種閱讀活動。
一、發展性閱讀
閱讀技巧:①掌握大熟悉的詞匯;②發展識別生詞的能力;③形成良好的眼動習慣;④養成正確的閱讀姿勢和捧書習慣;⑤發展有一定速度的,流暢的默讀能力;⑥發展朗讀技能,如分短句讀,表情、音調、音量、清晰度等。
理解能力。①擁有豐富,廣泛和準確的詞匯量;②領會逐步擴大的意義單元(短語、句子、段落和文章)的能力;③尋求特定問題的答案的能力;④選擇和理解文章主要思想的能力;⑤理清事情發展順序的能力;⑥記錄和回憶細節的能力;⑦把握作者安排文章結構的能力;⑧正確地遵循指導語的能力;⑨對閱讀內容作評價的能力;⑩記憶已讀的文字材料的能力。
二、功用性閱讀
檢索材料的能力。①應用索引。②應用目錄;③應用詞典;④應用百科全書;⑤應用圖書卡片檔案;⑥使用文獻目錄等其他工具;⑦以掠讀方式尋找信息。資料的理解能力。①應用上述“發展性閱讀”中的一般閱讀理解能力;②發展適應具體專業材料的閱讀能力,如閱讀算術題目,看地圖和圖表等。選材和組材能力。①概括能力;②列提綱能力。
三、消遣性閱讀
激發閱讀的興趣。①把欣賞書籍作為自由閑暇時間的一項活動;②熟練選擇娛樂性的讀物;③閱讀的興致和閱讀鑒賞的滿足感。增進和提高讀書興趣。①形成更廣泛閱讀的興趣;②形成更成熟的閱讀興趣;③通過閱讀促進個性發展。
評價和鑒賞作品的精益求精。①建立一個分辨小說和非小說作品,散文和詩歌,以及劇本的標準;②發展對語言風格和優美性的欣賞水準;③學會發掘更深的符號信息
以上三類閱讀是不能截然分開的。合理的閱讀過程務必使三種閱讀保持平衡。如果過分強調訓練和練習而扼殺人們需要的閱讀情趣,那么閱讀教學的基本目的就會遭致挫折。至于三種閱讀之間如何平衡要視不同的年級而異。
閱讀中的思考
一、通讀全文,疏通文字,了解全貌,掌握中心。想一想:這篇文章主要講什么?即是了解作品的主題。
二、瞻前顧后,上下聯系,明確本文在全書中所處的地位。想一想:編者選用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要選這篇文章?
三、精讀,從章法上掌握。細細精讀,逐段分析,看作者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想一想:作者的思路怎樣?
四、寫法上進行把握,從標題到課文,從課文到插圖,從插圖到作業,聯系怎樣?想一想:各部分的作用如何?課文是如何按上述思路展開,如何呼應,如何過渡的?
五、分清文章的主干和枝葉。想一想:課文的重點是什么?通過什么(重點段、中心句,關鍵詞)來體現?
六、注意與表達中心密切相關的字、詞、句、段等想一想:本課在表達中心、用詞造句、標點使用、布局謀篇、修辭手法等方面有何精到之處?
七、根據大綱要求,根據教材特點,想一想:通過本課教學,我要學到什么?
八、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我學懂了嗎?難點是否已經掌握?重點內容有哪些破?
九、為真正理解內容,結合必要的讀寫訓練,想一想:哪些訓練我會做?哪些不會,問題出在哪里?
十、學習還得要會讀,想一想:這課應怎樣讀?讀通、讀順、讀出感情,讀出味道,達到愛不釋手的境地。
閱讀的方法
1. 超慢速閱讀法
超慢速閱讀法早在16世紀末,英國散文大家培根在《談讀書》中就談及了此法。他說,少數書“須嘴嚼消化……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我國古代學者朱熹也說:“大凡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然后可以有得。”老作家孫犁有一次在談到讀書時說:“我讀書很慢,只要決定讀,就一定認真讀完它。有時一個字,一個標點都要琢磨良久,力求尋明作者的意圖。遇到一些哲理深,文辭美的句子,不厭其煩地抄下來�!边@種方法即在閱讀時,要求把速度放得很慢,一段一段,甚至逐詞逐句地讀。其間,要仔細品味,反復揣測;必要時,停下來掩卷沉思默想一番。分析、綜合,再分析,再綜合,既見樹木,又見森林,就這樣慢條斯理地讀下去,以求得從作品的字里行間窺視作者的思路,領會作者的思想,看透作者所潛下的苦心,進而把握作品的“精髓”。這種方法是好處在于:它可以培養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開拓我們的創造視野。 2.五步閱讀法
①初讀講大意。首先要從頭到尾完整地朗讀一遍,默讀一遍。然后想一想,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寫了一個什么人?目的是要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全貌的了解,獲得一個粗略的總體印象,對情節內容能用幾句話講出來。
②細讀懂詞句。在了解全文梗概的基礎上,進一步細讀�?梢暂p聲地一句一句地邊讀邊想,對生字新詞要作出記號,能聯系上下文,運用詞典等工具書,掌握正確的讀音和意義,并記下自己不懂的問題。
③精讀明中心。精讀是指對文章逐字逐句逐段的精心思考,理解上下句之間,上下段之間的關系。要抓住關鍵性的地方,搞清文章的結構;歸納段意,概括中心思想。
④熟讀記細節。對那些名篇佳作中的精彩段落要學生多讀,熟讀,以至背誦。
⑤讀寫結合練片斷。在讀懂,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根據讀寫訓練重點項目,以課文或課文的某些段落作榜樣,從學生生活中選材,抓住仿寫訓練。
[高中語文閱讀導引(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4.
5.高中語文教師隨筆
10.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技巧